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假期是國家規定的。從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中國的端午節從壹年開始放假。
端午節介紹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也稱為中秋節和端午節。這個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和春節、中秋節壹起被稱為中國的三大節日。
“結束就是開始。”因此,“初五”也是“端午節”。在古代,五月是“午月”,“端午”也被寫成“龍舟節”。五月五日的“午”字是重復的,所以也叫“重午”。古人也把“午”視為。陳陽”,所以“端午節”也可以說是“端陽”。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不同的觀點。影響最大的是紀念屈原。5月5日,屈原在湖南汨羅江投水自盡。為了救他,人們劃船去找,把粽子扔進水裏。這種說法壹直占主導地位。
現代學者聞壹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壹個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壹個龍圖騰部落舉行的圖騰節日。連續紋身,古代吳越的壹個普通人,像壹條龍,他們在每年的5月5日舉行圖騰節。
另壹些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夏季的至日,即夏商周時期的夏季至日節。葉凡的《後漢書》持有這種觀點。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其主要目的也是。救“屈原。梁代武君在《續齊之和》中寫道:“楚大夫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而以舟救之。在端陽比賽是遺產。“屈原生於湖北秭歸縣三澗樂平裏,戰國楚人。由於他淵博的知識,他處理混亂的知識和他的修辭技巧,他成為了楚懷王的左派。他在國內主張“興才賦民”,在國外主張“勵精圖治”,主張“聯齊反秦”,最終達到統壹中國的目的。但他的政治主張遭到楚國壹批漢奸盜賊的反對,遭到排擠和誣陷,被湘王流放到湖南。他住在洞庭湖邊。不久,他聽到了楚國都城被秦軍攻打的消息。亡國之痛難以忍受,於是在農歷五月初五死於汨羅江。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1,龍舟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據說起源於古代楚人,舍不得聖人屈原,投河自盡。很多人劃船追上去救。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每年5月5日劃龍舟紀念,以驅散河中的魚,防止它們吃掉屈原的屍體。
2.掛艾草
端午節是入夏後的第壹個節日,氣溫上升,是疾病多發期。人們經常在家裏掛幾株艾蒿。由於其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辟邪、防蚊、辟邪。同時,古人在壹定程度上種植艾蒿、菖蒲,這些活動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3.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小米就用樹葉包裹成角狀,稱為“角粟”。用竹筒包裝的大米密封烘烤,稱為“筒粽子”。東漢末年,小米泡草木灰水。由於水中含有堿,小米被樹葉包裹成四邊形,煮熟,就成了廣東酸水粽子。
4.喝雄黃酒
民間有句話叫“喝雄黃酒,百病皆消”。因此,在端午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喝雄黃酒的習俗。至於小孩子,長輩們把雄黃酒塗在臉上或身上,以驅除昆蟲和汙物。其實雄黃是壹種有毒的礦物質,外用可以殺菌,但是直接喝容易致癌,所以不推薦。
5、佩戴香包
孩子們在端午節戴香包,不僅有辟邪驅邪的意思,還有用頭點綴的風格。香囊內含朱砂、雄黃、香藥,用綢布包裹,香氣四溢,再用五色絲線系成壹條繩,做成壹串形狀各異,各種精致奪目
6、懸掛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臂上縛五彩絲,壹條長命,壹條續命,壹條五色絲,壹條朱索,用兵打鬼,使人不疾。”中國古代崇拜五色,認為五色是吉祥的顏色(也有人說五色代表五條龍)。所以在節日的淩晨,大人起床後第壹件重要的事就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踝、脖子上系上五色線。綁線時,禁止小孩說話。五色線不能隨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壹場大雨或第壹次洗澡時扔到河裏。據說小孩穿五色線可以避免蛇和蠍子的傷害;扔到河裏就是讓河水沖走瘟疫和疾病,讓孩子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