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物流基礎知識

物流基礎知識

物流基礎知識。

第壹章

物流:指以最低的成本將物料數據從供應地轉移到需求地,從而創造物料數據的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和形式效用的過程,包括運輸、存儲、裝卸、配送、包裝加工、信息管理等組成部分。

特點:

(1)?有明確的客戶導向。

(2)?強調物流成本和客戶服務水平的平衡。

(3)?物流是壹個全過程的活動。

(4)?物流活動由壹系列要素組成。

(5)?它強調物流服務的基本功能,即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和形式效用。

商流與物流的關系。

(1)它們都屬於流通領域,是商品流通的兩種不同形式,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通常是先發生商流,再發生物流,商流完成後再進行物流。

(2)都是從供給方到需求方的流動,起點和終點都是壹樣的。

商流和物流的區別。

(1)流動的實體不同:物流是物質的物理流動,商流是物質的社會流動。

(2)功能不同:物流創造物質的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和形態效用,商流創造物質的所有權效用。

(3)物流與商流相互獨立,存在商流與物流分離的現象。

分類:

1按照物流研究的範圍,物流可以分為宏觀物流、中觀物流和微觀物流。

根據物流活動在企業中的地位,物流可以分為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廢棄物物流。

按照物流經營者的角度,可以分為自營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從物流活動的主體來看,可以分為工業企業物流、商業企業物流包括批發企業物流、零售企業物流等。)、非營利組織物流(包括醫院、社會團體、學校、軍隊等單位物流)和廢品回收企業物流。

現代物流管理在企業中的作用。

(1)物流的服務價值:物流能夠提供良好的服務,有利於參與市場競爭,樹立企業和品牌的形象,與客戶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對企業的長遠和戰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降低成本價值:物流合理化可以大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對改善我國經濟運行環境,減少和解決企業資金困難具有重要作用。

(3)實現快速響應。

(4)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現代物流管理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現代物流管理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1)減少物流費用的消耗。

(2)改善中國經濟運行,實現質量提升。

(3)發展壯大新興產業。

第二章

交通的概念:交通是人和物的長距離空間運動。

交通狀況。

(1)運輸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壹。

(2)可以創造“場地效用”,相當於通過運輸提高了東西的使用價值。

(3)它是“第三利潤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運輸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使運輸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交通網絡合理設計。

(2)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

(3)提高運輸的裝載率。

(4)實行聯合運輸。

(5)發展流通加工。

(6)用交通工具推廣* * *嗎?。

(7)充分利用社會化運輸力量。

集裝箱運輸的優勢。

(1)提高貨運速度,加快運輸工具和貨物資金周轉。

(2)減少貨損貨差,提高貨運質量。

(3)簡化貨物包裝,節約貨物包裝成本,降低雜運成本。

(4)加快車船周轉,降低裝卸費用,改善勞動條件,降低運輸成本。

(5)不受氣候影響,實現了定點、定時運輸和裝卸作業。

國際多式聯運的概念。

指多式聯運經營人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運輸方式將貨物運輸到目的地的國際貨物運輸;以集裝箱運輸或集裝箱貨物為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說,多式聯運就是集裝箱多式聯運。

