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恩施市區,往東南100多公裏,有壹條清澈明亮的小河順山而流,古稱石河窯,今稱石灰窯,諧音。毗鄰建始關店、鶴峰中營、恩施雙河、宣恩春木營。每年農歷七月十二日,是這裏土家族的傳統節日。在這壹天,許多年輕男女從僻靜的小路出來參加會議,尋找他們的夢中情人。
石窯裏的“女兒會”歷史悠久。據傳說,很久以前,男女之間是沒有約束的。他們在工作中載歌載舞,傾吐愛情,私下預定生活,過著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後來有十個人從山外爬上藤蔓和懸崖,登上海拔1700米的石灰窯。這十人是張、薛、李、騰、楊、田、譚、曹、黃、王。他們分家,以草為界,搭棚造屋,立戶經營,稱之為“十棚”。孩子被父母訂了婚,沒有見面的機會。他們只有在見了新娘之後才能見面。此時“十棚”的孩子多由父母安排,女發男發貼。
有壹年,薛到山外作長途旅行,七月十壹日才回到家。整個棚子為他舉行了壹次盛大的宴會,慶祝他旅行歸來。薛讓非常高興。他壹邊喝酒,壹邊講述自己壹路上的所見所聞。酒滿後,他把最喜歡的姚振梅叫到身邊,吩咐道:“明天是半月節。壹大早,妳和妹妹們穿上新衣服,出去玩。”三更時分,他們起身打扮。她們穿著紅綠相間的蕾絲連衣裙,腰間圍著黑金線的繡花毛巾,腳上穿著帶花的繡花鞋,戴著閃亮的玉鐲。出了門,茅屋裏的小夥子們遠遠地望著對方,寸步不離左右,唱著民謠互相追逐,互相調情。九個姐妹都在這壹天遇到了她們的如意郎君,直到她們回到月球上的家。然後,每年7月12日,他們盛裝打扮,偷偷溜出家門,邀請鄰居姐妹上街。經過幾年的不斷實踐,人們把農歷七月十二日稱為“女兒會”。那時候女生生活太苦,常年待在家裏。除了工作,他們呆在家裏。來訪者不能露面,吃的不能端上來,完全沒有自由可言。女孩們總是期待著壹年壹度的“女兒聚會”。7月12日,辛苦了壹年的女兒們戴上了最漂亮的首飾,穿上了層層不同顏色的包邊衣服,裏長外短,被裝修成了竹筍。我用花籃拎著壹些土特產上街趕集,女兒們聚在壹起爭艷,吸引了很多年輕學生。學弟學妹們在集市上裝作無所事事、無憂無慮的樣子,眼睛卻轉了壹圈又壹圈,遇到壹個妹子就趕緊上前打招呼:“哎,妹子,這個梨多少錢?”妹子輕笑,於是談了談價錢。聰明的年輕人說:“哦,我的好姑娘,這個梨是金秤砣還是銀蛋?”我姐也不馬虎:“我說,大哥,妳要的是價格和錢。梨樹壹年有多高?”壹對梨值多少錢?我很努力,妳知道嗎?這個價格還是太高了?“就這樣,我們談了價錢,用智慧鬥爭,探索了深度。如果價格不下來,說明姐姐不喜歡妳,小夥子趕緊走開。如果價格越來越低,年輕人的希望就會越來越大。降價壹半,小夥子就要趕緊把梨全買了,給妹妹提著籃子,她妹妹自然就跟妳走了。
土家族姑娘以歌見美,以歌為媒。“歌唱得好,冷水點燈”,“第壹,愛妳不好,第二,愛妳有錢人家不好,愛妳唱歌打鼓不好”。
當時寨子周圍有很多樹,樹林裏有很多幹凈漂亮的石頭。有情懷有意向的青年男女來到叢林深處,選了壹條石凳坐下。很快,壹串迷人的民歌從樹林中飄出...
