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黃道十二宮的歷史和起源

黃道十二宮的歷史和起源

黃道文化的天文起源

大家都知道2004年是猴年,也就是中國的十二生肖年。正因如此,除了中國的猴年紀念郵票和紀念幣,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會發行猴年紀念郵票,美國也會發行猴年紀念鈔。

同時,在中國猴年的掛歷、臺歷中,通常會有這樣的畫面:桂花樹上,壹只大猴子正背著壹只小猴子,旁邊還有壹只小蜜蜂,題詞是“花開富貴,萬代封”。很明顯,這是桂、侯、貝、馮的諧音。另外,武則天是猴。如果妳覺得屬猴的女人不尋常,這些都屬於生肖文化。

首先,說說猴年的猴文化

猴子(包括猿、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在人們眼中是調皮、可愛、聰明的動物,人們對猴子的關註形成了猴子文化現象。成語面臨三幕四幕的故事,表面上是諷刺猴子的不聰明,實際上是贊美猴子的聰明。這是因為能數到三以上的動物已經是非常聰明的動物了。非洲有些原始部落只能數到三,任何壹個數都叫“多”。俗話說的好,猴子抓月亮什麽都不用,好像是在嘲笑猴子。其實只有人類和猴子能關心月球的命運。人類發明歷法(屬於天文學)是因為在乎月亮,猴子離文明只有壹小步。

眾所周知,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類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也許,正是因為殘存的猿類沒有進化成人類,所以猿類也有悲傷的時候,尤其是人也有悲傷的時候,所以更能體會猿類的悲傷。唐代詩人王昌齡寫過壹首詩《送別魏二》:“醉時樓中橘柚香,河風引雨入舟,涼之。易均瑤在瀟湘月,聽說我在夢裏成長,我很難過。”杜甫的《秋興八首》也叫“聽猿流三淚,與八月使空”。馬岱的《楚河懷古》也說“洞庭湖畔,樹與猴相呼應,有人在蘭木船上移動”。唐代憂國憂民的詩人幾乎都是“哭三聲淚下的猿猴”。

由於猿類不僅與人體相似,而且與人類壹樣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相當準確的模仿能力,所以古代有很多關於猿類的傳聞。

晉代《典藏筆記》中的王甲,講的是三國時期學者周群遇到壹只白猿的故事:“(周群)到岷山采藥,看見壹只白猿,從峰頂下來,與群(周群,下同)相對而立。這群人抽出綁在上面的書刀,朝猿猴扔去。猿猴變成了壹個老人,拿著壹個八英寸長的玉牌來教導這群人。這群人問,龔是什麽時候出生的?回答:“這是壹個下降,我忘了它的日期。我還記得軒轅氏的時候,初教數,風,成,都是黃帝的歷史,我就把歷給妳。到了顓頊,確定日月星辰的運氣有很多不同。春秋時期有魏紫、葉梓、畢藻的弟子,他們的勢力稍受考驗,但都沒有得到門下。這幾年幾代人的興衰已經記不清了,因為互相攻擊。到了大漢,我就倒了下去,這就相當達到了我的目的。”“周群聽了白猿的高論,十分佩服,從此更加勤奮好學,被稱為‘聖人’。

此外,古人還盛傳了人猿通婚的故事。《尋神後記》:“晉太原年間(公元376年至396年),定陵趙在妓家門前養了壹只獼猴。妓女前後,同時懷孕,各生了三個頭,又蹦了出來。趙方知道是猴子殺死了猴子和它的兒子,妓女同時嚎啕大哭。趙問,雲:初見壹少年,練其淡衣黃衣,賜白紗。他很可愛,笑起來像個男人。”在民間故事中,也有說因為猴精要搶民女為妻,屁股被人燒紅的。

今天,人們都知道孫悟空是類人猿的傑出代表,四大古典小說之壹的《西遊記》記錄了他的偉大事跡和幸福生活。但猴王或神猴猴王的起源(文學原型)相當古老(參考精彩生肖文化與遊戲,山東友誼出版社),而且涉及到人類對猿猴的崇拜情結。

