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秦皇島哪裏可以爬長城?急!!!!

秦皇島哪裏可以爬長城?急!!!!

1.焦山

2.九門口

3.葦子峪

4.董家口

5.板廠峪

秦皇島境內山巒起伏,萬裏長城貫穿全境,是長城最精華的壹段。老龍頭、天下第壹關、長壽山、角山長城、孟姜女廟等長城系列遊深受遊客青睞。

秦皇島境內有北齊、北周、隋、明長城,分布在山海關、撫寧、青龍、盧龍等地。明長城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隆慶和萬歷年間相繼建成。九鎮之壹的甄姬鎮,總轄區約171 km。秦皇島明長城是萬裏長城的精華。墻芯為夯築混凝土,兩側砌磚,頂部為青磚或片石,頂部為垛墻、帶穿孔、觀察孔、排水孔的墻。沿墻有600多座空心敵臺、實心敵臺和烽火臺,大部分是戚繼光任積雲鎮總指揮時所建。中空的敵臺,可儲糧、積薪、屯兵、守望、禦敵,是他的獨創,大大增加了長城的防禦功能,也使萬裏長城從單純的“長墻”轉變為形式多樣的堅固軍事防線。老龍頭、山海關和九門口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景點。此外,富寧九門口村西南的“子母臺”在固敵臺外築半月形“子母臺”,陵口邊界的扇形固敵臺,大石庫村俗稱“八角樓”的不規則/\有棱角的固敵烽火臺,都是萬裏長城上的孤例。盧龍劉家口水門樓也是明代長城沿線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水閘,對研究長城建築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1)焦山,毗鄰山海關塔,是長城從渤海上爬的第壹座山。山上的巨石如龍頭壹角,故名焦山。凱普山不算太高,海拔只有500多米,但是很帥,很陡,很獨特。尤其是焦山長城是獨壹無二的。

焦山山前有壹個小關隘——寒門關,長城從這裏向北拐,進入山區。該門樓建於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關城有兩部分:城樓和城樓。城市站臺中央開了壹個磚砌的拱形檢票口。1986年修繕門樓時,在券洞上部加了壹塊石碑和“漢門關”字樣。寒門關外地勢平坦,適合耕種。按照明代“三分守關,七分耕田”的軍士制度,很可能這裏就是守關將士耕種和收割糧食的地方。

焦山半山腰,有明初修建的焦山關。這個關隘是壹座石頭建築,呈不規則的四邊形,東西兩側是長城的主線。在城南開壹個門,就有壹條通往山上的通道。城中有壹座建築,寬五間,深兩間,是守城士兵放武器彈藥和糧食的地方。

從寒門山麓的長城沿著陡峭的山脊通過,層層上升,高聳入雲。有敵人平臺和戰鬥平臺5

塊,傳1。焦山長城是典型的山地長城,在陡峭的山上利用懸崖峭壁修築了壹座危險的城墻。墻的外側高,內側低,用於防禦。著名的焦山壹號臺和陸貞臺,依山而立,遙相呼應,而旱門在山前緊閉,可見“天險自古在焦山”

位於焦山山頂的真鹿臺是壹座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烽火臺。鎮路站是壹個平面為矩形、指向上方的四邊形實體橋墩。橋臺本體為圬工結構,下部用大塊毛石砌築,上部用白砂漿砌築,橋臺中心用摻土碎石夯實。從山海關城望去,蘆臺鎮就像壹個英勇的衛士屹立在焦山之巔。在明朝邊關吃緊的時候,它可以隨時觀察周圍的動靜,準確預測敵情,成為山海關城居民過上安定生活的保障。

焦山半山腰的密林中有壹座古樸典雅的七賢祠,又名焦山祠,建於明初。明代書法家蕭憲、兵部左侍郎詹榮、監軍季崢等都曾在此居住並潛心研究,故有“山海關文化搖籃”之稱。夏秋雨季遊覽七賢寺,會遇到“山寺太清,下有雨,上有陽。”低頭看臺階前的龍鬥,日月高掛門檻外。

焦山最高峰大平頂是看日出的理想地點。在壹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望著黎明時分的東方,我看到壹輪紅日突然躍出海面。這時,大海的緋紅和天空的艷紅融為壹體,就像壹朵盛開的蓮花,托起壹輪紅日。這就是著名的“瑞聯抱日”景區。

(2)九門口長城始建於北齊(公元479-502年),明初擴建於1381。在明朝以前,這是壹個重要的軍事關口。九門口長城長1.704米,是萬裏長城在中國境內唯壹的壹段。它的跨河城墻超過65,438+000米長。九江河流經城下的九個水閘。“城走在山上,水在城下流”,景色壯觀。

入口屬於燕山山脈,峰巒疊嶂。山高,坡陡崖陡。青龍河在兩山之間流過。旱季河流幹涸,雨季山洪洶湧。山裏的水是壹流的,水是洶湧的,就像“萬壑歸荊門”,石轉沙流,勢不可擋。明朝洪武年間,徐達總督到山海關修築長城。在這裏,為了有高墻抵禦敵人和洪水,九個門在長城的山谷被擴大。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路基和六條水門隧道被洪水沖毀,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重建。當時,為了保護長城不被洪水破壞,城市建設者在橋墩周圍和地面上下遊鋪設了連續的巨型花崗巖板條,面積達7000平方米,使用了654.38+0.2萬多個板條。水閘下用壹塊塊石頭鋪成的河床,遠看像壹塊塊巨大的石板,所以九門口又叫“壹塊石頭”。

