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軍團
瑞典人最早登上歷史舞臺,不是在瑞典,而是在西歐。
公元793年6月8日,相當於中國唐德宗貞元九年,英國海岸壹個小島上的林迪斯法恩修道院突然遭到壹群野蠻人的襲擊。他們登上奇形怪狀的小船,然後拿著刀沖進修道院,見到誰都砍,見到金子就搶,把神的僻靜家園變成熊熊大火。從此,歐洲人稱這些人為“維京人”,在古英語中是“海盜”的意思。
後來,這群野蠻人襲擊了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地區的許多修道院和城鎮。他們不僅入侵海岸,還沿河進入內陸,壹度圍困巴黎多年。他們沿途殺人放火,搶劫財富,毫無顧忌。他們乘快船來去無蹤,歐洲國王對他們毫無辦法。
漸漸地,維京人不再滿足於搶了就走的生活方式,開始從北方移民到西歐,建立了幾個海外維京國家。維京人逐漸接受了上帝的福音,成為了天主教徒,甚至參加了十字軍東征,不僅奪取了領土,也洗刷了自己的侵略歷史。於是,維京海盜的殘忍逐漸被人遺忘,加入了歐洲的主流社會。
在東歐,維京人來到了俄羅斯。862年,維京衛隊首領留裏克攻占諾夫哥羅德城,建立留裏克王朝,開始統治俄羅斯。東歐的維京人和西歐的維京人壹樣,逐漸放棄劫掠定居,皈依東正教,與東斯拉夫人融合。
國家的崛起
維京人是現代斯堪的納維亞民族的共同祖先,他們逐漸分為瑞典、丹麥、挪威、冰島等國家。瑞典民族形成的概況如下:
首先是生活區。斯堪的納維亞東部有許多部落。970年至995年,斯德哥爾摩的瑞典部落首領“勝利者”埃裏克發動征服戰爭,在北方擊敗烏普薩拉政權的軍隊,將烏普薩拉並入瑞典。他的兒子奧爾洛夫(995-約1020)征服了瑞典西南部的戈德蘭地區。至此,瑞典的主要生活區形成。
二是宗教信仰。北歐人原本信奉多神教,視奧丁為主神。今天,好萊塢經常談論奧丁的兒子托爾和洛基等北歐神仙,並制作超級英雄電影來解構和重新詮釋北歐神話。然而,奧爾洛夫受到德國傳教士的影響,皈依了天主教。他和他的繼任者可能會強迫北歐人民接受洗禮,並以武力皈依基督。
第三是政治制度。北歐部落爭鬥不休,瑞典政權也很不穩定。瑞典已經與丹麥、挪威和其他北歐國家合並。14年底,丹麥女王瑪格麗特壹世統壹北歐,建立了包括丹麥、挪威、瑞典的卡爾馬聯盟。卡爾馬聯盟和前面提到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很像,各國貴族同時選舉壹個國王統治各國,但各國內政依然各自為政。1523年,瑞典造反,脫離卡爾馬聯盟,現代瑞典的前身終於形成。
北方帝國
1523年,古斯塔夫·瓦薩領導瑞典貴族奮起反抗卡爾馬聯盟並取得勝利,從而建立了瓦薩王朝。從此,瑞典獨立了。
瓦薩王朝的早期君主做了很多。古斯塔夫·瓦薩統治時期(1523-1560),歐洲的宗教改革方興未艾。1519年,德國人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公開批判梵蒂岡,建立新教路德教。古斯塔夫·瓦薩斷然接受新教,使瑞典成為第壹個皈依的國家。他利用新教打擊天主教,將大量不動產收歸國有,建立世襲君主制,建立官僚體系,組建龐大的常備軍。
古斯塔夫·瓦薩死後,出現了壹場爭奪王位的鬥爭。最後約翰王子(1568-1592)獲得了王位。約翰的執政風格比較保守,曾經試圖恢復天主教,但是失敗了。約翰的兒子西吉斯蒙德(1592-1604)繼承王位後,積極參加波蘭-立陶宛聯邦總統選舉,成為波蘭國王。但長期居住在波蘭,向天主教傾斜,導致中國發生變化,查理九世(1604-1611)上臺。
古斯塔夫二世(1611-1632),查理九世之子,諸軍兵種合成作戰傑出專家。他開創了炮、騎、步協同戰術,帶出歐洲最強的軍隊。在精銳士兵的幫助下,瑞典征服了愛沙尼亞,打敗了想要恢復瑞典王位的波蘭,並奪取了俄國海港。瑞典也介入了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果偉大的國王在呂宋之戰中陣亡。
古斯塔夫二世的女兒克裏斯蒂娜繼承了王位(1632-1654)。雖然她結束了三十年戰爭(1648),獲得了波美拉尼亞和波羅的海南岸的自由城不來梅,但她更關心的是知識和宗教。1654年,克裏斯蒂娜皈依天主教,放棄王位,遷居羅馬,直至1689年去世。然而,教皇對皈依者非常無禮,稱她為“沒有王國的女王,沒有信仰的基督徒,沒有羞恥心的女人”。
