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第壹,理性思維的困境

1,歸納的問題

2、演繹法的問題

第二,第壹原則

1,第壹原理的結構

2.邏輯奇點下移。

3.歐洲幾何學的建立和突破。

第三,各學科的首要原則

1,牛頓力學

2.達爾文的進化論

3.林肯

4.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

第四,第壹性原理的性質

動詞 (verb的縮寫)摘要

第壹,理性思維的困境

1,歸納的問題

普通人的邏輯只有兩種:歸納和演繹。

歸納是人類借助感覺和經驗獲取和積累知識的最基本、最常見的方式。有壹個經典的歸納案例:在歐洲看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在亞洲看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在非洲看到的天鵝都是白色的,於是得出壹個結論“天鵝都是白色的”。從視線內的壹些案例,推出壹個普適的案例,從特殊到壹般,這就是歸納法。

人類日常知識的99%是基於歸納法,現在常規科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歸納法。創業者最喜歡歸納法,藍圖上的數據曲線都是壹路上升。這裏給個提示:妳看我過去的數據是壹路上漲的,所以我以後的數據會更好。這就是歸納推理。

休謨是經驗主義的三位創始人之壹。他認為壹切知識都是從看得見的經歷開始的。但是休謨第壹個發現了歸納法的問題:即使所有的前提都是正確的,結論仍然可能是錯誤的。因為歸納是對經驗的簡單處理,而人能接觸到的經驗太少,受限於個人的時空範疇。

比如,我們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天鵝都壹壹檢查,看它們是不是白色的。但是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就不能證明天鵝都是白色的。但是,如果有壹天,我們看到壹只黑天鵝,就可以證明“天鵝都是白的”這個結論是錯誤的。所以歸納只能證偽不能證明。

每個人的經驗都來自於歸納,所以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認知可能是錯誤的。卡爾·波普爾給科學下了壹個非常硬的定義,判斷它是否是科學的唯壹條件是必須有可證偽性。

2、演繹法的問題

歸納是從具體到抽象,演繹是從抽象到抽象,即從已知知識到未知知識。人類知識的1%來源於演繹,那1%可能是最重要的1%。哲科思維的壹個重要特點是假設和證明。先有假設前提,再用於邏輯推導。這是演繹法。

比如牛頓推導出公式F=ma後,後續所有基於這個公式的推導都是演繹的。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演繹三段論:大前提是每個人都會死,小前提是蘇格拉底是人,結論是蘇格拉底會死。

如果這個推論的前提是正確的,那麽結論壹定是正確的。由此,演繹法可以證明,只要前提是正確的,結論就壹定是正確的。

但是,演繹法並不是無懈可擊的。演繹必須保證前提的正確性。

如果演繹法的前提來自歸納法,結論壹定是有問題的。比如亞裏士多德的三段論有壹個問題——為什麽說每個人都會死?

這其實來源於我們的經驗:之前接觸的人都死了,所以推斷每個人都會死。註意,這其實是歸納。我們已經討論過歸納法的不可靠性,所以用歸納法得出的結論作為前提進行推斷也是有問題的。

如果演繹的前提不能來自歸納,只有壹個辦法:前提必須是另壹個更高層次的演繹推理鏈的結論。問題又來了。如何保證上級鏈的前提是正確的?

那個前提也不可能來自歸納,只能是更高鏈演繹推理的結論。這件事不能無限推下去,必須有壹個自我確定的元起點,這個元起點自然真實,可以作為後續所有推理的基石。如果有這種東西,可以保證演繹法的所有後續結論都是可以接受的。

這個自決者的出發點是混沌大學的第二個核心模型,叫做第壹原理。第壹個原則是我們邏輯推理的基礎。就像蓋房子壹樣,妳想蓋的樓越高,妳就需要挖的越深。有了第壹個原則,就可以保證推理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第二,第壹原則

第壹原理的創始人亞裏士多德花了很多時間寫第壹哲學。在第壹種哲學中,任何系統都必須有自己的第壹原則。第壹個原則是壹個基本的命題或假設,它不能被默認或違反。

王東嶽說,任何真正合理的思想體系壹般都會在壹個基本原則上運行。舉幾個例子,牛頓力學中的F=ma解決了宏觀力學問題;狹義相對論E=mc2,造就了今天的核能時代;達爾文的進化論找到了四個字——自然選擇,持續了38億年。王東嶽厚厚的《萬物演化通論》,6543.8+03.7億年的尺度,只有四個字:漸進補償。

