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居民趨向郊區化和分散化,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對傳統門店經營的影響日益暴露。市中心的人口日益減少,使得地理位置優越的傳統店鋪周圍的人群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顧客從住宅區周圍的商店中分離出來。壹些有代表性的新興商業企業以市場細分為手段,分析不同消費群體的特點,確定服務對象,從而瓜分市場份額,確立市場地位。同時,由於是新建單位,企業沒有歷史包袱,可以按照全新的模式建設。超市和連鎖店的迅速崛起,改變了過去商業百貨壹統天下的局面。總之,傳統商業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日益激烈。
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網民數量的增長速度說明互聯網上的用戶可以發展成壹個龐大的用戶群體,有廣闊的市場。這個市場的挖掘無疑會帶來新的機遇,但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商業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不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將失去機會。網上電子商務將威脅到傳統商業企業在社會商品流通中的中介地位。商業企業的店鋪將不再像今天這樣重要,而面向互聯網的生產企業將通過自己的網站或網絡企業的門戶網站直接面對消費者,展示或銷售自己的產品。傳統商店提供的貨架將不再是生產企業展示和銷售產品的唯壹渠道,傳統商店中的商業企業將可能面臨新的業態競爭,而不是同壹業態的重復競爭。
面對快速增長的用戶群,中國從事信息技術的企業是這壹領域最活躍的。雖然他們缺乏商業零售的經驗,但他們通過信息服務吸引了大量網民,並開始嘗試網絡購物服務,如新浪網站和搜狐網站。現在我們主要銷售軟件、書籍和計算機產品。壹旦國內網購環境成熟,這些公司會直接與廠家合作,從而削弱商業企業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同樣涉足國內網購的還有國外風險投資基金。這些資金實力雄厚,有國外網購經驗。他們正在尋求壹些科技公司的合作,幫助這些公司找到壹些國內的廠商或商業企業接入互聯網,並試圖將自己的產品納入自己的門戶網站,在自己的網站上培養和擴大網民,與傳統商業企業的龍頭企業爭奪消費者。
國內傳統商業企業的規模最多是區域性的。面對跨國商業企業的競爭,國內壹些領先的商業企業應該以發展電子商務為契機,積極擴大企業規模和影響力,學會順應行業變革的趨勢。否則,網購環境成熟後,傳統商業龍頭企業將很難在新的商業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互聯網給傳統商業帶來的機遇如下:
壹是樹立了新的企業形象。過去,當人們提到傳統商業企業時,他們總是首先想到它的建築和寬敞的購物環境。現在,客戶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網站了解傳統商業企業及其產品。在大眾眼中,傳統商業企業的形象將不再只是傳統商業企業,而是被賦予活躍在互聯網上的新興企業形象。
二是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由於網站24小時開放,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站購買商品,不受營業時間和地理環境的限制。網站還為消費者提供信息反饋單,方便用戶將意見、建議、購買、投訴等信息快速反饋給商業企業。同時,網站為消費者提供企業的各種活動和動態信息,使消費者能夠及時、快速、系統、全面地了解企業。
三是探索企業未來發展的新途徑。企業可以通過網站為本地、國外甚至國外的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同時,線上運營可以改變門店運營中等待客戶上門的方式,主動為用戶提供針對性服務。電子商務為商業企業的進壹步發展開辟了新的領域。
此外,企業可以研究各類網站的網民特征,選擇有效的廣告策略,擴大影響力,樹立企業形象。
四是改變經營者與消費者的溝通方式。以前,消費者需要在店內與賣家面對面交流,了解商品的知識或商品的用途。即使消費者通過電話溝通,壹個服務員同壹時間也只能回答壹個顧客的問題,而且回答的效果受服務員素質水平的影響,隨機性很大。互聯網使得從根本上改變上述狀況成為可能。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向經營者咨詢各種商品信息,經營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服務,特別是根據消費者留下的電子郵件地址提供主動的、有針對性的服務。通過電腦管理客戶的購物信息,了解客戶的購物歷史,分析客戶的購物傾向。
互聯網的發展將改變現有的商業格局,這將使傳統商業企業既有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有失敗的可能。如何把握機遇決定了企業在新世紀的未來。
