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第17屆金融系統工程與風險管理年會綜述

第17屆金融系統工程與風險管理年會綜述

風險-不確定性等價與現代金融理論的誕生

經濟理論中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區分往往可以追溯到弗蘭克·奈特(Frank Knight),他將風險分為數值可測和不可測。這種區別在當代關於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文獻中已經司空見慣。奈特說:“可測量的不確定性,或稱“風險”,與不可測量的不確定性有很大不同。前者其實根本不是不確定性。”

65438-0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出版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第壹次將風險和不確定性正式統壹到經濟理論中。在1738中,丹尼爾·伯努利將期望定義為各種結果的概率組合,後來被稱為效用。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以公理形式證明了伯努利的期望效用是各種結果按概率加權的總和,並提出效用應該用數字來度量。認識論的不確定性由此轉化為本體論的風險,本體論是關於世界各種可能狀態的分布函數。

從理論上講,戰後經濟學中風險對不確定性的替代是由兩股主要力量推動的,它們的結合使得經濟學的研究課題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首先,正如巴克豪斯所闡述的,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經濟學決定性的數學化代表了經濟學的壹個重大新分支,盡管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由來已久,包括馬克思和凱恩斯。當時《通論》被認為是壹本高度數學化的書,遭到老壹輩經濟學家的普遍排斥。其次,經濟學理論的學科和方法經歷了壹次批判性的重新定義。馮·諾依曼和摩根斯坦方法的理論基礎是由萊昂內爾·羅賓斯(1933)提供的。他認為,經濟學不是以研究主題來區分的,它不是關於商品銷售、失業和商業周期的,而是人類行為的壹個特殊方面:如何在不同用戶之間分配稀缺資源。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代表了不確定性下第壹個壹致的、可預測的選擇理論,強烈反對經濟學對不確定性下的人和心理因素等人類行為進行數學化處理。

這樣,不確定性這個20世紀30年代才引入經濟學的概念,就以可計算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還原為風險。這種方法的壹個重要成果是現代金融理論的誕生,即1952年的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和1964年的夏普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在此基礎上,產生了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可以對衍生品的風險進行定價。現代金融理論可以稱為不確定性量化科學。

不確定性回歸

不確定性的量化在現代金融理論的裏程碑中達到了頂峰,產生了幾乎前所未有的政治和實踐影響。最中肯的論點是唐納德·麥肯齊(Donald Mackenzie)提出的,他在2006年和2007年關於“經濟理論的表現”的研究中指出,期權定價理論的廣泛應用對金融實踐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其假設——起初與市場的經驗現實嚴重不符——變得不那麽不現實了”。菲舍爾·布萊克本人曾在1989中說過:“交易者現在廣泛使用公式及其變體。他們如此頻繁地使用它,以至於市場價格通常接近配方的定價,即使在應該有很大偏差的地方也是如此。”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被譽為“金融真理的科學發現”,也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全球衍生品市場巨大增長的關鍵。再加上有效市場假說,在衍生品可以通過動態對沖降低社會風險的假設下,這個公式被進壹步合法化。引用壹個經紀人的話:“我們做的交易越多,社會就越好,因為風險會更小”。

始於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美國次貸違約的結果,並通過CDO和CDS衍生品等證券化產品迅速蔓延至全球。這場危機讓人們通過概率數字評估風險的信心戛然而止。不可數的不確定性回報以“黑天鵝”的形式出現,是指偽裝成正態分布的意外尾部風險事件,但實際上其相關性無法被風險模型捕捉到,這也是非理性的“貪婪”投機。

用復雜系統理論探索金融系統的不確定性

2008年的金融危機只是警鐘之壹。在風險管理領域,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將不確定性降低為風險具有誤導性和局限性,這種認知也促進了新的研究視角的出現。在中國,壹些大學長期致力於從復雜系統的角度研究金融系統的不確定性。作為金融系統工程領域的年度盛會,天津大學金融系統工程與風險管理國際會議已舉辦至第17屆。2019年會主題為“百年變局下的金融系統工程與風險管理”,旨在探討如何理解和把握復雜金融系統的運行規律和理論,闡明金融系統工程與風險管理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在百年變局下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發展和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過去壹個世紀的變化,讓我們的視野和信息與過去不同。金融發展本身就出現了“實踐快於理論”的現象。新的產品和服務帶來了新的問題,值得學者們從更廣闊的視角,用更全面的數據進行研究。這也體現了系統工程學科的獨特價值和生命力。

以下是本次大會主題報告和專題報告的簡要概述。

香港城市大學李端教授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基於雙層求解方案的貝葉斯補償學習改進漸進對沖算法"。他指出,隨機控制不僅具有固有的隨機系統噪聲,而且缺乏對系統參數的了解,這構成了強化學習中的壹個基本挑戰。對此,李端教授提出了壹種新的兩級求解方案,用於將可約系統的不確定性和不可約不確定性分離為兩級,直接逼近最優策略。該方法可應用於動態投資組合的選擇。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曉光的報告題目是“強者恒強,弱者恒衰”與中國市場異象。本研究基於日內和日內高頻數據,闡述了中國股市存在正反饋交易現象,即中國股市追漲力度遠大於殺跌力度,而造成這壹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占據市場交易主體的散戶力量大於機構投資者。他指出,這種不對稱降低了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削弱了市場的有效性。

