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叉燒餅是壹種風味獨特的糕點食品。澄海蘇南叉燒餅是叉燒餅中最有名的。它潔白潤澤,甜而不膩,由糯米、白糖、豬油、芝麻等上等原料制成。煮飯時,先將糯米細磨成粉,配以白糖和豬油,煮熟蒸熟,再均勻撒上芝麻。然後將蒸好的叉燒餅切成圓形、方形、棱形和手指大小的條狀或其他形狀,裝入形狀多樣美觀的盒子或陶碗中。叉燒餅新鮮時,色澤潔白,晶瑩如琥珀,香滑,肥而不膩。在叉餅上撒幾滴冰凍果子露,又甜又香,越吃越甜,越吃越香。
在潮汕,流傳著這樣壹個傳說:明末清初,明朝有壹個大奸臣,為了榮耀出賣了自己的主子,投降清朝做官。叛逆的母親是壹個深明大義的人,對叛逆的兒子恨之入骨。有壹天,她聽說兒子要來帶她去北京享福,非常生氣,就把家裏剩下的米、糖、油裝上壹只小船,帶著二兒子四處遊蕩。這兩個兒子都很孝順。為了滿足他們的母親,他們經常改變他們的模式來為她制作小吃,久而久之,他們發明了叉蛋糕。
朝陽生姜土豆湯
冬末春初,朝陽的大街小巷會有很多賣生姜土豆的小攤。在這裏,姜土豆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幸福吉祥的象征。
朝陽人喜歡吃姜土豆,年夜飯圍著竈臺必不可少的就是甜姜土豆。大年初壹,親戚朋友來拜年,主人會煮壹碗生姜土豆湯招待他們。按照習俗,客人可以辭掉其他招待,但這碗姜土豆湯必須喝。過去,新娘第二天早上要吃壹碗婆家特制的生姜土豆湯。朝陽人吃姜和土豆是很講究的。其中壹些切片,在沸水中煮壹會兒。湯裏的姜片微微卷曲,吃起來香滑。有的切成土豆塊,用白糖和豬油慢煮,味道香甜可口。有的蒸姜薯,搗成泥,拌上糖和叉子,做成桃、杏、柿等五種水果的形狀,隨時蒸。
魏昱三絕
香酥芋頭是潮汕小吃之壹。頭絕對是炸羊肉酥。它選取上品紅薯,去皮,切成薄片,晾幹,放油鍋裏炸,撈起,過濾去油漬,放入沸騰的白糖中。撈出晾涼,然後均勻撒上炒好的白芝麻和香菜碎。
芋頭糊是另壹種技能。芋泥往往是宴會上的最後壹道菜,意為開頭甜,結尾甜。芋頭糊的制作方法:“芋頭蒸熟後,磨成糊狀,加入豆沙、白糖、炒芝麻和白肉丁、熟蓮子、少量橙汁或剁碎的桂花糕,再蒸,就成了壹種熱騰騰、無煙、粘滑的潮汕小吃,香而甜,油而不膩。人們總喜歡講這樣壹個關於芋頭糊的故事。據說林則徐是受道光委派來廣東禁煙的。英國、德國、美國、俄羅斯等國駐廣州的領事在壹次宴會上邀請他們吃冰淇淋。看到這“洋藝術”熱氣騰騰,林則徐不敢貿然進入。外國人看到他小心翼翼的樣子,笑得很不客氣。林則徐板著臉。第二天,按照外交禮儀,林則徐設宴回禮。幾個涼菜後,芋頭糊上桌了。壹個領事以為又是涼菜,就用勺子舀了滿滿壹勺送入口中。結果很燙,尖叫起來。
第三,是翻沙芋頭的菜,曾經是中秋節的時令食品。芋頭去皮後,切成手指狀的塊,放油鍋裏炸壹下,撈起。過壹會兒,將芋頭塊放入油中,去除水蒸氣。然後在白糖中加入適量的水,放入鍋中煮熟。糖水粘稠如膠時,放入芋頭塊,拌勻,撈起,立即離爐。這就成了香脆的水煮芋頭。還有壹個比較豪邁的翻沙芋頭的故事:當年元兵入侵潮州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實行聯戶制,即三戶包保,每三戶有壹個範元,任可以隨意睡在任何壹戶人家。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娶了媳婦,只允許前壹天晚上和袁兵睡覺。人們無法忍受,所以他們同意在8月15日晚上殺死範元。結果壹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被斬首處死。人們仍然很生氣,但他們把芋頭作為範元的頭,切成條狀,放在油中炸,撈出來,加糖,用它來祭拜月亮母親,吃它。
魚丸