我們的廣義思維模式有三個層次:

第壹關,具體模擬。比如我們經常用冰山模型,壹說到冰山模型就出現那個形象。比如洋蔥模型,馬上就知道洋蔥是壹層壹層剝開的。時光機模型,我乘時光機穿越到過去。MVP模型,可行性最小化原則。這些都是具象模擬,這是思維的第壹層次具象模擬。

第二個層次,思維模式。比如價值投資的概念,顛覆性創新,市場營銷的4P原理,波特的五種力量,然後把它抽象成壹個思維模型。

第三層次,第壹原理。基本屬於學科底層的基本原理,比如物理力學,生物進化,哲學上的漸進補償。

第壹原理是演繹推理的元起點,是所有思維模型建立的元基礎。第壹個原則支持並定義了系統的邊界。在英語中,第壹原則是First Principles,這個第壹原則後面是壹個s,意思是多個第壹原則。首要原則不僅是壹個系統,而且是壹個層次,壹個子系統和壹個大系統。顯然,不同系統中的第壹原理之間存在著等級關系。

比如開普勒行星定律是天文學某個領域的第壹原理,但它只是牛頓萬有引力的壹個子原理。牛頓萬有引力是從相對論中推導出來的壹個分原理。每個系統都有第壹性原理,但是系統之間有層次,所以第壹性原理也有層次,每個都有自己的適用範圍。

這也是為什麽芒格稱之為多元思維模型,並提出能力圈概念的原因。壹些基本原則適用於壹個系統,但不適用於另壹個系統。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各種重要學科的重要原理。

1,第壹原理的結構

第壹性原理的結構是什麽?第壹原理基於壹個或幾個邏輯奇點。邏輯奇點是不言而喻的事實或更大系統的首要原則。邏輯奇點這個詞是我們首要原則的關鍵。奇點這個詞來自宇宙學。所有的科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都相信大爆炸,但是大爆炸之前是什麽狀態?

我不知道。假設這是壹個奇異的狀態。整個宇宙學是建立在宇宙存在奇點的假設上的。然而,我們沒有任何關於奇點狀態的信息。換句話說,奇點是壹個所有物理學家都認同的不言自明的假設。

沒有這個假設,所有的宇宙理論背後就沒有任何東西。邏輯奇點的意思是壹樣的。不需要在系統中證明,只能接受,類似於數學中不證自明的公理。

在剛才這張圖中,邊界和模型是基於第壹原理的,第壹原理定義了壹個系統邊界,在第壹原理下有壹個或幾個不證自明的邏輯奇點。

理解邏輯奇點有兩個目的:

第壹,如何建立壹個系統,答案是找到這個系統的首要原則。如果妳找到了第壹個原則,妳就可以建立這個系統。那麽妳如何找到這個系統的首要原則呢?答案是找到它的基石假設和它的邏輯奇點。這種方法叫做公理化方法。

第二,如何打破壹個系統的邊界,答案是打破這個系統的第壹原則。壹旦這個系統的第壹原則被打破,這個系統的邊界自然就打開了。那麽,如何打破壹個系統的首要原則呢?答案是第壹原理下支撐它的邏輯奇點被打破了,這個第壹原理被打破了,我們稱之為奇點下移。

2.邏輯奇點下移。

奇點下移是因為曾經有壹個邏輯奇點無法解釋,但是後來發現了壹個新的邏輯奇點,可以解釋原來的邏輯奇點。那麽被解釋的邏輯奇點就被打破了,這就叫邏輯奇點下移。比如,如果有壹天,有壹個人能解釋宇宙的奇點,這個人的成就將超過愛因斯坦。

自100年以來,沒有第二個物理學家的成就超過愛因斯坦。每個人都在愛因斯坦的體系內解決問題。如果妳想成為下壹個愛因斯坦,就解釋壹下宇宙大爆炸的奇點。打破常人以下的奇點,就打破了邊界。這種事情經常發生。

比如歷史上的古代,人們對世界的最終解釋就是上帝和神。神和上帝是古代人們解釋世界的邏輯奇點。在哲科時代,人們用自然現象來解釋宇宙是如何起源的,於是神與神的邏輯奇點被打破,這被稱為邏輯奇點的下移,這個時代從神學時代轉變為哲學時代。