有壹種說法認為,孫悟空的原型來自印度神話中的孫悟空哈奴曼。《羅摩衍那》精彩篇章贊美孫悟空哈奴曼:“孫悟空,如果任何人擁有妳這樣的四種優秀品質:堅忍不拔、目光銳利、聰明伶俐,他就絕不會做任何不可能的事。”並描述孫悟空把身體縮到女妖嘴裏,像思想壹樣快速飛行的故事。

另壹個原型孫悟空,說的是法力大師脫胎於禹治水神話傳說中的巫器。吳誌起是淮水漩渦壹帶的水神。《太平廣記》引用《慕容聊》說,吳起“善於文字處理,辨長江淮河之淺,原之遠,形如猿,鼻窄頭高。”金色的眼睛和雪牙,脖子伸展100英尺,力量超過九頭大象,戰鬥騰東沖輕,突然,聞它不能持續很久。“大禹來淮水治水,遭到吳誌起的抵抗。大禹手下所有的將軍都不是吳誌起的對手。最後,壹個名叫陳賡的大臣抓住了吳誌起,把他鎖在壹口深井裏。”《唐史補》引《山海經》(今無)曰:“水獸善作害,禹鎖於軍山下,故名吳。"

在龔宇移山的寓言故事中,龔宇挖山運石到渤海沿岸(其信息內涵其實是壹個古老的治水傳說),感動了天帝,天帝派次子克瓦莫去搬太行山和吳王。袁珂先生認為這只誇蛾子屬於豪門,與誇父同屬壹族。

有趣的是,誇父,也被稱為巨富,是以猿為原型的。《山海經》、《西山經》稱崇武山:“有壹獸,狀如虞之臂,豹之虎(尾),善鑄,故稱養父(或)。”禹是猿,也就是說的圖騰是猿。誇父是中國先夏時期的壹個著名部落。他的主要事跡有:壹、逐日,其實這是壹個關於驅逐妖天(發光的隕石)的巫術活動;二是與黃帝為敵,後被應龍所殺(參見《讀山海經》全畫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

據《山海經圖》收集的《禹帝山川圖》(原圖42平方米)《山海經五藏山》是禹時代的國土資源調查白皮書,記述了中華文明圈內26座山447座名山,涉及258個水系、348個地景、673種礦產、525種植物、473種動物。

有趣的是,《山海經》中描述最多的動物之壹是猿。《五藏山經》447座山中的第壹座山,也就是《南山經》南部的第壹座山,叫做堯堯山(今湖南、江西兩省交界處的羅曉山脈)。當年的地理資源探險者是這樣說的:“有猛獸,潔白如玉,行人行走。它們叫猩猩,很會吃。”意思是當地有猩猩,人吃了猩猩的肉也能跑得和猩猩壹樣好。可見,吃什麽補什麽的觀念還是挺老的(中國現在野生猿類很少,野生動物要保護)。

《南經·中外》記載:“孝陽之國,在米色之西。它長著適合所有人的嘴唇,黑色的身體長著毛,它回頭,所有人都微笑著大笑;左手控制。”海內京也說:“南方有巨人,手臂長,身體黑,腳跟毛。當人們微笑時,他們用嘴唇捂住臉,所以他們逃跑了。”小洋國是江西的巨人(江西趕水因此得名),可能是仍處於原始狀態的野人,也可能是猿猴或狒狒,俗稱杜珊、山嫂、山景、山粲。根據古老的傳說,雌性杜珊的乳汁灑在人身上會導致疾病。《西部大開發奇書》稱山神以捉蝦蟹為食。他們經常趁旅客不備,向旅客借烤蝦蟹,甚至偷旅客的鹽,和煮熟的蝦蟹壹起吃。

二、農歷生肖和太陰十二生肖

中國人有生肖文化,西方人有生肖文化。因為中國人認為不同年份出生的人會有不同的命運,而西方人認為不同月份出生的人會有不同的命運。所以我們可以說,中國的生肖文化是年生肖(古人批八字,包括年生肖、月生肖、日生肖、時生肖),而西方的生肖文化是月生肖。

中國的生肖實際上是壹套動物日歷。被選為歷法的十二種動物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生肖動物也稱為十二肖、十二獸、十二鳥和十二屬。古人還將十二生肖的動物與十二地支(十二辰)合稱鼠、醜牛、銀虎、毛兔、龍、蛇、午馬、羊、猴、雞、狗、豬。