與他的堂兄不同,查理十世(1654-1660)是壹個戰爭狂。在他的任期內,瑞典再次擊敗波蘭和丹麥的聯合部隊,進軍華沙。壹天,查理十世感冒了,堅持在冰天雪地裏檢閱部隊。結果感冒加重了。治療不當後發展成肺炎和敗血癥,最終不治身亡。
查理十世之子查爾斯·Xi(1660-1697)創造了瑞典歷史上最輝煌的歲月。1678年,瑞典結束了被法國拖住的對荷蘭和丹麥的戰爭,開始享受和平。1693年,瑞典議會正式宣布王權不受議會限制,查理·Xi實現了絕對專制統治。利用無限的權力,他建立了壹個中央集權的強大政府。
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查爾斯·Xi的兒子查理十二世(1697-1718)繼承了父親的偉大才華和遠大抱負,但他的抱負與另壹位著名君主即俄國的彼得壹世發生了碰撞。1700年,俄羅斯聯合丹麥、挪威、波蘭、薩克森挑戰瑞典,發動了北方大戰爭,被查理十二世壹壹擊敗。但當彼得壹世向瑞典求和時,他傲慢地拒絕了,並決心壹舉消滅俄軍。然而事與願違,俄軍在1709年的波爾塔瓦戰役中擊敗了查理十二世。後者只身前往土耳其求援,用他無懈可擊的舌頭挑起了俄土戰爭。然而,俄軍從芬蘭和波蘭圍攻瑞典,使查理十二世陷入重圍。他在1718被壹顆不知從哪裏射來的炮彈打死了。1721年,俄羅斯和瑞士停戰,俄羅斯奪取了聖彼得堡及其周邊地區。
查理十二世死後,瑞典議會再次奪取政權,結束了絕對專制。與此同時,壹些瑞典貴族和軍官以被俄國打敗為恥,組成了“軍帽黨”主導議會,敦促他們奪回自己的家園。1741,1756年,瑞典兩次與俄羅斯開戰,但均以失敗告終。不僅沒有回歸故土,還失去了芬蘭和波羅的海南岸。200年的牛逼帝國走到了盡頭。
開明文明
瑞典帝國崩潰後,瑞典人不得不集中精力處理內政。古斯塔夫三世(1771-1792)通過政變推翻了貴族議會,重建了絕對君主制。專制不僅沒有阻礙瑞典的進步,反而通過壓制貴族特權,向平民開放政府職位,更有利於政治民主化。從此,瑞典進入了“開明專制”時代。(如果波蘭早點向瑞典學習,就不會滅亡了。)
在“開明專制”時期,瑞典雖然沒有進行軍事擴張,但仍繼續參與歐洲戰爭,包括阻撓法國大革命,對抗拿破侖,甚至去美國支持美國獨立。對內,通過建立科學院,促進教育,推動自由貿易,經濟發展迅速。
瑞典專制的可持續性深受國王個人能力的影響。1809年,古斯塔夫四世(1792-1809)被迫退位,瑞典議會重新掌權,迫使新國王查理十三世(1809-1818)簽署憲法。查理十三世原本打算恢復王權,但由於身體欠佳,無法實施,於是在瑞典勉強維持了君主立憲制。
1814年,由於私人關系,查理十三世繼承了挪威王位,成為了挪威的查理二世。瑞典和挪威合並了。合並後的新國家再次成為歐洲大國。但挪威最終在1905年與瑞典和平分手,瑞典的領土再次得到恢復。
查理十三世沒有子女,家族面臨滅頂之災。因此,查理十三世被迫選擇領養壹個兒子作為繼承人。這個人選有些出人意料——他選擇了與瑞典王室有血緣關系的法蘭西帝國元帥貝納多特,他於1818年作為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繼承王位。(因為語言的變化,“查理”在瑞典語中逐漸變成了“卡爾”。)雖然他姓貝納多特,但為了安撫瑞典人,他還是采用了“瓦薩王朝”的稱號。卡爾十四世學習了他的前任主子拿破侖的統治方式,奉行保守專制的政策,遭到了很多反對。卡爾攝政期間,於1814年為瑞典贏得了永久中立國的地位。1844年,卡爾十四世去世。
社會先鋒
北歐的社會傳統與歐洲大陸不同。在古代,北歐有很多著名的女君主。大量女性參與海盜劫掠,以至於女海盜成為北歐文化的獨特印記。接受天主教後,瑞典社會與歐洲接軌,學會了男尊女卑,男人是外面的主人,女人是裏面的主人。
但是,優秀的傳統是不會被輕易抹去的。瑞典奧斯卡壹世統治時期(1844-1859),瑞典在歐洲率先引入男女平等繼承制度。卡爾十五世時期(1859-1872),瑞典率先宣布成年女性是獨立的個體,不受丈夫或其他男性的支配。這樣女性就可以從事各種社會職業,在社會上獨立生活。在古斯塔夫五世統治時期(1907-1950),瑞典最終於1919年通過了男女平等普選法,從而成為歐洲最早賦予女性普選權的國家之壹。(另壹個是蘇俄1917)
