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社會發展的本質是人的發展。人的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個人的全面發展。如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那首先要看人的本性。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其現實中壹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也可以說,人是由他的社會關系決定的。實現人或發展人,關鍵問題是改善人所生活的社會關系,建立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相適應的社會關系。這個社會關系有很多內容,中心關系是生產關系,還有壹系列其他關系。談革命或改革,主要是從這個角度。
人們賴以生存活動的社會關系,特別是社會中的經濟關系,是由社會物質生產發展的壹定歷史階段所決定的。因此,要改革或改善人們賴以生存的社會關系,就必須首先改革或改善社會生產關系,而要改革或改善社會生產關系,也必須把它同社會物質生產狀況聯系起來。
物質生產作為壹個過程,主要有兩個結果:壹是物質成果,二是社會生產關系。這兩個成果是緊密聯系的:物質成果不能脫離社會生產關系,否則就不能轉化為物質生活資料;另壹方面,如果沒有物質成就,生產關系就不可能存在。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物質生產和改革社會生產關系有機地統壹起來。
發展物質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人的發展,是為人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當我們談到生產和勞動時,是理解為人向自然索取物質生活資料好,還是理解為人與自然交換物質能量好?換句話說,生產和勞動應該從經濟學或者哲學上來理解。經驗告訴我們,傳統哲學對生產和勞動的理解實際上受制於經濟學的理解。人們被眼前的利益所驅使和制約,被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和理解方式所困。特別是隨著國際競爭的發展、加劇和逐步加劇,這種短視的理解經濟學的方式得到了強化。我認為,要真正正確理解生產勞動的科學內涵,還是要從哲學的高度去理解。從哲學的角度理解生產和勞動,生產和勞動主要是指人與自然界相互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過程。交換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當然,既然人的生存和發展是長期的、可持續的,又因為這種交換是相互的,那麽就必須充分考慮這種“相互交換關系”的可持續性。也就是說,從哲學的角度來理解勞動,必須充分註意隱藏在這種“相互交換過程”中的不利於人類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因素,如資源、環境等壹系列相關問題,而不能自找麻煩,也就是說,必須充分註意當前可持續發展理論提出的那些問題或約束。
現在的問題是自然環境被破壞,資源枯竭,其他問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對社會利益及其沖突的忽視不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深深影響著人類未來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
人類社會為了生存和發展,根本的矛盾是人與自然的矛盾,而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不同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可以說,人與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鬥爭,既是人與自然關系難以協調的根本原因,也是人類社會內部各種利益關系和矛盾難以協調的根本原因。有人說,對於今天的人類來說,和平與發展問題只是反映了當代人類的壹種理想和追求,並不是說現在已經實現了和平與發展。認為當今時代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和平與發展的狀態,這是不現實的,也不符合鄧小平同誌的有關論述。這是因為,隨著20世紀的結束和21世紀的到來,特別是為了在21世紀的發展中占據優勢和有利地位,世界強國都在調整和重新制定新的發展戰略。也就是說,國際化的利益矛盾和鬥爭在加劇,地區沖突和各種不穩定因素此起彼伏,“東西南北”的問題沒有壹個得到有效解決,至今沒有現實的出路,各種危險因素還在增長。因此,人類追求和實現和平與發展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反思中國社會發展道路的選擇過程也是充滿矛盾和曲折的。具體來說,我們選擇的道路是壹個充滿矛盾的混合體。壹方面,我們現在所說的社會發展有兩個具體目的:壹是滿足我國人民生存和發展的眼前需要,二是滿足我國應對我們所面臨的國際鬥爭的需要。中國作為壹個經濟和科技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在巨大的國際鬥爭壓力下,不得不靠吃飯來生存,靠發展來強大,在21世紀的全球化進程中,爭取壹個適合中國發展的有利位置,以便能夠應對已經預測到和尚未預測到的新的困難和挑戰。雖然我們把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但我們實際上必須以經濟建設為最緊迫的中心,優先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可以說,中國選擇的發展戰略是以應對國際國內各種矛盾為首選的趕超戰略。在這樣的戰略目標指導下,應該預料到會出現“壹手硬壹手軟”這樣的偏差和問題。比如,在抓兩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對物質文明建設抓得硬,對精神文明建設抓得軟,致使文化建設“主旋律”的主體地位受到嚴重沖擊;再比如,在抓經濟建設和資源環境保護的工作中,抓經濟建設比較硬,抓資源環境保護比較軟,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嚴重;再比如,抓經濟和法制的制度建設很硬,解決改革開放以來各種不良現象很軟,導致賣淫嫖娼,性病,吸毒,經濟犯罪,* * *。再比如,在效率和公平方面,我們在“效率優先”的工作上壹手硬,在“兼顧公平”的工作上壹手軟,造成了以貧富差距過大為特征的人際利益沖突。這些問題的出現、蔓延和難以解決,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壹系列社會矛盾,損害了社會主義社會正常的人際關系,助長了人們搶錢求財的畸形心理,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總之,這些矛盾和問題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人民內部越來越無序的利益糾紛,激化了人民內部越來越復雜的利益沖突。社會內部無序的利益矛盾和糾紛不僅破壞了社會中和諧的人際關系,也極大地刺激了人們對自然界掠奪性開發的貪婪和野心,從而極大地破壞了人與自然界的和諧關系。這樣,通過人際關系中利益矛盾和人與自然矛盾的不斷出現和激化,不僅使我們所期待的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這兩個原本統壹的目標發生了矛盾,而且使實現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基礎在深層次上遭到了嚴重破壞,從根本上造成了人類生存的困難。連生存都受到威脅,何談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談論實現社會和人的可持續生存和全面發展是沒有意義的。
這些問題,從人的主觀意識和行為的角度,特別是從人的思維方式的角度來看,根源在於人對財富的過度貪婪和對自然無節制的掠奪式開發。這裏反映的是人性的貪婪,人性的奴役,人性的異化和喪失。這樣追求的“可持續發展”,勉強可以說是物質財富的“持續增長”,而不是原本的“可持續發展”,更談不上“人”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可以說,這樣理解的“發展”,是壹種“見物不見人”的發展;這個“發展”是壹個可怕而危險的詞;在這種情況下,“效率優先”的概念是壹個非常可怕的概念。因為它會以更強大的方式助長人們的貪婪,以更殘酷的方式推動人們掠奪和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加劇人類已經面臨的生存危機。
人類要真正把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放在應有的位置上,要真正追求自身的全面發展,就必須在根本指導思想上回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和諧的社會人際關系上來,恢復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為人與自然界的協調交往和交流奠定基礎。而要做到這壹點,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要在全球範圍內統壹全人類對這壹問題的清晰認識,努力消除人類社會的各種利益紛爭,超越人與人之間的生存競爭,超越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生存競爭,化鬥爭為合作,使人類社會成為壹個真正的大寫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說,鄧小平同誌關於我們要正確處理“東西南北”問題,盡快實現全人類的和平與發展的觀點,必須從現在起成為全人類的知識,成為全人類的壹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