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奶奶的菜單

奶奶的菜單

我有壹個姐姐,嫁給了壹個美國人,結婚不久,就從美國婆婆那裏繼承了壹個奶奶的配方。她的美國丈夫說,這是他家的“傳家寶”,原作者是“奶奶的奶奶”。

翻了壹堆不太清楚的菜譜,各種硬面和餡餅浮現在腦海裏,想到了各種西式攪拌模具,電烤箱,烤箱...突然覺得壹把寬面菜刀,壹個砧板,壹口炒鍋,壹個爐子,更簡單純粹,變化多端。

然而,我奶奶的奶奶有沒有給我留什麽菜單?

全文字數:2184

閱讀時間:10分鐘

01

紮根河南:“百菜之師”的驕傲宣言

2018夏天,我在做大河村遺址手稿的采訪,和負責的圖書管理員就仰韶文化的歷史時期是5000年還是7000年發生了爭論。最後我們壹起笑了:7000年或者5000年,我們可以帶著任何問題穿越2000年的歷史空間,太英雄了!

不管怎麽說,那時候河南的森林裏還到處都是大象在行走,而《說文解字》“誰的大象最大,就叫於”也正是由此而來。

仰韶文化的示範是什麽?這是彩陶。哇!彩陶雙鍋,魚面紋彩陶盆,各種鍋碗瓢盆……都是用來幹嘛的?

喝酒吃飯!

我的壹位老師曾驚嘆:豫菜雖不屬於“八大菜系”,卻是“百菜系之師”。

商朝始祖、中國廚師始祖伊尹,是老子“烹小鮮則治大國”的原型。在他的《唐葉靜》中,他第壹次對烹飪材料的選擇、火候和調料做了詳細的描述。精幹的曹操還有壹本書《四季飲食體系》,講的是河南菜四季分明的特點;至於以開封為都城的宋朝,東京的《中華之夢》甚至記載當時有壹家“七十二正殿”,經營數百種菜肴,珍饈美味,水陸奇特,菜肴精美。人們都說河南菜最官方的特點是:“五味調和,質與味適中,南北鹹宜。”

——我覺得,今天人們說豫菜不如八大菜系有特色,那是在相當長的壹段時期內遭受了經濟過度發展的“損失”:豫菜因其南來北往,其口味應該適合中原乃至大部分地區的人們;因為文化、經濟、產品的不斷流入和融合,豫菜可以取天下之長,為“天下之宜味”,這也免去了對地方特色食材的挖掘;因為兵家混戰,西晉汴梁南遷,明末斧王逃亡...歷史上中原文化的三次大規模南遷,都把文化和手藝分散到各地,對後世閩、粵、淮、揚、浙等菜系的成長起到了催化作用。

所以說“百菜之師”在河南菜壹點都不為過!

02

吃面條和米飯。我家也有菜單。

我是我們家幾代人裏結婚最遠的人。我家劉先生出生在鄭州,但祖籍在長沙!

然後結婚後發現很多好玩的地方。

雖然劉先生的家從祖父那壹代就在鄭州,但幾十年來,家鄉的風味從未停止過:熏肉、香腸、臘魚、筍幹、豆幹、幹辣椒...各種不知名的山珍海味都是從他老家帶來的。

劉老師最喜歡炒飯,晚飯可以自己蒸壹碗飯,炒兩個菜,吃得幹幹凈凈。

而我壹直認為,面條,蘸醬的饅頭,還有蛋糕……無論做什麽,面條都比米飯好吃100倍。我現在真的不想費心和妳吃點飯。

但是正經的湘菜炒菜真的很好吃。

小炒只能正常,家庭聚餐還得看“大菜”。這時就要獻上紅燒鯉魚、蔥爆海參、酥肉、蓮蓬、排骨、雞塊等,還有腐乳、梅菜紅燒肉、八寶飯等...在傳統的河南菜裏,從妳家到他家差不多。

所以我家也應該算是有“奶奶的菜單”了。不信的話,我媽做的蛋糕和西瓜醬和我奶奶奶奶做的差不多。老公蒸的扣碗和我爺爺做的差不多;我很擅長的紅燒茶葉蛋和我爸做的紅燒肉味道壹樣。