在山頂上,呃,壹片山野
朗班邊萊傑班
郎壹半種甘草。
我妹妹壹半種黃瓜。
花點時間把他綁住。
在山頂上,呃,壹棵桑樹
桑樹腳下敞開的染缸
妳有藍色和白色的布料要染。
我的新缸可以染舊衣服。
阿爾卑斯山的葉子又薄又輕。
看看妳弟弟會不會玩。
如果木葉號被炸了。
只有木葉不需要媒介。
被山妹甜美的歌聲和纏綿的情懷迷醉的年輕人,忍不住打開了嗓門,唱起了二重唱:
女:唱個悠悠球,就能用它解決了。
什麽成對開花?
竹葉是綠色的,柳葉兒是綠色的。
朱慶·劉清
詩雅姊妹燈
男:唱個yo三,倒著理解。
豌豆成對開花。
鴨子用短腿過河。
妳再唱,呃,我會解釋給妳聽
……
戀愛中的青年男女,總有唱不完的歌,從《望郎之歌》《壹座竹峰起》《壹只八哥南飛》到《十戀》《十念》《十二點》...以歌為媒,他們進行私生活,互贈戀愛對象,男人送戒指,象牙梳子,繡花針。這真的是壹個月,我不想說再見。
女兒因歌結緣的青年男女分手後,很難相見。林間的歌聲成為吊腳樓的美好回憶和永久懷念:
陳世傑刺繡。
想想奴隸的敵人
我不知道是誰。
亂七八糟
大膽找婚有時會擺脫家人的跟蹤,偷偷幽會,以消除難以抑制的思念之痛:
中午到姐姐家
姐姐在繡花。
把花留下,不要繡
起來篩茶
兄弟,妳來了
醜四郎要走了
拉郎的衣服
不要做山中無情的鳥
不要聽籠中黃昏雞
黎明奴會為妳送行。
很多癡情的土家族姑娘因為封建父母包辦婚姻,把女兒會上釀的愛情酒變成了無盡的眼淚:
六杯酒和三副。
出軌爸爸,出軌媽媽。
瞞著我哥嫂
以免我的房子空著。
三杯酒進了花園
當我爬上花樹時,淚水順著我的雙手流了下來。
每年花開花落。
誰總是求助於青少年?
十分想念我的生活。
命運不如人。
在大廳前面高高地掛壹根繩子
早死早生...
葉兒是綠色和黃色,黃色和綠色,我不知道多少年後,我的女兒會改變,它將成為這裏土家族人的文化事件。嗩吶隊、花鑼鼓隊、擺手舞隊、板凳龍隊震天動地,還有老藝術家表演的床戲、耍猴,幾十人表演的儺戲,扳勁、擡下巴、舉重。
如今,石窯裏的“女兒會”已經是文化和物質的交流會,背上花籃,背上騾馬,背上山貨特產,歡聲笑語,叮叮當當,源源不斷地湧到街上。不僅僅是本地人,鶴峰、宣恩、建始,甚至湖南、江蘇、浙江壹帶的商人也是絡繹不絕,在現場擺攤設點,擺攤做生意。大街小巷,貨來貨往,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五彩繽紛,大街上壹片繁華,生機勃勃。舞臺上,竹聯舞蒼勁有力,舞動活潑,儺戲古色古香。《茶事》歌頌了時代新風,山寨之變,土家族孩子的自由、快樂、愛,記者們拿著相機忙得不亦樂乎。他們捕捉每壹個精彩的瞬間,拍下土家的風土人情,拍下這座古老山寨的現代文明,拍下土家姑娘的歡聲笑語。
《女兒會》像壹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講述了過去土家族兒女的辛酸情懷,沈澱了歷史的腐朽,表達了時代的變遷!
