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進入21這個光怪陸離、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大千世界的今天,我們停下來看看中國的古詩詞史,看到的是壹幅幅生動雋永、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畫卷。中國古代詩歌藝術是中國燦爛古代文化的瑰寶,中國古代詩歌創造的藝術美是中國古代詩歌不朽的靈魂。重視中國古詩的意境美,是繁榮發達社會肯定個體生命價值、豐富和拓展個人生活、提高個人審美情趣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需要。本文試圖從中國古代詩歌的形式、生成因素及其對現代文藝的影響等方面來理解和把握中國古代詩歌的意境美。
二、中國古代詩歌意境美的形式
(壹)中國古代文論對詩歌意境美的論述。
中國古詩詞創作的目標是什麽?終極目標是什麽?中國的文人學者對此都有精辟獨到的論述,如“宏思三義(詩比賦),用之恰當,用之丹潤,使嘗之者無限,聞之者動心,這是詩的終極目的。”鐘嶸《詩序》等“(詩)嘿!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就可以說得超出韻外了。”司空圖《與李生談詩》,“詩人是指新的語言技巧,前人沒有教過的都是好的,比如能描繪壹個很難寫的場景。譬如當下,有無窮之意,言外之意,然後就來了。”歐陽修《六壹詩話》“詩人亦抒情,盛唐諸人只感興味,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所以它的美是徹底而精致的,不可能池在壹起。如空中之聲,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之不盡。”嚴羽《蒼狼詩石化編》“壹般而言,詩以專為上,以饒美為材,為人師表,工匠宜高,拾宜識。”王世貞的《易顏淵》等等。我們說詩歌有無限的韻味,有韻外之意,有言外之意,有說不完的話,有說不完的意,等等,包括袁枚的“魂”論,王士禎的“韻”論,王國維的“境界”論,都是指詩歌創作所追求的壹種審美境界。“境界不是由大小決定的”[1]。我國古代詩歌所創造的詩歌意境美是多姿多彩的,或體現為沖淡平和、清麗脫俗、典雅含蓄的優美意境,或呈現為剛健、曠達、從容、高潔、大方的崇高壯美。
(二)中國古代詩歌意境美的形式。
優美和崇高(壯麗)是中國古代詩歌意境美的兩種基本形式。沖淡平和,清澈美好,優雅含蓄都體現在美裏;豪放、蒼勁、曠達、從容、清高、古靈精怪、悲涼,體現在崇高、壯美。形式優美的詩歌註重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壹,形式崇高壯麗的詩歌註重人與自然社會對立中的突破與統壹。它們有不同的形式,殊途同歸,追求人與自然的終極和諧,追求自由生活的永恒美好。
1,美好的詩意心境
1)沖淡平和美好
沖淡平和美主要指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創作的田園詩。,多以自然質樸的語言描繪日常生活場景,表達壹種淡泊功利、閑適自在的生活,營造壹種和諧友愛的生活情懷,傳達壹種祥和深遠的和諧之美。比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暖民村,伊壹墟煙。狗叫的深巷裏,雞叫桑樹跳。”,“歡然酌春酒,在我的園子裏摘菜。小雨東來,好風與之。”,王維的《在太陽的偏旁,牛羊沿著小路回家》。和壹個茅草門裏的粗獷老頭,靠著侯景偉。”孟浩然《我們把妳的窗戶打開,越過花園和田野,用我們手中的杯子來談論桑和麻。綠色的樹林環繞著村莊,綠色的山丘位於城外。”,湯“近山近水,帶煙帶雨於桑麻。擔任縣長。壹犁兩耙,修身養性。”。
2)清明很美很美
清麗,主要指南北朝時期的大小謝(謝靈運、)、王維、