西方的黃道十二宮實際上是壹套月歷,描述的是地球每年圍繞太陽的運動軌跡(就相對視運動而言,所謂黃道十二宮就是太陽在人們直接看到或推斷出的宇宙背景中的運動軌跡)。古希臘的天文學家把360度黃道分成12段,每段30度,每個星座用壹個星座代表。每個星座被稱為壹座宮殿,它們依次是白羊宮、金牛宮、雙子宮、巨蟹座宮、獅子宮、處女座宮、天秤座宮、天蠍座宮、射手座宮、摩羯座宮、水瓶座宮和雙魚座宮,每個宮殿占據壹個月。在壹年中,白羊座是春分的起點,巨蟹是夏季至日的起點,天秤座是秋分的起點,摩羯座是冬季至日的起點。

除了寶瓶宮,所有的生肖都是動物,所以也叫動物圈。其中,天秤宮的形象不僅僅是壹個器皿,更是螃蟹的“鉗子”。白羊宮的形象是希臘神話中的金羊。希臘人為了金羊毛(實際上是為了地中海貿易的控制權)發動了壹場戰爭。摩羯宮的形象是壹只準備戰鬥的山羊,但它有壹條魚的尾巴。他被牧羊神潘恩改造了。

細心的人很容易發現,西方的農歷生肖應該叫月亮占星(這裏的農歷是指陽歷,不是陰歷),因為雖然西方的生肖中有很多動物形象,但不是某月出生的人,應該是模仿了該月象征動物的天空星座的內容,而只是強調出生季節的差異對人的命運的影響。相比之下,中國的生肖文化與季節變化無關,而與十二年周期有關。

也就是說,在西方人看來,同月出生的人,雖然出生年份不同,但命運是相似的(其實西方人的命理也很復雜,還涉及到五大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在中國人眼裏,同壹年出生的人,即使出生在不同的月份,命運依然基本相同(同壹生肖)。

壹般來說,人們傾向於將出生的時間、月份和季節與人的命運聯系起來。某個季節出生的人或懷孕的人(中國人的假想年齡從受孕時算起)會收到這個季節的環境信息(包括氣候、植物分泌物和空氣中的花粉、動物氣味、陽光、月光、宇宙射線等。),可能對人的身體發育和大腦發育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相反,今年的1月或其他月與去年的1月或其他月的區別並不容易區分。那麽,為什麽中國人認為今年的壹個月和那年的壹個月有明顯的區別呢?而這種差異是基於十二年的周期?這個問題涉及到生肖文化的起源。

三、中國生肖文化的起源

關於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有很多理論。流行的說法是軒轅黃帝會選擇十二種動物作為宮廷侍衛。貓讓老鼠報名,老鼠卻忘了。結果貓沒有選擇,他們和老鼠成了敵人。大象也報名了,老鼠鉆進了大象的鼻子,把它趕走了。其余12種動物中,最初推薦牛為第壹,老鼠跳到牛背上,豬緊隨其後。結果老鼠排第壹,豬排排最後。龍和虎拒絕接受它,被稱為海洋中的王和山之王,排在老鼠和牛之後。兔子不服,和龍賽跑,結果兔子又到了龍面前。狗壹臉不服氣,咬了兔子的尾巴。結果狗被送到後面,兔子的尾巴變短了。蛇、馬、羊、猴、雞也經歷了壹些較量,才被壹壹排列。

這個民間故事可能不完全是虛構的(很多民間故事記錄了古代的文化信息,比如牛郎織女描述的故事,其實就是初夏黃帝與顏地聯姻的故事)。我國先秦典籍中提到黃帝驅趕各種野獸打仗,《山海經》中也記載了很多部落“造四鳥(虎、豹、熊、貔貅)”。這些所謂的“野獸”其實是古代部落或氏族的圖騰動物。所以民間傳說中說黃帝選擇了十二種動物作為保鏢,也可以理解為黃帝部落聯盟有十二個主要部落成員。