如今瑞典不工作的男性(所謂的家庭主婦)幾乎壹樣多,是世界上少有的男女參與率相同的國家。瑞典女性的身影在各行各業都非常搶眼。
瑞典也實施了獨特的社會經濟模式。這種模式既有古代海賊互助的影子,也有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雙重影響。這種模式的特點是:私有制、自由投資和自由貿易、高稅收和高福利、保護工會和集體談判。瑞典模式保證了戰後幾十年瑞典經濟的高增長,維持了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較低的貧富差距。
但是瑞典的經濟體系並不完美。瑞典模式在壹個高度壹體化的小國成功實施,在其他國家很難復制。在當今日益動蕩的經濟形勢下,瑞典模式不可能壹成不變。上世紀90年代初,瑞典出現房地產泡沫,房地產價格蒸發三分之二,金融系統壹片混亂。如今,由於危機的沖擊和經濟體制的僵化,瑞典出現了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貧富差距擴大的跡象。更糟糕的是,大量移民的無序湧入惡化了瑞典的社會治安,擾亂了就業市場。近年來,壹些瑞典政治家開始改革經濟,減少勞動保護,進壹步開放市場,以努力恢復瑞典經濟的競爭力。
話語霸權
瑞典雖然富裕,但在規模上只是壹個小經濟體。畢竟它只有1000萬人口,名義GDP排名世界第23位。但瑞典在國際話語權中的地位遠高於此。
沒有什麽比諾貝爾獎更能體現瑞典的國際話語權了。諾貝爾獎是瑞典科學家諾貝爾在1900年用自己的遺產設立的。他是現代炸藥的發明者,把火藥的威力提高了幾十倍,使之可以用於采礦、築路,當然也可以用於戰爭。據說諾貝爾晚年對戰爭中大量使用炸藥感到後悔,所以除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技獎項外,還專門設立了諾貝爾和平獎,獎勵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的人。大家不得不承認,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評價標桿,至少在科技領域是這樣。
但也要看到,瑞典作為壹個高科技產業發達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武器出口大國。戰鬥機、艦船、導彈、戰車等。瑞典生產的,設計小巧精致,在世界武器市場上占有壹席之地。壹些武器意外或有意落入獨裁者、恐怖分子或其他好戰分子手中,給世界大戰增添了壹絲“和平國家”的色彩。
或許是對海賊壹生的遺憾,又或許是漫漫長夜中的痛。如今,瑞典已經成為“白人左派”的大本營。動物保護成了絕對的政治正確,難民危機在這裏被渲染成了福音。瑞典人對中東難民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已經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難民案件很少上報,難民也不處理;當難民犯罪時,受害者指責自己是自己人犯下的罪行。被警察曝光後,他們痛哭流涕,加劇了種族歧視...據說都是為了防止“種族歧視”。難怪“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叫這個名字。
這樣壹個“慷慨”的瑞典人,在某些方面有些小家子氣。如果說9月初中國遊客事件對瑞典人來說不完全是錯誤的,充其量是其執法方式不當,中國遊客自己也有壹定責任;然後過了幾天,瑞典電視臺播放侮辱中國的新聞片,完全是基於狹隘的報復心態。
這種壹看就與“白左”思維完全格格不入的行為,其實也不難解釋。“白左”和“照顧”的對象永遠是弱者;在“白左”和其關愛對象的關系中,“白左”永遠是壹個站在制高點上,施舍給受益者的強者。中國是東方大國,中國遊客不是“難民”也不是“弱者”,於是“白左”和平友好的面紗立刻被揭下,取而代之的是瘋狂的謾罵和侮辱。這也是西方衰落過程中的壹種心態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