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祀陶俑
自秦朝以來,燒陶俑用於社會上層人士的葬禮越來越流行。秦始皇兵馬俑可謂是巔峰之作。在三個發掘的坑中,有7000多個真人大小的兵馬俑和100多匹戰馬,其數量、大小和工藝令人印象深刻。這種嚴謹雄偉的龐大軍陣,不僅展示了秦軍的編制、武器裝備,而且體現了秦軍“強甲強兵”、“勇於攻堅戰”的精神。這些陶俑的制作程序非常復雜,需要根據不同的部位進行翻面、塗膠、雕刻。在這些兵馬俑的表面繪制了不同顏色的繪畫,充分展示了秦代藝術的寫實風格和當時陶器制造業的強大實力。
漢代貴族也大量使用陶俑陪葬,規模和數量依然壯觀。在Xi、鹹陽和徐州發現了數以千計的陶俑王陵。這些漢代陶俑只有60厘米高。全身塗以白色顏料,再塗以朱、黑等顏色,如五官、發髻、服飾等。,端莊美麗。在Xi安北部的楊陵,發現了漢武帝劉啟的陶俑坑。
②陶器
秦漢時期,描繪墓葬中日常生活場景的陶器開始流行。起初只有谷倉和爐竈,後來擴大到幾乎所有的東西,如高層住宅、農田、池塘、井田、豬圈、各種人物、家畜家禽等。其中壹些繪有精美的彩色圖案,包括許多精美的藝術品。如成都出土的說書俑和濟南出土的彩繪雜技俑,造型誇張,表情俏皮生動。
③彩釉
漢代制陶業的壹個突出成就是釉陶的發明。釉陶的燒成溫度在80℃左右,胎為磚紅色。因釉中含有大量氧化鉛,故又稱“鉛釉”。漢代釉陶的釉色多為濃黃綠,釉層清晰透明,色澤明亮光滑。釉陶不宜實用,多用於喪葬明器,器形多為仿青銅禮器、動物俑等。最好的釉陶是五層青釉雕院模型,高1.05米,出土於甘肅武威漢墓。
釉倉秦漢時期,人們的日用陶器基本上繼承了戰國以來的灰陶傳統,在風格上也越來越統壹。
自秦漢以來,圓形瓷磚開始流行,上面繪有圖案,上面印有文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2.青銅器的最後繁榮
秦在青銅器上繼承了戰國秦的傳統,銘文字體相似。秦始皇陵出土的兩座彩繪銅車馬,最能反映秦代青銅器的制作水平。每輛車騎四匹馬,每匹都有壹個青銅官像,是真車、馬和人的壹半大小。結構非常復雜,由3000多個零件組裝而成,除青銅外還使用少量金銀飾品。車廂內外繪有變形的龍鳳和雲紋圖案,制作和裝飾極為精美華麗。此外,在秦兵馬俑坑內還發現了大量的秦青銅兵器,其表面大多經過鉻鹽氧化處理,以增強合金的耐腐蝕性,這在世界科技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成就。
到了漢代,禮器和兵器銳減,日用器皿劇增,形制和品類變化很大。主要器物有鼎、錘、壺、鍋、壺、鈸、礁鬥、燈、熏爐等。特別是壹些器物,成型後就固定了,比如酒瓶、博山爐、水桶、洗涮。燈具和熏爐是最常見的日用電器,尤其是燈具,樣式很多,有滿城漢墓出土的鍍金“長辛宮燈”,廣西合浦出土的“鳳鳥燈”,甘肅武威出土的“十二燈”,山西朔縣出土的“雁魚燈”,貴州興仁出土的“盤龍蓮枝燈”,江蘇。由於鐵的大量使用,漢代用銅制作的武器主要是弩和鏃,有秤,有度量衡,還有鈴、雉雞、祭司、編鐘等。漢代制作銅鏡的技術非常先進。與戰國時期不同的是,鏡背上鑄有更多銘文。總的來說,漢代的青銅器註重實用,圖案簡單樸素。但王公貴族多使用鑲金青銅器,如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措金博山爐、鍍銀盤龍壺、鍍金鑲銀鼎紋壺等,在漢代青銅器中並不多見。
辛莽時期的青銅器與秦代相似,度量衡較多,但復古風極為盛,多數青銅器質地細膩,制作精良。
秦漢時期,幾個與中國青銅器發展風格完全不同的邊疆青銅文化也達到了頂峰。
中國青銅器在東漢末年走向終結。魏晉以後,青銅器基本上被其他各種器物所代替,但銅鏡仍然流傳下來,到了唐代還產生了許多新的工藝品種,如螺鈿鏡、金銀平面鏡等。銅鏡作為千家萬戶的日常用具,其壽命壹直延續到清朝。