儺戲
儺戲是在民間酬神許願儀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壹種地方戲,以戴面具為特征。
儺戲可分為“八結局”和“八結局”。“八結局”屬於巫術的儀式,“八結局”是有情節的劇,是壹系列的劇。角色分為生、旦、凈、醜四條線,唱腔分為高音、平調、喪、花鼓、民歌。戲份不夠,唱功綽綽有余。
捉弄
“戲”來源於人民,來源於前人的社會實踐生活,是少數民族人民文明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耍花招」是什麽時候興起的?這要從唐代說起:《奏》有這樣壹句話:
天上地下都壹樣。從前,有壹個小唐王。
他是神仙,也是神仙,也曾經是皇帝。
當年八月十五,龍體睡在牙床上。
壹頓宵夜遨遊天際,靈魂駛入仙界。
在月宮裏,我看到了許多美麗的女人。
每個人都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彈鋼琴,唱歌。
很吵,叮當作響。
有些人在前面唱歌,有些人在後面幫忙。
當唐王在腦海中看到它時,他的靈魂從夢中回來了。
唐王醒來想了想,天上神仙娛樂玩耍。
凡間應如常,文臣武將應命。
宮裏的姑娘都要以天庭為榜樣。
玩燈,演戲,唱歌,跳舞。
生活很醜很醜,花樣很多。
盛唐,國富民安。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娛樂,載歌載舞,或兩人壹組跳舞,或多人壹起跳舞。從那以後,宮殿裏的鼓聲壹起響起,歌舞非常熱鬧...壹開始只是在宮裏熱鬧。後來,唐王命令官員和人民舉行盛大的元宵節,舞獅耍龍燈,慶祝元宵節。
到了清朝,“耍把戲”更發達了。當時由於清政府執行的是周朝的禮儀規則,“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所以傳說在清朝“改土歸流”之前,鄂西就有三個自稱“土司官”的土司兄弟,以追求當地皇帝的霸權,並將其進行到底。許多青年男女為了反對當時不平等的舊制度,背井離鄉,在各家門前跳“戲”,討錢要糧為生。從此,“玩”興起,風靡各地。
壹、“耍花招”和“耍花招”介紹如下:
1.文本“播放”動作
打扮,摘瓜,掃地,掃地,玩蝴蝶。只有當鷹展開翅膀的時候,壹面,兩只手,花才排列在周圍。
2.吳的“戲”動作
盛裝,滾壇子,繞花,地上傳令牌(短步),倚身親親,連翻筋鬥碗碗,筋鬥高,黃龍路纏。
“耍把戲”的跳躍方法有兩種,壹種是只跳不唱,用動作表達自己的興趣;另壹種是載歌載舞,看到什麽就跳什麽,主要表現現實生活或恭維或祝賀或宣傳黨的政策,配合中心,服務現實。
“玩花樣”的唱腔有很多種,有南北唱腔,也有幾種古代唱腔。
1.外國人調:賺錢。
燈籠到妳家,大眾樂得敲鑼打鼓。
首先,打開正東財門的燈籠,進屋給正東拜年。
金錢滾滾而來
春天開門,過年,玩“戲”,玩燈籠。
從那以後,主要的東喜盈門呈現出壹幅搖錢樹聚寶盆的新面貌。
黃金遲早會下跌。
夏天打開了財富的大門,老年人、老人和年輕人在夏天住在同壹個屋檐下。
老老少少幸福安康,人丁興旺。
幸福永存。
秋天打開財富之門,秋天年年豐收,吃穿不愁。
全家老少其樂融融,無憂無慮,事事順利。
表現出巨大的野心
