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教案大班選實用4篇壹個主題活動名稱:“熱鬧的火把節”
有用的經驗:
了解中國少數民族和彜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了解“火把節”的由來、時間和習俗。
內容和分析:
彜族傳統節日——“火把節”是彜族非常重要的節日,其隆重程度不亞於傳統的過年。在活動中,應著重讓孩子們了解“火把節”的由來和節日的習俗。並用幾種感官去感受彜族人民的歡樂心情和火把節的熱烈氣氛。
教學過程或建議:
活動壹:科學“七月火把節”
活動目的:
1.通過各種感官了解七月火把節,了解火把節的由來、風俗習慣。
2.在活動中感受“火把節”的熱鬧氣氛,培養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感情。
活動準備:
彜族“火把節”相關圖片或視頻。
活動流程或建議:
(1)教師扮演“導遊”的角色,讓孩子坐上“中國民族旅遊”的“旅遊大篷車”,引出主題。
(2)展示圖片,讓孩子了解彜族傳統節日“火把節”的知識。
問題:1。圖片上的人是哪個族群?
2.他們在做什麽?
3.妳知道他們在慶祝什麽節日嗎?
這是彜族特有的節日,稱為“火把節”,通常在七月舉行。那壹天,家家戶戶都會綁上火把。天黑的時候,他們會在壹個空曠的地方堆上火把,燃起熊熊大火。然後彜族人會圍著火堆唱歌跳舞來慶祝這個節日。(3)了解彜族“火把節”的由來。
教師
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英雄vs蒙蒂”的故事。
(4)體驗彜族“火把節”的熱鬧氣氛。
1,遊戲:《對歌》
2.遊戲:摔跤
3.制作:《火炬》
活動二:音樂“熱鬧的火把節”
活動目標:
1,學習群舞,感受音樂溫暖的情感。
2.進壹步感受彜族人民在火把節的歡快心情。
活動準備:
《熱鬧的火把節》磁帶;每只手都有壹個自制的火炬。
活動流程或建議:
(1)在“熱鬧火把節”的音樂中,孩子們拿著自制的火把自由起舞,感受音樂的熱烈氣氛。
(2)學習群舞《熱鬧的火把節》。
1.學習彜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小跳和踏步。
2.學習舞蹈的基本線條變化。
(3)開展動作創造活動,發展兒童的創造力。
(4)表演集體舞《熱鬧的火把節》,體驗舞蹈的快樂心情。
環境創建:
在教室周圍貼上彜族“火把節”的圖片,在教室的墻上貼上孩子們自制的火把。
生命滲透
日常生活中玩各種遊戲,比如“對歌”“鬥牛”。
家庭滲透: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更多關於“火把節”的故事和知識。
活動:
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基本掌握了關於彜族“火把節”的知識,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社會經驗,還培養了他們對少數民族的感情,加深了他們的了解。
火把節教案大班選課實用4秒教學內容
享受音樂火把節
教學目標
1.《采花》這首歌可以完整、準確、有感情地唱出來。
2.欣賞音樂火把節,通過聽音樂、視唱音樂主題、分析音樂作品,了解彜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3.了解作曲家如何運用現代創作手法描繪民族風情。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1.欣賞音樂火把節,通過聆聽了解彜族音樂的文化特色。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音樂創作技法。
教學過程
首先,查看導入
上節課,我們走進西南,學唱四川民歌《采花》。請在老師的伴奏下唱這首歌。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學生對這首歌的印象)
第二,享受火把節
1.展示雲南文化景觀的圖片,說:這是中國的哪個地區?我國有哪個少數民族?他們最重要的節日是什麽?