當我們對哲學時代的看法可以數字化衡量的時候,就是科學時代,再次打破了邏輯的單壹性。

綜上,我們思維模式的建立和打破。建立就是建立壹個系統,找到它的第壹個原理,方法就是公理化方法。那它就壞了。想要建立自己的體系,就必須打破以前的體系。下面用歐幾裏得幾何和非歐幾裏得幾何的例子來說明公理化方法的“立”和“破”。

3.歐洲幾何學的建立和突破。

公理化,壹種方法論,起源於歐幾裏德幾何學的創始人歐幾裏德。他有壹本叫《幾何原本》的書。歐幾裏德幾何的龐大幾何,是以五個公理為基礎,演繹演繹出467個命題。這個系統基於幾個假設,這些假設很難證明,但是看起來很正確。這些假設是不言自明的公理。

第壹點和第二點之間必須有壹條直線。這個無法證明,必須接受。

第二,任何線段都可以無限延伸成壹條直線。

第三,給定任意壹條線段,可以做壹個以壹個端點為圓心,線段為半徑的圓。

第四,所有直角全等。

第五,若兩條直線與第三條直線相交,且同側內角之和小於兩個直角之和,則兩條直線必相交於該側。

這五個公理無法證明,只能視為不證自明的邏輯奇點。今天,人們不知道歐幾裏德是如何挑出這五個公理的。從如此復雜的體系中挑出這五塊基石,然後推導出壹切,是特別令人震驚的。

每壹步推導都要解釋清楚,依據的是哪個公理。就像計算機運算壹樣,歐幾裏得的偉大貢獻絕對不僅僅是幾何的建立,更是壹個哲學家。他創造了壹種演繹的思維方式,從幾個公理推導出整個系統,建立了壹個邊界。

建立制度時,與其從枝上著手,不如從根上著手。這種方法論影響了後世很多科學家。比如笛卡爾和牛頓。

破壹個系統只需要戳它的公理。公理破了,系統破了,歐幾裏德幾何破了,也就是邏輯奇點下移。從公元前300年到19世紀,歐洲幾何有2100年沒有受到質疑。

但是,數學家在這期間發現了壹個異常,就是剛才提到的第五個公理。數學家覺得這篇文章有問題,但又說不出是什麽問題。歐幾裏得沒有使用這個公理就推導出了許多命題。大家都懷疑這個公理是否多余,試圖用前四個公理推導出第五個公理,但是失敗了。

直到後來,兩個人發現歐幾裏得幾何有壹個重要的隱含假設:世界是壹個扁平的空間。我們談論點、線、面,是因為我們的思維設定在壹個直的空間裏。這兩個人,壹個是俄國的羅巴切夫斯基,另壹個是德國數學家黎曼,他們幾乎同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在放棄了第五公理之後,他們實際上是通過純粹的邏輯推導,推導出了兩種非平行和直的空間,打破了原來直的空間的邏輯假設,建立了壹種新的非歐幾何。要知道,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空間幾何就是黎曼幾何。

因此,從歐幾裏德幾何到非歐幾裏德幾何,邏輯奇點從平坦空間下移至非平坦空間。這是第壹原理跨越不連續性的向下運動。

第三,各學科的首要原則

幾千年來,真正的知識是由基本原理組成的。第壹原理足以構成人類知識的殿堂級寶庫。把這些知識作為首要原則貢獻給全人類的人被稱為思想家。先簡單梳理壹下物理、生物、政治、經濟四個學科,以及如何用公理化方法建立第壹原理。

1,牛頓力學

牛頓和達爾文都是工業時代以來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他們和笛卡爾壹樣,都是用普遍懷疑的精神推導出自己的第壹原理,用公理化的方法建立近現代的世界觀。人類歷史上,世界觀層面的思想家只有三個。先是亞裏士多德,在2000年之前,奠定了所有西方世界觀體系的基礎。

第二個牛頓,他發起的科學革命,領導了工業革命,推動了工商業革命。牛頓的機械論世界觀仍然是西方和世界的主流世界觀。第三,達爾文,他的進化論或者說進化世界觀,應該會在未來引領我們走向壹個新的世界觀。