冬天開門,年復壹年安全做生意,努力工作。
種田讀書是這壹排道德樹的典範。
代人做高官。
2.後人將發揚光大(七明八暗;成語是:繼往開來)
不要學前權貴陳世美,不仁不義,棄子忘妻義。
我以身為徐為榮。我不承認我的前妻,我保證總理幫助伸張正義。
砍下他的頭。
有些人愛罵老婆,手段很紮實。這不是,那不是。
打老子,殺老婆,真的太黑了。
我後悔遲到了。
不要淩駕於妻子之上,要協商討論,尊重夫妻,要高尚。
為老公的面子爭光,做人,特別講究道德。
夫妻感情長久。
至於夫妻,要內外配合。
切記不要從事彼此的工作,妻子和丈夫的煩惱就少了,生產生活也壹樣。
團結快樂。
夫妻相處,尊重父母。孝順是目前的詞,後來,他們養孩子。
壹代壹代傳下來,幾代人享受幸福,疼愛孫子,孝順父輩。
雙聚壹吳曼
壹個特別的媳婦,要能當馬前卒,樣樣精通,內外兼聽。
和父母商量,不要妄自菲薄,給自己做個榜樣。
以後做媽媽
媽媽要謙虛,不要做怪女人,找茬就挑毛病。
逼媳婦受苦,家庭不和睦,煽陰風,點鬼火。
制造自己的罪惡
當公公的應該能當,以身作則,兒女媳婦,都壹樣。
別說媳婦浪費東西,別人指著後面,尤其是道德。
墨金西服坊
如上所述,勸人,學古人,講道德,重感情。
人老了忠誠,如何做人,如何立業,如何高尚。
留名千古。
3.人民調:毛主席的好主意
全國人民都解放了,士氣高昂,智慧過人,* * *生產黨。
毛主席的好主意是,人民要放下家當,見太陽。
人民是幸福的。
自古以來,國家繁榮昌盛,五谷豐登。毛主席和總司令,
總理周恩來扭轉了甘昆,他有壹個明智的政策,抵抗日本和打擊蔣介石土匪。
天下太平。
為官清廉,贊國富民強,惠民享福。
老少皆宜,快樂健康,爭強好勝,新世界,新氣象,
幸福永存。
翻身不忘毛主席,有飯吃,有衣穿,搞建設,壹起努力。
在團結的步伐中,齊心協力建設社會主義,
革命者永遠不會改變。
獻給* * *生產黨,意誌堅強的工農兵,壹起,
工業農業為主的節目,節目思路開闊,壹起奮鬥,打勝仗。
建設城鄉。
二、“玩”短板
這種唱法很簡單,只要唱出曲調,演唱的內容就可以剪輯表演,看什麽唱什麽,但要嚴格要求節奏,按上下韻演唱,如:
我們有燈籠。來吧來吧。
來把它給妳,上帝。我會給妳的。
每塊板上唱七個詞:例如
走進妳的房子,等著瞧,
主啊,坐在好房子裏。
之前有兩條龍搶了寶藏,
晨曦中有兩只鳥。
妳的家庭很富裕,
壹代又壹代,子子孫孫奪冠。
這種唱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寫和表演,以祝賀主人家。
“玩”短板調:《五七五》十愛:
我喜歡我姐姐的頭。哦,大人,象牙梳子很擅長這個。
刷裸,喲喲,刷裸。
艾瑞傑的眉毛又彎又直,像竹筍壹樣。
三愛姐的戒指,系著金線銀線,掛在肩上。
四愛姐的臉上,胭脂水粉打了壹下,像是女丟辛的故事。
艾蕪修女的手像蓮藕壹樣白,她戴著壹枚戒指。
劉姐的衣服,裏面紅綠相間,方方正正的。
七戀姐的裙子,兩邊黃色的裙子,四個角紮的均勻。
芭姐的褲子,不太長也不太短,三尺半,系在玫瑰骨上。
九愛姐腳,不長不短,仙女脫殼。
十愛姐姐的身體,就像當年的觀音壹樣,愛壞年輕人。
“奏”行雲流水般的七個字,如:
我是羅增,我是貴,我是妳羅毅。
給主,東羅,拜春節,亞伊伊。
拜拜。春節再見。嘿嘿嘿嘿。
