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清代瓷器的發展如何?

清代瓷器的發展如何?

清代是中國制瓷史上的鼎盛時期,其制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幾千年的經驗,加上景德鎮的天然原料和陶官的管理,以及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由於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皇帝對瓷器的重視,皇帝的愛好和倡導,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工藝高超,裝飾精美華麗,成就非凡。

1644年,清朝順治皇帝入關。他是清朝入主中原後的第壹個皇帝,在位時間是17年。他在位期間,正是清朝建國初期,萬物雕零的時期。

1651年,清朝開始沿襲明朝朝廷的舊制度,下令焚燒黃龍碗等器物。北京永和宮有壹件1651年官窯青花雲龍香爐,江西獄祭。

因此可以推斷,順治官窯制作的瓷器大部分應晚於1651年,屬於順治晚期,產量很少。

順治官窯器有青花、五彩、茄皮紫釉、黃釉、藍釉、醬釉、白釉。民窯用青花瓷和五彩瓷制作,其中青花瓷品種最多,數量最多。

順治時間較短,又處於明末清初政權更叠的過渡期,所以這壹時期的無錢瓷器通常被籠統地稱為“明末清初瓷器”。

順治時期的瓷器造型也充分體現了這壹過渡時期的風格。有的沿襲了明末天啟、崇禎時期瓷器的遺風,但又出現了壹些新品種,如管花壇、漱口水獸耳瓶等。民窯多為造型簡單幼稚,胎體厚重,足寬,多為沙底。琺瑯質青白色,白中帶青,如鴨蛋殼色。

順治民窯沒有年款,但有的有年款。順治年間民窯瓷器有桶瓶、橄欖瓶、蒜瓶、漱口水獸耳瓶、桶花壇、觀音尊、將軍壇、蓮子壇、香爐、桶香爐、筆筒、碗、盤、碟、杯。

清代前期,景德鎮瓷器代表了中國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隨著國內外和宮廷對景德鎮瓷器需求的激增,康、雍、贛三代景德鎮瓷業進入了制瓷的歷史高峰。

康熙時期,景德鎮禦窯廠逐步恢復和完善,產品質量提高,對清代瓷器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熙十七年,即1678年,內務府官員被派往景德鎮監造工廠,開創了以官窯姓氏稱呼官窯的先河,如代表當時制瓷水平的臧窯、郎窯等。

康熙瓷品種繁多,造型多樣,造型壹般都是古拙,胎體比較厚。較大的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體組合的工藝,補胎工藝精細,接合處不留痕跡。

康熙五彩釉瓷的主要顏色有紅、黃、紫、綠、藍、黑等。,而青花很少用來細膩地刻畫;還有壹個特點是,康熙後期的作品中,人的面部只有輪廓,沒有上色。

仿前代名瓷也是這壹時期的生產特色,如造型上仿古青銅器,風格上仿名窯釉紋。這種仿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彩釉的出現,如蛇皮綠、鱔魚黃、吉祥綠、彩繪黃等。

豇豆紅釉很難燒制,所以基本沒有大的器皿,主要是瓶、太白尊、小鍋、洗涮等文具。這種菊花花瓣瓶釉色鮮艷均勻,是豇豆紅釉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琺瑯和粉彩是這壹時期的重要發明。琺瑯彩是從國外傳入的壹種裝飾技法。前期先在胎體無釉部分塗琺瑯色,再塗花,有花無鳥。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影響而產生的新品種。描繪人的衣服或植物花卉時,先用含砷的“玻璃白”作基料,再用非香油調和的有色材料渲染。其效果淡雅柔和,比五彩更柔和,故又稱“柔彩”。

康熙後期的瓷畫風格多受當時著名畫家“四王”的影響,裝飾內容多為山水綠松石、古裝人物、神仙羅漢、仕女佳人。

雍正時期是清朝的盛世之壹,瓷器產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產量為歷代之冠。整體風格輕盈帥氣,優雅圓潤。粉彩在這壹時期最為突出和流行,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雍正粉彩不僅畫在白底上,還畫各種顏色,如珊瑚紅、淺綠、醬底、墨底等。

清宮雍正粉彩鏤空生日蓋盒,高13.2厘米,徑21.7厘米,足徑12.9厘米。盒子呈扁圓形,上下口嵌套,蓋面凸起,蓋頂配有珠扣。盒子裏有9個格子,外壁用粉彩描繪糾結的樹枝。