牛頓大約22歲的時候,他所有的思想都形成了。當他把自己的思想表達成壹本書時,他完全使用了歐洲幾何的表達方式。所有牛頓力學都是基於兩個邏輯奇點:重力和慣性。

先說亞裏士多德,他認為地球上的壹切物體都是由土元素組成的,土元素有壹種固有的屬性,想要走向宇宙的中心,而宇宙的中心就是地球。所以壹旦放手,物體落下,物體移動,這是內在本性造成的。

這就是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奇點。這個邏輯奇點在壹千多年後被牛頓打破。牛頓認為,物體之所以運動,並不是因為內部有這樣做的趨勢,而是因為有外力推動。

比如這本書之所以會掉下來,是因為地球對這本書有引力。牛頓的新邏輯奇點打破了亞裏士多德原有的邏輯奇點,於是亞裏士多德原有的運動理論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牛頓力學。引力是牛頓的基本假設之壹。

亞裏士多德也有靜止的原則。他說靜止是壹個物體的狀態。壹個物體即使運動,最終也會停止,靜止是物體的本質狀態。而牛頓則說,壹個運動的物體會壹直保持勻速直線運動,除非有外力阻止它。

牛頓的觀點與日常直覺相反。慣性定律是壹個極其違反直覺的原理,因為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什麽東西會永遠運動,運動最終會停止。牛頓說,因為物體有慣性,所以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則它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我們今天很熟悉慣性這個詞,但壹開始,它是極其令人震驚的。

整個17世紀,最難找到的就是這個道理。牛頓為什麽提出這個違背常識的真理——求助於哲學。牛頓相信古希臘德謨克裏特斯提出的原子論。他用原子論來解釋整個宇宙。在原子論中,原子處於真空中,原子很小,真空很大,也就是說原子之間幾乎沒有碰撞的機會。

“當原子在虛空中被帶著前進,沒有任何東西與它們碰撞時,它們必須以同樣的速度運動。”以此類推,每個行星就是壹個原子,整個宇宙中行星之間有大量的真空。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宇宙就是壹個無限原子的世界。根據原子論的宇宙觀,在無限的宇宙中,由於空間太大,單個原子壹旦運動,將不會受到任何阻力,此時將永遠勻速運動。

事實上,原子論啟發了牛頓。牛頓完全是從哲學而不是直覺感受中得到慣性定律的。壹旦提出慣性定律,牛頓第壹原理:引力是根據假設推導的方法得到的。慣性+重力,推導重力。

奇點的向下移動使得整個邊界打開。在兩千年裏,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和知識分子生活在亞裏士多德的範圍內。只有牛頓跳出了這個邊界,找到了新的邏輯奇點。正是因為他跳了出來,我們整個人類才有了今天的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工商文明、信息時代。

2.達爾文的進化論

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有兩個邏輯奇點。

在達爾文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所有物種都是上帝創造的。言外之意是,在上帝創造了物種之後,就沒有新的物種了。達爾文在登船前相信上帝的設計論,但他本人是壹個具有可證偽精神的科學家。

他把采集的標本帶回英國調查,確實發現有新物種出現。他發現了進化論。

但達爾文對科學的研究不止於此。他必須找到壹種機制來解釋進化。在他五年的航行中,他發現了第壹個機制和第壹個假說,基因變異。

基因變異不是壹個詞,而是兩個詞。第壹個詞是繼承。遺傳就是在繁衍的過程中把原來的基因復制給下壹代。所謂變異,就是在遺傳過程中,壹定會有基因變異。

在達爾文的時代,還沒有基因這種東西,基因運作的機制也是未知的。他說,我不知道遺傳的機制是什麽,但我堅信有遺傳這種東西。

但是為什麽基因變異可以產生新的物種,他還是找不到原因。像牛頓壹樣,達爾文再次轉向哲學。

1837-1838是達爾文壹生中最活躍、最激動人心的時期。他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和雜誌,不僅有地質學和生物學,還有大量的哲學和形而上學。在此期間,達爾文突然轉向不可知論。

所謂不可知論,就是所有重要的知識都沒有被人類理解,所有過去的洞見都可以被打破。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哲學準備,達爾文在1838年9月28日讀了《人口論》,裏面提到了人口再生產和競爭的關系。他突然頓悟,得到了他的第二個基石假設,四個字,生存和競爭。

資源的稀缺會導致競爭。每壹代的繁衍都會有遺傳和變異。適應的基因將被選擇,不適應的將被淘汰。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變異的積累會產生新的物種。於是達爾文的假設推導就形成了。

