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些情況,1995年,國家教委正式頒布了《中學德育大綱》。我們感到《綱要》中“中華優秀道德傳統教育”的提出,內容深刻,意義深遠。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相應的也有悠久深厚的道德傳統。它的精髓不僅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熠熠生輝,而且已經和正在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重視。
中國傳統美德滲透在道德教育的內容中。比如在熱愛集體、關愛他人的基礎上升華出來的愛國主義精神,建功立業、誌存高遠的理想理念,勤儉節約、熱愛勞動、遵紀守法的優秀品德,都閃耀著中華傳統美德的光輝。我們經常給學生講“向雷鋒學習”,雷鋒精神其實體現了美德的光輝。比如,雷鋒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體現了“忠誠”,他對他人的關心和為人民服務體現了“仁”,他在學習和實踐技能方面的勤奮體現了“勤奮”...學習雷鋒,必須精粹精神,追根溯源。這個“源”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糾正青少年思想中的錯誤傾向,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兩條途徑。壹種是“堵”,即用“守則”、“規範”和紀律來規定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嚴重違規者受到懲罰。另壹種方法是“引導”,用正確的觀念和標準教育和引導學生積極發展。用於“引導”的重要內容是中華傳統美德。如果說“堵”是對精神疾病的消炎、祛邪,那麽“導”就是滋養、滋補。
我校擁有設計新穎、富有現代氣息的校舍,標準高,教學和設備設施齊全。要真正建設高標準的新學校,必須要有壹種精神力量把大家團結起來。因此,我們學校把“培養人格和道德”、“進行中華民族的道德教育”和“進行教育以繼承和發揚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作為其首要任務之壹。近幾年的辦學實踐證明,這壹決策是正確有效的。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對於培養新壹代合格接班人、形成良好校風、建設新型學校具有重要意義。
(2)
中華傳統美德博大精深。結合實際,我們先突出其中的壹些:
首先是“孝”字。古代有“孝為先行”、“孝為先命”的說法;新三字經裏還有壹個孔融讓梨黃香暖身的故事。“孝”是對父母的孝敬,對長輩的尊敬,其本質是知根知底、感恩的思想。這是壹個人最基本的道德。過去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壹個人只有自我人格完善,才能治理好家庭,進而治理好世界。人格的這種遞進關系是非常合理的。壹個對家庭沒有責任感的人,怎麽會對社會有責任感?從社會效果來看,孝道使家庭和諧,社會穩定,這也是值得提倡的。青少年只有在家裏孝敬父母,才能在外面尊敬老師關心社會,成為壹個有擔當的人。
二是“仁”字。“仁”就是善良、仁慈、愛心,也就是“仁者愛人”,“行善最幸福”。這就是在處理個人與他人的關系時,關心他人,把他人利益放在第壹位的思想。今天,它意味著熱愛人民,為人民服務。學雷鋒,做好事,為希望工程捐款,幫助殘疾人,都是愛的表現,是仁人之舉,是高尚品格的表現,是抵制利己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青少年應該有壹顆仁慈的心,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是“勤”字。古有“壹年之計在於春,壹生之計在於勤”、“勤能補拙”之說。壹個人光有美好的願望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實際的努力,克服許多困難,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達到勝利的目的。“勤奮”成為通往成功的橋梁。對於年輕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勤”包括勤學習、勤勞動、勤思考。新三字經裏有很多關於勤奮的故事,比如螢火蟲映雪,懸梁刺股。克服僥幸心理,培養勤政作風,不僅是壹種世界觀,更是壹種方法論。養成勤快的作風。會讓年輕人受益終生。
第四是“忠”字。“忠”就是“精忠報國”、“守心不忘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是壹種為了國家和整體的利益,願意犧牲個人利益,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自古以來為人民所稱道。出自嶽飛、文天祥、鄭成功、林則徐...對現代* * *黨員來說,要以天下為己任,立誌為祖國人民做貢獻。
