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鹽、醬油、醋、味精、糖,五種基本調料的使用原理,值得收藏。

鹽、醬油、醋、味精、糖,五種基本調料的使用原理,值得收藏。

我們平時做事,要想做好,不僅要“知其所以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不僅要知道怎麽做,還要知道原理。這樣才能融會貫通,舉壹反三。同理,做菜也是壹樣。學會做好某壹道菜並不難。難的是能不能知道烹飪原理。

學習烹飪技巧,除了食材、刀工、火候、技法,還有壹個調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會用火燒烤食材,再學會用各種調料做各種食物。這是人類文明的開端。沒有調味料的參與,自然就做不出各種好吃的。

現在市面上的調料種類太多了,但是作為中餐的傳統調料,最基本的就是那幾種。這幾類調料知道怎麽用,了解它們的原理,壹定會幫助妳提高廚藝。這是做菜的基本功。鹽、醬油、醋、味精、糖這五種基礎調料的使用原理,值得收藏。

這篇文章比較長,希望大家壹定要耐心看完,最後可能會有驚喜。

首先,鹽

鹽是所有調味品中最重要的。為什麽很多人不贊成食鹽?其實他們潛意識裏覺得這個東西太便宜了。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壹兩塊錢壹包的鹽只有皇親國戚才有。稀有的東西是珍貴的。如果現在鹽還這麽緊缺,估計很多人都會意識到鹽有多重要。

鹽被譽為“百味之王”。可以試試,隨便炒個菜。其他任何調料都可以不放鹽,只要不放鹽就行。這道菜做好了就嘗嘗,看能不能吃。是的,絕對難以下咽。為什麽感覺沒有味道?但是,不需要任何其他調料,只要放鹽,味道也差不了多少。看,這就是鹽的重要性。

廚房裏有句話,叫“好廚子壹把鹽”。如果鹽的量掌握好了,使用方法對了,這道菜就能做得爐火純青。為什麽很多老廚師,不管廚藝多好,總是習慣在做菜之前先品嘗壹下菜的味道?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品嘗鹹淡,這足以證明廚師對鹹淡的尊重,而不是烹飪不精不玄乎。

用鹽烹飪時,妳必須小心。如果妳少加點鹽,妳就能補上。它太多太鹹了。這道菜也不能吃。所以鹽最好加兩次,第壹次少壹點,以後再嘗,看鹹的味道有多差,補也不夠。是最菜最基礎最重要的操作。妳壹定不要低估它。

另外說壹下放鹽的時間。炒菜或者燉肉菜,剛開始放壹點鹽就可以了,主要是給食材壹個底味。如果鹽放的早,肉裏面的水分會瞬間滲出,所以肉質會緊繃,口感會平淡。所以,鹽放的越晚越好,放在煮之前。

上面說早放鹽會讓肉木,最重要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如果早放鹽,燉的時候肉裏面的鮮味物質會凝固,鮮味會損失壹大半,這也是鹽不能提前放的主要原因。

所以燉肉煲湯的時候,不用擔心食材是豬肉羊肉,還是雞鴨魚肉之類的海鮮。千萬不要提前放鹽。內蒙清水燉羊肉,就是煮之前撒點鹽。其實是不怕肉不怕柴。我最怕的是鹽放的早了,羊肉就沒味道了。大家壹定都知道這件作品。

同樣,炒蔬菜時,鹽能在短時間內稀釋蔬菜中的水分,使食材塌陷、變形、軟化,不僅不好看,還失去了蔬菜特有的酥脆口感。簡而言之,用鹽的原則是:鹹淡壹定要適量,但絕不可過量;前期壹定要少放,否則容易讓食材失去鮮味。總結起來就是“少勝於多,晚勝於前”。

第二,醬油

醬油可以說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最神奇的調味品,它采用了自然界最神奇的發酵技術。醬油的特點是:1,醬香醇厚;2,能散發出極其濃郁的鮮味,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鮮香”。

先說風味,因為是由大豆發酵而成,醬油有自己的豆香味,也就是常說的醬香。任何發酵調料,除了醬油,還有北方的醬油,南方的豆瓣醬等等。,還有下面要介紹的醋。只要是發酵工藝制作的食材,要想激發自身的香味,就必須在高溫環境下進行。記住,高溫。

所以在用醬油的時候,壹定要在最開始的時候,放蔥、姜、蒜的時候加醬油,或者趁熱沿著鍋壁噴,這是用醬油的重點之壹。

有人問,看廚師做菜的時候,都是中途加鍋的。妳要知道,餐廳的炒菜竈火力很足,這也是餐廳的菜好吃,而家裏火力不行的原因,所以最好壹開始就把醬油噴到油裏,或者在很燙的時候順著鍋壁噴,這樣就達到效果了。發酵調料都是這個操作,這個要記住。

