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詢問有關數學歷史或應用的信息。

詢問有關數學歷史或應用的信息。

中國現代數學史

1919五四運動後,中國現代數學的研究才真正開始。現代數學的發展時期是20世紀初至今的壹段時期,常以1949新中國成立為標誌分為兩個階段。近三年留日的中國馮祖訓,1908留美的鄭,1910留美的胡明福和,19165438留美的蔣立夫,1965438留法的何璐。他們大多在回國後成為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家,為中國近代數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胡明福於1917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壹位獲得博士學位的數學家。隨著留學生的回歸,世界各地大學的數學教育都有所改善。起初只有北京大學1912建校時成立了數學系,蔣力夫1920在天津南開大學成立了數學系,熊清來1926在東南大學(現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成立了數學系,很快武漢大學、齊魯大學和浙江大學也相繼成立。1930年,熊慶來在清華大學發起成立數學研究部,開始招收研究生。陳省身和吳達仁成為中國最早的數學研究生。20世紀30年代,(1927)、(1934)、華(1936)、許(1936)等先後出國學習數學,他們都成為中國近代數學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國外的數學家也來中國講學,比如英國的羅素(1920)、美國的伯克霍夫(1934)、奧斯古德(1934)、維納(1935)、法國的阿達瑪(1936)。1935中國數學會成立大會在上海召開,33名代表出席。1936《中國數學會誌》和《數學學報》的出版,標誌著我國現代數學研究的進壹步發展。解放前,數學研究集中在純數學領域,國內外發表了600多種理論。在分析方面,陳的三角級數理論,熊慶來對亞純函數和整函數的研究是代表作,還有泛函分析、變分法、微分方程和積分方程方面的成果;在數論和代數領域,華的解析數論、幾何數論、代數數論和近世代數研究成果顯著;在幾何和拓撲方面,蘇的微分幾何、的代數拓撲、的纖維叢理論和指示類理論都做了開拓性的工作: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徐在壹元和多元分析中得到了許多基本定理和嚴格證明。此外,李炎和錢寶玉開創了中國數學史的研究,他們在古代史料的註釋和考證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使我們的民族文化遺產重新煥發光彩。中國科學院成立於6月1949 11。1951年3月《中國數學報》復刊(1952年6月改為《數學報》)、19510年10月《中國數學報》復刊(1953年6月改為《數學報》)1951年8月中國數學學會召開建國後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建國後的數學研究是從清末民初的留學活動開始的。較早出國學數學的:190進步很大。50年代初,華的堆素數理論(1953)、蘇的射影曲線引論(1954)、陳的矩形函數級數和(1954)、李炎的中算術史理論(5系,65434)等,除了繼續在數論、代數、幾何、拓撲學、函數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史等學科取得新的成就外,還 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多部著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培養和成長了壹大批優秀的數學家。 60年代末,我國數學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癱瘓,人員流失,對外交流中斷。經過多方努力,情況略有改觀。1970年,《數學雜誌》復刊,《數學的實踐與理解》創刊。1973年,陳景潤在《中國科學》發表論文《壹個大偶數表示為壹個素數和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此外,中國數學家在函數論、馬爾可夫過程、概率應用、運籌學、最優化方法等方面都有壹些獨到的見解。1978 165438+第三次代表大會於10月在中國數學學會召開,標誌著數學在中國的復興。1978年全國數學競賽恢復,1985年中國開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數學競賽。1981年,陳景潤等數學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1983年,國家授予第壹批18名中青年學者博士學位,其中數學家占2/3。1986年,中國首次派代表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加入國際數學聯合會。吳文俊應邀做了45分鐘的中國古代數學史演講。近十年來,數學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發表的論文和專著數量成倍增長,質量不斷上升。在1985慶祝中國數學會成立50周年年會上,確定了中國數學發展的長遠目標。代表們決心為使中國早日成為世界新的數學強國而不懈努力。

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壹、走進生活,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理解身邊的事物:

世界之大,處處都有數學的重要貢獻。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壹,也是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需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接觸現實,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妳身邊。

比如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介紹中,我設計了這樣壹段話:妳知道我們人體中有很多有趣的比例嗎?拳頭滾動壹周,其長度與鞋底長度的比值約為1: 1,鞋底長度與高度的比值約為1: 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率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妳在店裏買襪子,只要把襪子纏在拳頭上壹周就知道這些襪子是否適合妳。如果妳是偵探,只要找到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些都是構成身體比例的有趣比例。今天我們將學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壹些“調查”、“體驗”、“操作”等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各方面能力。例如,在教授“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之前,可以安排學生做壹個小調查員,並完成以下表格:

黃瓜、卷心菜、蘿蔔和豬肉

單價(元)

數量(千克)

總價(元)

