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八十裏,外環兩側,三大洲中間,三條河流貫穿其中,故稱三江。“相傳此地原為巢湖高州,故稱‘河中之洲’。春秋時,稱闕安;金過去被稱為缺尾。晉代以後,稱為雀珠鎮;南北朝後期,稱三漢河;明清三河鎮(三河鎮歷史變遷考證)。民國前後曾叫淝南,歷史上三江屬廬州府合肥縣。三河市成立於1949年1月24日,直屬皖北行署巢湖地區,市轄1區,6個鄉,62個村;1950下半年設立三河區,轄3鄉5鎮。1956,三河鎮人民委員會成立;1960改名三河人民公社;1961更名為三河鎮人民委員會;三河鎮革命委員會成立1968;1981年65438+2月成立三合鎮人* * *。自1950下半年起,隸屬於合肥市肥西縣。
二。三河古鎮簡介三河鎮,位於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毗鄰舒城、廬江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肥西的經濟重鎮。
全鎮72平方公裏,人口7.3萬,其中4.71平方公裏,鎮區4萬人。全鎮轄7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
近年來,全鎮堅定不移地堅持“以旅遊為中心,以產業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為基點”的工作思路,堅定發展信心,創新發展舉措,經濟快速發展,鎮容鎮貌快速變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先後被確定為中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中國文明村鎮創建示範點、中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三條河流分別以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命名。
小鎮內河四面環水,五裏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堤防縱橫交錯。這裏有著“外環兩岸,中間三州”的獨特地貌,歷來以古老、美麗、繁華著稱,是鑲嵌在巢湖岸邊的壹顆明珠。歷史上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賈雲集之地。
有著“壹望無際的三江”和“皖中商品走廊”的美譽三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傑地靈,人傑地靈。中國有許多名勝古跡和歷史名人。
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江壹戰中擊敗清軍,取得了近代史上著名的三江勝利。至今仍有大本營、古城墻、古炮臺等遺跡。
李鴻章的糧倉和楊振寧的招待所保存完好;宋太祖有“二龍街”、魯劇、“孝慈店”等傳說。交通:三河距合肥35公裏,巢湖7公裏,合九鐵路舒城站7公裏,胡蓉高速武岡入口2公裏。
位於合肥至黃山、九華山的黃金旅遊線上。1.合肥汽車站乘坐合肥-三河旅遊班車到達三河。2.明光路長途汽車站,上車直接買票,經過南門換乘中心。景點介紹:1。天然亭:位於三河古鎮西街入口處,小南河天然橋旁曾有壹茶館,名為天然亭,但因洪水已不存在,故在此建此亭,取名天然亭。
2.劉通興隆村:位於三河鎮古曦街,又名“劉集蔔莊”、“劉集米鋪”。晚清古曦街頭的著名商人。
他是開莊子的壹個叫劉的人,中間的“同興隆”就是這個莊子商號。莊子的主人劉錦棠(1879—1941)曾經是三河商會的副會長,兄弟五人。
其中,和他的二哥劉住在“劉通興隆村”。劉通整個興隆村是32間房子,五個入口,八個隔間。
臨街是壹棟兩層的木樓,第二個入口是走馬,第二個入口是平房。第三個入口是開放式大廳,用來接待訪客;金思是香宅,用來祭祖;武進是住宅宿舍,建築面積700平米左右。
當時這裏大堂車水馬龍,六通興隆村的生意北起六安陰山,南至南京、上海,極為繁華。劉通興隆村主要經營各種布匹和大米。
大米日銷量可達500多噸,年收入數萬銀元。當時“同興隆”極為繁華,是古鎮最著名的商業之壹。
六通興隆莊的建築結構具有皖中徽派建築的特點。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建築與安徽中部當地建築相結合,建築體系自成體系,每兩棟房屋之間留有天井,形成獨特的排水系統。同時也象征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經營理念。
3.翠竹亭:位於古曦街何忠巷出口處,毗鄰美麗的小南河,小南河貫穿全鎮。這個亭子隱藏在壹片竹林中,它的柱子像竹子壹樣。亭子顏色翠綠,故名竹亭,有穩中有升之意。
旁邊有個遊船碼頭,在小南河上劃船,不要搞曖昧。4.夏夜館位於三河中街的小南河畔。
抗戰時期,三江相對和平。蕪湖、南京等許多富庶之地,為避戰亂聚集於三江,人口高達七八萬。所以三河當時也叫“小南京”、“小上海”,解放初期也壹度設為三河市。夏夜館全部由大理石建成。亭名為“陶冶情操,沐浴晚霞”,形似清朝官帽。
因為合肥有壹個非常有名的清官——包拯,他是壹個清官。這欄桿上刻著蓮花,寓意是告誡人們壹定要“出淤泥而不染,凈而不妖”,做壹個清正廉潔的好官。
5.古闕亭位於三河縣橋頭東側。三河古稱“闕竹”、“闕岸”。
