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點是什麽?

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點是什麽?

壹、中國文化的特點

1.重人輕天的思想傳統。所謂“天”,壹般是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規律,而“人”則是關於人類社會和人自身的道理。易經說:“看天文學,觀察時間的變化;看人文,把它變成世界。”意思是:觀察天道運行的規律來認識季節的變化。註重人事倫理道德,以教化普及天下。與西方天人、靈肉分離的觀念不同,中國文化強調天人合壹、協調壹致。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天人、天道、人性是相似的,是相通的,是可以達到內在統壹的。

2.重禮輕法治的政治傳統。中國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屬於倫理文化,對人倫關系的追求貫穿於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自然主導著中國古代的政治理念。《禮記》說:“道德仁義,非禮也;教訓常見,非禮不備;糾紛和爭執,非禮;君者,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也。”在這裏,禮既是壹種社會等級制度,也是人們遵循的行為準則,可以說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最高道德和政治範疇。《論語》說:“聽訟之時,我仍為人。它也不會提出訴訟!”孔子主張“無訟”,即不主張大家通過訴訟來解決糾紛。如果有糾紛,應該通過儀式協調,而不是訴訟。兩千多年來,這個觀念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中國人的心中。自秦漢以來,在法律體例及其實施過程中,基本沿襲了儒家的重禮、重德、重人情的理念。這就是所謂的“輔禮入法,法入俗”的禮儀傳統。

3.重視群體,忽視個體的倫理傳統。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形成了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族為背景,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與西方強調個體、尊重個性發展的文化傳統相反,中國的倫理傳統是:重視家庭,忽視個體,重視群體,忽視個體。在男權觀念下,個人被群體包圍。“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對個人要求極其嚴格。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在各個層面都是相互隸屬的,各有各的義務,比如對父親好,對兒子孝順,對兄弟朋友好,對弟弟尊敬。“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五項原則”實際上是“三位樞機主教”的具體化。“三綱五常”自漢代提出以來,經久不衰。它既是統治秩序的集中體現,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

4.重視直覺,忽視理性思維的認知傳統。中國傳統思維把經驗作為壹種高於理性思辨的認識本體的主要方式,本質上是直覺思維。先秦時期的儒家和道家都善於直覺的辯證思維,而後期的墨家和名家(惠施、公孫龍)則發展了理性的邏輯思維,提出了壹系列充滿思辨精神的邏輯命題。但從漢代到魏晉,儒釋道相輔相成,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三者都主張直觀地把握宇宙和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覺,道家的藝術直覺,佛教的宗教直覺,都把主觀經驗和直覺認識推到了極致,認為宇宙本身只能靠直覺和頓悟來把握,而不能依靠語言、概念和邏輯推理的認知方法。

二,西方文化的特征

1.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因為中國的文明是在內陸發展起來的,沒有向海洋擴張,導致了它的封閉或者收縮。同時,中國文化強調“天人合壹”,即天人和諧統壹,而不是天人對立。總的來說,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不乏作為哲學基礎的主體性。如果天人完全融合,天人觀念就沒有獨立存在的必要了。其實相信人的力量,相信主體能夠把握客體,才是最合理的內容。

2.強調個人標準。在個人與群體的關系上,東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異。雖然中國文化承認每個個體都是獨壹無二的,都有獨立的人格、尊嚴、利益和價值觀;但特別強調,個人也是家庭、單位、民族、人類、國家和世界群體生活的成員,人被視為整個社會關系的壹員,是群體的壹員。個人的命運和利益依附於群體,個人的價值只有通過群體的認同才能體現,個人的存在只有通過對群體負責才能向社會揭示。西方文化將人視為具有自由意誌的獨立個體,存在於社會關系中。作為個體,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存和命運負責,個人價值是通過自己的奮鬥獲得的。

3.強調享樂主義。古希臘羅馬文化以世俗精神為特征,中世紀希伯來文化以宗教理想為中心。現代西方文化是西方真正的、成熟的文化,或者說是西方的主流文化。其文化精神可稱為“世俗理想主義”,是古代世俗精神與中世紀宗教理想相互滲透融合的產物。西方現代文化的主流,即“世俗理想主義”,把創造“人間天堂”作為歷史的終結,或者說作為“歷史進步”概念的理想目標。雖然現代文化的支流很多,人們的想法和觀點甚至相互沖突,但把生活和歷史理解為壹個創造過程才是主流,只有在如何創造壹個“人間天堂”和應該創造壹個什麽樣的“人間天堂”上才有矛盾和沖突。

  • 上一篇:中國先秦史學只在什麽樣的環境下產生的?
  • 下一篇: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發布了哪些詳細的安全指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