天津大學張偉教授做了題為“百年變革中的管理科學:分享幾點思考”的主題演講。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正在開展的“十四五”戰略研究項目,張偉指出,顛覆性技術的重要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中國的最佳實踐和人類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影響管理活動規律的重大因素。張偉以顛覆性技術對金融活動規律的影響為例,分析了未來管理科學研究活動的特點,探討了未來重要的科學前沿和重大科學問題。

復旦大學張晉卿教授做了題為《指數基金股指期貨套期保值策略研究》的專題報告。張全清認為,指數基金比主動基金有更好的表現,存在強烈的風險對沖需求,在指數基金的股指期貨中引入模糊厭惡所構建的對沖策略可以顯著提高ETF組合的投資績效。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永芳做了題為“融資融券交易的處置效應與動量策略研究”的主題演講。他分享了自己在保證金交易和動量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證實,中國融資融券業務投資者整體上存在顯著的處置效應,不同市場的相同因素對處置效應個體強度的影響不同。

上海交通大學吳教授做了“移動交易特征研究”的主題演講。他認為,移動技術帶來的便利深刻影響了人們的行為,推動了互聯網背景下金融行業的創新和改革。他指出,移動交易終端的出現改變了金融市場參與的便利性、參與者的廣泛性、渠道的普及性、直接交易成本和信息獲取成本等。,從而改變了傳統金融創新帶來的供求特性、流通特性、盈虧特性和風險特性,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研究所李建平研究員做了“大數據環境下的風險識別與整合”的主題演講。做了《大數據環境下的風險識別與整合方法》的研究報告,構建了以財務報表為載體的新型風險識別模型,並成功分析了非結構化文本和結構化文本,總結出風險因素的層次體系。

廈門大學鄭振龍教授做了題為《牛市風險與牛市貝塔》的主題演講。本研究首次提出了牛市風險的概念,並發現中國股市的牛市貝塔與橫截面收益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證實了牛市風險是壹種不同於傳統定價因素的新的定價因素。

吉林大學陳守東教授的報告題目是“系統性金融風險與中國金融形勢分析”。陳守東在報告中分享了他近期的研究工作,包括構建了包含關鍵風險因素的金融形勢指數,分析了經濟沖擊對中國金融穩定的影響,分析了金融周期和經濟周期的期限效應,為分析和預測中國的金融形勢和制定經濟金融政策做出了貢獻。

西南交通大學黃教授以《企業R & amp;d投入強度是錨定政策門檻還是連接企業?”。他指出,企業高管的R&D投資決策存在壹定程度的錨定和調整行為,不僅錨定了政策門檻,也錨定了關聯企業的R&D投資強度,但政策門檻對R&D投資決策的正面影響更大。

陜西大學的張新東教授的報告題為“供應商集中影響企業創新嗎?”。她認為,供應商高度集中減少了公司的創新投資,這種影響在小規模、私營和耐用品企業中更為明顯。同時,她指出,承擔風險、資源占用和議價能力是造成這種影響的三個渠道。

華東理工大學的周衛星教授從預測大地震發生概率的角度提出了時間序列的重現區間分析。在研究過程中,首先設定了事件發生的閾值,並假設了幾種重現區間的概率密度分布,通過KS檢驗進行了驗證。該方法可應用於股票漲跌的概率預測和風險預警。

北京師範大學李洪剛教授作了題為“社會經濟系統的復雜性與金融系統的風險”的主題演講。他運用復雜經濟金融系統和計算實驗的方法,建立了“金融機構網絡與系統性風險”、“交易者信息交互與行為趨同”、“交易者戰略交互與行為級聯”等多主體模型,開展社會經濟系統復雜性和金融系統風險的研究。

湖南大學馬超群教授做了題為“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的主題演講。首先,他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進行了對比,詳細分析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現狀和各種痛點,如融資難貴、技術資產抵押難、資金流轉慢等壹系列問題。結合計算機技術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和區塊鏈確保底層數據真實性和可靠性的本質,他提出了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的解決目標。

廈大教授郭燁做了題為“後資管新規時代中國的影子銀行與資產證券化”的主題演講。她研究了後資管新規時代中國的影子銀行和資產證券化,分析了中國影子銀行的現狀、定義和分類,比較了資管新規前後中國資本證券化的發展,以及中美資本證券化的定義和風險,提出中國企業的資產證券化更具有影子銀行的典型特征。

從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明確區分,到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等價,再回到風險不等同於不確定性的認知,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定義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壹直在不斷演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斯?阿羅曾說,“對我來說,我們對事物在社會和自然中如何運作的理解就像是浮雲。無論是歷史必然性,還是重大外交計劃,抑或是對經濟政策的激進觀點,信仰的確定性都伴隨著巨大的詛咒。對於個人或社會而言,在制定影響廣泛的政策時需要謹慎,因為我們無法預測結果。”在不確定性統治的世界裏,對結果的預測並不是簡單確定的線性關系,現實世界永遠是復雜的、多維的、隨機的。在同樣被不確定性所統治的金融市場,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對它的敬畏。

  • 上一篇:白酒的香型有哪些?
  • 下一篇:美食短視頻的拍攝技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