先用蓮花圖案鏤空封面,蓮花中央鏤空“長壽”二字,再用粉彩描繪。口部塗金色,靠近腳處畫雙蓮花瓣紋,腳外壁四周畫回文紋。足施孔雀綠釉,大底中央青花雙圈留白,用青花篆書“雍正年制”兩行四字。此盒以鏤空、彩繪技法裝飾,鏤空技法嫻熟,繪畫筆觸細膩,是雍正粉彩瓷器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雍正瓷器的造型與前代有所不同,因為它壹改康熙時期剛健的古拙風格,取而代之的是輕盈、帥氣、典雅、精致,線條柔和圓潤。它的胎體選材極其精細,壁薄質輕,對稱壹致。它在仰光的視角下略帶淺藍色,半透明。在裝飾方面,青花釉下紅的制作達到了頂峰,青花和釉下紅在同壹氣氛下燒制,兩種顏色都非常鮮艷。

65438年至0728年,唐穎到景德鎮禦窯廠監督瓷器生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青釉燒制技術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官窯、哥窯、汝窯、鈞窯等名窯產品的仿制也非常成功。起源於康熙年間的茶粉、銹花等鐵結晶釉,此時達到頂峰。

後來,在唐穎撰寫的《陶成年譜》中,總結了景德鎮禦窯廠的主要技術,列舉了57條。許多琉璃也在這壹時期成熟,如祭祀紅、藍、粉。

官窯早期流行六字三線、橫排雙圈或方框的楷書,琺瑯彩器多以“雍正年制”或“雍正禦制”書寫。民窯馬虎,喜歡用雍正朝的官窯瓷器,以造型端莊、做工精細著稱。如雍正青花八寶勾雲紋高腳杯,高8厘米,口徑9厘米,足徑3.8厘米,口卷,腹拱,足高。杯內有輕元素,外有青花紋飾,分別為雲陀八寶和絞花。“清雍正年制”6字楷書,印於足內緣青花。

此瓶造型美觀,構圖恰當,工藝精湛。青花畫風仿明代永樂、宣德之風,重筆仿鐵晶斑,清秀中透著壹種古樸蒼勁的風格。圖案中的祥雲屬於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圖案,寓意長壽吉祥,是雍正官窯青花瓷的傑出作品。

乾隆時期是清代社會發展的高峰期,禦窯廠聚集了大量的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使得乾隆時期的瓷器燒制水平有所提高。這壹時期的產品在技術上細致入微,但在藝術風格上卻繁瑣堆砌,成為清代瓷器業的轉折點。

乾隆瓷器在吸收西方藝術的同時保留了古代的精華,外觀造型大多規整,除了常見的造型外,還有壹些奇形怪狀的器物,主要用於觀賞,被稱為“不及康熙之富,不及雍正之美”。

此時流行在刀具上使用轉心、轉頸等技術手段,制作工藝極為精湛。大象瓷工藝精湛,仿木紋、竹器、漆器、金屬器等。,這可就糊塗了。這與當時瓷器藝術家高超的技藝是分不開的。他們高精度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溫度的控制,甚至還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其他材料的效果。

乾隆時期,粉彩完全取代了多色,但產品質量不如前代。並且還註重粉彩器皿上鏤空疊塑的裝飾手段,輔以“滾工藝”和開刻。

帶有“古月軒”的名貴瓷器,以乾隆宮古月軒命名。它是從景德鎮精選制作精良的素胎,命朝廷供奉繪畫大師的畫作,在北京烘焙而成。

羽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插羽的器具。它是壹個中空的圓柱體,頂部有壹個小圓鈕,可以縫在帽子的頂部。在幹整理過程中生產出高度為4.3-6厘米、直徑為1.3-1.8厘米的精美的彩色勾連圖案套管。這種瓷羽管主要是粉彩白色,圖案如勾連,蝙蝠,如意和長壽。

清代禦瓷用幹粉彩三秋人物筆筒,高15厘米,口徑19厘米,底徑18厘米。底書《清代乾隆年制》6字3行篆書。

筆筒六邊形,口沿塗金。外墻六面分別繪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行書《石榴頌》、隸書《山茶頌》、篆書《菊花頌》各三首,均為皇帝親筆所書。石榴、山茶、菊花都是秋天的花,合稱為“三秋”圖。