除了中國有十二生肖,其他國家也有十二生肖。緬甸人有八個生肖。星期壹出生的人是老虎,星期二出生的人是獅子,星期三早上出生的人是無牙象,星期三下午出生的人是無牙象,第四個先秦出生的人是老鼠,星期五出生的人是天竺鼠,星期六出生的人是龍,星期天出生的人是翅膀奇妙的鳥。

墨西哥的生肖文化和中國的壹樣,其中虎、兔、龍、猴、狗、豬和中國的壹模壹樣,其他六種都是當地常見的動物或古代動物。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測墨西哥生肖文化是從中國傳播過來的,並根據當地的動物狀況進行了調整。

埃及、希臘、巴比倫的生肖動物基本相同。分別是牛、山羊、獅子、驢、蟹、蛇、狗、貓、鱷魚、火烈鳥、猿和鷹(巴比倫十二生肖中有蟑螂而不是螃蟹)。與中國的生肖動物相比,獅子是老虎,驢子是馬,貓代替兔子,鷹代替雞,鱷魚代替龍,螃蟹和火烈鳥,老鼠和豬。

接下來的問題是,古巴比倫人的十二生肖和中國的十二生肖有什麽文化差異?壹言以蔽之,中國生肖文化的內涵比生肖歷法更豐富。這是因為生肖文化包含了生肖歷,生肖歷不壹定能形成生肖文化。具體來說,生肖歷法只用65,438+02種動物來記錄年份,而生肖文化不僅用65,438+02種動物來記錄年份,而且認為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要模仿本生肖動物的習性(所謂“肖”就是模仿、相似的意思)。

此外,印度還有12生肖動物。根據印度神話《阿婆鐵沙》記載,十二生肖的動物最初是由十二神所驅使,分別是杜羅的老鼠、皮卡羅的牛、米亞皮羅的獅子、伐折羅的兔子、米羅的龍、安德羅的蛇、安德羅的馬、桑德羅的羊和因達羅的猴子。不難看出,印度十二生肖中的獅子相當於中國的老虎,金翅鳥相當於中國的雞(原來是鳳凰),也就是說印度十二生肖和中國的幾乎壹模壹樣。

那麽,是中國人還是印度人發明了十二生肖?中國生肖(生肖歷)發明的原因是什麽?

我們知道,十二生肖,顧名思義,以12種動物分為十二年。換句話說,古人用這種動物作為今年的象征,是因為他們發現不同的年份更適合壹種動物的生存。至於為什麽會有12年的周期,所以只能有12種動物,而不是10種動物或者14種動物,這就涉及到天文生物學了。

眾所周知,對地球生命影響最大的天體是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還有彗星和隕石。其中,最接近12年周期變化的天象是木星繞太陽運行12年(現代測量為11.8年),平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鑒於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黃道十二宮的起源與木星在12年繞太陽運行有關。也就是說,木星在圍繞太陽旋轉的過程中,對太陽系中不同位置的地球氣候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影響不同動物的生命力。

值得註意的是,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國的古籍明確記載了木星的周期性運動對地球氣候的影響。《玉函山房佚書集》載有《數尼子》壹書,書吏曰:“太陰三歲,金必失,水必毀三歲,木必健三歲,火必幹三歲。所以,有時散,有時積,壹切由領決定,不過才三歲。以智議之,以判定之,以道輔之,破長續短。壹歲翻倍,再翻倍,再反轉。水是車之源,旱是船之源,事在情理之中。世界六歲壹個健康,每壹個饑餓的十二歲都與人民分離。所以聖人早就知道天地對立,早有準備。”姬妮子,又名,春秋時為越國大夫,曾拜姬妮子為師。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季尼子》中的上述觀點屬於天文環境經濟學。他研究天體位置對地球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以及這種規律變化對社會經濟的作用。所謂太陰月亮,本質上就是木星,意思是:木星處於“黃金”位置三年,莊稼就要豐收了;當木星位於“水”的方向三年,會發生水災,農作物減產;木星三年在“木”的方向時,農業收成好,人過得好;木星在“火”的方向三年,會有幹旱,農業收成不好(五行中,金代表西方,水代表北方,木代表東方,火代表南方)。只要人們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從中獲得豐厚的經濟利益。