我們再來描述壹下,基因變異、生存競爭和兩個邏輯奇點構成了達爾文的第壹原理:自然選擇。

牛頓和達爾文是近代和當代最重要的兩位科學家和思想家。他們的理論推導過程如此簡潔,思維方式深受歐幾裏德和笛卡爾的影響。這是壹種普遍的質疑和公理化的方式。找到公理之後,第壹個原理自然就出來了。

壹旦發現了第壹個原理,整個學科就建立了。所以達爾文後來的學科不用自己建立。他發現自然選擇之後,後代科學家開始工作,系統就出來了。

當我們談論管理的時候,管理的底線是牛頓機制。但當我們談論創新時,創新的底線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必須學習達爾文的進化論。這種生物思維必將開啟無數創新之門。這是第壹個原則,這是哲科的思想。

3.林肯

《人類簡史》中有壹種觀點認為,美國建國前後,整個政治學的偉大貢獻是美國政治學的第壹原則,人人生而平等。

這是寫在1776的獨立宣言裏的。在這個觀念之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政治觀念都是生來不平等的,這就是之前的邏輯奇點。日本有等級,中國古代有等級,印度有等級,大英帝國有等級,只有美國和美國沒有等級。

《美國獨立宣言》是壹篇基本原則文章。《獨立宣言》開篇第壹句話:我們認為,人人生而平等,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如果妳能理解西方文本的特點,第壹句話就是整個體系的第壹原則,後面所有的分句都只是在這句話中產生的命題。這句話的分量可想而知。

林肯有壹個著名的兩分鐘演講,兩分鐘演講的第壹句話仍然是人人生而平等。《人類簡史》說,這句話在生物學上不成立,生物學上沒有兩種生物是完全壹樣的。所以,人人生而平等,只能是壹種假設和想法。這種假設和理念構成了當今美國政治學的邏輯奇點和基石假設。沒有人敢否定這句話,這是所有政治正確中最政治正確的壹句話。

發現這句話的邏輯奇點來自清教主義和古希臘思想。清教主義和古希臘哲學對建立美國的壹小批先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林肯最大的貢獻有兩點:壹是防止了國家分裂和內戰;第二,解放奴隸。解放奴隸現在看起來是壹件簡單的事情,但是當初議會都是白人,大部分反對奴隸獨立。

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簽署這項法律並讓議會通過是非常困難的。奧斯卡電影《林肯》中有壹個場景。在頒布解放奴隸的法律之前,林肯獨自坐在書房裏,拿起《歐洲幾何》來看。見歐洲幾何第四公理:所有直角都相等。

這是第壹原理,這是歐洲幾何的力量。每個人都會認為歐幾裏得幾何只是壹種幾何學,但有少數人能看出歐幾裏得幾何是壹種哲學。正是在歐洲幾何學的影響下,確立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基本原則,也就是第壹原則的下移鑄就了今天美國政治的基礎。

4.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

當代經濟學最重要的首要原則之壹來自亞當·斯密,叫做“看不見的手”。在亞當·斯密之前,幾乎所有人的基石假設都是有錢沒心沒肺。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都壹樣。

《聖經》上有壹句話,富人上了天堂,就難過駱駝穿過了針眼。壹般認為這個世界的財富都被富人搶走了,所以窮人會越來越窮。

亞當·斯密打破了這個邏輯奇點。他在1776出版的《國富論》壹書中提出了看不見的手。他總結說,如果妳把妳的財富投入再制造和再循環,妳的財富本身就會為世界創造價值。

人變富,不是因為剝削,而是這個蛋糕變大了。把這個蛋糕做大的是企業家和創業者,而不是剝削窮人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亞當·斯密說過,只要每個人都遵循自己的利益,在壹只看不見的手的指引下,通過分工和市場的作用,國家就會富裕。

經濟增長的模式特別像大爆炸後的宇宙膨脹。宇宙從654.38+037億年前的奇點狀態開始壹直在膨脹,今天宇宙還在繼續膨脹。總財富也在不斷擴大。

我們來看《人類簡史》中的數據。公元1500年,全球人口5億,人均產值550,全球GDP 2500億。2010年全球人口70億,全球GDP 60萬億,增長240倍。

第四,第壹性原理的性質

第壹性原理和通過歸納從經驗中提取的具體思維模型有什麽區別?