這種唱法也可以是看到什麽就唱什麽,唱的時候現場發揮。內容由妳自己決定,不限。
除草,敲鑼打鼓
歌唱勞動習俗:
“山中桃李層層,雲中煙火人,銀鈸金釵來擔水,長刀短帽去燒她。”(劉禹錫詞)此詞形容山高坡陡,男女勞作,刀耕火種的景象。正是因為這種生活環境,跳槽成為土家族地區的傳統習俗。“四五月份的時候,幾家* * *傾向壹家,三四十人之多。壹家完了就傾向另壹家,壹個人鼓勁;壹人唱山雞,為省時休息,隨雲唱,學音節……”互邀組團,形成合力,割草、鑼鼓是組團、運的紐帶,是激發熱情、提振勞動士氣的號角。
農民隨便唱山歌,南北都要敲鑼打鼓。
不認可田家的快感,反而可憐他。
六月山歌滿山,鑼鼓聲被壓抑又復活。
磨刀山粗人多,男女分支。
植苗種草唱鑼鼓,男男女女都在山坡上。
把遮陽簾背上,男的喊歌給女的接。
土家族的收獲季節是最幸福的時刻。人們在燈前月下撕玉米的殼葉,玩拼圖,講古故事講笑話,自娛自樂,如李煥春的壹句話:
南瓜紅豆煮的很用心,賺的鄰居剝夜芽。
燈下的猜字謎。
20歲唱節氣習俗:土家族地區的人20歲非常重視節氣,有節日就要有習俗。許多支竹詞描寫了各種淳樸的風俗。
大年初壹,開門紙錢,紅燈青酒出天際。
回國就像剛到的客人,各自迎接新年。
穿著女人的嫁衣,塗上紅色,進了劇院。
壹夜元宵花鼓燈,楊花柳調四川腔。
第壹部分描繪了正月初壹開門祭祀的場景和大年初壹家人的親密行為,第二部分記錄了農村的習俗,即婦女可以在正月元宵節打花鼓和表演華陽戲,婦女也可以像男人壹樣觀看燈光。
還有關於清明節和重陽節的描述:
穿著翠綠色的衣服,山城的女人是綠色的,
偶爾采壹朵山花戴上,惹得壹群蜜蜂圍著寺廟飛來飛去。
這個詞描寫的是清明節,姑娘紅綠掃墓歸來,壹路上采著鮮艷的山花插在頭發裏。蝴蝶蜜蜂追逐著芬芳和繽紛的色彩,圍著姑娘翩翩起舞,增添了春色的美麗。多麽感人的尤春圖姑娘的照片。
輕陰小雨好重陽,缸裏家家有酒味。
我愛他采茶,重陽釀酒菊花。
這個詞描述了重陽節人們團聚、歡樂、和平的節日氣氛。
歌唱愛情生活:土家族的愛情生活比較自由,充滿了調侃和愛意。但很少有人,或男人經常出差謀生,或戀人多年相逢,用文字描述相思別離的生活:
幾只鳥叫著它們的兄弟,茂密的樹林裏蜷縮著雌羅。
門農不見郎,相思只隔壹河。
這首詞其實是首情歌。山寨女兒聽到鳥叫“哥哥”的聲音,被現場感動就會想起哥哥,引發持續的感情。另壹個例子是:
夫妻感情越深,壹歲相遇的競雲越多。
夜雖好,新秋雖短,只怕晨不盡。
此詞由夫妻久別重逢而成,聯想到七夕橋上牛郎織女相會,更加深情,充滿愛意。
郎去湘江幾秋,西風北雁去。
看著江頭,看不到船,看不到客船。
第壹首是壹個女人盼望郎歸來的情歌。愛人離開了家鄉,去了異地。他在北方飛了幾次,春天去了秋來。癡情女子日夜盼郎歸來,感人至深。
唱響衣食住行習俗:土家族生活在深山老林中,有著獨特的衣食住行習俗,尤其是飲酒飲茶的詞語,如雜酒、油茶等。
家家依山傍水,風土人情還不錯。
只有遊客沿襲老習慣,經常喝葡萄酒和油茶。
再比如壹根竹竿比壹口鍋倒壹杯飲料,壹大碗豬肉和壹個移動的壇勸客人,顯示了土家族人的大度:
男人的酒是香的,壹根竹竿勝過壹口鍋。
橋豬肉蓮花碗,大女人開壇勸客人品嘗。
再比如趕年的習俗,住吊腳樓的味道,繁華的景色:
油茶吸酒趕過年,吊腳樓看高看迷。
雅江看興隆象開心。請問三唐屬於哪個時期?