國際多式聯運的特點。

1國際多式聯運合同必須訂立。

全程運輸必須使用國際多式聯運單據。

必須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運輸方式。

肯定是國際貨物運輸。

多式聯運經營人負責全程運輸。

第三章

存貨:指為將來預定用途而儲備的材料。

庫存的功能。

(1)提升客服水平。

(2)供需平衡。

(3)實現物流合理化。

(4)降低生產成本。

(5)規避經營風險。

存儲合理化的跡象。

質量標誌、時間標誌、結構標誌、分配標誌和成本標誌。

實現商品儲存合理化的措施。

(1)在自建倉和租用公倉之間做出合理選擇。

(2)註意合同入庫的應用。

(3)在ABC分類的基礎上實施密鑰管理。

第四章

裝貨和卸貨的概念。

在同壹地理範圍內(如車站範圍、工廠範圍、倉庫內部等。),改變“物”的存儲和支撐狀態的活動稱為裝卸,改變“物”的空間位置的活動稱為搬運,兩者都稱為裝卸。

裝載和卸載的位置。

1.這是運輸和儲存活動的必要活動。

2.每壹次裝卸活動都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往往成為決定物流速度的關鍵。

為了降低物流成本,裝卸是壹個重要的環節。

4.這是物流過程中造成貨物損壞、丟失、損耗、混裝的主要環節。

5.影響物流效率,決定物流技術經濟效果的重要環節。

裝卸特點。

(1)裝卸是壹種附件和伴隨活動。

(2)裝卸是壹種支持性、輔助性的活動。

(3)搬運是壹種銜接活動。

合理化裝卸的方法。

1?防止和消除無效操作。

(1)?盡量減少裝卸時間。

(2)?提高裝載和卸載物料的純度。

(3)?包裝應該合適。

(4)?縮短搬運作業的距離。

2?裝卸路線合理化。

3?提高裝卸的靈活性。

4?裝卸作業中的勞動力節約。

5?裝卸作業機械化。

6?集裝箱裝卸機械的選擇依據。

(1)貨物特征和流向。

(2)成本因素。

(3)設備之間的兼容性。

(4)工作環境。

(5)設備的可操作性。

第五章

分配的概念。

配送是指在經濟合理的區域內,根據用戶的要求,對商品進行選擇、加工、包裝、分割和分組。

匹配作業,並及時運送到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

分布的特征(與運輸相比)。

(1)?從貨物的移動距離來看,運輸距離更長。並且分布距離更短。

(2)?從服務功能上來說?配送除了具有“送貨”的功能外,還具有“配送”的功能,將“配送”與“送貨”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配送服務,這是交通運輸中所不具備的。

(3)?從運輸方式來看,運輸涉及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采用多種運輸方式,而配送強調門到門服務,只涉及公路運輸,主要以汽車作為運輸方式。

(4)?從商品的特性來看,運輸主要針對品種少、數量大的商品,配送主要針對品種多、數量小的商品,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5)?從價值取向來看,運輸主要強調效率優先,即盡可能降低貨物轉移的單位運輸成本,配送則強調服務優先。

配送的品種、數量、時間必須嚴格按照客戶要求進行,以客戶滿意為最高宗旨。

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是指從各種供應渠道接收貨物,經過倒裝、分揀、倉儲和配送處理等操作,然後根據客戶的訂購要求完成、裝載貨物並將其運送到客戶指定地點的物流節點。

配送中心的功能。

(1)?采購和庫存職能。

(2)?存儲功能。

(3)?包裝加工功能。

(4)?訂單接受功能?。

(5)分布函數?。

(6)交付功能。

根據配送中心的所有權。

根據配送中心的分類。

(1)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2)***與配送中心相同。

(3)社會配送中心。

根據配送中心的功能分類。

(1)?建築成本。

(2)?交通狀況。

(3)?客戶分布。

(4)?供應商的分布。

(5)?勞動力資源。

(6)?政府政策。

按照配送中心服務對象分類。

(1)終端消費者配送中心。

(2)制造企業的配送中心?。

(3)零售商的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位置。

(1)?建築成本。

(2)?交通狀況。

(3)?客戶分布。

(4)?供應商的分布。

(5)?勞動力資源。

(6)?政府政策。

配送中心內部規劃。

(1)?配送中心的面積和布局。

(2)?確定配送中心不同區域的分工。

(3)?配送中心的軟硬件設施進行了規劃。

分銷運作合理化。

(1)對貨物配送的基本要求:準確快速,成本低。

(2)分配方式:分配方式和選擇方式。

配電運行合理化措施。

(1)?確定貨物存放的位置。

(2)?確定貨架的位置。

(3)?包裝得當。

(4)?使用機械進行配送作業。

第六章

包裝:為了保護商品,便於儲運和促進流通中的銷售,按照壹定的技術方法,用容器、材料和輔助材料對商品進行封裝,並進行適當的裝飾和標記工作的總和。簡而言之,包裝是包裝和包裝操作的總稱。

商品包裝的作用。

(1)保護商品。

(2)物流流程便捷。

(3)促進銷售。

(4)消費方便。

配送加工:在商品從生產領域流向消費領域的過程中,為了促進銷售,保持產品質量,提高物流效率,對商品進行加工,使商品發生物理、化學或形狀的變化。

分配處理的角色。

(1)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2)提高產品附加值。

(3)提高物流效率。

包裝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1)有效保護內容。

(2)包裝容量適中。

(3)經濟合理性。

(4)描述和識別清晰。

(5)符合綠色發展趨勢。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1)分發處理的內容選擇得當。

(2)配送加工的選址是否合理。

(3)流通加工過程要求節約。

第七章

物流信息:指與物流活動有關的壹切信息(商品包裝、商品運輸、商品倉儲、商品裝卸等。).物流信息的特點。

(1)信息量大。

(2)時效性強。

(3)來源多元化。

物流信息的作用。

(1)物流信息的傳遞連接著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指導著各個環節的工作,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2)物流信息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地計劃、協調和控制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從而達到整體系統優化的目標。

