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文件
華林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幹德二年(964年),吳越王錢分封時,為祈求邊境平安而建福州郡守,原名“越山吉祥寺”。明九年(1444)賜匾“華林寺”。宋代名臣李綱、張浚曾遊歷於此。
追溯歷史
中國古建築的活化石
講述人:福州博物館華林寺保護管理所所長陳開民。
“華林”壹詞來源於彌勒佛在華林花園龍華樹下出家為道,舉行三次法會,盡度眾生的說法。這個名字壹直沿用到今天。
清嘉慶二十三年至道光九年,進行了壹次大規模的修繕。除了正殿、天王殿、山門外,還增加了準提樓、文昌閣、火神廟、金佛殿、大石閣。林則徐為重建華林寺題詞。
說到華林寺,必須強調其建築特色,因為華林寺在中國古建築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華林寺主殿平面近方形,寬三間,深四間,深八椽,單檐九脊。* * *有14根檐柱,4根內柱,整體寬度15.84米,穿透深度14.7米,外露面積495.6平方米,屋頂單檐。正殿為提梁式框架,內柱比檐柱高2.62米,是為了適應內槽佛像的高度。
華林寺的正殿雖然只是壹座三開間的佛教建築,但中間的戒室寬度卻達到了6.5米,超過了山西的五臺山北閣寺和蘇州的三清殿。宋元時期,南宮加大了心的尺度,目的是增加和擴大拜佛的空間。宋代以後,南方寺廟的心際規模普遍增大,甚至超過了唐宋時期的大殿心際規模。華林寺是這壹特色的代表建築之壹。
華林寺大殿的四個屋檐和內柱頭都用巨大的材料做成拱形。三開間所用的“料”與九開間相等,大於宋代《建築法式》規定的壹級料,早期建築特色十分顯著,也是同時期難得的橫斷面比例。正殿高度為0.45米,為全國之最。正殿有18根木柱,全部由壹個沒有鐵釘的鬥拱支撐,體現了構件簡單龐大、做法特殊、結構嚴謹簡潔的特點,在空間設計、造型、工藝上都達到了完美的水平。
鬥拱是我國古代建築特有的構件,它在建築的柱子和屋頂之間形成過渡,從而大規模地支撐起上部挑出來的屋檐,達到功能和美觀的協調統壹。在我國歷史上,壹般只有大型宗教或宮殿建築才有鬥拱,普通住宅是不允許使用的。在華林寺的正殿中,梁架采用了大量的鬥拱。鬥拱總高度為檐口高度的3/4,體量較大。駝峰比蜀柱用得多。鬥拱與梁架渾然壹體,結構簡潔嚴謹,但氣勢古樸渾厚。
華林寺大殿框架結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使大殿經受了千年風雨的考驗,至今保存完好。華林寺正殿的大柱都是梭形柱,上下卷柱,即柱略呈梭形,上下徑小,中徑大。梭柱上裝飾著圓形截面的胖月亮梁,與北方近似方形的截面完全不同。這種木柱風格在南北朝時期很流行,隋唐以後就不多見了——簡約的造型、精湛的建築技術和建築藝術風格,使華林寺在唐宋時期的木構建築中獨樹壹幟。
這種紡錘柱在北漢至南北朝時有使用,隋朝以後越來越少。五代以來紡錘形柱的實際應用主要在南方,福建宋建築中使用的紡錘形柱非常普遍。與此同時,中國古建築的柱形也由粗變細。以華林寺橫柱高、柱底直徑0.6m計算,柱徑與柱高之比為1:7.61,厚重古樸,正殿早期建築特色顯著。紡錘形柱成為沿襲古代制度形成的重要地方特色,在紡錘形柱柱頭上方安裝壹個巨大的奶桶,奶桶底部做成碟形。華林寺的正殿就是這壹系列特色的活化石,讓建築的視覺效果更加古樸典雅。
華林寺的正殿在結構和藝術處理上具有明顯的福建地方特色,如上下滾粗梭柱的方法、圓形截面的月亮梁、雲峰、巨鬥、分層鬥、拱形菜鬥、頂上雙梟雙混曲線、柱頭方、羅漢方、檐方等。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正廳中間的扁梁是由並排的三個方鬥支撐的翼駝峰支撐,而不是叉手。這是非常獨特的做法,如行雲流水,曲線無拘無束。在中國已知的例子中,不同規格的雲峰非常罕見。
保護遺產
從省級文保單位升級為國家級。
上世紀50年代,我省文物工作者在全省第壹次文物普查中“發現”了華林寺大殿,當時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福州重建文管會後,華林寺大殿保護被列為首要任務,1981年接手。1982年,福州華林寺大雄寶殿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當時華林寺的正殿經歷了千年滄桑,梁歪榫歪,所有的裝飾和雕塑都損壞了。省市政府對華林寺大雄寶殿的保護修復高度重視,通力合作。
國家文物局撥款指定文物保護科學技術專業研究所負責正殿修復工程的設計、預算和施工指導。中國著名的古建築專家李竹君負責這項工作。1986 65438+2月,正廳正式下架開工。1988年8月大雄寶殿竣工,隨後修建山門回廊。1989國慶期間,主廳試營業。
華林寺大殿開光後,分別在1995和2000年進行了兩次屋頂滲漏工程。2015再次裝修工程,涉及正殿屋頂裝修、正殿木架維修、附屬建築修繕等。在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當時的福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福州市文物局的領導下,福州博物館於2019年完成了華林寺正殿的修繕工程,並於當年重新開放。
專家評論
福州博物館館長張振宇。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華林寺大殿是福州現存古建築中的瑰寶。它的磚、瓦、鬥、拱,飽含著能工巧匠的思想,訴說著福州古建築的傳奇故事。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古建築是這凝固的音樂中最古老的樂章,華林寺大殿是這古老樂章中的經典。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華林寺大殿的建築技術在五代十國兩宋木結構建築中獨樹壹幟。很多技法都是沒有被記錄下來的孤例,凸顯了福州古建築的獨特元素,是千百年來古建築中靈魂的瑰寶和藝術。
華林寺大殿作為現存最古老的江南木構建築,被譽為“江南古建築之寶”,江南木構建築的“活化石”,五代十國兩宋建築的“實物圖書館”,福州古建築溯源、尋訪歷史脈動的實物見證。其建築技術和風格也影響著日本建築的“佛化”,是中日兩國重要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