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湖北民俗

湖北民俗

夏日夜晚武漢街頭的“竹床陣”

7月的夏季至日過後,炎熱的夏夜把武漢市民趕出了家門,不得不在街道兩旁搭起竹床露宿街頭。密密麻麻的竹床緊挨著。老人、孩子、年輕人、少婦甚至少女都躺在竹床上,度過壹個又壹個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到年輕女子、少女穿著短褲、裙子睡在大街上,大感不解和新鮮。不過,當地人已經習慣了。

武漢是中國三大著名“火爐城市”之壹,夏季氣溫高達40攝氏度。持續兩個月左右的酷暑,使其形成了武漢獨特的民俗“竹床陣”。

2.吃粽子賽龍舟?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習俗。但這種習俗來源於紀念屈原,在屈原的故鄉湖北更是雪上加霜。?

在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期間,湖北各地都舉行龍舟比賽和粽子。只要有湖,有河,有河,人們就會早早地修整或清理龍舟。初壹至初五,龍舟將陸續下水。“黃龍”、“白龍”、“赤龍”、“青龍”壹個接壹個,劈波斬浪,箭在弦上,鑼鼓喧天,喊聲震天。河兩岸看龍舟賽的人都會黑。?

傳說屈原死於古洛河後,家鄉的秭歸人夢見屈原瘦了,於是用竹葉包裹大米做成有角的小米(粽子),用龍舟放入河中。因為水族屬龍管,以為是龍王送的角粟,不敢吃。這是屈原可以吃的。這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

3.荊州花鼓?

荊州花鼓原是“門沿花鼓”,是窮苦民間乞討為生的割草秧歌。這種“花鼓”就是壹個人擊鼓唱詞,幾個人壹起附和。?

近幾十年來,荊州花鼓已演變成壹種獨特的地方花鼓戲。1955年,壹位老藝術家收集並錄制了古畫戲曲的全部唱腔,整理出第壹套完整的古畫曲譜,並大膽使用二胡、板胡、琵琶、揚琴、竹笛、嗩吶等民族樂器為古畫戲曲伴奏,結束了“齊唱”、單純以鑼鼓伴奏的歷史。如今,靖州古畫戲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唱腔悠揚悅耳。以湖湘生活為題材,展現湖湘風貌的劇目有《家庭公案》《水故鄉情》等幾十部。在民間,男女老少散步、勞作,不時哼唱花鼓調,其中也有極大的“魔力”。有人說:“嘿嘿,有病不用吃藥!”“幹活不唱花鼓戲,渾身沒力氣。”來到荊州,可以看到小學生放學後背著的收音機。車上和店裏的櫃臺裏,演的都是荊州花鼓戲。

4.天門“三梆鼓”

在天門和綿陽,因為地勢低,水多,過去人民遭受水災。為了生計,他們背井離鄉,扛起“三棒鼓”,四處遊歷。許多人從湖北到中國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歐和西歐旅行。有的人經廣東去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

他們扛著的“三棒鼓”,走到哪裏就唱到哪裏。人們稱他們為“中國的吉普賽人”。

5.銅山山鼓?

相傳銅山鼓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農民在田間勞作時隨鼓伴奏歌唱的傳統民間藝術。?

山鼓的形狀像中國傳統戲曲用的小堂鼓,體積略小。鼓身兩側有鐵環,用牛皮帶或絲帶系住,方便鼓手掛在胸前。演唱時,鼓手右手持串,左手持鼓底,用手指調整不同的音色。壹個優秀的鼓手,壹般能打出幾十個節奏迥異,情緒各異的鼓。山鼓的聲音爽朗清脆,幾裏外都能聽到。

銅山鼓主要分為挖鼓和種鼓兩大類。此外,還有壹種“山鑼鼓”。這種“山鑼鼓”不僅鼓手背上有壹面山鼓,腰上還掛著壹面銅鑼,左手拿鐘,右手拿串。

山鼓的曲調與當地語言緊密結合,節奏感強,旋律高亢激昂,樸實熱烈,富有地方色彩,是活躍勞動現場的壹種藝術形式。在1988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電視大賽中,通山縣改編的節目《西運河》大鼓獲得銀杯獎。

6.重陽人有哪些老習慣?

