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福建土樓簡介

福建土樓簡介

福建最有特色的民居應該是“土樓”。

風格奇特的民居散落在閩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和閩西南的南靖、平和、華安、漳浦。

其造型、裝飾、施工技術世界罕見,土樓俗稱“生土樓”。

因多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稱“客家土樓”。

它是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摻入細沙、石灰、糯米、紅糖、竹片、木條等制成。,經過反復揉搓、油炸、壓榨。

屋頂用防火瓦覆蓋,可以用很長時間。

土樓可以高到四五層,讓三四代人住在同壹棟樓裏。

這種以生土為墻體的土木框架住宅,其造型是中國傳統住宅範疇中較多的樣式之壹。

有圓形、方形、半圓形、橢圓形、頂點形、五角形、八卦形、五鳳形、桃形、不規則形等多種,其中以圓形、方形、頂點形、五鳳塔形最為常見。

方形建築,永定稱為“方樓”,南京稱為“四角樓”,起源最早,迄今為止最完整、封閉、堅固。

這種土樓高約16米,可達五層,每層間隔3米左右,墻下厚上薄,底層墻厚1米多,墻越高越窄,頂層只有0.8米厚。

建築占地數千平方米,五層總建築面積在3000平方米左右。每層有20多個房間,1個大廳,整棟樓大約有100個房間。

大樓的東、西、北、南四個方向都有通往樓上的樓梯。

壹棟樓可以容納20多戶,30多戶,100個人。

其代表有南京梅林鄉浦山村的何炅樓、武平的大福地、永定湖相磊村的福新樓。

永定福新樓,又名“廈樓”、“焚樓”,始建於唐四年(76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居民已傳至第27代。

永定古竹鄉的“吳氏樓”是壹種特殊類型的方形建築結構,其走廊設計在墻體內,節省大量木材,隱蔽性強。

圓樓又稱“圓樓”、“土圓樓”,永定客家人稱之為“村”。

圓柱形圓形建築是福建土樓中最具代表性的壹種。

永定、南京、平和、上杭、華安都是以這種土樓為主。

相傳,這座圓形建築是1300多年前唐朝將軍陳元光在平民時的壹個軍營發展而來的。

圓形建築巨大,外觀雄偉,各處直徑50 ~ 70米。

閩西永定縣古竹鄉高貝村的“承啟樓”圓村,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 ~ 1723),直徑73米。它是由同心的大圓環、小圓環和三個圓環組成的巨大城堡。每圈由壹個圓形井字形庭院隔開,外環長229米,底層土墻較厚。

最外環四層樓高,中環兩層樓高,三環是平房。圓圈的中心是壹個八角形的祠堂。全樓400間,總面積5376平方米,住過80戶600多人。

閩南平和縣蘆溪鄉蘆豐村的“平佐覺寧”圓村,圓徑77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圓土房,至今仍有人居住。

主樓高四層,高約14.5米,每層77個開間,至今仍有77戶250余人,都屬於同壹宗族。

建於清康熙初年,工程前後歷時40年。最高峰時,有700多人住在裏面。

普通圓形建築占地1000多平方米。

壹般來說,永定圓塔有三層,南京圓塔往往有四至五層。

它大約有12或13米高,每層大約有30個房子,有2到4個樓梯(取決於建築的大小)。

很多圓形建築還有另壹個占地二三十平米的小圓形建築;作為祭祖和娛樂的場所,獨具風格;平時小圓樓也能住20多戶100人。

圓形建築的建築風格在土墻厚度上與方形建築相似,不同的是建築中各層房間的規格更加統壹規範。

圓形建築也克服了方形建築的壹些缺點。

比如方形建築的四角屋光線暗,通風不好,靠近木樓梯,噪音大,而圓形建築消除了邊角,構件大小統壹,施工相對簡單,屋頂更簡化。

與方形建築相比,房間朝向沒有明顯差異,有利於宗族內部的分配。

另外,同樣周長圍成的圓形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1.273倍,所以圓形建築比建築有更多的內院空間。

因為沒有角度,對大木材的需求相應減少,抗風抗震防火性能更高。

建於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華安縣沙建鄉寶山村的升平樓,是閩南唯壹的三層圓形建築。