魚丸和肉丸壹樣,是潮汕著名的小吃之壹。相傳吃魚丸的習俗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楚平王喜歡吃魚,每壹頓沒有魚的飯菜都是無味的。楚平王生性殘忍。有壹次他不小心切到了魚刺和魚骨,就下令殺了廚師。有壹天,壹個新來的廚師認為自己不會幸免,於是用刀背無情地剁魚泄憤。但這壹剁卻奇跡般地把魚和魚骨分開了。新來的廚師把這些去骨的魚漿搓成丸子給楚平王吃,得到楚平王的稱贊,廚師才免遭厄運。後來,隨著楚平王南遷,這種飲食習俗傳到了潮州。
潮汕民間魚丸壹直都是手工制作。壹般體型較大的魚可以做魚丸,但最好的材料應該是第壹條大白鱔,肉質松散。鰻魚洗凈放在鐵砧上,切去頭尾,剝去肚子。然後用牛耳刀把閃閃發光的魚刮掉,再把陶碗鏟掉,用手頻頻拍它們。所以做魚丸也叫“做魚丸”。拍打技術是制作魚丸的關鍵。拍打動作要均勻有力,次數要多。壹般幾千到幾千個巴掌就會把魚丸拍脆。打好後加入適量精鹽和少許雪粉拌勻。然後抓壹把魚露捧在手心,從食指和拇指形成的小圓圈裏擠出來。魚丸表面必須光滑才能算巴掌。將擠出的魚丸用清水浸泡,然後放入有水的鍋中,用大火煮至70 ~ 80' C,再轉文火,待水沸騰後撈出。
各種蜜餞
在潮汕的小吃中,有各種各樣的蜜餞,如香脆的韭菜蜜餞,晶瑩剔透的無米蜜餞,甜豆沙蜜餞,野鼠曲蜜餞。
每年農歷七月常吃豆瓣醬。此時早稻回倉,花生曬幹,晚苗插秧,農民主婦就用新米和新花生做“豆瓣醬”。先將米粉加水揉成又薄又白的皮,再與炒好的花生搗碎,加入鹽、蔥花、芝麻、肉絲做餡。“豆沙”的形狀是由熟練的家庭主婦隨意編造的。有的像月牙兒,有的像貢多拉,有的像玉兔石榴...形狀壹般很小,只比火柴盒稍大。
潮汕農村的家庭主婦喜歡在春節前做鼠曲,壹次做很多,因為鼠曲不容易變質,可以吃到元宵節。鼠曲是壹種野草,又名鼠耳草、佛耳草、稻曲草、絨母草等。它全身毛茸茸的,莖和葉都很嫩,頂端偶爾還會有幾個小芽。《本草綱目》記載:“元野多處...葉子柔軟,幾英寸長,像老鼠耳朵上的毛壹樣白。楚人稱之為密曲,北方稱之為絲絨之母。可入藥,性平,味甘。能化痰止咳。”所以鼠曲其實是壹種藥用食物。
吃鼠曲的習俗起源很早。《荊楚歲時年譜》載:三月二日為日,以鼠曲蔬汁為湯,用蜜與粉,謂之龍舌,以厭氣。《政和本草》卷十壹引為“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蜂蜜為粉,以抑怒。“龍舌鼠曲的名字是壹種用鼠曲米粉做成的餅。唐代皮日休在《屈於野,顯雅詩為賞》中寫道:“深摘牛唇液初見,細捏鼠耳香。“《本草綱目》引用邵貴子《甕天語》說:“北方寒食,采茸母草,粉食。“由此可見,鼠草做蛋糕的習俗自南北朝時期就有了,而且代代相傳,潮汕習俗至今仍在。但在古代,北方吃鼠曲本是在清明和寒食之間,而潮汕是在春節前後,這是氣候的原因。
韭菜果肉軟滑鮮嫩,極香。在油鍋裏炸,味道更好。其制作方法是將開水倒入生粉中攪拌成皮,以韭菜、香菇、蝦皮為餡。將餡料擠成扁圓形,蒸15分鐘。
“彩寶臘肉”是海豐梅隴市場壹帶的時令臘味食品。在梅隴市場,農歷正月二十是壹年中的第壹個節日,市場裏的居民稱之為“開業日”。這壹天,大慶家家戶戶都請了大酒席。街上鞭炮齊鳴,彩牌樓高聳入雲,彩旗遮天蔽日。獅子班、曲班、戲曲班、嗩吶班、八音班等依次表演,熱鬧非凡。這時,女人們在屋裏忙碌著,爭先恐後地生產大量的“腌菜”。客人到了,請他們坐下來吃菜包。當客人回家時,他們還會用壹小碟腌制的蔬菜作為禮物。“醬菜包子”的制作過程是:將適量開水倒入幹油粘米粉中,搓成泥條,擰成圓餅狀的包子。把“餅幹”放在左手中央,右手拿著壹個圓滾筒(雞蛋大,用土烤),在“餅幹”上做360度旋轉,做成壹個細細的凹體。然後負責裝菜的人會把有地方風味的菜包在凹體內做成梭形,在頭尾處捏緊,整齊地排列在蘆葦叢裏。土布>”以上,滿了之後放入鐵鍋,用猛火蒸。梅隴的兒子唱道:“猴子咬猴子(壹種昆蟲);白米飯,煮飯包;壹碗菜,壹碗待;把它留在後面的爐子裏,乞討的貓會碰到膠水,汁液就會流出來..."
