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2005年10月26日,江陵端午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韓國的江陵端午節是指

2005年10月26日,江陵端午祭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韓國的江陵端午節是指

壹些感受和啟示

1.“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民間節日。

江陵端午雖然在時間上與中國的端午節重合,但最早可能是從中國傳過來的。但從其目前的儀式分析,可以認為它確實屬於韓國江陵人:儀式中祭祀的對象是他們信仰中的神話人物,儀式中進行的儀式具有明顯的江陵地方特色,尤其是風景和娛樂,表達了他們世代相傳的文化底蘊。《亂》現場民眾的熱情也證明了這個活動滿足了他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2.江陵端午祭是在歷史發展中根據人們的需要而不斷演變的。

這種進化在初期階段相當緩慢。比如遠離核心意義的娛神儀式,就逐漸給民眾加入了自娛自樂的成分。但主要表現在亞生態和復雜生態的環和節點上——這些環節本身包含了更多的可變基質。其中,最開放的是那些娛樂活動。整個祭祀活動之所以能夠長久傳承,日益興盛,與這種娛樂方式的不斷推廣和創新密切相關,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喜愛和關註。人們以此為契機,積極從國內外引進相關的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文化因素,在新的價值認同中促進國民的和諧,從而實現傳統的自然轉化和創新。

3.政府的有效管理是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制度保障。

任何國家(民族)的政府都應該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幹預民俗的管理。這種管理,由於它與政府的力量相結合,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因為權力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表現為有效和消極兩個方向。在實踐中,政府的有效管理實際上是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制度保障。在這方面,韓國政府為我們提供了壹個成功的範例。

韓國政府的重視還表現在,官方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有著清醒的認識。在本次“江陵大野節-國際民俗旅遊節”中,亞洲民俗學會韓國分會舉辦了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江陵地方官員在祭奠活動中是執事(各種場合的初任官員),但還是抽空參觀了研討會會場,並在宴會廳等候,發表了真誠的講話,積極與大家交流。他們暢談多元文化,與世界各國人民共享文化遺產,熱愛生活,熱愛和平,熱愛民族文化,為江陵端午祭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做出了謹慎而積極的呼籲。市長送給代表們的禮物是將“江陵端午祭”活動的整體情況制作成光盤。為了達到廣泛宣傳的目的,重要的宣傳資料都配有韓日英中的說明;我們還在參觀體驗等地方安排足夠多的不同語言的支持者,給予客人熱情周到的幫助。細致的考慮和安排充分體現了政府的重視程度。

今天,端午節的整個儀式(儒教和巫術)不僅繼承了古代官民壹體的社會習慣,而且在現實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達了領導和被領導之間的信仰存在的地區的和平形式。

4.民眾的自主參與是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主要保障。

“江陵端午祭”雖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視,但並不是官方活動,而是壹直深入民間,其文化精神至今仍在現代人心中傳承。那些傳統的祭祀儀式和娛樂活動仍然是人們現實生活、精神和信仰的壹部分。所以,人們不需要任何命令或要求,就會自覺參與。在這樣的祭祀活動中,人民的精神和心理與神與人、信仰與現實溝通,既使古老的傳統融入今天的生活,又使今天的生活與古老的傳統趨同,從而在古今的交匯與碰撞中促進傳統的自然傳承與演變。相反,壹種民俗如果失去了民眾的自主參與和精神信仰的傳承,必將走向枯萎甚至滅亡。

5.民俗學者的參與是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智力保障。

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首先有壹個正確識別和對待的問題,需要專門的學習和知識。在這裏,那些負責任的學者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陵端午祭”的發現和傳承過程。20世紀60年代初,韓國民俗學會前會長、中央大學教授任東權先生首先發現並熱情關註這壹祭祀活動。後來他作為民俗學專家向政府提出,被重視。1967,政府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13,使這項活動得到了制度的保護,繼承和創新。

現在,韓國每年的傳統活動中,都有民間學者積極參與。比如博物館要展示的內容,會充分聽取民俗學專家的意見。本次大會期間,農業博物館展廳由亞洲民俗學會名譽會長金善峰教授和前亞洲民俗學會秘書長、中央大學金景南教授策劃組織。“江陵端午祭博物館”在世界其他國家設立“端午”的展覽和實物,也是民俗學者的看法。每個體驗領域所能體驗到的內容既體現了傳統,又符合當代人的心理需求,是民俗學學者智慧的結晶。這種學術參與為傳統文化的保護註入了有益的智力支持,促進了積極健康的發展。

6.守住傳統的“根”,積極發現和發掘新的增長點,是傳統有效傳承的關鍵。

任何能延續至今的傳統,必然有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內容。因此,為了有效地繼承傳統,我們必須識別和捍衛它的“根”,並不斷發現和探索新的增長點,兩者缺壹不可。江陵端午祭的成功經驗就在於牢牢抓住了這兩個關節點。

江陵端午祭的“根”是滲透在該地區人民信仰中的基本祭祀儀式。在江陵人的心目中,這種祭祀的靈魂和生命就藏在這些“儀式”中。為此,無論環境和時代發生了什麽變化,他們都忠實地遵循著原有的程序。這種理解和堅持,有力地維護和傳遞了犧牲的原始生命力。在此基礎上,他們主動從現實中吸取養料,開拓新的機遇,與時俱進。比如端午節的集市,讓他們發現了“江陵人* * *同體禮儀”,強化了集體歸屬感;活動的神聖性給參與者帶來自豪感;豐富的活動和來自全國各地及國外遊客的參與,讓江陵市民充滿了榮譽感。可以看出,他們非常善於將自己發現的生長點壹壹打開,為相關內容的有效嫁接和引入搭建途徑。這樣,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將轉化為生動的現實。這應該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啟示。

7.發人深省的話題

面對“望橋踏青遊戲”瀕臨消亡,走向恢復和發展的事實,韓國民俗學者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在他們看來,值得吸取的教訓是,過去的許多非物質文化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消失了,如果有符合現代需要的非物質文化,就必須讓它們復活和重生,讓現代人體驗它們的本來面目;討論文化是否具有傳承的價值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忽視傳承文化的意願——“我們不能強迫我們的子孫無條件地接受傳統價值觀和生活,但我們應該讓他們經歷過去,給他們(心甘情願地)傳承的機會。”

我覺得這個觀點很有警示意義。是不是也應該認真思考壹個民族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誌”?想想吧。我們是否剝奪了子孫後代親身體驗和傳承非物質文化的權利?想想吧。我們有沒有讓那些瀕臨滅絕卻還活著的非物質文化“必須重生”?……

  • 上一篇:神話故事手抄報視頻
  • 下一篇:端午節的八大文化傳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