鄂南崇陽縣風景秀麗,景色迷人。由於遠離大城市,村民們保持了許多民間傳統和習俗。青年男女結婚的時候,家具風格還是古代的形式。比如睡覺用的木床,是用古木雕成的花壇,床的四周有雕桿,床前雕花板上方有三層雕“滴水邊”,床前有三層踏板。床的入口處只有壹個“洞”,可以並排坐兩個人,床的兩頭和後面都釘了壹整塊木板。重陽這種精致的花壇,真的是非常難得的習俗。?

另外,好客的重陽人做的茶是椒鹽焙茶,吃的菜是大塊肉、大塊魚、紅薯粉條、炸豆腐。壹大塊熏肉,壹寸寬,兩三寸長,足夠城裏人吃壹兩塊。?

7.鄂西土家族風俗?

鄂西毗鄰湖南西部、貴州北部和四川東南部,居住著數十萬土家族居民。他們有獨特的生活習俗。獨特鮮艷的衣服。土族人,尤其是年輕人的服裝,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例如,壹個年輕人頭上纏著壹條長長的藍色頭巾,他的外套常常是白布,有壹條寬闊的藍色邊。傳統的布紐扣和褲子都比較寬。年輕女性,她們的頭巾是彩色的布巾,上衣是紅色或綠色的,但領口、後肩、袖口、下擺等地方都鑲嵌著美麗的圖案。戴著金或銀手鐲。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必不可少的技能,有些上了年紀的土族山歌也能唱“很多”。在蜿蜒的山路上,在田野、茶場、農舍、土塘旁,經常可以聽到悠揚的山歌。甚至還有男女對唱的民歌,撣族的年輕人用這種形式表達彼此的愛意。木葉調情。土族青年用嘴含住壹片綠葉,發出優美、動人、委婉的聲音。這個聲音是壹首感人的情歌。壹片小葉子只表達對男女的感情。

9.神農架的奇異風俗

吃熱飯:在土家山民家裏做客,吃飯很有講究。主人壹次給客人壹點米飯。過了壹會兒,客人還沒吃完碗裏的飯,主人就從客人手裏接過碗,把碗裏的飯倒掉,再添上壹些熱飯,即使是在大熱天,也要表示主人的熱情和家庭的繁榮。

“奏喪歌”是神農架悼念死者的特殊儀式。又稱“孝歌”、“羅隱鼓”、“跳喪鼓”。主要由親友、鄰居代替死者家屬用來緬懷死者生前的功德,祝願死者升天,祝福子孫後代。是壹種常見的喪葬歌,具有濃厚的古代民族文化傳統和迷信色彩。在神農架山鄉,每當親朋好友辦喪事,鄰居們都紛紛前來祭奠,並邀請歌手打鼓競歌。通宵打鼓“陪靈”“作喪”,與其說是對死者的悼念,不如說是對死者的告別,死者的親屬也在這種“作喪”的氛圍中,減少了淒涼和悲傷。神農架的“喪鼓之歌”歷史悠久。是歷史和神話的多彩畫卷,是神農架人流傳的神曲。

單獨用筷子請客:客人初到土家山,主人必須請他吃壹碗糯米酒或糖泡糯米花,只給他壹筷子。這類食物統稱為“茶”,或“開會茶”,或睡前“夜宵”或“夜茶”。據說壹根筷子代表“半個座位”,滿足茶,壓饑,以示熱情接待。

喝冷酒:神農架的谷夏鄉是壹個土家族聚居區。如果妳在村民家做客,主人會先敬壹杯酒,說“請喝茶”。這種以酒代茶的習俗,叫喝冷酒。客人拿了酒馬上喝,主人會很高興。如果他不能喝,他應該向主人解釋並品嘗,以示對主人的尊重。喝完冷酒後,主人會沏熱茶。

  • 上一篇:臺州春節文化景觀之我見
  • 下一篇:玉手大師,請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