3.秦漢玉器承前啟後
秦漢玉器繼承了戰國的傳統,但在器物的種類和組合上有很大的改進。韓愈講究氣魄豪爽,氣魄大。具體來說,還表現在器件表面的隱藏部分,往往雕刻有細微的陰線,以增強立體感。此外,漢玉中的高浮雕、圓雕、篆刻等表現手法增多,拋光技術也有很大進步。漢玉大致可分為四類:第壹類為禮器用,即“六遺址”,包括碧、燕、圭、張、胡、黃六種玉器;第二類是玉葬,如玉衣、九竅、含玉、抱玉;第三類是裝飾品,比如玉佩;最後壹類是浮雕、圓雕藝術品,漢玉精品中有鏤空雕花羊脂玉,如仙人躍馬、玉熊、玉鷹等,還有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棱角玉杯。
到了東漢時期,玉雕更加精細。如鐘山穆王墓出土的禦座屏風,雕刻有復雜的龍紋,造型優美,雕刻精美,是當時遊絲雕刻的傑作。
4.成熟瓷器
(1)瓷器成為獨立的手工業。
秦漢時期的原始瓷器很多,但與戰國時期的瓷器明顯不同。類青銅器皿是最常見的類型,食具很少。這壹時期的生產技術不如戰國時期精細,工藝傳統上兩者沒有直接的繼承關系。東漢中期後期上虞的窯址是名副其實的瓷窯。可見當時陶器和瓷器是完全分開的,瓷器成為了壹個新的手工業部門。
②瓷器在東漢晚期達到成熟。
東漢後期,瓷器終於擺脫了原始狀態,燒制出成熟的瓷器,也就是青瓷。這壹時期的瓷窯遺址主要發現於浙江,尤其是上虞。在張子善、廉江、上虞發現的左立龍窯就是典型。出土的瓷器表明,東漢末年成熟瓷器的質量遠高於原瓷,但原瓷無論是造型、裝飾工藝還是內容都帶有明顯的烙印,尚未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5.風格統壹的漆器
西漢初期,漆器技術在戰國秦漆器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此時的漆器已經不像戰國時期那樣風格迥異,而是風格逐漸統壹。漆器生產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所提高,不僅制作精美,而且在造型和繪畫上也有許多創新。
從胎骨來看,漢代漆器流行木胎、夾胎和少量竹胎。就形制而言,與戰國相似,但也創造了新的形制。長沙馬王堆漢墓和江陵鳳凰山168號墓出土的數百件漆器,設計精美華麗,大小差異很大。
在繪畫技法上,漢代大大發展了戰國時期出現的針雕技法,發展到在針雕圖案上加入朱砂顏料或用彩筆勾勒,甚至繪制出金色,使圖案更加醒目。西漢中期,貼在漆器表面的金箔花雕刻精細,栩栩如生,並與金銀扣、箍、漆結合在壹起,形成了極其華麗而豐富的工藝。這時,這樣的漆器也出現了:頂部和蓋子鑲嵌金銀花葉,瑪瑙和玻璃珠作為鈕扣,漆器的口部和器身鑲嵌金銀鈕扣和箍,其中雕刻的人物、神、鳥和動物嵌有金銀箔,依靠彩繪的雲石。安徽天長縣漢墓出土的雙層銀扣彩漆器和月牙形雙層盒,江蘇連雲港出土的長方形和橢圓形盒,都是這類漆器的精品。
6.金銀器的可持續發展
漢代手工業較前代有了很大的進步,金銀器皿的制作技術不斷發展。漢代金銀器制作方法復雜精美,工藝水平很高,標誌著漢代金銀器工藝已經脫離了青銅器的傳統工藝,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並逐漸達到了成熟階段。
中國南北都出土了漢代的金銀器。江蘇盱眙南姚莊窯已發現金盤、餅、獸。金獸出土時,用金幣蓋在銅壺嘴上,重9000克,含金99%。金毛獸蜷曲著,下巴下有兩只前肢,脖子上有壹個三輪項圈,額頭之間有壹個環扣,全身有圓形花紋。在江蘇闞江甘泉二號漢墓中,出土了金泡飾、質飾、品飾、冠飾。這些金器做工極其精細,技術水平相當高。北方出土的絞絲金龍,如中山王劉晶墓,采用了錘打、焊接、絞絲等多種工藝,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