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
中國雖然自古忠恕,但這只是壹種理想。秦漢以後,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宗法關系、等級觀念、愚昧政策,使許多中國人“忠君順民”,成為家族的“孝子孫”,成為宗法關系和等級結構中的壹員。壹個君主,壹個大臣,壹個父親,壹個兒子和壹個兒子,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他與生俱來的權利,不能逾越。每個人都在權力、關系、利益的夾縫中求生存,不能有非分之想。群體文化,壹榮俱榮,壹損俱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好人壞人都得拼著活下去。中國的鬥爭哲學有其歷史根源,中國的歷史記載大多是權力鬥爭和政權更叠的故事。
在過去,中國也有壹個寬容和自由放任的韓和壹個慷慨的唐。春秋時期百家爭鳴,五四時期百花齊放。但更多的是思想禁錮和政治焦慮,秦王焚書,宋朝對正義的渴望,明朝的專制集權,清朝的閉關鎖國和文字獄,導致了中國的衰落、貧窮和衰弱。寬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弱點。
近代100多年殘酷的民族壓迫和階級鬥爭,使人們對立分裂,陷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民族危機。亡國滅種的危機,生靈塗炭,讓人極度扭曲。那是壹個大苦難的時代,壹個種下仇恨的社會,壹個扭曲變態的時代。在當時,寬容被認為是迂腐和不恰當的。所以魯迅說“費爾波利”要慢行。
民族鬥爭和暴力革命的慣性,專制皇權的死灰復燃,以十年階級鬥爭為綱,最終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殘酷地打擊了壹大批幹部和知識分子,挑起人民互相鬥爭,瘋狂地破壞文化遺產,把中國人民變成了封閉、愚昧、麻木、順從的可憐人。傷心的人沒有資格談寬容。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國門打開後的眼花繚亂,觀念的束縛,各種利益的糾葛,使得思想、文化、道德、價值觀壹度混亂。在這個新的成長和大變革的時代,最好的時代和最壞的時代,假冒偽劣,道德淪喪和經濟增長,興奮,浮躁,迷茫,與時俱進的失落,緊張急躁的人都不寬容。
二
我想說的是中國人整體上沒有的包容。壹位作家曾引用《大英百科全書》中對寬容的定義:寬容是指允許他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且不帶偏見地容忍與自己的觀點或被接受的觀點不壹致的觀點。
可以說,明清以來,中國人從來沒有意識到寬容的意義和價值,也沒有資格和條件去關註寬容。從百年災難的歷史文化思維和心理定式中走出來,從極端回歸常態和平和,需要壹個過程。我們應該冷靜思考中國古往今來,敞開心扉包容世界文明。英國人在光榮革命中的妥協,美國人在內戰後對敵人的寬容,蔣經國在晚年做出的明智妥協,都帶來了極其寶貴的歷史進步;甘地、曼德拉、馬丁·路德·金、昂山素季面對權力的寬容,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中世紀歐洲神權也有近千年的黑暗統治,但寬容精神被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復興。人的地位被重新確立,人人生而平等,人有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容侵犯、剝奪或莫名其妙地被代表。以人為本,尊重人,導致人的自尊,導致人的相互尊重,導致人的價值的展示和實現,讓創新創業者夢想成真,讓財富源源不斷,讓世界日新月異。我們要從包容、尊重不同意見、尊重人做起,才能壯大自己,崛起,壯大我們的文化軟實力。
時代也需要我們的包容。人類已經到了壹個市場、科技、民主制度最大程度連接人類的時代。人類從上個世紀的人與人的矛盾,變成了本世紀的人與自然的矛盾。階級、民族、國家、文明、地域之間的鬥爭,遇到了必須共同面對的強大得多的自然困境。包容和妥協成為共識,和平發展與合作成為世界主流。作為新興大國和文明古國,以什麽形象和姿態出現在世界上?如果罵人、打橫炮受追捧,激進主義、民粹主義大行其道,受氣包心態、小媳婦心態盛行,那還談什麽國家軟實力?
寬容是指壹種心理狀態,壹種社會氛圍,壹種文化教養,壹種情感和方式上的新文明。寬容是對歷史形成的扭曲的修正。在緊張的辯論、鬥爭、革命中,在休克反應的模式下,我們學習洋人,利用洋人,學習洋人,疲於追趕,逞強,未能從容地梳理文化,思考哲學,調整心態,沒有辦法真正理解包容的內涵。寬容意味著平等,不平等的人只有屈服或憐憫;寬容就是自由,戴鐐銬的人不會寬容,壓迫別人的人不會自由;寬容是尊重對方的權利,是對他人的寬容。擺脫以權利為基礎的專制思想和等級觀念,人就會寬容。跳出關系網和小團體的利益,人是寬容的;寬容意味著人格的成長和完善,壹個自由發展的人可能會容忍或接受別人的寬容。
包容是指壹種社會主流品質,不排斥個體和例外。寬容絕不是縱容腐敗,容忍貧富差距過大,也不是向壓迫和黑暗妥協。今天,我們完全有理由和可能去寬容。寬容不會容忍醜惡,只會使人覺悟,解放思想,使正義強大,使理性訴求,使討論空間,使新的制度設計空間,使中國向寬松的環境轉型,使中國走出專制與激進的循環,走向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康莊大道。
現在中國正處於轉型時期,寬容應該是轉型的關鍵內容。讓群眾發言,讓不同意見發言,讓言論更自由,讓環境更寬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國古代文明的基礎上,人民自身可以有序而穩定地變化和轉型。這是歷史唯物主義,這是國家和人民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