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運用波特五力分析法分析中國電信業

運用波特五力分析法分析中國電信業

中國電信市場“五力模型”分析

20世紀,中國電信運營商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壹體化的深入,電信壟斷逐漸被打破,中國電信運營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如何獲得競爭優勢,保持長期發展,是每個企業都在苦苦思考的問題。在經歷了價格戰之後,企業的ARPU價值和利潤都大幅下降,各大電信運營商都意識到只有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隨著對企業核心競爭力重要性的前所未有的認識,各電信運營商紛紛鑄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壹、電信運營商核心競爭力概念的定義和特征

本文根據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和特征,結合電信運營商的特點,將電信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定義為:電信運營商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積累知識,表現為基於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核心能力體系。

電信運營商核心競爭力的特征:

(1)擴展性。

電信運營商可以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中衍生出壹系列新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它為企業其他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更堅實的平臺。根據樹理論,核心競爭力具有從核心競爭力、核心技術、核心產品和最終產品延伸出來的能力。電信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就像樹根,主幹枝幹就是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葉子是最終產品。在整個延伸過程中,關鍵是主幹有足夠的養分,也就是核心競爭力是決定性因素。電信運營商在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不斷衍生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更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當前和潛在的需求。核心競爭力能夠不斷為電信運營商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保證企業多元化發展的成功。

(2)難以模仿。

電信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是唯壹的,是企業獨有的。它是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個性化發展的產物,是電信運營商獨特的技術、技能、組織特征、特殊的企業文化、監管制度和員工素質的結果,難以被競爭對手掌握和復制。難以模仿的特性決定了企業的異質性,也決定了企業的效率、收益和發展潛力的差異。

(3)不可交易性。

核心競爭力是電信運營商在長期經營中形成的積累的知識,與組織結構、管理模式、企業資源高度融合。它不同於企業擁有的有形資產,難以從企業主體中分離出來。它是壹種無形的知識,可以感知,但不能通過市場交易。壹旦形成,相對穩定,與競爭對手形成質的區別。

(4)整合。

電信運營商核心競爭力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核心的企業核心能力有機整合形成的復合體,對電信運營商整體來說就是壹個字。通過資源和能力的整合,電信運營商所擁有的核心資源得以發揮,並在為客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表現出相對於競爭對手的顯著優勢。

(5)動態。

電信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壹成不變的。它總是與某壹時期的電信行業動態、管理模式、企業資源高度相關。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然會發生變化。因此,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後,將面臨重新培養和提升的問題。電信運營商必須根據產業發展趨勢、資源變化和市場變化,不斷發展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

第二,中國電信市場的五種競爭力分析。

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認為,有五種力量在行業中發揮作用,這些力量共同決定了這個行業的潛在盈利能力。這五種力量是: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行業進入者的威脅、買方的議價能力、替代品或替代服務的威脅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通過評估其在行業中作用的強弱,經營者可以對競爭環境有新的認識,幫助企業形成更好的競爭戰略。

(1)現有的競爭對手

目前,中國電信市場上有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基礎電信領域,包括國際國內長途業務、本地和移動業務,存在兩家以上運營商競爭;在固定電話市場,中國電信在南方擁有絕對的市場份額,中國聯通在北方擁有絕對的市場份額。競爭最激烈的是長途和數據業務市場,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都提供長途和國際電話業務。其中,在長途市場,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並肩而立;在數據業務市場,中國電信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占5781%的市場份額;移動通信市場是雙寡頭結構,但中國移動的市場份額是70%。

(2)潛在威脅

潛在威脅主要來自廣播電視網絡、禁止提供公共電信服務的專網(公司)、跨國公司和虛擬網絡運營商。“三網合壹”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未來的電信網是以光纖傳輸網和IP技術為基礎,計算機互聯網、電話網(PSTN)、移動通信網和有線電視網全面融合。互聯網將是下壹代網絡的主體。2005年中國公布的“十壹五”規劃中,首次提出“加強寬帶通信網絡、數字電視網絡、下壹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完善信息安全體系。”政策壁壘的打破將把潛在威脅變成現實威脅。同時,我國計劃經濟時代的重復建設留下了大量的部門通信網絡資源,也想加入電信市場的競爭。禁止提供公共電信業務的廣播電視網和其他專網加入電信市場競爭指日可待。此外,中國加入WTO後,跨國公司進入的威脅正在成為現實。

虛擬運營商是另壹個潛在的進入者。虛擬運營商是指沒有基礎網絡而經營電信或電信增值業務的廠商。虛擬運營商利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設施或產品。通過業務代理或分銷為用戶提供各種電信增值服務。比如壹些小的科技公司對電信運營商的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將這些軟件加載到壹些電信業務中。

目前我國關於虛擬運營的政策尚不明確,中國電信虛擬運營處於探索階段。國內各大公司如虛擬運營商潤迅、TOM、紅蓮九五、聯想、中關村科技等都在轉型。從業務構成來看,這些虛擬運營商只在部分業務上有競爭。

買方(消費者)的議價能力

買方的競爭方式是降低價格,要求更高的產品質量或獲得更多的服務,從競爭者相互對立的狀態中獲利,這將導致企業利潤的減少。自中國電信市場引入競爭以來,電信運營商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作為購買者的消費者帶來的降價壓力。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提高了中國消費者的地位,不斷要求更高的質量和更低的價格。日常的電信糾紛和消費者投訴也給電信運營商帶來很大壓力。消費者對與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電信資費調整非常關註,對電信運營商也有很多意見。

(D)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中國電信運營商的供應商是壹家通信設備制造商。從整個國際環境來看,通信設備市場是買方市場,電信運營商處於主導地位。電信運營商往往把技術先進、質量過硬、質量可靠、售後服務完善作為選擇電信設備廠商的主要標準。電信運營商在采購設備時更註重供應商的性價比、拓展和後續服務。

(五)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電信業務結構向多樣化轉變,不同業務之間的異構競爭日益激烈,不同業務之間的替代性越來越強。傳統的固定長途業務首先面臨移動長途業務的競爭,然後被快速增長的IP電話所取代。IP電話業務價格低廉是其最大的優勢,因此對國內長途、國際長途、港澳臺長途的替代性最強。手機除了替代國內長途電話、國際電話和港澳臺長途業務外,還將隨著資費的降低搶占更多的市場。

無線市話是壹些移動業務的替代品,因為它價格便宜,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移動需求。目前無線市話質量和移動通信還有壹定差距,小靈通不具備漫遊功能。因此,移動業務的替代具有壹定的局限性。

在本地語音業務中,移動對固網的替代作用日益增強。2005年固定本地通話量(含無線本地通話)同比僅增長2.4%,其中傳統固定本地通話量已連續三年負增長,而移動電話本地通話時長增長率高達33.3%,已在本地通信領域獨領風騷。

  • 上一篇:江西撫州樂安有哪些不壹樣的風俗?
  • 下一篇:網頁設計和平面設計有什麽區別?它們包括什麽?具體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