它也是壹個單元結構。

因為不避風雨,屋檐很小,看起來像石磨。

這種石圓建築是福建土圓建築家族中獨特的壹個分支,但抗震性能不如土樓。

在南京等地,還有壹種土坯建築叫“頂椅樓”,其建築形式與方形建築大致相同。

但前室略低,為平房或二層小樓,左右略高,為二層或三層小樓,形似座椅的“扶手”。後面的房間最高,達到三層樓以上,就像座椅的靠背壹樣。整個建築就像壹把“頂椅”,所以俗稱“頂椅樓”。

其特點是土墻前低後高,日照充足,空氣清新,冬暖夏涼。

房間五六十間,15戶,六七十人左右。

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的南靖縣沭陽鄉石橋村“長垣樓”就是其代表。

在土樓中,圓形建築和方形建築通常是分開建造的,但在壹些地方,由於歷史原因,也形成了圓形建築和方形建築相結合的壹組土樓。

南靖縣沭陽鄉田螺坑的黃氏家族,百年來建造了五座完整的圓形和方形土樓。

從空中往下看,壹座方形建築矗立在中央,四個圓形建築環繞著四個角落。

它仿佛壹朵盛開的巨大梅花,點綴在綠色的平原上,錯落而美麗。

建築群初建時只是壹座方形建築,黃的祖先將其命名為“和昌樓”。後來由於人口越來越多,在方形建築周圍又修建了四座圓形土樓,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守護著“和暢樓”,使其看起來像壹座茅屋,又像壹座城堡,令人嘆為觀止,印象深刻。此外,在永定古竹鄉高貝村,還有壹組圓形建築、方形建築和圓形建築的土樓。

這種巧妙的構思和奇特的組合讓國內外的建築專家贊不絕口。

圓形建築或方形建築的底層用作廚房和餐廳,有的還用作牛棚和豬圈。

底樓永遠不會對外開窗。

二樓是存放糧食和農具的雜物間,很少有向外的窗戶。

臥室在三樓以上。

樓上樓下的房間與每個單間大小相同,壹般在10 m2左右,比較狹窄,只能容納壹床壹櫃壹桌,體現了客家家庭以廳為主要活動空間而非臥室的習慣。

土樓的樓道大多是開放式的樓道,供大家使用,每個房間的門窗都是對著樓道開的。

還有壹些土樓是以八卦單元切割或者壹樓到頂樓的每個房間都是獨立單元。

家家戶戶通過樓梯上下相連。

永定湖坑鄉的“真誠樓”,以八卦形狀分為8組臥室,每單元6間,每層48間,***192上4間。

每個單元用防火墻隔開,用拱門連接,樓下有衛生間。

在閩西和閩西南的客家民居中,還有壹種與圓方正正的土樓風格迥異的土樓民居,俗稱“五鳳樓”(南京人稱之為“大烏廈”),是壹種大宅式的土樓民居。

五鳳最初來源於五色的五行(東、西、南、北、中)。

著名的五鳳樓,代表了四方與中央的對應之意。

它像古代中原的宮殿,又像北京故宮的形式。

突出中軸線的中心,在平面發展的基礎上,註重平衡對稱,前後高低有序,布局有序。

五峰塔最常見的是三堂兩橫式,也有三堂壹橫式、四橫式、六橫式。

壹座三廳三橫的五峰樓建築內容包括:魚塘、側座、吳輝、和平、下廳、中廳、後廳、兩廂橫屋。

在造型設計上,大廳和天井配置獨特。大廳是開放式的,面向天井,與之相連。廳的邊緣就是天井的邊緣,形成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具有巧妙的空間搭配和溝通協調的綜合功能。

三堂兩橫的五峰樓,五天井九廳。

中軸線上有三個天井和三個大廳。中軸線壹直是天井和開敞的大廳,從大門壹直可以看到盡頭。兩橫屋與中軸線之間有天井,分別為小廳、中廳、側廳。

建築中的開放式走廊是回廊,它把建築的各個部分和每個房間都勾連在壹起。

建築中軸線上有三個天井,兩個橫屋的天井都可以搭棚子。萬壹紅白禮儀活動,房間寬敞,很方便。

五鳳樓壹般上下30個房間,還有幾個廚房倉庫,能容納十多戶幾百人。

最大的有60多個房間,可以容納200多人。

五峰塔,強調裝飾藝術,精美絕倫,是各類土樓中最“豪華”的。

其色彩造型之美廣受專家好評。

五峰塔的代表作品有永定高陂鄉伏嶺村的“大福地”,湖坑鄉洪坑村的“福裕樓”,商鞅村的“遺產樓”等。

土樓* * *的特點是建設周期長,壹般需要兩三年才能完成,大壹點的甚至需要幾十年、幾代匠人的辛苦。

用的木材必須是300 ~ 500立方米。

由於土墻下厚上窄,堅固結實,其“三防”(防風、防水、防震)性能良好,有的還能防火(三環土墻是三堵築起的墻),尤其是其非凡的抗震能力令人驚嘆。幾乎所有的土樓都經過了不同程度的地震考驗,安然無恙。