《吉妮子》中的上述言論與生肖有什麽關系?十幾年前寫《奇妙的十二生肖文化與遊戲》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註意到了十二生肖中動物排列的規律性,以及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交替。具體來說,鼠年、牛年適合食草動物的生長,更多的食草動物適合食肉動物的生長(虎年);所以鼠、牛、虎三年相當於木星在“黃金”的三年,是風調雨順的好時機。食肉動物多了,食草動物就少了,就到了兔年。龍是水族的代表動物,其蛇行性喜潮濕,預示著近年來雨水洪水頻繁,相當於木星的“水”位。馬年和羊年也適合食草動物的生長,猴子喜歡吃樹上的果實。似乎近幾年雨水有利,正好對應木星在“木”上的位置。雞是鳥類的代表動物,主要食物是昆蟲,往往在幹旱時發育較大(這也是幹旱年份發生蝗蟲的原因),所以雞年意味著幹旱嚴重;狗和豬是雜食性動物,在幹旱的情況下生存能力特別強;也就是說,雞狗豬三年是大旱年,相當於木星在“火”的方向時的自然環境。

至於《吉妮子》中的說法,則是對自然變化更細微的觀察。筆者是這樣理解的,即在風調雨順的三年中,第壹年氣候最好,第二年次之,第三年氣候條件開始逆轉。同樣,在水旱三年中,也有上述程度的變化。但是動物的適宜性還是有滯後性的;這種情況類似於壹天中最熱的時候不是中午,而是下午的壹個小時(也就是下午兩點)。

綜上所述,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是中國首先發現了木星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對地球生物圈的影響。這也從壹個側面揭示了古代有壹個很長的周期,木星繞太陽的周期非常接近12年,當時的木星可能比今天更亮,對地球生物圈的影響更顯著。

同時,中國人也是最早觀測到太陽黑子的人。所謂太陽三尺身在其中,就是黑子的可視化。在古代,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可能已經非常接近12年,太陽黑子的活動可能更加劇烈,也會對地球生物圈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古代木星運動周期對地球生物圈的影響可能疊加了太陽黑子周期變化對地球生物圈的影響(太陽黑子周期可能與木星運動周期有關,因為木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太陽的天體)。

其實中國的人很早就發現了木星的運動規律。根據經典圖片閱讀山海經中國古代天文學非常發達,出現了很多天文學家。比如狂野西部經典裏的日月山,就是壹個著名的天文臺。天文導演的名字叫Shush,也叫Choke。他的職責是“到太陽、月亮和星星旅行”,即觀察太陽、月亮和五顆行星的運動規律。扼流圈,又稱扼流,在《海內經》中稱為“扼流十二歲”,意思是扼流圈發現了木星繞太陽運行十二年的規律,並為每壹年命名為木星。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說,蔡明(顓頊或顏地的後代)是十二生肖和生肖文化的創始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生肖文化其實是壹種明星文化,或者說是其中的壹部分。為此,我們有必要在這裏簡單介紹壹下這28顆星星。二十八星座是分布在黃道附近的28個星座。它們是月球和土星在太陽系中行進的地方(從地球的角度看的表觀軌跡)。有趣的是,在中國古代,28個星座也與28種動物聯系在壹起,其中有12種生肖動物。

具體來說,東方青龍有七夜,即蛟(蛟)、康(龍)、椽(浣熊)、房(兔)、心(狐)、尾(虎)、簸箕(豹);北方玄武有七夜,如鬥(夷)、牛(牛)、女(蝙蝠)、虛(鼠)、危(燕)、房(豬)、墻(蟑螂);西方白虎七宿,有隗(狼)、樓(狗)、胃(雉)、贊(雞)、碧(鳥)、豺(猴)、三(猿);南朱雀有七夜,包括井(胃)、鬼(羊)、柳(獐)、星(馬)、張(鹿)、翼(蛇)、蚯蚓。

不難看出,28星動物以龍為首,與以鼠為首的12生肖動物明顯不同。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兩者的順序還是壹樣的,只是前者分為兩部分,也就是28星的動物,如果從虛宅的老鼠開始,依次是牛、虎、兔、龍;然後是過夜的蛇,前進的痕跡後面是馬、羊、猴、雞、狗、豬。