九門口濱水長城位於山海關西南15km,江女廟以南6km,是明長城的重要關隘。文獻上稱之為“JD第壹關。COM”,所以它在長城線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九門口周圍群山巍峨,巨石高聳,山谷幽深,夏秋兩季峰巒重疊。長城隨山勢蜿蜒曲折,蜿蜒向北,兩側山谷花木混雜,尤其是長城與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為九門口增色不少。2002年9月,它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明長城位於綏中縣西南縣境,全長44公裏。

中國的長城分為兩段:第壹段位於嘉寶、永安堡、嘉北巖西南,全長31km,建於明代洪武十四年,屬於明代萬裏長城的主線。另壹段為明代萬裏長城支線,錐子山東南金牛洞,全長13km。長城雄偉壯觀,優美的自然環境如畫般吸引著遊客。

(3)華昌峪和葦子峪分別位於秦皇島市以北32公裏和28公裏處。華昌峪和葦子峪是沂源口以南的兩個長城小口,是從東路進入祖山的兩個山谷。華昌裕長城以石雕為主,圍子裕長城以碑刻為主。

華昌裕北側第七臺,俗稱小媳婦樓,位於華昌裕北溝西山上。石雕的內容是在上券面石中間刻上盆花蓮花,兩側對稱鹿銜蓮花;中間兩邊的檻石上橫刻壹朵蓮花;下部兩側的柱子上雕刻著石榴樹。花紋采用減地法雕刻,線條粗獷細膩。兩只鹿回頭,好像怕有人把蓮花從它們嘴裏搶走。造型生動,極具藝術價值。長城敵臺的這些精美浮雕,寄托了守軍將士對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客觀上美化了敵方建築,為冰冷的軍事防禦設施增添了壹絲溫暖。圍子峪長城碑刻數量密集,13敵臺之間有15塊碑刻,故稱碑林。從內容上看,可分為築臺牌位和築墻牌位兩種。

以南側1號為例,碑文寫著:“明萬歷三十六年秋防期間,德州營在十壹頃山頂完成了敵臺的修建,周長12尺,基石九層,頂上磚砌,上有三座瞭望塔,下有三個鋪位”,然後列出了參與領導修建平臺的各級官員的姓名,各壹個名字。這些官員包括順天總督、直隸巡撫按察、永平知府、總司令官、東協副會長、石門道參議員、沂源口官體刁、德州營遊擊等。以南側第八臺南墻上的1碑為例,碑文寫道:“下車營左部負責人郭關定標西(停)青石敵臺為真,二等側墻十尺六尺,按公式算完。萬歷三十六年九月,姬旦。”

這些銘文不僅清楚地記錄了敵臺或城墻的規格、大小和修建日期,也為我們了解明朝的建築隊伍構成、管理制度構成乃至官制提供了寶貴的物質基礎。

華昌裕外的焦角溝是抗日革命區,縣衙曾在此居住。走進山中,便可到達祖山景區北龍潭景區,領略“望瀑懸江前”的詩意境界。

(4)董家口在秦皇島市以北49公裏處。周圍群山環繞,植被茂盛。附近長城沿線有敵塔36座,墻塔28座,烽火臺16座,城堡3座,全長8.9公裏,最高海拔556米。除了城堡,其余至今保存完好。

三座城堡是明代的三座關城,分別是董家口城堡、大茅山城堡和城子峪城堡,是明代長城的駐地,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村落。董家口村以東1公裏為大帽山村,董家口村以西2公裏為城子峪村。壹段發達的長城在大茅山村的北面,有六個敵臺。其亮點如下:

箭塔,建在100米高的山峰頂上,可以環視敵人。除了門和窗,四面墻上還有24個穿孔。

1平臺東側的“雙獅繡球”建築,門石上雕刻有“雙獅繡球”的圖案,塑造了古拙,從中可以領略到明代石雕的特點。

障壁,西邊第二個平臺(孫家樓)到山根的墻上有個障壁。

鋪路石地基,孫家樓頂上有四塊石地基,形似鼓的壹端,是蓋房子的木柱地基。可以看到屋頂鋪裝是磚木結構。

原來長城在其他地區也有四個觀點:

“忠君報國”樓,董家口西側3號,門石兩端分別刻有“忠君報國”和“報國”。敵臺通道結構為回廊式,屋頂為沈箱式,即逐漸向上收縮,呈小平頂狀。

外墻券門,董家口西側第五站臺的墻,在外側開壹個券門。其他地方都是從裏面開門,方便士兵上下城墻。這裏向外開放,敵人入侵時,可以出城墻迎擊來犯之敵。

平樓,董家口西側6號樓,平而長,南北方向兩票,北墻五箭窗,南墻六箭窗,俗稱六眼樓,比較少見。北面不遠的山頂上有壹座烽火臺,標著海拔461.2米。

窟窿,位於城子峪北河床,當地稱之為窟窿。在建築內外發現了大量武器,如箭頭、石頭、火藥和鐵炮。最有價值的是三支女性長矛和24支支子長矛,它們是用銅制成的。都是明朝嘉靖年間鑄造的,是戚繼光在隆慶集雲鎮任大將軍時運來的。現在壹部分在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其余被阜寧縣文物管理所收藏。

周邊還有壹個景區。鄒六河村有壹座關帝廟,距離董家口3公裏。規模不大,但壁畫和楹聯的檔次很高,如壁畫《辭曹》、《刀削齊秦》等。對聯“舉燭不是避嫌,而是回歸漢朝。華容道報德壹時乎?”

  • 上一篇:祝願某人發財的句子。
  • 下一篇: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詩詞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