李白、孟浩然、魏等人創作的山水詩,用自然清新、明麗優美的語言描繪事物和景物,抒發感情,抒發思想,創造出形神兼備、情景交融、詩中有畫、字義無窮的清靈境界。比如漢樂府裏的《江南》,“江南可采蓮,何田甜有荷葉。魚打荷葉之間:魚打荷葉東,魚打荷葉西,魚打荷葉南,魚打荷葉北。”謝靈運“春草長池,園柳成鳴禽。”謝謝,“夏宇散成壹片喧囂,澄江靜如修行。”王維“松樹林裏有月光,小溪裏有水晶石。”李白:“孤帆遠青天,唯長江流於天。”,“在風景如畫的江面上,山看夜清。在兩條河流之間,壹湖壹湖的像壹面明亮的鏡子;河上的兩座橋看起來像從天而降的彩虹。人是寒橘柚,秋老梧桐。”,“這壹夜在河緣以西,整個藍天上沒有壹朵雲。掛帆在明,落葉在我身後。”,“天門斷楚河,清水東流至此。兩岸青山相對,孤帆來。”孟浩然“天有多寬,樹有多近,水有多清,月有多近!."杜甫“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窗含西陵秋雪,吳棟萬裏船停門口。”韓愈“天上的雨是酥的,遠處的草卻是密的。”張“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綠竹帽,綠蓑衣,斜風細雨不必回。”,柳宗元“百山無鳥,千徑無足跡。壹只小船,壹件竹鬥篷,壹個老人在冰冷的河面上釣魚——雪。”魏“春潮帶雨遲而急,野無舟渡。”等壹下。
3)優雅含蓄之美
優雅含蓄之美,運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景物空靈獨特,作家溫柔獨特,語言滔滔不絕,表達了壹種耐人尋味又有嚼勁的凝重之美。如《詩經》中“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溯之,路阻且長,且在水中央。”、韓樂府《子夜歌》“初欲識郎,心似壹。如果把絲放進殘機,為什麽不能是馬?”《望江南》“望天上月,望遠方壹片銀雲,夜越來越濃,為奴吹去月周圍雲,見忘恩負義之人。”曹植《鵝吟》“秋風蕭瑟天氣寒,草木搖露如霜。”,李白“她玉白色的樓梯被露水凍著,夜長浸襪。在她緊閉的窗扉後面,她為什麽還在等待,透過水晶玻璃看著秋月的光輝?. ",劉長卿《夕陽蒼山遠,天寒地凍,屋窮。柴門聞犬吠,雪夜歸人。”,李商隱“久別重逢,更別重逢,東風起,百花齊放。春天的蠶會壹直織到死去,蠟燭會變成灰燼和眼淚。”我想知道為什麽我的錦瑟有五十根弦,每根弦上都有壹個青春的間隔。司空圖“落花無言,人輕如菊。”李靖,“細雨夢回雞,小樓吹透寒。”馮延巳“風吹皺壹池春水。”,李煜“不言獨上西廂,明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離別卻是心裏總的滋味。《範仲淹》藍天黃葉秋色冷煙綠波。“等壹下。
2.崇高壯麗的詩意
1)朝氣蓬勃,朝氣蓬勃,胸懷寬廣。
雄壯、蒼勁、曠達之美是壹種陽剛、奔放之美,重在書寫大氣磅礴、氣勢磅礴的氣象,而蒼勁曠達則重在書寫人的精神特質,用誇張、想象、直白等手段表現身體感受,具有英雄式浪漫主義的特征。比如曹操“東臨碣石看海。”大海如此廣闊無垠,島嶼高高聳立在海面上。樹生,草豐。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似乎來自浩瀚的海洋。日月之旅若出,星漢輝煌,若出。”“老人臥虎藏龍,誌在千裏,先烈暮年壯膽。”,曹植“夫有大誌,萬裏尚在隔壁。》,劉邦《風起雲飛,織女歸海故鄉,猛士處處護衛?”,北朝《敕勒歌》“天蒼蒼野,風吹草低牛羊。《張》春江潮,海上明月生於潮。“孟浩然”和薄霧從雲谷和孟谷,壹直困擾著嶽陽市。《王之渙》黃河遠山白雲間,孤城萬仞。李白“總有壹天,我要乘風破浪,揚帆直上,越過深深的大海。"我們都是崇高的遙遠的思想,渴望天空和明月. "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笑天出門,我輩是蒿人。”“道難通,天難清。”,“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黃河萬裏觸山,渦搖秦礦。“在通往天堂的直線上,它的頂峰進入天堂,頂上五座聖峰,並在中國投下陰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岑參》北風卷著白草,吹碎了它們,八月雪劃過韃靼的天空。在猶如春天的大風中,夜晚來臨,成千上萬的梨花綻放。“這九月的夜晚,車輪塔上吹著寒氣,山谷裏堆滿了像啄木鳥壹樣的碎圓石,順著風向下,向前。《蘇軾》烏雲翻墨沒蓋山,白雨跳船。“風來了又吹走,湖下面的水看起來像天空。”,“不歸之河,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巖石雲破,浪濤裂岸,卷起千堆雪。”等壹下。