歸納可以得到壹些具體的模擬,演繹可以得到壹些抽象的思維模型。哲科思維的第壹原理是繼續抽象,壹個系統最底層的叫做第壹原理。這三個層次差別很大。

基本原則是壹個哲學概念。基本原則有三個哲學特征:

第壹,第壹原理是第壹因。第壹個原因是哲學中的詞匯。用白話有點像從零開始算,找到那個頭。第壹因的目的是為演繹法尋找基礎。

第二,第壹性原理必須符合簡並性原理。判斷壹個制度是否理性的標準只有壹個,這個理性的制度必須運行在壹個基本原則上。這是這門學科成熟的標誌。

第三,第壹性原理的最大作用是為曲線變換提供動力因素。古希臘哲學有兩大問題。第壹是實質的問題,第二是變化的問題。實體的問題是關於事物的基本要素是什麽,變化的問題是關於這些基本要素如何變化產生我們看到的這些東西。

基本要素是不變的,改變的是基本要素之間的組合關系,這是還原論和原子論的觀點。

這兩個大問題背後應該還有第三個大問題:壹是事物可以拆解成基本元素,這是實質性問題;第二,實體元素之間的變化會組合成事物,這是壹個變化問題;第三,這些基本要素為什麽會發生變化,這些基本要素發生變化的動力是什麽?

基本原則的最大作用是提供變革的動力。牛頓力F= ma為原子的分離和結合提供了原動力。生物實體就是基因,基因是不可改變的,基因之間的分離和結合就是遺傳和變異。達爾文研究了基因為什麽會改變那個動力因素,也就是自然選擇和生存競爭。

在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的力量下,適應的變異留下來,不適應的被淘汰,然後產生新的物種。

因此,第壹個原則提供了原動力。再看經濟學和創新。熊彼特拆解經濟後,有技術、產品、市場等基本要素。所謂創新,就是哲學思維上的變化,是指這些基本要素的新組合。

之所以要把這些基本要素重新組裝起來,是因為有壹小群人叫企業家,在投資人的錢的支持下,把這些要素從原來的體系裏拉出來,重新組裝起來。而未來哪些要素會成為主流經濟結構,取決於自然選擇。再看馬斯克。他的動機是物理學的還原論思維。拆,拆到第壹點,再重新組裝。喬布斯的動力是改變思路,不斷改變。

壹個產品剛發布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了下壹個產品的研發,等著毀掉上面的產品。它完全把不連續性應用到了每壹個日常行為中。

馬也是壹個思維生物。從QQ到微信,不是布局,而是自下而上的成長。馬雲和別人不壹樣。他不做落實的事,甚至不做戰略的事。他只做壹件事,就是跳出邊界。

這些例子表明,首要原則不能是使命和價值觀、企業文化和企業目標。換句話說,妳用妳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所體驗到的壹定不是首要原則。

第壹原理是壹切表象背後不變的東西,這是第壹原理,壹個哲學概念,需要調動哲科的思維去發現的東西叫第壹原理。

動詞 (verb的縮寫)摘要

復習這兩節課的內容。在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都活著的現象世界裏,會有壹個經驗的邊界。因為時空太窄,用歸納法整理時空的經驗肯定是不對的,會把我們束縛在裏面。

需要用思維模式來打破。思維模式是我們對世界的簡化。思維模式就像眼睛把光扭曲成顏色。我們的邏輯把世界扭曲成思維模式,這就是所謂的思維模式決定論。

絕大多數人達到這壹點就足夠了。如果壹小撮人不滿足,還想繼續前進,需要壹種新的思維方式來打破思維的界限,做出更大的成績。這種思維方式被稱為哲科思維。

只有哲科思想才能打破我們的思想界限。演繹是不可證偽的,所以需要為演繹提供壹個基礎,也就是第壹原理。第壹原理的方法論是普遍懷疑和奇點下移,從而打破群體效應。

每個邊界都基於第壹性原理,第壹性原理的定義基於幾個邏輯奇點。人類現有的思維方式構成了邊界。這個邊界壹旦被打破,就會變得比以前好十倍,所有的進步都來自於打破原有的邊界。

  • 上一篇:杭州水路運輸及輔助業務備案?
  • 下一篇:2010年暑假讀壹本好書征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