其他小吃
潮汕有壹種很吸引人的小吃,叫炸糕。將蒸好的餅皮切成長5cm、寬2cm、厚約1cm的小塊,放入平底煎鍋中煎熟,加入魚露和甜醬油,將餅皮拌至變紅,然後大火加熱,用豬油慢慢煎至變紅,加入白糖和雞蛋,與鮮蠔油拌勻,澆在餅皮上。將切好的紅肉、鮮蝦肉、嫩青菜心放入鍋的另壹邊,用豬油炒熟。加入沙茶、辣椒醬、味精和魚露,與雞胗壹起攪拌均勻。
在春分或清明節,人們經常做煎餅來祭祀祖先。做煎餅時,在面團中加鹽調成糊狀,放入鍋中煎成薄膜狀的外皮。用煮熟的肉絲、雞蛋絲、豆芽或綠豆、竹筍作餡,煎好後用餅袋包好。煎餅在油裏炸,就是春餅。
油煎豆幹(豆腐)是普寧的特產,尤其是流沙、占隴、軍埠、遼源、大壩壹帶。普寧豆幹是將黃豆漿磨碎,加入少許土豆粉、石膏等原料調制蒸熟而成。它呈正方形,顏色為白色和黃色,每塊重約50克。吃法分炒和炸,尤以炸豆腐幹最受歡迎。油炸豆腐幹外脆裏嫩,叫外銀。口感外脆內嫩滑,搭配辣椒、鹽水等調料,別有風味。詩人張華雲曾為之吟誦道:
脆嫩的肉冒著熱氣,蘸著辣椒。
吞咽困難,經常翻身,吞咽的時候肚子會微微出汗。
且飲三杯暖酒,卻輕笑虛榮。
美食無處不在,家鄉的味道最深情。
蠔烤也是潮汕有名的小吃。以鮮牡蠣、紅薯澱粉、生洋蔥為原料,花椒、魚露為輔料,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攤在平底油鍋裏,煎成兩面紅邊的煎餅。
租戶魚的烤(煎龍頭魚)方法如下:首先將租戶魚洗凈,去內臟,切成幾段,放入拌有鮮雞蛋的漿液中攪拌均勻。將魚塊輕輕放入油鍋,煎至金黃色。濾油後,把魚放在盤子裏。然後烤壹鍋生粉蓋在魚上,撒上胡椒粉和蔥珠。這樣就可以端上獨壹無二的“點玉牌”了。
海陸豐地區的元宵節也傳承了喝“燈茶”的習俗。鄰裏之間邀茶互賀,說好話,互祝吉祥如意,生意興隆,輔導主人的茶,香醇清新,充分體現了人們友好和諧的氣氛,表達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祈禱和希望。
“燈茶”有的地方叫“元宵茶”,壹般安排在正月十三左右,有的已經從正月初八開始。正月十三的“燈茶”叫“燈茶”,體現了光明和幸福。正月十六叫“燈籠茶”,表示從年初到年底,平安圓滿。“登茶”的制作是以各種淡茶(開水、雞湯、豬骨湯也可)加肉(瘦肉、鮮魚)、蔬菜(菠菜、菊花、芹菜、大蒜、白菜)、豆類和調料(鹽粉、胡椒粉、茴香、味精、臘肉等)為基礎。).如今,“燈茶”的特點是用料更加考究,品種多樣,清香嫩滑,味道鮮美,突出了地方風味。
燈茶是海豐鹹茶的壹種。“光”與“丁”諧音,意為明亮喜慶。此外,還有“麻友茶”、“蝦茶”、“蔬菜茶”、“米茶”、“炒米茶”。比如“油麻茶”的壹般做法是:將茶葉、芝麻放入陶碗中,用水打濕,用“茶錘”研磨,加入適量鹽粉,沖入沸水,即為“油麻茶”。民謠有雲:“海豐地上興鹹茶,陶碗來知幾家。”“我不知道妳有多慷慨,但我知道妳有多慷慨。”茶裏放的芝麻越多,主人越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