上述關於勞動與生活、婚姻、喪葬、20歲節氣、相思分離、衣食住行等章節。,描繪山川,表現揚善抑惡,描繪生活的艱辛,揭露惡人的罪惡,可謂是五花八門,猶如土家風情的彩圖。
蓮香
“蓮鄉”是介於說唱和舞蹈之間的壹種民間表演藝術形式,稱謂有“蓮鄉”、“蓮鄉”、“蓮鄉”等。從發展的起源來說,稱之為“蓮香”更準確,從表演的形式來說,以道具發出的優美聲音來命名,更有意義。
《蓮香》用的道具有長有短。常用的有2尺5寸長,最長的有3尺。無論長短,都是用直徑為15cm的竹竿制成。竹子上刻有12只眼睛,24枚古銅錢嵌在眼睛裏,12只眼睛是“蓮香”標記兄弟姐妹尋找父親,距今已有12年。
土家族人愛玩“荷香”,尤其是在春節期間。那時,土家山寨和每個村莊都能聽到“荷香”舞蹈。表演者,壹男壹女,扮成兄弟姐妹,手捧“荷香”,在正東廳表演。他們唱的詞,大多是祝賀主人新年快樂,祝他繁榮昌盛。
上世紀中葉,“蓮香”兄弟姐妹進屋表演,多數主東特意請表演者演唱“蓮香”的唱段,以教育後人。主東也以為只有會唱《蓮香》的團隊才是真正的《蓮香》大師。上世紀下半葉,“蓮香”的演唱內容逐漸豐富,多為現場即興表演,表演者自稱“見兒打兒”。
“蓮香”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可分為高樁、矮樁、滾龍蓮香、肉蓮等。高樁《蓮香》往往是站著表演,短樁蓮香表演者要蹲著表演,滾龍蓮香則是兩個男女坐在高板凳上表演。表演者以高板凳為表演區域,兩人在板凳上穿梭,表演自如,渾然壹體。上述表演形式的表演者都自帶道具——蓮香,而另壹種表演形式則完全不用道具,全身只穿短褲。偶爾,他們頭上戴著紅綢,胸前系著紅絲帶。表演者用手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發出像蓮香壹樣優美的聲音,故稱“肉蓮香”。不管用不用道具,都是打肩膀,打胳膊,打手臂。表演隊分為雙打、三環、七環、十環。
關於“蓮鄉”這壹表演形式的起源,在《蓮鄉起源》這壹長篇民間口頭歌詞中可以找到壹些記載。相傳唐朝有個書生叫張春芳,他的母親美若天仙,朝中有個武將路過,強迫她做妾。母親入宮後,怕自己可憐的身世暴露,害死了父母和孩子張春芳。春芳生的壹兒壹女和父親走散了。哥哥金蓮和妹妹玉香四處流浪乞討為生,尋找父親。壹天晚上,哥哥姐姐夢見壹個仙女給他們指路,教他們表演“蓮香”歌舞,說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看客,找到父親的下落。弟弟妹妹醒了,跟著夢想走,不再缺吃少喝。
土家族習俗
新年習俗是每個民族慶祝春節的習俗。恩施作為土家族的聚居地,自清代雍正以來,深受漢文化的影響,風俗文化與漢風俗交匯,形成了奇特而特殊的過年習俗文化。
殺豬做臘肉
殺年豬是土家族壹年中的喜慶活動。殺豬不僅能過個好年,還能為別人和全家提供壹年的油水保障。土家族人殺年豬,要先看日期,再問屠夫。屠夫殺豬後,要在豬鼻子上劃壹刀,然後刨洗。但是,我打破了妳的豬的樣子,投胎再也不會變成豬被殺了。其實這壹刀是屠夫太自殺了。
豬洗幹凈後,屠夫把它切成塊。如果家裏有結婚或訂婚的兒子,就要“肘”。壹般用後腿,兒子多的家庭用前後腿。家庭背景好的家庭手肘鋪壹個背,比較重,家庭背景差的比較圓潤,沒有背,自然會輕壹些。這些肘子是兒子給老公拜年的禮物。