當前發展網上購物存在的問題
1,市場不充足。
目前我國網民絕對數量不足10萬,用戶數量達不到企業盈利的臨界點。而且,消費者還不習慣網購。多年來,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面對面的店鋪購物,而通過網絡購買商品具有買賣雙方不見面的特點,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建立互信需要壹定的時間。但是這種信任壹旦建立,就表現出了持續性的特點。
2.相關環境制約發展。
首先,產品信息的電子文檔極其匱乏。
在網購的完整周期中,商品信息是基礎部分。沒有商品規格、尺寸、重量的信息,再好的方法、系統、想法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尤其是國外用戶訂購商品時,由於缺乏對商品重量的描述,無法確定商品的郵費成本。
商品的文字說明主要包括商品的特點和顧客購買商品時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商品圖片是向顧客展示商品外觀的直觀方式。因為商品是由生產者提供的,商品的基本屬性、文字描述、圖片都來自於生產廠家,可以避免法律糾紛。商品的基本來源應該是生產企業提供的文件,商品的文字說明和圖片應該來自廠家提供的電子文件。
第二,在國內商業發展過程中,EDI(電子數據交換)發展緩慢。制造商和商業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主要是通過人工文檔,它們之間沒有電子數據交換。壹些國內廠商甚至沒有自己的內部計算機系統,更不用說電子數據交換了。這裏有壹個現實,就是由於目前商品信息的匱乏,無論是傳統的商業企業還是新興的網絡營銷公司,都很難在短時間內組織起大量的電子商品數據,從而無法快速發展大規模的網絡營銷,確立自己在網絡商品流通中的重要地位。從另壹個角度來說,這也為傳統商業企業發展網上購物提供了壹定的時間和機會。
如果國內廠商、商業企業和國外網上商城同時進行國內網購,國內傳統商業企業將失去在流通領域的主導地位,因為生產企業很容易繞過商業企業,直接與擁有眾多網民的網站合作銷售自己的產品,甚至銷售自己的產品。由於網上信息流動的快速性和透明性,相當壹部分企業會嘗試銷售自己的商品,而對網上銷售感興趣的新興IT企業則具有技術、資金、人員和理念上的優勢。商業企業沒有自己的商品,如果在網購領域沒有自己的消費群體,可能會失去網購的市場。
3.交通運輸業不發達。
這就使得消費者無法快速及時的拿到購買的商品。如果商業企業不能在網上獲得足夠的訂單,運輸公司就很難在快遞方面給予足夠的投入。這樣,網購就麻煩了。目前,隨著中國網購參與者的增加,許多公司開始從事網購的快遞服務。與此同時,壹些從事網購的公司也開始成立自己的快遞公司。對於傳統商業來說,在網購的各個環節,空白的領域會越來越小。
4.管理理念有差異。
網絡營銷是壹種新的商業模式還是傳統商業的延伸?壹般來說,壹個新興的企業會把它作為壹種新的商業模式。他們的經營理念是先找到目標客戶群,通過信息公告、遊戲、專題討論等方式吸引客戶群,然後向他們推銷自己的產品。有些公司即使是純銷售公司,也會通過先專註於某壹類商品,讓顧客發表意見來吸引顧客,然後將這類商品的運營發展或深化到其他類商品。
傳統商業企業普遍將網絡營銷視為自身業務的簡單延伸或分支。至少在實踐中是這樣的:把自己的商品放到網上,卻很少關註網友的感受。網上賣貨只是增加壹個銷售渠道,不想因為新的變化而改變重心。這大概是國內外大多數傳統龍頭企業面對新變化的態度。像IBM、福特和沃爾瑪這樣的行業巨頭往往無法避免這樣的問題。因為憑經驗行事對店員的聲譽意味著幾乎零風險。即使失敗了,人們的評價也是老套,但是創新帶來的失敗,失敗者會被認為是無知和魯莽的,很難有人再給它壹次機會來支持它繼續發展。殊不知,對於企業來說,因循守舊會失去繼續發展的機會,導致企業在新領域的發展受阻,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市場是善變的,與市場打交道的人和企業必須適應這種變化,進行自我轉型。不願意改變自己的企業和人,都會被市場拋棄。
由於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和態度不同,傳統商業企業和新興公司在資金、人才、物力等方面會有很大的差異。新興公司可以把面臨的壓力轉化為動力,也容易出錯。如果妳在發展的道路上選錯了方向,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去糾正,妳可能會失敗。但成功的壹定是那些勇於並善於在這個領域大膽探索的公司。雖然從表面上看,傳統商業企業的謹慎做法可以避免錯誤,但結果是傳統商業企業將失去這個市場。因為壹旦網購環境成熟,所有企業都有條件開展網購,傳統商業企業會因為轉型慢,跟不上市場變化而失去發展機會。
5.如何面對居民購物更趨於個性化的特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人們的購物將越來越體現出自己的個性化特征,不同的顧客需要不同的商品。事實上,用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顧客推薦不同的產品是傳統店鋪經營的特點。現在的問題是,能否將這些特點總結出來,成為計算機可以識別的程序,即計算機可以代替人工,根據用戶的特點,幫助運營商向不同的客戶推薦和銷售不同的產品,以服務大量的客戶。這樣就有可能從壹個只能同時服務壹個客戶的人,變成壹個可以服務多個客戶的“業務員”,而且服務不受地域、業務員上下班的限制,特別是業務員的能力和心情。
