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機制。2006年和2007年,省級財政下達糧食直補和糧食綜合直補資金39.09億元。2008年繼續穩定糧食直補政策,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全省計劃安排糧食直補資金6.9億元,農資32.3億元,共計39.2億元,糧食(水稻)直補資金補助到每畝20元,與2007年持平;農資每畝直接補貼62元,比2007年增加32元,補貼資金將在5月底前通過“壹折優惠”發放到農民手中。
2.以土地經營為重點,搭建農民增收平臺。2008年,國家批準的土地治理項目省級財政計劃投資6.9億元(其中省級以上6.2億元),改造中低產田1.2萬畝,重點是土地治理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為農民增收提供最基本的生產條件。
3.著力培育區域主導產業。2008年,國家工業化項目投資3.3億元(含省級以上3億元),重點培育區域主導產業,加大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計劃支持60個左右項目,積極發展優質高效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4.以特色發展為突破口,加快區域協調發展。
壹是實施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2008年,省財政計劃投入6543.8+0.6億元支持我省26個縣的丘陵山區發展,發揮丘陵山區發展優勢,通過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實施產業化綜合開發,把丘陵山區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平臺。
二是實施老黃河農業綜合開發。2008年,省財政計劃投資6500萬元改造65438+50萬畝中低產田。項目資金主要用於改善老黃河沿線13個縣(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基本生產條件。
三是支持沿海灘塗開發。2008年,省財政計劃投入7250萬元推進沿海灘塗開發,計劃圍墾5萬畝,實施圍墾面積5萬畝。
四是支持高沙土項目農業發展。2008年,省財政計劃投資3000萬元改造65438+20萬畝中低產田。
第五,支持煤礦塌陷區農業綜合開發。2008年,省財政計劃投資10萬元改造中低產田3萬畝。
5.鼓勵和引導農地承包經營權合法有序流轉。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資金2000萬元,專項用於具有壹定規模的合法有序的農村土地流轉。在穩定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保護農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我省有條件的地方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高效規模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我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創造有利條件。
6.推動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模式。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設施(高效)資金3.5億元,支持設施農業和高效農業發展;分別安排6543.8億元和5000萬元,對新建高效設施農業規模大、農產品消化能力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給予大力支持。
7.支持農業科技成果的研發、引進、示範和推廣。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15萬元,用於開展重大農業公益性技術和產業技術研發;三農項目資金215萬元,重點用於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支持農業種質資源基因庫建設、現代農業技術集成、重大技術示範推廣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程。
8.推進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進壹步完善動物防疫政策,按照中央和省有關文件要求,全面落實動物防疫疫苗經費。2008年,中央和省級財政計劃安排4000萬元專項資金(其中省級財政3000萬元),用於經濟薄弱地區動物防疫註射補助;安排專項資金2995萬元,用於動物免疫標識和追溯體系建設。
9.治理何麗霞和淮河流域的內澇。2008年省財政計劃專門安排654.38+0.5億元。根據何麗霞等地區相關市縣的財力情況,對災後應急管理項目實行差別補助。
10.實施丘陵山區水源工程,治理圩區,改造西南崗地農村基礎設施。
(1)丘陵山區水源工程:省級財政補助額度按工程新增蓄水量核定,先建後補,以獎代補。2008年省財政補助標準為:塘壩0.5元/m3,大口井2.0元/m3。
(2)圩區治理:重點支持何麗霞腹部和彜南易貝地區的圩區治理。2008年,省財政對何麗霞腹心圩口水閘建設和拆除的補助標準為:新建圩口水閘每米1.5萬元,改建圩口水閘每米0.5萬元。省裏補助易貝地區(灌雲縣、灌南縣、信宜市、沭陽縣、宿豫區、淮陰區、漣水縣)衛口排澇站改造費用的70%。
11.加強農村小型泵站改造工程。2008年,省財政對獲批的縣(市、區)實行“以獎代補”,每個縣(市、區)計劃安排資金250萬元。補貼資金主要用於泵站(變壓器以下,含變壓器)機電設備政府統壹采購。
12.支持農村小型公益設施農橋項目建設。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3.84億元用於小型農民橋建設,支持在鄉鎮非等級公路上建設5500多座農用機耕橋和農民生產生活用橋,單座橋梁總投資不得低於4萬元。省財政對蘇南(江蘇、無錫、常州)、蘇中(南通、泰國、揚州、寧鎮)、蘇北(徐州、淮河、鹽城、宿遷)分別補助總投資的30%、50%、70%、80%,單個橋梁省財政補助最高不超過20萬元。
13.落實國家良種補貼政策。2008年,中央和省級財政計劃安排水稻良種補貼資金51855萬元(其中省級財政安排165萬元),實現了全省3457萬畝水稻良種全覆蓋。同時,繼續落實小麥、生豬、奶牛、油菜、棉花等良種中央補貼政策。
14.安排購置農機具補貼。2008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擬安排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2.7億元(其中省級財政1.2億元),對農民購置農機具實施財政補貼,擴大補貼範圍並適當提高補貼標準,引導地方開展現代高效農機具補貼。
15.提高能繁母豬補貼標準。2008年,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補貼能繁母豬。補貼標準在2007年補貼到50元的基礎上提高到每頭母豬100元,對蘇北和蘇中的補貼比例分別為60%和40%。蘇南地區全部由市縣財政負擔。
16.加大對農民培訓的支持力度。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1億元支持農民勞動力轉移培訓,在繼續堅持培訓券制度的基礎上,提高了高技術工種補貼標準。同時,對首次取得入選高新技術崗位職業技能鑒定證書的農村勞動力實行“以獎代補”,省財政計劃安排6000萬元實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創業培訓制度,支持和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找工作、轉業、創業”,豐富農民收入來源。
17.繼續完善扶貧小額信貸體系。2008年,省財政安排貸款計劃7億元,重點支持蘇北和黃茅部分地區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貧困戶。
18.積極支持貧困人口較多地區的扶貧工作。2008年,省財政將在扶貧力度不減、資金不少的基礎上,進壹步突出重點,向經濟薄弱地區傾斜,建立促進經濟薄弱縣脫貧的激勵機制,在擴大縣級自主權的基礎上,建立“結果導向”的考核體系和獎懲機制,確保用3至5年時間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19.深入實施“千村萬戶幫扶工程”。2008年繼續實施1011經濟薄弱村年度整體幫扶計劃,省財政計劃安排扶貧資金1.5億元,支持其余373個村的扶貧工作,重點支持經濟薄弱村的道路、橋梁、電灌站、防滲渠等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項目;在農橋建設、農村勞動力培訓、“壹池三改”、河塘整治、扶貧小額貸款等項目上,向1011經濟薄弱村傾斜。
20.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資金6.62億元,解決350萬飲水不安全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21.支持農村河道疏浚和整治工程。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縣鄉河道清淤補助資金2.8億元,河塘整治資金2.25億元,支持縣鄉河道清淤和村河塘整治工程。
22.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濕地保護。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6543.8+0.5億元,主要用於沿海、湖泊、河流、公路等綠化帶建設;全面開展農村村莊綠化建設;以太湖等湖泊濕地為重點,支持濕地保護體系建設。
23.完善生態公益林保護補償機制。2008年,省財政擬安排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3682萬元,提高補助標準,進壹步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用於省級以上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助。
24.支持農村地區使用清潔能源。2008年,省財政計劃安排專項資金2億元,建設以“壹池三改”為主要建設內容的戶用沼氣池8萬個,扶持規模化養殖場沼氣處理項目800個,稭稈氣化集中供氣項目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