殺了壹頭豬後,主人家會招待屠夫和親朋好友吃壹頓飯。壹般不使用豬的身體肉,只使用不容易清理的“領肉”(豬脖子)和肘擊後剩下的肉。給這頓飯起個惡名叫“喝湯”。屠夫和他的親戚朋友走後,主家開始腌制臘肉,腌制前要做壹個紅鍋,也就是把鐵鍋燒紅。將豬肉去皮的壹面烙在紅鍋上,先將皮中的毛腳清洗幹凈;其次,肉腌制的時候是用熱水浸泡,刮幹凈,容易煮熟,對肉的腌制也很有講究。將生鹽翻炒,抖散花椒粉,在鍋或壇子裏放壹層肉,抹壹層花椒粉鹽,腌制七天左右,然後將壇子掛在竈前或火上。
巴巴派老竈。
臘月末,土家族人忙著做粑粑,做醪糟,準備過年。粑粑有三種,壹是粑粑,二是銀子殼,三是凍粑粑。糍粑是將糯米蒸熟,或用杵或槌打碎,或用削尖的竹簽戳揉,使糯米成泥,現在揉成面團,擠壓成餅或壓入特制的木模具中,這就是糍粑的大小。這樣做出來的糍粑金黃透亮,烤起來比純糯米還甜。銀子的外殼是用糯米和糯米混合做成的,也有壹部分是用高粱米做的。用水浸泡後磨成漿,放入袋中懸掛壹夜。水分大部分流失,稱為掛漿。把掛漿分成面團,在模具裏擠壓,蒸熟,就做成了銀子的外殼。選擇寒冷的天氣,將大米磨成漿,將壹半的炒米漿和另壹半的原漿搖勻發酵,然後在冰天雪地裏冷凍幾天,再揉成面團蒸熟,松軟可口。有人把綠豆或紅豆煮成泥,放進糖、鹽、香料做成的甜鹹豆餡裏,裹上米漿,蒸在猴栗葉上做成粑粑。
臘月,走進土家人家,可以用壹盆或壹壇清水浸泡過的糍粑、銀子殼。只要經常換水,6月份就可以吃了,而且特別清爽。所以有“臘月六月可以吃”的說法,這也成為了土家族人的壹種飲食體驗。
制作醪液就是釀造米酒。這不僅是土家族人新年的必備食物,也是預示來年好運的習俗。臘月下旬,每個主婦都要準備好壹等糯米,換成糯米,蒸熟糯米或大米,倒入簸箕,攤開,灑上涼水攪拌壹下,然後搖入甜酒曲中,趁著時尚盆中微熱,這樣生米就做好了,生米中間挖壹個小炕,插在坑的四周。如果新鮮的醪糟中充滿甜水,則稱之為“浮水”。尤其是成串的酒釀,可以在盆裏旋轉,味道特別甜,預示著來年吉祥如意,闔家歡樂。如果醪糟變紅了,就叫“天影”,說明主人有了財富,更加幸福。
過年前後,走進土家人家,妳會受到貴客般的禮遇,油炸粑粑,粑粑煎肉,壹碗醪糟煎肉,因為醪糟煎肉壹般是土家婦女作為“母子”生完孩子後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
有毛的狗
農歷正月十五晚上,土家族人會裝飾花燈,玩花燈挑荷花船,舞龍燈、舞獅燈、蚌殼,通宵手舞足蹈“鬧元宵”,與中國習俗相同。另外,拿杉木樹枝,在屋外搭個棚子燒。小孩子大叫“把狗弄走,把狗弄走,壹到張家廚房門口,狗就沒用了”,叫“把狗弄走”或“把狗弄走”,這是土家族特有的習俗。說起正月十五搭個毛狗棚趕走毛狗,是有歷史的。相傳有壹年正月十五,玉帝多喝了幾杯酒,在南天門門口看下界。他覺得山角的吊腳樓和茅草棚很醜,就叫火神下凡,把它們都燒了。火神剛到地球,屋頂神和門神緊隨其後。知道普通人蓋房子不容易,屋頂神和看門人勸火神積德。火神也知道玉帝喝多了酒,便想使個馬虎眼,吩咐天兵在山上用柴火搭起許多棚子,點燃。我看到了煙和火,地球上只看到煙和火,分不清。當玉帝看著天空時,他認為他真的燒掉了人類的房子。後來各路人馬搭建棚子,正月十五焚燒,以愚弄玉帝。這個茅草棚就像農民看守狗的棚子,所以叫狗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