03

盛世品寶,是“吃貨”的最佳時機

這兩天追了壹部紀錄片《中華美食團名單》。時間不長,每集只有五分鐘,但是很標準。從地域產品到飲食文化再到名廚,最實用的是每部片子都講了壹道菜的具體做法,看完還挺刺激的。

比如有壹集講的是河南菜的代表“黃河鯉魚焗面糖醋”,這個名字讓人忍俊不禁——我們對黃河鯉魚焗面太熟悉了,但關於“糖醋”有很多考量:酸甜是口感,軟飲料是工藝,“糖醋”是鯉魚焗面成功的“標準”。

據說提出這個“標準”的,是近代最著名的“鯉魚烤面”粉絲袁世凱。傳說他吃的鯉魚壹定是從開封黑港口抓來的,還請了長垣最好的廚師獨家烹制。袁世凱每天早餐必吃壹碗雞絲面,就是信陽潢川那種細如發絲,空心如管的貢面。

在這壹集的《中華料理組名單》中,展示了“銅頭鐵尾豆腐腰”鯉魚上的“糖醋軟滑黃河鯉魚烤面”這道菜的選料、切花、腌制、軟滑、浸泡、油炸等生動的制作步驟,鮮酸的糖醋汁和焦糊的烤面飄過屏幕。

然後我就了解了制作方,真的是大事:中華美食團榜是新華社和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2065438+2008年度,中華美食團榜單穿越六大歷史文化名城,攜手44位中國烹飪大師和六大品牌合作夥伴,打造數十款正宗美食,上千個終端進駐宣傳,斬獲四項營銷大獎...完美收官第壹季,斬獲國內多項大獎,成功打開美食版圖。

今年,河南“正宗中國味”中華美食團的名單不僅是鄭州,還擴展到了省內的信陽、南陽、駐馬店、周口,以“河南悠久的飲食文化”為主題,為河南美食發聲。

然後就對瀘州老窖特別曲《正宗濃香,中國味》充滿了好感。這種風味能夠追根溯源,這種匠心獨運,成就了中國飲食文化如此卓越、可感、美味的傳承,實在難得。

說實話,近幾年隨著《舌尖上的中國》《味道》《風味人間》《壹串串》等現象級美食紀錄片的熱播,似乎中國人的歷史上再也沒有哪個時期是這麽懂得吃的了。

想起美食作家汪曾祺。他壹生都在寫底層人民和老百姓的飲食。可惜他生前脫離了主流文學,但身後反應強烈,評價有些清高。他沒趕上“吃貨”最好的時代,我們趕上了。

PS: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定傳承者,瀘州老窖特曲之所以能在美食與美酒的樂章中講述中國的故事,傳承中國的“正宗味道”,是因為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1324年,瀘州老窖酒傳統釀造工藝第壹代傳承人郭懷玉發明了“甘淳曲”,從此大曲酒(瀘州老窖特曲的前身)問世。

1952瀘州老窖特曲在首屆全國品酒會上被評為中國四大歷史最悠久的名酒之壹,瀘州老窖特曲也是歷屆全國品酒會中唯壹獲得“全國名酒”稱號的濃香型白酒。

65438-0959年,國家組織專家對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釀酒技藝進行了檢查和總結,編寫了我國第壹本釀酒教材《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大曲白酒》。

2006年,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釀造瀘州老窖特曲的傳統釀酒工藝經過690多年、23代傳承,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瀘州老窖特曲確定了濃香型白酒在中國的標準,是真正的“正宗濃香型白酒”,能擔“中國味”之重。瀘州老窖特曲將通過中華美食團的活動,帶領國人穿越時空,暢遊正宗中華美食,再現中華飲食文化新魅力,喚醒大眾對中國味道的記憶,創新傳統文化傳播方式,引領傳統文化復興。

文|米谷江|李聰

  • 上一篇:用水煮雞肉寫壹篇作文。
  • 下一篇:第25屆蘭洽會隴上食品博覽會於7月3日-7日開幕,附加活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