老師講述雲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以音樂舞蹈為主,了解雲南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火把節”的由來主要可以通過講故事來介紹。
(設計意圖:在講故事中讓學生對雲南少數民族音樂產生興趣)
2.聽音樂《火把節》,邊聽邊思考:這首音樂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想象壹下它描繪了什麽場景。
學生可以自由回答。
3.老師介紹了關於交響組曲《雲南印石》的知識。
火把節教案大班選課實用4 3學習目標:
1,帶著感情讀課文,想象課文中描述的彜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彜族獨特的風俗。
2.了解彜族火把節的盛況和紀念意義,體驗彜族人民歡度節日時無比歡樂的心情和彜族人民勤勞勇敢、百折不撓的性格。
重點和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中描述的彜族火把節的熱烈場面,感受彜族獨特的民族風情。
2.了解火把節的盛況和紀念意義。體驗彜族人歡度節日時無比愉悅的心情和勤勞勇敢、百折不撓的性格。
學習過程:
第壹,獨立調查
1,默讀自然段從5到10,思考:火把節有哪些場景描寫?按什麽順序?(用“﹏”標出表示順序的詞。每個場景的字幕)
2.火把節是壹個充滿激情的節日。課文中哪些段落能體現《大典》的特點提示:標出體現特點的詞語,讀壹讀,在每壹句的旁邊寫下妳的感受。)
3.作者邀請大家參加過多少次彜族火把節?在哪裏可以感受到彜族的“好客”?提示:標出反映特點的單詞,讀壹讀,在每句話旁邊寫下妳的感受。)
第二,合作學習
1,感悟火把節“盛典”之“盛”:選擇自己喜歡的場景,
讀短文,抓住關鍵詞,想象當時的畫面,談談感受。
2.理解火把節的儀式:這個儀式是壹個莊嚴的儀式。火把節的起因是什麽?看12段的《火把節傳說》。妳怎麽想呢?妳認識到彜族的哪些美德?
3.了解火把節的“好客”:在哪裏可以體會到彜族的“好客”?(抓幾個邀約,抓關鍵詞談談感受。)
我喜歡火把節的場景。我可以帶著感情讀課文,表達我的感受。
5、視頻欣賞——火把節。
第三,報告顯示
小組根據合作學習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和交流,老師對著鏡頭進行指導。
四、標準檢測
1.根據課文填空。
(1),老頭來了,玩他慣用的秦越;年輕人來了,吹了很久的笛子;姑娘們來了,高興地跳著舞;孩子們來了,圍著篝火坐著,笑著,笑著...火光讓每壹個彜族家庭的臉都紅了,也照亮了每壹個彜族家庭的心。
2.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
(1),火把節是我們彜族人民勤勞勇敢,堅忍不拔的象征。(縮寫)
(2)森林裏有壹只巨大兇猛的盲熊。(縮寫)
(3),(句子)......
3.延伸:場景描寫很有特色。請借鑒作者的方法,寫壹個片段。
四個少數民族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的,在了解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對民族服飾、頭飾、手飾非常感興趣。抓住這個特點,我設計了這個活動,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從而豐富他們的聯想,移動孩子的手指靈活性。
二、活動目標:
1.對彜族頭飾的起源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個別詞組“伊,哈帕”。
2.掌握“切、貼、拼”的技巧。
3.感受“七月火把節”的快樂。
第三,準備
1,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日歷,半圓形日歷,剪刀,皺紋紙,這些都符合這個班男生的數量。
2、長方形的哈珀,辮子的數量與女孩壹致,並有壹些布花裝飾哈珀。
3.壹套簡短場景介紹的課件。
4.首先,我將跳彜族的“七月火把節”。
四、活動過程
1,聽“葉子”音樂進教室。
老師:今天,我們的彜族同胞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七月火把節”。妳想去嗎?現在讓我們跟著音樂進教室,先做準備。"
2.聽小故事,引入話題,知道彜族人為什麽戴帽子。
老師:①今天的老師是什麽國籍的?少年:(易)老師胸前貼有易二字,川頁會教他認漢字“易”。
(2)哪裏可以看到我裝扮成彜族?
孩子指的是戴在頭上的頭飾。老師摘下來,認識了“哈珀”這個詞。頭飾上有貼紙。
③彜族人最喜歡戴“哈帕”或帽子。妳想知道為什麽嗎?(小故事)
然後,如果我們要參加他們的“七月火把節”,好像要先做帽子戴上,對吧?@【郵箱?受保護]@[郵箱?受保護],[郵箱?可以嗎?
①女生用布花Jr .裝飾這個長方形的“哈珀”,想象自己可以用小花做出不同的圖形,比如房子、樹、不同的人物或者對稱的美。註意:提示布花把背面的雙面膠去掉,把紙放進籃子裏。
(2)男生如何把長方形的月歷紙變成圓形,小朋友演示如何把半圓形的月歷紙變成“圓錐”,小朋友演示如何把兩者粘在壹起,最後用剪刀剪出波浪形的紙,擰進圓錐孔裏,註意用書機。
4、兒童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1)引導不太擅長的孩子。
(2)使其想象力更加豐富。
5.戴上頭飾,跳到七月火把節。
首先,欣賞孩子們在盤子上跳躍。
②老師和小朋友壹起表演舞蹈。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
今天,我們參加了彜族七月火把節。妳開心嗎?我們還學會了做他們的頭飾,回去教家裏人做,和他們壹起走進了彜族的七月火把節。聽第二段音樂(葉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