(3)物流信息化有助於提高物流企業的科學管理和決策水平。

(4)借助物流信息系統實現動態信息管理是保證物流系統高效運行的保障。

物流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

①數據收集和錄入。

②信息的存儲。

③信息傳播。

④信息處理。

⑤信息輸出。

第八章

物流成本:

指貨物在空間的位移。

(包括靜止。)

各種活勞動和在這個過程中消耗的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

影響物流成本的因素。

競爭因素:

(1)?訂單周期。

(2)?庫存水平。

(3)?運輸。

產品因素:

1)?產品價值。

2)?產品密度。

3)?脆弱。

4)?特殊處理。

5)空間因素。

物流成本管理:

通過成本來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對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說是壹種基於成本的物流管理方法。

首先,成本能夠真實地反映活動的真實狀態。

第二,成本可以是評估所有活動的同壹尺度。

物流管理的目標:

提高企業的物流能力,實現物流活動的高效化。

在對物流服務和物流成本進行決策時,通常會考慮以下四種方法:

1.保持物流服務水平不變,盡可能降低物流成本。

2.以增加物流成本為代價提高物流服務水平。

3.保持成本不變,提高服務水平。

4.以更低的物流成本實現更高的物流服務。

第九章

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形成的網絡鏈結構,從原材料采購開始,制作中間產品,制作最終產品,最後銷售給最終客戶,即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最終客戶、物流服務商乃至供應商的供應商和經銷商。

供應鏈管理是指從系統和協作的角度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設計、規劃和控制。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供應鏈中各成員的內耗和浪費,通過整體優化提高各成員的競爭力,實現各成員的* * *共贏。

供應鏈管理的特點。

(1)進行整體優化集成管理。

(2)實施明確的客戶導向。

(3)圍繞核心企業進行管理。

(4)節點企業之間的關系不涉及產權。無論是供應鏈管理、戰略聯盟還是虛擬企業,都強調企業之間的合作而不是對抗。通過重新整合資源,協調企業間的運作,可以提高所有合作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不同的是,供應鏈管理主要著眼於上下遊企業之間的縱向整合,而戰略聯盟和虛擬企業整合的範圍不僅限於縱向整合,還包括橫向整合;戰略聯盟強調企業間的長期合作,而虛擬企業強調對快速變化的市場機會的把握,企業間的合作具有暫時性的特點。

供應鏈管理和縱向壹體化雖然供應鏈管理和縱向壹體化都涉及上下遊企業之間的關系,但在企業之間的產權關系上是不同的。縱向壹體化是指商品生產和流通過程中上下遊關系企業之間的並購,涉及上下遊企業之間的產權交易;本質上,供應鏈管理是壹種縱向限制。上下遊企業簽訂有約束力的協議,以確保其交易關系的穩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供應鏈中的節點企業在產權上處於獨立地位,不涉及企業之間的產權交易。

供應鏈管理和集成物流。

壹體化物流是物流的高級形式,是指不同企業通過物流合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雖然壹體化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貫穿了從原材料采購到最終客戶消費的全過程。但不同的是。

集成物流側重於物質資金運動過程和相關信息流的優化,而供應鏈管理不僅研究物質資金運動過程和相關信息流的優化,還研究供應鏈成員企業采購、生產和銷售決策的優化以及與物質材料相關的資金流過程。因此,供應鏈管理的內涵和外延大於壹體化物流。

供應鏈管理的競爭優勢。

(1)快速響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

(2)具有高靈活性、低風險的特點。

(3)通過合作夥伴的優勢互補,鞏固和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選擇供應鏈成員應註意的事項。

(1)成員企業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成員企業必須有強烈的合作意願。

(3)成員企業應盡量實現相對的地理集中。

  • 上一篇:治安巡邏工作總結
  • 下一篇:關於禮儀起源的小故事100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