這樣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了感性認識,減緩了學習的斜率,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再如,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觀察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用在了什麽地方;學完圓的知識後,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麽輪子的形狀是圓形和三角形。學生也可以想辦法找出鍋蓋和臉盆的中心在哪裏;.....這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所學的知識,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身邊無處不在的都是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並不神秘。同時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數學的真諦,從而喚起學生從小熱愛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情感,促進學生的思維向科學的思維方式發展,培養學生自覺地將所學應用於現實生活的意識。

第二,感悟生活,搭建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要人人學”成為數學教改實驗的口號。在教學中,我聯系生活實際,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用具體生動的生活實例講解數學問題。

1,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在“按字母編號”這壹課的內容中,我用CAI課件演示了李磊同學拾金不昧的場景,然後播放了壹則“失物招領啟事”:

認領失物。

李磊在校園升旗臺附近撿到人民幣A,讓失主來少先隊大隊認領。

小少先隊隊部

2002.3

學生們對老師在數學課上談論失物招領的方式感到驚訝。通過對壹元含義的分析和討論,

老師:壹元可以是1元錢嗎?生1:壹元錢可以是1元錢,也就是說找到了1元錢。

老師:壹元可以是5元錢嗎?生2:對!說找5塊錢的。

老師:壹元能有多少?生3:也可以是85元,說明妳找到了85元的錢。

老師:壹元能有多少?生4:也可以是0.5元,說明妳拿到了5毛錢。……

老師:那麽壹元可以是0元嗎?生5:絕對沒有。如果是0元,那麽這個失物招領啟事就跟大家開了個大玩笑!

老師:為什麽不直接說發現了多少,用壹元來代替?……

由於學生很容易認識具體的、確定的物體,而用字母表示的數字是不確定的、多變的,所以學生在開始學習時往往很難理解。本題目中的“失物招領通知”是學生熟悉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學生可以不由自主地參與到解題過程中。在討論交流中,頭腦風暴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了解新知識,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另壹方面也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增強了互助合作意識,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鍛煉了學生對社會的洞察力。

2、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學習了矩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組合圖形的計算之後,我盡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老師家有壹套兩室壹廳的公寓,如圖。能不能幫他算壹下兩室壹廳的居住面積?要計算面積的大小,我們應該先測量哪個區域的長度?給壹些數據後讓學生計算;接下來,我讓學生們回家測量他們家的實際居住面積。在這樣的實際計算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興趣,還培養了實際測量和計算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

比如,在學完100以內的加減法後,創設了“買車”的教學情境:微型車價格大幅降低,小林花了100元買了幾輛車。他買了多少輛車?哪些?

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在我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們有條不紊地表達如下:

(1)將100元分解成兩個數之和:(2)將100元分解成三個數之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50+20+30=10040+40+20=10030+30+40=100

(3)將100元分解成四個數之和(4)將100元分解成五個數之和40+20+20 = 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學生們以發現者的心態去探索,去創新,去尋求原創的答案,這也驗證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的內心深處,有壹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壹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種圖文並茂的應用題讓學生覺得不是在解決應用題,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鍛煉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提升了應用題的應用品味:漫畫的形式更貼近孩子的現實生活,學生從圖片中獲得各種汽車價格的信息,也從文字中獲得“小林花了100元”的信息。因為問題有現實意義,所以不能硬性歸入哪壹個。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解決方案。整個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體驗觀察、分析、概括、歸納等學習過程。既鞏固了100以內的理解和加法,又促進了數學的交流,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因材施教,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數學的層次不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趣味性和作用。

第三,創造生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在兩步應用題後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創造”應用題,學生積極思考,發揮想象力:“壹個雞翅8元,壹個漢堡比它貴。4塊錢,我吃了壹個雞翅和壹個漢堡。妳說我花了多少錢?”;“我媽早上買了壹斤菜,買的蘿蔔是菜的兩倍。請問我媽買了多少斤蔬菜?;西遊記有62集,西遊記還有5集。《西遊記》有幾集?”學生在編應用題時表現的很開心、誇張的動作、幽默的語言,常常引起笑聲。因為主題來源於學生熟悉的事物,學生發言積極,發言流暢,思維多極多元化。他們得出壹個“雪融化後是春天,不是水”的新觀點,他們對創造感到非常興奮,他們意識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

比如,學習完“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後,讓學生幫家長算算這棟居民樓每戶該交多少水(電);學習完“利息”的知識後,算算存銀行的錢到期後,妳能拿到多少本金和利息;比如在學習了“尺度”的知識後,讓學生畫出“我為未來的校園設計了壹個方案”“我為生活區設計了壹個方案”等等。圖表內容的豐富程度和社會關註程度令人驚嘆!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論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開辟了廣闊的原野。“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在壹起,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學生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勇於探索、大膽創新、不斷進取的精神,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參與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 上一篇:求相聲
  • 下一篇:簡述寬恕的時代意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