琺瑯彩瓷器在乾隆時期非常流行,是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禦窯廠特制。運到北京後,在清宮上漆焚燒。所需圖式由制造所如意閣草擬,皇帝決定,宮廷畫師繪在瓷器上。

如壹件高17 cm、口徑4.2 cm、足徑4.4 cm的琺瑯桂圓福壽耳瓶,口、頸細、腹大、耳在頸上,頸紋與腹紋分離,以花卉圖案為主,腹上以葫蘆、蝙蝠為主,象征長壽。最下面的藍色材質是“龍眼年制”,四個大字,外加兩個框框。

嘉慶年間,國家太平,各行各業都繼承了舊制度。景德鎮禦窯廠換成了地方官。自嘉慶後期以來,技術日漸衰落,產品多為粗糙笨拙。除了傳統的器物種類,花裏胡哨的觀賞品也在逐漸減少,最重要的壹點就是缺乏創新。

嘉慶青花裝飾題材豐富,明顯受乾隆青花影響。在繪畫技法上,隨形而變,筆法細長流暢,構圖由繁漸疏,工筆多於寫意。

帽筒是這壹時期的重要類型,鼻煙壺和文具在文人階層中廣泛流行。此時,琺瑯彩已停止燃燒,粉彩裝飾流行,這也被稱為“萬華金”。單色釉也比以前減少了壹些品種,風格與乾隆朝瓷器相同。

道光年間,隨著國家的衰落,陶瓷業的生產規模也大幅度下降,產品質量也大不如前。

道光瓷器的造型特征很明顯。壹是外觀笨拙,缺乏靈性;二是線條造型不夠圓潤,板感生硬;第三,足脊不平。裝飾圖案中的人物是有形的,構圖淩亂。但唯壹的例外是“神德堂”風格的皇家粉彩器皿,它極其精美,不同於同時代的其他產品。“神德堂”是道光的堂名。景德鎮生產的器皿以三字經直式最為罕見,大多漆紅色,部分漆金色,多以折枝花卉裝飾。

同治瓷主要繼承歷代,粉彩是有顏色的,壹般是淡黃色、淡藍色、淡綠色或淡紫色。“體和堂”瓷器是為朝廷制作的陳設品,造型依然規整但略顯平淡。這壹時期的裝飾紋樣多采用吉祥圖案,龍鳳、雲鶴,格調不高。

同治黃帝蘭壽字紋盤是同治年間禦窯廠為慈禧太後壽辰定制的瓷器之壹。此盤高5.1厘米,口徑17.3厘米,足徑10.4厘米。

開口圓盤,淺弧壁,全圓。黃釉藍印書“壽”字圖案以盤中央的“壽”字為中心,由內向外排列四周。每周字數不同,但寫作密度壹致。外墻白釉粉彩花三組。足繪白釉紅彩,施“同治年制”四字楷書。

經過所謂的“同光復興”,社會局勢穩定,陶瓷業也得以復興。雖然不如康乾舊貌,但在清末還是比較繁榮的。

這壹時期的產品基本囊括了晚清以前的所有傳統款,同時也有古董和創新。比如荷葉式的鍋蓋,銅梁的茶壺,都是新造的。

青花精品不多見,大多以色彩淺淡暗沈為特征。他們用的是壹種“海洋藍”,顏色鮮艷但不漂亮,發絲藍紫色,線頭松散。青花配紫的裝飾手法較為常見。

光緒年間慈禧制作的“大雅齋”官窯瓷器,是這壹時期不可多得的精品,畫風細膩,圖案精美,常有“永清升平”、“天地壹春”、“永清長春”等章。產品多以豆青地花、黑線雙交叉,彩物也常見。裝飾內容多為牡丹、宣花、繡球。

到了清代,除了景德鎮的官窯,當地的民窯也極為繁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西風東漸,陶瓷外銷。

西方原料和技術的引進受到了外國的影響,使陶瓷工業更加豐富多彩。還有就是畫院由於大量生產和仿制,追求做工精致。雖然有驚艷的作品,但缺乏創意,變成了純粹的匠人。

  • 上一篇:1992年在美國發起的“企業再造運動”管理理論和實踐背景。
  • 下一篇:物流企業服務口號口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