這裏曾經是巢湖上的壹個小島,鳥兒和喜鵲住在這裏。巢湖消退後,成為陸地。這個亭子是鳥兒和喜鵲經常居住的地方。許多鳥和喜鵲聚集在這裏,所以它被稱為古喜鵲亭。現在這裏也是遊客和居民經常休息的地方。在這裏,鳥兒和喜鵲與他人和睦相處,互不打擾。
6.楊振寧故居位於三河古南街,毗鄰萬年寺和在建的萬年街。其前身是原三河孫老字號藥店,建於明清時期。這是壹個典型的磚木結構的房子,有五間房子和壹個院子。楊振寧是著名的物理學家。1922年6月出生於合肥顧鄉。1944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院;1945美國留學;1957 10因發現宇稱不守恒定律與李政道壹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65438到0964,成為美國公民,家世深厚,文理俱佳。他長期擔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為促進中美、中西學術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楊振寧教授的母親是三河人。1937年底,為了逃避戰爭,楊振寧住在這裏學習。故居有五個房間,前兩個房間是展廳,展示有關楊振寧教授的圖片和文獻資料。
第三個房間是他以前住的地方,他在這裏住了大概壹個。
三。合肥三河古鎮相關歷史事件三河古鎮歷史厚重。這裏發生過許多歷史事件,保存了大量歷史文物,不計其數。
三河水系發達。南平巢湖,北有瀘州,南有通往安慶、九江的要道,東臨南京,連接肥西、舒城、廬江三縣的獨特地貌和豐富的生活條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前510年春秋時期,崛起的吳國征服楚國,大將伍子胥曾在三河大敗楚軍,史稱“闕岸之戰”。
三國時期,魏國統治者曹操在距離三江7公裏的巢湖訓練水軍,在三江航道上揚帆起航,成為曹軍駐地。
1642年,明朝農民起義軍將領張在這裏與明軍作戰,繳獲巨船300多艘。不久後,入江,下到湖南,占領四川,建立大西政權。
正是三河(公元1858年)的凱歌之戰,讓三河古鎮聲名鵲起。深秋,太平軍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在三河鎮上築起城墻,在河邊設險,圍剿入侵的項漢律。經過10個晝夜的戰鬥,湘軍精銳部隊6000余人全軍覆沒,湘軍領軍人物李被斬首。鹹豐帝聽說朝廷倚重的湘軍精銳幾乎全軍覆沒的噩耗,他“感到慚愧”。三河大捷,確保了大本營天京能夠化險為夷。小時候看過小人書,經常被畫中陳玉成和李秀成的大無畏精神所折服。
四。合肥三河古鎮歷史【1】三河鎮,位於合肥與六安交界處,毗鄰舒城、廬江兩縣。
古鎮壹瞥1(16張照片)
行政上屬於合肥市肥西縣。
此地原為巢湖高州,古稱雀珠、雀尾(朱珠)、雀安,但因泥沙淤積,逐漸成為陸地。南北朝後期稱三岔河,明清時三河鎮所在地(詳見附錄《三河鎮的歷史變遷》壹文)。隋、唐至清代,均屬瀘州府合肥縣,1949年6月25日解放,設三河市(縣級)。1950年4月撤市設區,隸屬肥西縣。三河鎮改建1956,直屬縣城。
動詞 (verb的縮寫)三河古鎮的歷史沿革1。春秋戰國時期,該鎮已初具規模,史稱“闕庵”(左傳記載),漢晉時稱“闕朱未”,南北朝後期稱“三岔河”,明代稱三河鎮。2.1949 65438+10月25日,三河解放。
2月成立三河縣,3月改為三河市(縣級市),3月1950撤市改區,隸屬肥西縣,轄五星鄉、太平鄉、東鎮、南鎮、西鎮;3.6月,1956,1,撤區建鎮;4.2月,1987,1987合肥至銅陵公路第三段建成,形成了北接合肥,南接黃山的便捷交通。5、1991 7月11日,三江遭遇華東百年壹遇洪水,23分鐘全鎮被淹;6、199112月28日,中央電視臺和安徽人民廣播電視臺分別錄制了三河災後恢復重建的音視頻,春節期間在全國播出;7.1995,建設部批準三河鎮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8、1999 12、經國務院體改辦批準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點鎮”;9、1999 65438+2月,被建設部批準為“全國村鎮建設試點鎮”;10、2001年8月8日,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江相連”,千人空巷,爭壹個“夢”;9月22日,11,2001,隆重舉行“災後十年看三江”活動;“十壹黃金周”,旅遊項目正式啟動,實現開門紅;10月24日,80歲的楊振寧在闊別63年後重返三河。2002年13、10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14,2004年3月22日,被建設部、民政部、科技部、農業部、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聯合確定為“國家重點鎮”;2005年6月5438+05、6月5438+00,安徽省戲劇家協會授予三河鎮“魯劇之鄉”榮譽稱號;16,2005年65438+2月27日,全國杯賽協會在三河成立,確定了三河富光杯在全國杯賽業的領先地位;2006年6月17日和6月10日,三河鎮被安徽省人民授予“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18.2007年4月,安徽省人民授予三河鎮“安徽省最佳旅遊鄉鎮”榮譽稱號。19,2007年5月31,建設部、全國文明委授予三河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8月14日,三合鎮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2007年8月20日,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三河古鎮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1.2008年4月,三河鎮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