2)冷靜、高貴、悲傷、美麗
淡定,清高,悲美,是壹種沈郁失意,憐憫人,珍惜人生經歷,道德深沈的壹種深沈之美。它多采用寫實手法,突出寫實的特點。屈原“攜長劍和阿沁弓,留其頭心而不罰。勇敢無畏的妳是最。妳至死都堅守崗位。身死神靈,魂為鬼!”,項羽“拔山而怒於天下,而弱則不亡。”不死能怎麽辦?《玉心》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江水。“鮑照”吃不消案,拔劍擊柱嘆。夫君在世,安何時能垂下羽翼。《陳子昂》在我面前,那些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未來的世代在哪裏?。我想到天地,沒有限制,沒有盡頭,我獨自壹人,眼淚掉了下來!杜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草木皆兵”。花瓣像眼淚壹樣落下,孤獨的鳥兒唱出它們的悲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江天之間波濤洶湧,山中雲霧接地氣。從菊,我流淚,孤舟是故鄉心。”,“風急天高,猿嗥叫,鳥飛渡清湖白沙歸。天塌下來了,樹在沙沙作響,而我看著長河總是滾滾向前。悲涼秋景裏的李,常年遊子,在疾病纏身的今天獨自生活在高臺上。硬* * *恨霜鬢,心痛疲倦是我酒裏的壹層厚塵。“等壹下。
中國古詩意境美的分類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這是由詩歌意象的豐富性決定的。說有些詩清麗不為過,說飄逸含蓄也不錯。它們是美的結合。如果妳有不同的愛好,妳會羨慕妳所看重的是什麽樣的美。要系統全面地看待詩歌意境之美,不能生搬硬套,才能壹窺詩歌意境之美。
第三,中國古詩意境美的生成因素。
詩意意境是指詩人通過主觀描繪,從客觀世界中創造出形神兼備的形象,從而喚起觀眾的審美體驗,達到情景交融、自在圓滿、超越時空、天人合壹的審美境界。那麽,中國古詩的意境美是如何產生的呢?接下來,從宏觀和微觀、* *性和個性、主體和客體三個方面來理解和探討詩歌意境美的生成因素。
(壹)人本主義本體論
人本本體論,即以人為本,詩歌是人創造的,脫胎於人,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存在狀況。曹丕的經典理論?紙》“文以氣為主,清而濁,而不強而有力。各種音樂,雖然曲度均勻,但節奏壹致;至於出血不均,那是有技巧的,有技巧的。雖然是在父兄,但是不能轉移子女。》,還有常說的寫作如壹個人,都是指詩歌創作中的個體差異。個體差異是與生俱來的,因為每個人的天賦稟賦、興趣愛好、人生經歷、理想抱負都不壹樣,都有天然的屬性。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風格的作品,表現出詩歌意境美的多樣性。另壹方面,子曰:“早上聽道,晚上死。“對道德的不懈追求是人類最大的幸福滿足和解放。道指的是真理,肯定真理,歌頌善與美,揭露假與醜,追求自由、快樂、幸福生活的存在。它是人類的普遍知識,它形成了詩歌創作中的意境美。個性與性的結合創造了壹種詩意的境界,即尼采的“日神精神產生優美的詩歌,酒神精神產生崇高的詩歌。”“人詩意地生活在地球上”,[2]“窮人對自己免疫,而達到他們則有助於世界。”[3],具體來說,就是人的存在的境界具有完美的功德、自由和幸福,以及人與自然的統壹。運用恰當生動的語言創造現實的意象,表達或追求詩意的生活境界,詩歌的藝術美就產生了。
(B)社會、政治和經濟發展
