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不說“端午節快樂”?
“現在很明顯,祝親朋好友‘龍青年節快樂’是不合適的。就像清明節壹樣,沒有人祝任何人幸福……”網友“陽光Youthxiaomin”說。
為什麽?復旦大學民俗學教授鄭土友說,端午節,即農歷五月初五,是夏天的開始(中午)。古人形容為“壞月壞日”“五毒出”,所以有各種求平安、戰勝災難的習俗。夏季天氣炎熱幹燥,人容易生病,瘟疫也容易傳播;再加上蛇蟲滋生,容易咬人,所以要非常小心。
這壹天壹般是壹個吃,兩個紮,三個挑。壹種是吃“黃武”,即名稱中帶有黃色文字的食物,在“青黃不接”時表示“接”;還有喝雄黃酒的習俗。古語有雲:“喝了雄黃酒,病就好了。”二是綁個葫蘆,掃帚,掛個五毒地圖。第三種是摘艾葉,把整個艾葉貼在門上。還有穿彩繩、掛小辣椒、穿虎頭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民俗。都是驅趕災難瘟疫,求安康好運的意思。
從這個角度來說,端午節可謂是古代防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共衛生日”。所以說“端午吉祥”“端午健康”顯然要貼切得多。
5月28日,端午節前夕,道教聖地河南洛陽老君山舉行壹年壹度的端午節,數百名道士聚集在巨型太極八卦陣周圍包棍包粽子。場面十分壯觀。中新社記者王忠舉攝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據報道,端午節有20多個別名,如端陽節、崇武節、菖蒲節、龍舟節和玉蘭節...最著名的自然是紀念屈原節。
“如果妳長吸壹口氣來掩飾妳的眼淚,妳會哀悼人們生活的艱辛。”端午節因屈原之死而具有濃厚的悲劇色彩和“祭祀”習俗。其實也是另壹個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紀念日。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馬說,吳王夫差不聽侍郎伍子胥的勸告,反而聽信奸臣之言,給他自殺,並於5月5日將屍體拋入江中。於是,伍子胥就成了這壹天人們必須記住的幽靈。
在南方的壹些地區,端午節也意味著“孝日”。馬說,東漢時,14歲的小姐因為父親淹死在河裏而死。她在河邊哭著,因為沒看到屍體,就投了河。五月的第五天,父女倆的屍體漂浮在水面上,曹娥的雙手從後面托住父親的屍體。因此,曹娥被稱為“孝順”的典範,受到村民們的懷念。
同時,端午節也是古代的紀念活動之壹。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中心教授朱說,世界應該在這壹天哀悼那些不安分的鬼魂,並祈禱他們離開。這個紀念日被佛教的傳入所取代,被7月15日的笠原節所取代。
“端午節最初的功能在歲月的侵蝕中變得模糊不清。只有菖蒲、艾草、石榴、大蒜等辟邪的習俗掛在門上,也略暗示其與鬼的聯系。”朱說,菖蒲的葉子形如劍,方士稱之為“水劍”,後引申為“蒲劍”。據說能砍各種怪物。
“壹方面,(民眾)小心翼翼地安慰死者,另壹方面大張旗鼓地驅趕邪靈,這才構成了端午節習俗的真正母題。”朱對說:
端午節“南方龍舟賽”,北方做什麽?
南方許多地區都有賽龍舟的習俗。轟鳴,鑼鼓喧天;劃槳加油;彩旗飄揚,彩球飛舞,鞭炮齊鳴,節日氣氛熱烈...
那麽,北方人在端午節會做什麽呢?民俗專家說,在北方,端午節射柳、鬥草、打馬球也很有運動性。
什麽是拍柳樹?明代曾有人記載過壹個射柳的“戲”——把鴿子放在壹個葫蘆裏,然後把葫蘆高高地掛在柳樹上,彎弓射葫蘆,鴿子飛出來,以飛鴿的飛行高度來判斷勝負。
據悉,射柳是從清明節到端午節壹直可以玩的經典項目。就連明朝永樂皇帝也對此念念不忘,在《陳淵略》中寫道:“明朝永樂十壹年,我有幸在東園駕車,觀看球擊射柳...14年端午節,我也是幸運的”。
孩子以“打草”為樂,說白了就是“拔草根”。交叉勾堅韌的草根或葉根,然後同時拉,看誰的根更粗更長...關於打草,白居易在《看兒戲》中寫道:“作塵又打草,天天樂。”
“當妳以為端午假期是‘睡節’,當妳準備咬掉泡著香的糯米肚子,當妳以為端午是‘粽子節’的時候,先出去運動運動吧!”網友“賓卡”說。
惠山經濟開發區100多居民聚在壹起包粽子,場面十分熱鬧。孫權攝
妳吃粽子紀念屈原嗎?
吃粽子顯然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專家解釋說,“粽子”又稱“角書”、“粽子”,是用糯米包裹粽子葉蒸成的,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在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在南北朝時期的《荊楚年譜》中,記載了人們會在夏季的至日吃粽子。
美食、美景、詩詞歌賦構成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氛圍。微信公眾號“寶貝讀詩”創始人、上海江東書院院長韓科勝說,元宵節和中秋節有很多好詩,壹輪明月足以吟誦不盡。其他節日的詩詞歌賦相對較少,端午節的詩詞就更少了。對於詩詞愛好者來說,蘇軾的《浣溪沙端午》是壹句安慰:“輕汗微透,明端午浴香蘭。香滿青川,彩線輕纏紅玉臂。付曉斜掛綠雲杯,美人相逢千年。”
承載家國情懷、融入真情、來自歷史長河的“粽子”,越來越富有年味,成為人們紀念和懷念的重要載體。
這樣就不用說端午節是“粽子節”了。
“小時候,端午節的時候,我媽會早早煮好粽子,用塑料袋包好放在書包裏,讓我課間吃。過了端午節,可以多吃壹個星期的粽子。”網友“廖小橙”說:“現在,端午節只是壹個電話,壹條短信。離家在外吃的粽子,永遠沒有我媽在家包的粽子好吃。”
《紅樓夢》第十八回,袁春親自點了四部戲:《奢宴》、《乞靈》、《仙緣》、《離魂》。嚴昊是李煜筆下的壹把折雪。李漁是明末清初的壹位偉大的劇作家。他的《壹把雪》是對嚴嵩父子“富如仇人,強如武力”的攻擊。《乞靈》是清初偉大劇作家洪升的《長生殿》中的壹個折本。長生殿的創建歷時十年,最終於康熙二十七年完工。原憲出自湯顯祖的《邯鄲記》。《離魂》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湯顯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