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用兒童語言講兒童故事,“彭彭哥哥”會帶妳參觀博物館。

用兒童語言講兒童故事,“彭彭哥哥”會帶妳參觀博物館。

“孩子,妳知道皇帝是怎麽祭天的嗎?”天壇公園裏,七八個孩子圍在生動講述歷史的領隊老師身邊。“為了與神仙對話,皇上會提前四個月做準備……”細心耐心的講解,生動有趣的故事,童趣十足的語言表達,壹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註意力。孩子的頭在領隊老師的指導下不停轉動,還拿著筆記本邊走邊記。

“彭彭兄弟”正在向孩子們解釋。

今年春天,戶外課受到了家長和孩子的喜愛,研究營也搬進了公園、動物園和博物館。隨著這些地方教育服務功能的日益凸顯,根據兒童受眾特點“因材施教”的講師們紛紛上線,陪孩子們玩耍學習,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特制的

“孩子邊玩邊學。”

剛上壹年級的紫睿是北京天文館的常客。小學之前,紫睿的父母帶他去過天文館,但最吸引他的是壹個滑梯。“我前後去過天文館五六次。孩子們每次都是靠玩滑梯,對天文館裏的科普片不感興趣。”紫睿的母親王女士無奈地說,“父母對天文了解不多。那些科普片雖然看起來很生動,但是內容還是太專業了,小孩子聽不懂,左耳進右耳出。”

上周六,因為壹個新角色的出現,紫睿從天文館回來,講的是“穿越宇宙”,而不是幻燈片。“誰知道太陽是什麽顏色?陽光是什麽顏色的?”“我!我!”在研習營講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舉手發言,談論他們眼中的太陽。

肖老師帶領孩子們在天文館太陽廳的太陽投影像、太陽屏、太陽光譜投影和光譜成因展臺前,指導孩子們解開太陽顏色之謎。在太陽的投影前,孩子們看到了不同觀察模式下的太陽,包括藍色和綠色...另壹方面,在聽肖老師講太陽的故事時,孩子們看到太陽通過棱鏡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我以前覺得看到很多顏色很好玩。原來這是太陽的顏色。”子睿這次透過棱鏡看到了七種顏色的光,卻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理解。

看著孩子們壹會兒圍著老師提問,壹會兒在筆記本上塗鴉,王女士欣慰地說:“好久沒要手機了,玩著玩著就學會了。”

專業指導

“從兒童的角度閱讀”

《博物館條例》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而青少年群體無疑是教育功能的重要受眾。然而,深奧的科學原理,遙遠的傳統文化,厚重的歷史事件,如何才能更貼近孩子?這也是從事青少年博物館教育的張鵬壹直在探索的問題。

自2003年春天以來,張鵬壹直在給孩子們講國家博物館裏有關中國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展覽。他說:“要讓孩子愛上博物館,首先要從孩子的角度去解讀。”多年來,張鵬經常以蹲姿和平視的視角給孩子們講解,成了孩子們口耳相傳的“朋友”。後來,張鵬創立了“耳朵裏的博物館”這個品牌,這是壹個面向公眾教育的全日制青少年博物館。

“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青少年這個群體也需要仔細分級。”在張鵬看來,3-6歲的孩子不需要解釋。應該通過遊戲和體驗,幫助他們形成走進博物館的習慣。“比如中國清代瓷器藝術展,從彩釉、釉上彩、釉下彩瓷器的發展史來看,這些更適合大壹點的孩子。當然,這些知識也可以融入到孩子制作瓷碗的課程中。做壹個瓷碗需要哪些原料,有哪些步驟?孩子自然是在動手的過程中學到知識的,有些孩子更適合這種講解形式。”張鵬說。

給孩子講壹個好的展覽,或者壹個研究課程,並不容易。"每個評論員都承擔著壹個教育者的責任."張鵬認為,作為壹名解說員,首先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說起武侯祠,壹定要知道三國歷史。說到漢陽陵,就要了解漢朝的生活。但是,壹個專業的歷史學家不壹定能給孩子壹個很好的解釋。那是因為我們還必須有壹個孩子的視角和教育意識。”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青銅藝術展覽中,繼母武丁是張鵬每次給孩子們講解的重點,但如何解釋“繼母武丁重832.84公斤”卻要琢磨好幾遍。“我意識到我需要找壹個參考。他的體重是現場很好的參照物。我可以讓孩子們算算這個重量相當於多少個自己。”張鵬接著說,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們的認知水平,他和他的團隊老師們研究了所有的小學語文和數學課本。“如果是三年級的孩子,我不會告訴他832.84公斤這個數字,因為他還沒學會小數點。我只能告訴他,這個後媽武丁和浪費的物資可能需要1000公斤,然後讓大家算算能分多少人。”雖然只是簡單的壹句話,卻凝聚了背後講解員的心血,同時也讓孩子們真正走進了博物館和歷史。

專家意見

“博物館應該滿足兒童的不同需求”

如今,博物館、天文館等承擔公共教育功能的場所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孩子的喜愛,課堂外的“體驗式”教育深入人心。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張爽教授說:“這是符合教育規律的表現。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應該充分發揮不同學科的優勢和特點,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壹體的教育格局。”博物館、天文館、科技館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體驗和實踐,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全方位成長。張爽說,只有我們有“用全市的資源辦教育”的勇氣和胸懷,才能建成豐富而靈活的教育體系。

提到近年來博物館的發展趨勢,張爽提到,其實這幾年博物館發展很快,轉型的趨勢也很明顯。“我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真切感受到變化。原來博物館裏的展品只是陳列在那裏,貼上標簽而已。人們參觀博物館的次數更多了,只有專業人士才能看出‘門道’,展品與人之間缺乏‘對話’。但在過去的十年裏,博物館增加了互動體驗空間,增加了在線課程,創造了各種形式的講座,盡可能好地講述展品的故事,實現了與參觀者的對話。”

關於博物館為青少年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張爽說:“雖然北京的博物館很多,但與常住人口相比,人均資源還是有限的,個性化服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張爽建議,博物館要不斷“轉型升級”,把自己定位為公眾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加強研究,創新形式,生產更多內涵豐富的產品,用好線上線下融合的平臺。此外,還需要定期培訓解說員,開發培訓課程,講好故事,盡可能創造與大眾對話的平臺和空間,針對不同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張鵬還提到,博物館、美術館和自然博物館等教育空間應該發揮主要作用。由於未成年人是觀展的主要人群之壹,需要配備相應的服務,提供兒童或親子遊。

作為壹名多年從事基礎教育研究的專家,張爽認為,博物館現有的人員配置難以滿足所有展商的個性化觀看和差異化成長需求,利用市場機制購買優質服務是壹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民辦機構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博物館展品的特點,開發相應的課程,滿足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將是壹個雙贏的局面。

張爽也提醒家長朋友們,在給孩子選擇這類私立機構的課程時,要擦亮眼睛,註意鑒別領隊的專業性和機構資質。家長要承擔起幫助孩子確定課程的責任,為孩子選擇合適的、適合的課程,避免盲目沖動。

  • 上一篇:現有的三種會計制度是什麽?
  • 下一篇:電視劇裏神奇手機的失敗,2060年生產的手機,未來技術還能造出來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