比如建於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鄉“環基樓”,在過去的300年間經歷了數次地震。1918年農歷四月初六的地震,只在其正門右上方的三層與四層之間裂開了壹條50厘米寬的裂縫。因為圓形建築墻體結構厚度為1.2米,所以略微向上延伸。

70多年來,它神奇地自然愈合,只留下壹兩厘米寬的裂縫。

近年來,永定“資歷”最深的福新樓,為了避免人們從壹個大門進出不便,又開了壹個大門,請了石匠想盡辦法,用鋼鏨子挖了好幾天才打開。由此可見這種三合壹土墻的堅韌。

土樓的另壹個特點是結構極其規範,房間大小都壹樣。

大部分土樓只有壹個大門可供出入,而且都有天井,可以存放半年以上的糧食,就像壹座堅固的城堡,很容易防盜防匪(舊時代客家人經常遭到土匪襲擊,所以修建高大的土墻以防不測)。

因為墻體又高又厚,既能防潮保暖,又能隔熱納涼,好處多多。

客家人蓋土樓時,把煙囪砌進土墻裏,這樣廚房就沒有黑煙汙染,非常幹凈。

土樓的修建也是舊時代客家人相信風水的壹種表現。

迷信說,路上有“路煞”,溪上有“溪煞”,出口有“凹煞”。

建造方形建築時,他們認為建築的壹角會遇到“煞氣”,於是在建築墻角的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當”四個字以辟邪,或者在建築的墻角釘上畫有八卦和文字的木板以“辟邪”。

圓形建築沒有棱角,據說“煞氣”可以溜之大吉,所以為了避免“煞氣”,清朝以後的土樓多為圓形建築。

總的來說,強調土樓的有效性是顯而易見的。

土樓不僅建築風格與眾不同,而且大多數土樓的命名也很有意義。

永定土樓因其位置而得名,如“東升樓”,朝東朝西,毓秀從東升起;或以業主命名,如“甄宓樓”,由蘇獨建;或為紀念先人而命名,如林福成後人在永定所建的“清福樓”、“扶余樓”、“鎮城樓”、“青城樓”,總離不開“福”、“城”兩個字;或者以自然環境命名。

如“望峰樓”因面向筆架山頂峰而得名,“環星樓”因三面環水而得名,其造型為圓形大圓樓;或取名以祝吉祥如意,如“松竹樓”、“五十樓”,分別寓意“竹青翠茂”、“五風十雨吉祥”;或給名字鼓勵後人,如“景訊樓”、“承啟樓”;或以企業家命名,如“富僑樓”為蔣家華僑所建,意為華僑得福,“群星樓”為眾人集資而建,意為群居興旺;或以壹語雙關命名,“若升至樓”,坐東朝西,似太陽升起,後人戲謔稱其小如壹米。

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以為傲的建築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寶。

同時也融入了人的因素,堪稱天、地、人結合的縮影。

幾十戶幾百人壹起上壹樓,體現了客家人和睦相處的家庭傳統。

所以,壹部土樓史就是壹部農村家史。

土樓的後裔往往不用家譜就能說出侃侃家族的起源。

此外,利用當地的材料和最普通的土料建造高大的城堡,化平凡為神奇,體現客家人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的獨特創造。

20世紀60年代以後,傳統的土樓已經基本停止建設。如今,閩西、閩南地區分布著數百座形態各異的土樓,其中永定縣和南靖縣數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土樓。

在永定,有54個土樓窩點分布在湖坑、古竹等小城鎮。在南京,有沭陽、梅林等多個鄉鎮。

大多數土樓保存完好,至今仍有人居住。

它與普通的房屋混在壹起,使得龐大的土樓鶴立雞群,鶴立雞群。

永定縣古竹鄉高貝村的“承啟樓”頻頻出現在電影電視劇中,還被收入《中國名勝古跡詞典》,成為中國“民居”的印記之壹。

以其獨特的圓形建築造型標本,使永定土樓的名聲不脛而走,成為福建客家土樓的代名詞。

  • 上一篇:電子產品生產技術
  • 下一篇:紡紗技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