6.電子商務的法律環境並不完善。
具體操作中的問題缺乏相關的法律依據。
簡而言之,新業務的發展必然會在壹定時期內影響企業的舊業務,也就是說企業會放棄舊業務中的壹些既得利益。這將經歷壹個痛苦的過程。
跳出發展電子商務的誤區
網站的開通為商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奠定了基礎。如何發展電子商務,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完善。因為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模仿,所以需要在探索的過程中克服對電子商務的誤解:
1,盲目鼓吹電子商務,對電子商務的艱巨性認識不足。相信只要開展電子商務,什麽病都能治,商品壹上線,財源就滾滾而來。實際上,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企業各種實力的綜合競爭,包括企業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經營理念、市場營銷等等。電子商務的財力需要企業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不可能抱著壹蹴而就的想法開展電子商務工作。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壹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風險、挫折甚至暫時的失敗。只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意誌,我們才能在電子商務中取得成功。而且電子商務是壹個發展的概念,壹勞永逸的電子商務是不存在的。
2.覺得電商沒用。這種思維滿足於門店管理,沒有意識到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為更廣闊的市場開發和提供新的服務方式。目前,電子商務作為壹種新的競爭手段,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傳統的商業理念提出了挑戰,兩種理念是沖突的。如果經營者難以接受並嚴重抵觸新的經營模式,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非常困難。
3.把電子商務只理解為網購。簡單地把在網上銷售更多的商品作為電子商務的唯壹目的,而忽視在線服務,會導致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誤入歧途。改變服務模式,通過互聯網與顧客溝通,引導顧客購物,是電子商務與傳統購物的重大區別,是關系到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性問題。忽視服務方式的改變,會使電子商務的發展失去方向,會對現有條件下的電子商務發展感到迷茫,會引出“在網絡市場的客戶群還沒有達到盈利臨界點的情況下,為什麽要大力發展網絡購物”的問題。試想壹下,如果壹個外地用戶在西單商場購買後對商品有疑問,是打個長途電話,寄封信來萬裏之外的北京,還是在網上發個電子短信更方便快捷?把電子商務僅僅理解為網購,實際上是把電子商務的發展僅僅當作壹個新的商品部門,把固有的商品和人員的管理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這樣,在實際操作中,管理者根本不考慮如何解決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戰略問題,不考慮發展的速度。這就好比在壹個只有50萬人口的城市開壹個3萬平米的商場,不考慮方案的可行性。壹個企業的網站就像壹座城市,它的用戶就像城市中的人口,它的在線市場就像城市中的商店。壹個城市的人口是商場規模的前提。隨著人口的增加,企業經營的好壞取決於經營者的水平。城市服務水平等很多因素決定了城市的人口,而網站的人口又取決於網站的服務,包括網站內容的建設。當然,店鋪的水平也是壹個吸引人的因素,但絕不是全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深圳這樣的新興城市,沒有重大優惠政策,怎麽吸引人?什麽是沒有人口的城市?國家對企業網站有重大優惠政策後,我們就不能建網站了嗎?先有網站用戶群,後有網上商城消費群;兩者同時互相促進,才是正道。
4.把電子商務和傳統商業完全割裂開來,認為要發展電子商務就要徹底拋棄傳統商業。這種觀點沒有看到,電子商務是商業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說到底,電子商務是壹種商業模式,不是空中樓閣,必然和傳統商業模式* * *在壹起。認識到這壹點,就有可能建立成功的電子商務模式,並充分利用傳統商業積累的經驗,發揮傳統商業在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