那麽,28星中的動物排列和12生肖中的動物排列,哪個先來?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沒有定論。但壹般來說,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多是由簡單到復雜,所以十二生肖中動物排列的出現可能先於二十八星宿中動物排列的形成。

四、從動物分類學的角度看生肖動物。

《中國古動物學史》(郭克、李約瑟、程慶泰,科學出版社,1999版,95萬字)作者對《山海經》、《爾雅》等古籍記載的300余種動物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考證。書中指出,中國古代有多種動物分類方法。《爾雅》將動物分為蟲、魚、禽、獸四類,《管子》和嶽翎將動物分為蛤、羽、毛、鴕鳥、鱗五類,《本草綱目》將動物分為蟲、鴕鳥、鱗、禽、獸、人六類。

從動物分類學的角度來看,生肖動物雖然只有12種,但也包括食草動物、食肉動物、雜食動物、飛鳥、爬行動物、水生動物、哺乳動物和家畜。或者可以說明當時的人對於如何篩選12代表動物還是有些腦子的。

值得註意的是,《中國古代動物學史》壹書的作者在第二章“山海經中的動物學知識”壹節中明確指出,“山海經是壹座名副其實的知識寶庫,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關於古代礦物、動植物、食物、藥物、毒藥等自然物質的知識。《山海經》是中國最古老、最權威的科學巨著,清楚地記錄了山川地理、自然資源(礦產、動植物)、民族活動和分布。《山海經》是中國最古老、最具學術性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百科全書。《山海經》中的動物學知識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動物學或普通動物學和動物地理學著作,《山海經》中所列的291種動物,分類為化石、蝸牛、甲殼類、昆蟲、魚類、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動物。

據此,《山海經》中的動物比十二生肖中的豐富得多(需要註意的是,這個比較不夠準確)。按照先簡單後復雜的發展規律,或許可以說,生肖動物的形成可能早於《山海經》這本書。關於《山海經》的成書時間,學術界眾說紛紜。作者研究《山海經》約30年,代表作是《讀《山海經》全彩畫冊《經典畫卷》(與女畫家孫合著)。書中指出,《山海經》是四部著作的匯編,其中《五藏山經》是禹時代的著作,《海外四書》是夏朝的著作,《野四書》是商朝的著作。所以,如果生肖動物的形成早於《山海經》,那麽應該是在禹在位之前(公元前2200年之前)就已經形成了。

那麽中國古代的生肖文化最早是在哪裏形成的呢?可惜的是,關於生肖文化的發源地,我們的祖先並沒有留下直接的文獻記載,所以只能間接推斷。壹般來說,能產生十二生肖文化的地方,說明當地應該有這十二種動物,而且經常能看到這些動物。據《中國古代動物學史》(科學出版社)記載,陜西Xi安附近的克勝莊考古遺址(公元前4000-2000年)有豬、狗、雞、牛、馬、羊。山東泰安附近的大汶口遺址(公元前4300 ~ 3500年)有豬、狗、雞、牛、象、馬、羊。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有豬、狗、雞、牛、馬、羊、象(公元前1500 ~ 1000年)。

因為上述三地有野猴、兔、鼠、蛇、虎、龍(水生動物),所以有可能形成上述三地的生肖文化。但根據大汶口的說法,有大象卻沒有馬和羊,殷墟有很多大象卻沒有十二生肖的大象。所以中國最有可能形成生肖文化的地方是陜西渭水流域,時間在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此時,自然動物龍已逐漸滅絕,但人們對它仍有很深的印象,因此龍的名稱壹直保留在生肖文化中。

壹個獨特的文化現象可以形成壹個可觀的文化產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能夠將生肖文化傳播到更多的國外,必將促進中國生肖文化產業(包括中國其他傳統文化)的輸出。目前,許多海外華人已經意識到中國獨特文化的巨大商機,並采取了壹些相應的活動。還需要國內相關部門和媒體的配合或大張旗鼓的策劃,比如舉辦生肖文化國際研討會,鼓勵國外中小學教材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廣泛傳播中國的生肖文化、明星文化、數字文化、山海地理文化(包括描繪隋煬帝時代景觀的巨幅畫作《隋煬帝景觀》),等等。

  • 上一篇:熱解分離富集方法
  • 下一篇:中國的社會分層及其趨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