22、2010 12 17正式獲得“國家衛生鎮”稱號,也是2010年安徽省唯壹獲此殊榮的鄉鎮。23,2015,10,8,正式獲得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名單網上發布資格。
唐宋以後,在三江周圍的灘地上逐漸修築圩田,綿延數十裏,成為魚米之鄉。三河鎮長期以來壹直是壹個以大米市場為主的繁榮的商業港口。
清嘉慶《合淝縣誌》記載:“三河為三市之地,米粒聚於此,舒慧、廬江、劉水三河為河,河闊、汊津互歸,萬船可隱。”據1933統計,三河港大米年均產量為100萬石,為巢湖所有港口之冠。
此外,山貨,壹種產於舒城西山的竹、柴、炭等林產品,順杭埠河而下,分布於此。來自峽江(上海、南京)的日用品也批發流向農村,使三河成為巢湖西岸、大別山東麓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被譽為“取之不盡的三江”。
據《清光緒舒城縣誌》記載,“三河鎮百貨交通為陸縣南部壹大都會”。1938年夏,日軍占領三河86天,燒殺搶掠,對三河鎮摧殘極大。
後來日軍在抗日軍民的夾擊下撤出三河,合肥、蕪湖等淪陷區居民大量湧入。三河人口達到七八萬人,市場日夜開放,形成畸形的“熙熙攘攘”,被稱為“小南京”。1945抗戰勝利後,淪陷區居民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1946後* * *反動派發動內戰,在三河收軍糧;再加上通貨膨脹,三和商業遭受沈重打擊,日益蕭條。1949 1解放後重新開發。
根據1950的調查,全鎮共有各類商店1067家。1956年,國家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組織成合作社商店和團體;大米運銷納入國家統購統銷。
1979後,私人商業、米業、手工業恢復。1985有國營、集體和個體商業網點450個。
社會商品零售總額6000多萬元。工業,解放前有紡織、卷煙、碾米、食品等工業。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30多家工廠相繼建成。較大的工廠有:酒廠、羽扇廠、棉紡廠、毛巾廠、儀器廠、制藥廠、碾米廠、印刷廠、造船廠、油氈廠、造紙廠、工具廠、機針廠等等。產品近百種,其中20種出口國外。
著名產品有巢湖甜酒、羽毛扇、紅牡丹牌毛巾、安徽工人牌鋼絲鉗等。全鎮有1所完全中學和初級中學,4所小學,2所幼兒園。
三河中學創建於1941,原名淝南中學,是本縣最早的中學之壹。20世紀70年代,修建了1棟24間教室的教學樓,是該縣最大的教學樓。
文化設施包括文化館、魯劇團、影劇院、電影隊、廣播電臺等。醫療機構包括鄉鎮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150人,床位100張。此外,還有9個街道和村衛生室。春秋時期著名的古戰場,是吳楚交戰的地方。
左公五年的“鵲安之戰”就發生在這裏。南北朝時期,這裏是戰略要地,戰爭很多。
明朝末年,張農民起義軍攻占三江,繳獲兩桅船300多艘,建立水軍。清末鹹豐年間,太平軍攻占三河,將其作為皖北重要據點,構築九壘包圍的大城市,儲存糧草彈藥,輔助天京、廬州。
1858 165438+10月(鹹豐八年),太平軍年輕將領陳玉成、李秀成聚集於此,殲滅湘軍猛將李和曾國藩的弟弟。
不及物動詞三河歷史秦朝時,秦分有三十六郡,三河屬上谷郡,西漢時原屬盧希安郡(今屬三河市和北京市通州區)。
王莽建新朝,定天下三百六十亭,改道郡為道亭。東漢時的陸縣改名為陸縣。
魯縣屬於魏國的村,在三河市西北30裏。北魏屬幽州漁陽郡。
隋朝初(公元581),廢棄漁陽縣,改為卓君縣。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屬宣州,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在陸縣以東分三郡。
隸屬幽州,縣名沿用至今。民國時順天府改為京兆,直隸在中央,三河屬京兆地區。
公元1928年,遷都南京,直隸改稱河北省。三河劃歸河北省,建國後仍屬河北省。擴展數據:
在京津中間,行政上隸屬河北省廊坊市管轄,但實際上是河北省的壹塊飛地,號稱廊坊北三縣,三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它位於京津唐“金三角”,與北京隔江相望,西距天安門廣場32公裏。是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的腹地,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規劃中的京唐高鐵即將在三河設站,時速350公裏。三河到北京站只需10分鐘(截至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