《毛詩序》“情出於聲,聲寫為聲。治天下之聲樂,其政;亂世之聲怒訴,其政為善;亡國之聲哀思,其民困。所以得與失,動天下,感鬼神,接近於詩。”、劉勰《文心雕龍》?時間系列“歌謠與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風在上面動,浪在下面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建安風,李白的盛唐,杜甫的消沈與安史之亂,清朝的悲涼與國家的衰落,城市工商業經濟的繁榮與小說戲劇創作的繁榮等等。,都談到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對詩歌創作的影響,體現了詩歌的人文關懷精神。
(3)學術風潮和社會氛圍
統治壹代的學術思想和社會風氣會對詩歌創作產生直接影響。如楚辭受縱橫家影響,辭賦因推孔尊儒而盛,玄學詩仙因晉玄學而盛。自唐代以來,無論是“古文運動”、“朱程理學”、嚴羽的“趣味論”、李贄的“童心說”、沈德潛的“模式論”、王士禎的“神韻說”、袁枚的“性靈說”。
(四)詩歌風格
詩歌風格的完善也是詩歌意境美的因素之壹。就格律而言,詩歌風格可分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古典詩歌分為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現代詩歌分為絕句和格律詩。唐代以前,詩歌的文體不受字數、押韻、對仗的限制和束縛,稱為古體詩。初唐對詩歌的字數、押韻、對仗都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形成格律詩,稱為近體詩。現代詩歌中的從句可以分為絕句和格律詩。有四首絕句和八首格律詩。絕句和押韻都要求音韻和諧,用詞工整,韻和韻的對聯必須對立。詩歌發展到現代詩,是“最細致的壹種參照事物的造型,寫的是感情貧乏的事物。”鐘嶸《詩序》有“制,格力,音節。”第三種詩歌方法已經形成了壹種完整的文學風格。
中國古代詩歌的意境美是中國古代詩人在詩歌創作中追求的終極目標和最高理想,是對世界美學的獨特貢獻。它在立意、內容、形式上都很完美,追求個性與* * *,微觀與宏觀相統壹,主客相融,是壹種自然、自然、和諧的審美境界。
第四,中國古代詩歌的意境美對現代文藝的影響。
中國古詩的意境美,猶如人類歷史長河中幸福的波濤,清澈見底,是人類光榮與夢想的見證,是追求真善美,摒棄虛假與醜惡,認識與認同,達到自由與幸福境界的橋梁。現代社會,金錢泛濫,物欲橫流,信息爆炸。很多人在匆忙中迷失,找不到人生的位置和方向,如行屍走肉,痛苦不堪。人們通過欣賞中國古詩詞中的意境之美,可以發現自我,認同自我,解放自我,看到生命的希望和光明,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自由。同時,中國古詩的意境美對現代文學創作和欣賞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啟示,即文學創作追求真善美的永恒道德,把握時代主旋律,完善意境、內容和形式,從而創作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勇於創新、反映大眾心聲和體驗的文學作品。中國古詩詞意境美的欣賞與提升,適用於戲劇、電影等藝術,如著名導演李安、陳凱歌、張藝謀、李,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在電影藝術創作中,他們充滿了哲學思想和詩意的想法,努力創造出視聽盛宴之外的無盡休閑。再比如該劇的旋律、舞臺布景、服裝道具和人物、故事情節的和諧,中國古建築的飛檐鬥拱,群體的對稱,虛實的交替等等。,這些都符合對詩歌意境的追求。這樣的藝術作品被人們流傳、珍藏、保存,是優秀的文學作品。
給…作註解
[1]王國維——《人間詞話》——蘭州大學出版社,第壹版,2004年6月11,第8頁。
[2]海德格爾——段建軍,《西方文論選讀》——西北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第壹版,第220頁。
[3]語用,盡見孟子。意思是在遇到困難不滿足的時候做好自我道德修養,成功的時候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