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是國際打屁股日。對此,熊海子的父母深感欣慰:
“還好,畢竟還有364天可以玩。”
“很好,那就等到五壹假期吧。”
打孩子作為壹種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就在今天上午,中國新聞網推出了壹個小調查:妳小時候被父母打過嗎?
短短8個小時,6萬多人參與,其中只有7000多人表示從未被打過。“幸存”的比例只有12%。
但作為家長,妳有沒有認真想過:自己的寶寶會打架嗎?妳能打電話嗎?怎麽打?
最新進展:打屁股會影響大腦發育
今年4月發表在《兒童發展》上的壹項研究指出,僅僅是打屁股就能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而這種影響其實類似於更嚴重的虐待。
研究發現,不同的孩子看到壹張充滿恐懼的臉時,大腦的反應是不同的。
與從未被打過屁股的孩子相比,被打過屁股的孩子在大腦的某些區域會有更“熱情”的反應。
尤其是在前額葉皮層(PFC)的很多區域,差異尤為顯著。
前額葉皮層是大腦中最重要的位置之壹,控制著我們的情緒、道德、思維等。,也應對來自外界的威脅。
更令人驚訝的是,那些只被打過屁股的孩子,面對恐懼面孔時的大腦反應,和那些被虐待得更嚴重的孩子,並沒有明顯的區別。
還有很多關於打孩子對大腦發育影響的研究。美國科學家在對1500多名兒童進行跟蹤研究後發現,經常挨打的兒童智商測試平均分最多可以比從未挨打的兒童低5分。而且孩子年齡越小,挨打對智商的影響越大。
其他研究表明,體罰或僅僅是嚴格的紀律會導致兒童大腦體積和灰質的減少。
事實上,除了少數真正暴力的父母,大多數父母打孩子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是這些研究指出,即使像打屁股和掌摑這樣的小事件也可能會造成大問題。
2017的壹篇論文甚至建議將打屁股直接列為獨立的危險因素,“因為這種行為的性質和影響類似於身體虐待和精神虐待。”
看完這些研究,再看看小屁股,誰家的孩子胖乎乎的,是不是突然覺得自己再也打不動了?
但其他科學家認為,打屁股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打”的方式。
這裏有壹份“最佳打屁股策略”
美國壹個科研團隊通過大規模的回顧性研究總結出了壹個“最佳打屁股策略”,它的名字叫“條件打屁股”。
具體操作是:先用相對溫和的方式控制孩子,當這種方式對孩子無效的時候,尤其是孩子反抗甚至挑釁的時候。先冷靜下來,確定自己沒有處於憤怒失控的狀態,然後冷靜地張開手掌,拍兩下孩子的屁股。
“這種方式就是告訴孩子:不要‘不吃不喝地敬酒’,當父母還在溫和地管教妳的時候,就該配合了。”研究人員是這樣解釋的。
本研究將“有條件打屁股”與13非體罰方式進行對比,如說理、口頭制止、剝奪孩子喜歡的特權等。
結果顯示,“條件打屁股”的效果超過13種管教方式。
對了,最有效的管教方式就是著名的暫停(隔離反射法)。就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讓TA去壹個安靜的角落單獨呆壹會兒,什麽時候冷靜下來,然後心平氣和的教育。
得分最低的是“收回對孩子的愛”,即“因為妳犯了錯,爸爸媽媽不愛妳”。
研究人員認為,只有當體罰成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或者體罰的強度過大(比如打臉或者打頭)時,體罰才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在這三種情況下,千萬不要打孩子。
能不能打孩子?打孩子的“紅線”在哪裏?科學家們似乎不同意。這是為什麽呢?
“由於這些基於大樣本的研究通常只關註‘打人’這壹行為,很難沈入個體的具體情況。”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在接受《中國科學雜誌》采訪時表示。
她認為,打孩子是有“紅線”的,但這條紅線是“隱藏”的,藏在人們的心裏。
林曾見過這樣壹個案例:
父親壹進門,就看到小兒子在哭。他忍不住問女兒:妳怎麽又打妳弟弟了?然後他踢了他女兒的屁股。
“玩命?不重。但是這個孩子已經記了幾十年了。她不記得痛,只記得妳偏心,妳委屈了我。”
林列舉了三種絕不應該打孩子的情況:
1.不要打內心特別敏感的孩子。有些孩子會特別註意別人的評論和態度。對於這種性格的孩子,體罰往往更加嚴重,無法挽回。
2.不要因為父母自身的感情問題打孩子。研究表明,抑郁的父母、經濟壓力大的父母和有創傷經歷的父母更傾向於懲罰孩子。這種拿孩子當出氣筒的情況,往往打擊的力度更大,頻率更高,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3.不要因為孩子改變不了的事情去打他。比如,壹對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疏於管教,到了小學年齡才發現孩子的智力水平明顯落後於同齡人。當媽媽和孩子約定,約法三章:同壹個問題三次不懂,就打三次。孩子很害怕,因為無論他怎麽拼,都學不會。
怎麽能打孩子呢?答案就是壹句話。
在2018發表的壹項研究中,科學家對觀察到的家庭體罰描述如下:
從口頭警告到動手打架,平均時間只有30秒——孩子在這30秒內的“不聽話”引發了家長強烈的情緒反應。
孩子會暫時屈服於父母的武力,但在短短10分鐘內,73%的孩子會恢復之前的死亡行為。
體罰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很短暫。這進壹步加劇了父母的糾結。
2015國內學者對某幼兒園200多名家長進行調查,發現64.8%的家長認為“孩子可以打”。
但是打完之後,超過壹半的人後悔了,還有三成的家長只覺得難過和迷茫。只有不到2.4%的人真的說自己特別酷,特別日本。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長來說,打孩子是“沒辦法的事”。我忍不住要打,但又擔心有什麽不測。
妳的臉有多硬,妳的心就有多膽小。
林對輕度體罰的態度可以理解,但並不鼓勵。
“當孩子確實犯錯時,壹頓飯可以暫時控制他的行為。關鍵是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在管教他,而不是虐待、報復或發泄情緒。”
但她也強調:“無論如何,不壹定要打,打永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那麽如何在不打孩子的情況下有效管教孩子呢?林對提出了三條規則:
1.要明白孩子有很多事情是他們做不到的。很多大人認為簡單的事情,小孩子真的做不到。更不用說有些家長會用自己做不到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
2.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懲罰,而是幫助。就像剛才說的那個學習不好的孩子,打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父母要和他壹起面對困難,引導他逐步進步。
3.用其他更好的方法代替體罰。比如“暫停”讓犯錯的孩子獨自冷靜壹會兒;或者取消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權利,比如暫時不吃冰淇淋,不看動畫片。
最後,林提醒,如果妳後悔打了孩子,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告訴孩子,父母也會犯錯,我們需要壹起成長為更好的人。
所以,不要問孩子的“怎麽會好?”
答案就是壹句話:打孩子有時候可能管用,但我們總會有比打孩子更好的辦法。
參考資料:
ki.com.cn/Article/CJFDTotal-ZLCY201202027.htm
ki . 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sdjx 201506011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