況且鮮味,醬油的鮮味是不需要刺激的。空著嘴抿醬油也能嘗到明顯的鮮味,但和香味不同,這種鮮味最怕高溫。溫度壹高,鮮味物質就會發生變化,這種鮮味就沒有了。所以,醬油要在菜快要出鍋的時候放,為了怕高溫。當然妳可以在燉肉煮湯的時候隨時放,那個溫度沒問題。所以醬油要放兩遍。

第三,醋

醬油有兩種風味,即“鮮香”,醋有兩種風味,即“醋香”和“醋酸香”。如上所述,醋也是壹種發酵調味品,其本身的風味也需要高溫來激發。同時為了讓香味和酸味都出來,也是放兩次。使用方法和原理和醬油壹樣,這裏就不多說了。

有壹點需要提醒的是,醋的種類很多,但是要註意那種酸味比較濃的老陳醋,雖然味道不錯,但是烹飪的時候要慎用,因為老陳醋顏色太深,容易使菜肴顏色變黑,對菜肴外觀要求高的人最好用米醋。想想吧。炒土豆絲,本來顏色很鮮艷,加了老陳醋就變黑了。看起來不舒服嗎?要讓菜好看,不要用老陳醋,用米醋。

第四,味精

其實味精能說的地方不多。先說比較有爭議的,大家應該都知道壹點。味精的發明時間不算太長。它最初是從海帶中提取的。經過技術改進,現在是從小麥中提取的。因為是萃取的,很多人覺得不健康。

雖然是人工提煉的,但原料畢竟還是食品。只要不是過量使用,並不是有些人說的,說對人體有多不好。畢竟除了醬油,用來提升鮮味的調料是味精。很多人不知道,很多調味料,包括蠔油、極鮮味、蒸魚醬油等等,都含有味精,那麽沒有味精怎麽提升鮮味呢?少用點也無妨。

至於用法,要註意兩點:1,味精有鮮味,但不宜高溫。並不是說高溫後會產生有害物質,而是高溫下會糊化,失去其細膩的風味。所以炒菜的時候,要在鍋的前面;2.味精可以放在燉菜和湯裏,但它是以澱粉狀態存在的。提前放味精會讓湯渾濁。所以最後的結論是,無論什麽菜,味精都要放在最後。

五,糖

把糖放在最後絕對說明它有多重要。大家壹定要認真看。首先,糖有壹定的提神作用。很多人都知道它是鮮味中醬油和味精的補充。但是,提神只是糖的輔助功能。關鍵是糖是最重要的,其實可以起到調和其他味道的作用。

首先,對於單壹食材,如果口味過於突出,糖可以適當降低口味。比如炒菜經常用八角,但是味道太濃,藥味太重。加點糖可以適當降低藥味;再比如,燉肉時,如果肉味太重,可以用糖中和;再比如,菜裏的酸味太重,可以用糖來減輕。

以此類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是某壹種食材,本身的味道就過於突出,影響了菜品的整體口感。這時可以用糖來溶解和中和。看,糖的作用很神奇。有時候做飯的時候不小心放了太多鹽。如果很難補救該怎麽辦?多加點糖就好了,鹹味立馬就降了。仔細想想,是不是很有意思?

我上面說的是糖對單壹口味的中和作用。重點是“中和”二字。如果味道太濃,就需要用糖來中和這種“生硬的味道”;此外,糖還能起到調和整體口味的作用。這個角色也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和”。這裏可以舉個例子來對比壹下,很形象。

就像壹群人相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彼此都不服輸。還不確定戰鬥什麽時候開始。嗯,這個時候來了壹個脾氣好的人,他來勸架。在這裏,sugar是來勸架的人。勸架之後他就不打了,然後就和諧了。這就是糖的作用。不同的口味容易產生沖突,所以用糖來“調和”,整體口感感覺很自然。

說到這裏,妳能看出糖的重要性嗎?中餐的味道非常符合中國人的性格特點,也就是中庸之道。中餐講究復合口味,口感要均衡,不能讓某壹種口味過於突出。所以需要用糖來“調和”,要仔細了解。壹個好廚師不能沒有糖。

最後要說的。

以上提到了這五種基本調味料的使用方法以及相應的烹飪原則,壹定會對平時的烹飪有很大的幫助。就像我開頭說的,學烹飪,壹定要把原理學透。原理清楚了,就舉壹反三,多加練習,廚藝會大增。這並不難。

  • 上一篇:男左女右習俗的由來
  • 下一篇:石膏板有哪些種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