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雷神機器:
世界上最早的轉輪槍,是戚繼光為了保衛北方前線的蒙古軍隊而發明的,有三只眼、五只眼、七只眼等規格。兩個人用壹把老槍轉動槍管,另壹個瞄準射擊。有效射程約180米。結構類似現代左輪手槍,槍管可以旋轉,快速開火。
臥虎藏槍:
戚家軍中最常見的壹種火炮,壹發可以射出數百發小型彈丸,是世界上最早的“霰彈槍”。齊家軍裝備的火炮為了方便射擊,把它擺成固定的姿勢,很像老虎蹲伏,因此得名。
神火飛鴉:
明朝史書中記載的軍用火箭,制作成壹只飛翔的烏鴉形狀,綁上兩枚火箭,內裝大量火藥,是明軍的重要武器。
大碗口矛:
世界上最早的艦炮沒有瞄準鏡,槍管短,射速慢,射程短。因為沒有準星,命中率低。在北京軍事博物館,有壹件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銅質大碗口管,直徑三寸四分之壹,長壹尺壹寸,重63斤。碑文上寫著:“水軍佐為,金子42號,從大碗上可以看出這種火器曾用於水上作戰。
壹把老槍:
妳相信這個像反槍的大家夥,其實是明朝的嗎?這是壹把大獵槍。它的圖片最早記錄在明代的天宮吳凱。長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綽號“九頭鳥”。它威力強大,連當時的戰車都抵擋不住。可惜清朝發展緩慢,直到清末湘軍才配備了老槍。
三眼器皿:
明朝嘉靖年間,我研制了壹種威力巨大的火器,可以遠距離攻擊,也可以在近戰中作為冷兵器使用。在當時是單兵兩用作戰武器。它由鑄鐵或粗鋼制成。使用時,將火藥加入槍管內。最後是鋼球、鑄鐵塊、碎鐵砂等。並在小孔中加入火帽。使用時,將火帽擊打在石頭等發射臺上,引爆裝載的火藥,發射彈丸。三個槍管可以輪流發射。三只眼器至今還在民間流傳。人們用只含火藥而不含鑄鐵球的三眼大口徑短槍作為驅邪的工具,類似鞭炮。在中國南方的壹些客家地區,仍然可以看到三只眼睛火銃等活動。
弗朗哥機槍:
世界上最早的後膛榴彈炮,是明朝鄭德時期歐洲技術制造的大型後膛炮,采用開花彈帶殼,成為明朝中期裝備的重要火炮。
激烈的油箱:
世界上最早的火焰噴射器,猛火油是明代的壹種噴火器,是最早用於軍事的火焰噴射器。《孟茜筆談》記錄了中國西北地區石油的開發和利用。
迅雷:
最早的手榴彈,霹靂中的“火鼠”,是若幹鉤形鐵片,用來增強殺傷力,類似美軍的鋼珠手榴彈。
水下龍王炮
最早的礦,這個黑科技是明朝的水槍。火藥用牛皮包裹,導火索用羊腸線,羽毛當浮標。古人的智慧真的很神奇。
萬人敵:
大規模爆炸性燃燒武器,粘土皮,重80斤,用於明朝後期的守城。為了安全起見,它通常配備壹個木箱,這可以被視為早期的燃燒彈。李自成攻打開封時,曾通過地道深入曹門心下層,守軍拋萬人敵消滅侵略軍。
雷鏟:
明代火器專家趙世貞創造了單兵多管火繩槍,便於攜帶,火力密集,最大18管。配有保護罩,發射後也可作為冷兵器使用。
火龍出來了:
最早的多級火箭是明朝中期發明的。據明代《武北誌》記載,火龍在水外綁壹根細竹“著火”為壹級火箭,龍口為二級火箭,為水陸兩用火箭。明朝海戰,明軍用它重創日軍艦隊。
魯米春:
明代傑出的火器研制專家趙世貞發明的火繩槍,是以土耳其魯米贈送的火繩槍為基礎的。
鳥巢:
是明朝中後期最常見的單兵火器裝備,射程100米,非常接近現代步槍。
綁匪矛:
曲柄連發火繩槍長37.5厘米,可連發三次,射程150米。明代稱為“萬盛火鎖機”,在抗日戰爭和援朝戰爭中廣泛使用。
紅夷炮:
世界上最大的巨炮,明代稱為將軍炮,是明代引進歐洲技術制造的壹種火炮。重1.6噸,射程可達3公裏,是當時此類武器的極限。弘毅加農炮比弗蘭克加農炮更長更大。槍身是生鐵做的,三尺多長,幾百公斤重。它前面有壹顆星(瞄準器),後面有壹扇門(炮耳)。裝藥壹公斤多,鉛(殼)重三到五公斤。加強箍很多,分大中小三種,火7公斤,3公斤,65438+。車輪前高後低,可以直接發動在車上,動力很大。
神機營:
明朝非常重視火器的發展和應用。明朝成祖永樂年間,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隊——姬神營。這支以槍械為主的獨立部隊,在當時的中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都是首屈壹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