以上四項內容中,“孝”字是基礎,是起步的要求;“勤”字是保證。沒有勤奮,任何目標都會成為空談;“仁”字是根本,是壹種人生觀;“忠”字是最高境界。高層次的追求貫穿著孝、仁、勤。壹個忠於祖國的人,在家裏必然孝敬父母,在社會上必然關心幫助他人,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空談。以上四項對學生來說比較實用,容易理解和記憶。我們通過報告和講座反復教育學生。要真正被學生接受,必須經過壹系列的活動。
(3)
像任何學習活動壹樣,我們必須講究方法,賦予學生豐富的信息和各種載體來豐富、吸引和教育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教育內容上,要註意三個結合:
首先是與德育內容相結合。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壹項必須長期浸潤的長期工作。因此,在制定學校德育序列時,我們也將傳統美德教育的內容納入計劃。每個年級都提出了不同的德育要求。不同年級,不同時期,突出不同重點。比如“孝”字,是所有年級第壹個要學的;“仁”字重在高壹高二的學習和實踐;“勤”字在高三畢業班要突出教育;“忠”字(對祖國的忠誠,即愛國主義教育)每年在不同年級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並逐漸深入。
二是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學習材料的選擇包括《中華五千年美德》、《新三字經》、《新增廣文學》、《四言歌》等。傳統美德的學習如果只講古人不講今人,對學生是沒有吸引力的。在學習過程中,註重賦予傳統美德的時代內容,結合反映時代精神的典型事例,以豐富的信息充實學生。比如在講“孝”字的時候,結合青島姑娘杜的故事,講甘肅寧縣李詠“背父上學”的故事;談“仁”字,要結合學雷鋒,談希望工程,談青年誌願者活動。說到“勤奮”和“忠誠”兩個字,結合北京廣渠門中學宏誌班,說江蘇儀征大義鄉的張兆龍壹邊撿破爛壹邊學日語,去日本留學,說郎平聽從祖國召喚,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來國內教書...讓學生們意識到傳統道德的光芒依然閃耀在我們身邊的人身上。傳統美德離不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第二課堂、藝術節等活動,
邀請專家學者介紹中國書畫、民樂、佛山三大文化藝術,增加學生對民族文化和傳統道德的了解。
三是與現代人的素質教育相結合。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是為了做壹個好的現代人。現代社會對年輕壹代有許多新的要求。結合時代發展,我們提出以下內容作為培養現代人素質的目標:
自信有禮,包括心理健康,註重禮儀,善於溝通;
爭取進步,包括勇於競爭,抓住機遇,不斷進取;
珍惜時間,信守承諾,包括珍惜時間,講求效率,信守承諾;
奉獻和創新,包括忠誠、自我充實和不斷創新。
壹個現代青少年應該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包括中華傳統美德)、心理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樣看比較合適。學生將願意接受新思想。
在教育形式上,我們大力提倡三項活動:
大力推進禮儀教育。每年三月,我們都會給學生做禮儀講座,包括學校、家裏、公共場合的禮儀;進行示範表演;設立禮儀使者進行宣傳;開展為期壹個月的校園禮儀活動,培養學生文明禮貌,評選禮儀標兵;觀看行為準則視頻;我們舉辦了“最佳中學生形象大賽”,對學生進行了走路姿勢的訓練,並介紹了著裝知識...我們還進行了課堂禮儀培訓,召開了禮儀教育班會,開展了“杜絕口香糖汙染校園”等活動,讓學生知道什麽樣的行為是美好的,從而自覺約束自己,做文明中學生。現在我們學校的學生可以註意穿著整齊,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整個校園整潔有序,多次受到客人和上級的表揚。
大力推進“孝敬父母”活動。我們對學生的孝道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幫助、關愛父母、與父母溝通、不與父母矛盾、幫助父母做家務、母親節給母親送禮物、給父母寫壹封信等等。對壹些和父母有矛盾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通過活動,家長普遍反映學生有進步。壹些曾經因為花錢、交友、打電話等瑣事與父母反復頂撞的同學。,體諒了父母的感受,改變了緊張的家庭關系;壹些殘疾人家庭的孩子要註意分擔家務,為父母分憂;壹個因為父母不和諧而心煩意亂,甚至動手打母親的學生,也註意理解父母,克制自己,通過自己的良好表現促進家庭和諧...鮮明的主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使我校德育工作豐富多彩,成效顯著。許多參觀者驚嘆於我們高聳的校舍、和諧的色彩、修剪整齊的花木、草坪,更驚嘆於我們精心的管理、文明健康的校風。在現代化的校舍裏,壹群炎黃子孫正在勤奮地學習和工作。他們以中華傳統美德為榮,應該努力為錦繡中華培育和搭建橋梁。這是綿城高中的新面貌,壹所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