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化腐朽為神奇:中山綦江公園場地和材料回收再利用。
中山綦江公園建於嶽重造船廠舊址,占地11公頃。從1953到1999,從發展到消亡,經歷了壹個短暫卻又感人的歷程。本案例著眼於工業場地的歷史遺跡再利用,采用多種方式利用工業場地、構築物和機器,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設計形式,由此引發對生態設計理念的理解(於,2001;龐偉,於,2002,2003;普杜瓦,2003年).
(1)保留:尊重沒有設計師的設計。
好的景觀不是專業設計師憑空創造出來的,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創造壹個良好而有意義的環境的最好方法是保留過去的遺產。作為壹個有近半個世紀歷史的老船廠遺址,留下的東西很多:自然要素方面,遺址上有水體,有許多古老的榕樹和發育良好的地帶性植物群落,還有與之相適應的生境和土壤條件。人文元素方面,遺址上有很多不同時代的碼頭、工廠、水塔、煙囪、龍門吊、鐵軌、變壓器、各種機器,甚至水邊的護岸,廠房墻上“抓革命促生產”的語錄。正是這些“東西”渲染了這個地方的氣氛。
公園設計團隊對所有這些“東西”和整個遺址逐壹進行了測量、編號和拍照,並研究了它們保存的可能性:包括自然系統和元素的保存,水體和部分護岸基本保持了原狀,所有的古樹都保留在遺址內。為了保存沿河的十余棵古榕樹,滿足水利防洪對斷面的要求,開辟了壹條支渠,形成榕樹島;結構的保留和再利用:兩個反映不同時代的鋼結構和水泥框架碼頭被原地保留,壹個紅磚煙囪和兩個水塔也被原地保留,它們在場地設計中結合在壹起。機器的保留和再利用:大型龍門起重機和變壓器,其中許多已融入現場設計,成為豐富現場體驗的重要景觀元素。
(2)改變:重用
原場館的“設計”只是反映了過去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以及當時的審美和價值取向。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還是需要精益求精,與現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相差甚遠。因此,有必要改變或修改原有的形式和場地。通過加減法的設計,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形態。其目的是更藝術地再現原址的生活和工作場景,更戲劇化地講述遺址的故事,更詩意地揭示遺址的精神。同時,更充分地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和欲望。綦江公園幾個典型的加減設計包括:舊水塔的利用與改造;煙囪和龍門起重機的再利用,碼頭的再利用,機器肢體的再利用。
除了大量的機器通過藝術和技術的改造被完整的保留下來,大部分的機器都是選擇壹些身體被保留下來,在某些場景中組合起來。壹方面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另壹方面也盡量做到更精煉抽象。
(3)再生設計
原場地中的材料,包括鋼材和原生物種,可以通過加工和設計體現為新的景觀,滿足新的功能。回收設計後,鋼材作為鋪裝材料,當地的雜草成為美麗的景觀元素。甚至會場的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也通過“紅盒子”等設計再現。
綦江公園詮釋了壹個完整的生態設計理念: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是讀懂場地,保持“沒有設計師的設計”,因為這是時間的作品,是自然過程和歷史的積澱。
3.2雨洪利用與雜草之美——浙江臺州永寧公園生態設計
這是壹個河流生態恢復與重建的案例。以最經濟的方式,將壹條硬化的、以防洪為單壹目的的河道,恢復重建為壹個充滿活力的現代生態文化遊憩區(於等,2005)。永寧河公園的規劃提出了六大景觀策略,其核心思想是用現代生態設計理念形成壹個自然的、“野”的基地,然後在這個基地上設計出體現人文的“地圖”;基地豐富而粗糙,因自然過程而存在,提供自然服務,而“畫面”極簡而精致,因人們對自然服務的體驗和接受而存在。這些戰略包括:
(1)保護和恢復河道自然形態,停止河道渠化工程。
(2)內陸河濕地,形成生態旱澇調節系統和局部棲息地。
(3)大量鄉土物種組成的景觀基地。
(4)水杉方陣,普通紀念。
(5)景觀箱,最小設計。
(6)延續城市的道路肌理,最便捷地輸出公園的服務功能。
永寧公園於2003年5月正式建成開放。由於鄉土植物的廣泛應用,在短短的壹年多時間裏,公園呈現出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設計之初,這個想法和目標已經基本實現。2004年夏天,它經歷了25年來最嚴重的臺風破壞,但很快就恢復了。作為生態基礎設施的重要節點和示範點,永寧公園的生態服務功能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充分體現:
(a)保護和恢復自然進程:2公裏長的永寧河岸的自然形態得到了恢復和改善;形成了內陸河濕地系統,對流域防洪滯洪起到了積極作用;
(b)生物過程的保護和促進:濱水地區的蘆葦和菖蒲種群得到保護,大量的鄉土物種被用於保護河岸,從而在濱河地區形成多樣化的生境系統。全園綠化面積達到75%,初步形成物種豐富多樣的生物群落。
(c)人文過程:為大眾提供獨特的休閑環境。無論是在江邊的芒草上,還是在跨越內河濕地的棧橋上,抑或是在雜草掩映的景觀箱裏,我們都能看到青年男女、老人和孩子愉快地享受著公園的美景和自然服務:遠處的群山被招進公園裏的美術館,黃巖的歷史和故事在公園的使用者中不經意間被傳唱和講解,產生了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未被註意過的原生雜草突然展現出無比的魅力,壹種關於自然和環境的新倫理觀就像無聲的春風和細雨,在來訪者心中滋生:愛護妳腳下的每壹種雜草,它們都是美麗的;同樣的自然和當地的事物和事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發生在這裏:青年男女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同事和同路人之間。
永寧公園通過生態基礎設施關鍵路段的設計,改善和提升自然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同時讓城市居民充分享受這些服務。
3.3高產景觀:沈陽建築大學稻田校園景觀。
在沈陽建築大學新校區,以東北大米為景觀材料設計了壹片校園水田。四季變幻的稻田景觀中,有讀書臺,讓稻香融入書聲。在壹個當代的校園裏,用最普通、最經濟、最高產的材料去演繹關於土地、人、農耕文化的故事,去詮釋“鄉土”景觀的概念,去展現設計師面對土地生態危機、糧食安全危機的態度(余等,2005)。
沈陽建築大學,原名沈陽建築工程學院,位於沈陽市區,始建於1948。為了適應發展的需要,和國內其他幾百所大學壹樣,學校搬進了規劃中的渾南大學園區。新校區占地總面積80公頃。
該項目面臨以下機遇和挑戰:
(1)場地曾經是壹片高產農田,是東北水稻的種植地,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這個網站的特點給設計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他參觀了網站。雖然場地因施工而面目全非,但稗草、辣蓼等茂盛的鄉土物種還是能告訴設計師這裏適宜的植被。
(2)時間緊迫:學校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新校區的景觀效果,迎接當年9月的新生;
(3)資金有限:校園基建預算只能滿足校舍需要,很難有資金進行環境建設;
(4)特色要求:新校區需要獨特的個性,景觀起關鍵作用。
這些機遇和挑戰使得水田成為最合適的景觀策略。因為:
第壹,水田最適合本地生長,東北水稻生長期150~200天,所以觀賞期長;
二是稻田建設管理成本低,技術要求低,比傳統校園的花草管理簡單。少數普通農民可以完成從播種到收獲的全過程,不僅如此,還可以獲得收入;
三是見效快,幾個月內就能形成四季交替的水田景觀;
第四,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場地的特點,可以形成獨特的水田校園。
第五,具有深刻的教育文化意義。經過三年的春種秋收,目前,沈陽建築大學圍繞校園稻田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包括二十四節氣在內的中國農耕文化,在師生的勞動參與和季節變化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插秧節、豐收節、接待中學生參觀稻田等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校園水田也被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作為世博園的壹部分。
第六,“建元黃金大米”,年產大米近萬斤,被包裝成學校紀念品,深受海內外嘉賓的喜愛。袁隆平院士為其題詞:“校園香稻滿,稻作如育人”,意味深長。
在稻田校園的對策下,如何讓稻田同時滿足壹個現代化校園的功能,超越田間水稻種植成為後農業時代的稻田景觀,具有審美啟蒙、休閑閱讀等功能,是需要解決的景觀設計。
4.結論
與傳統設計相比,生態設計在處理許多設計問題上有其自身的特點。然而,生態設計應該被視為設計方法的進化和延續,而不是突變和碎片化。缺乏文化意義和美感的生態設計是無法被社會接受的,所以最終會被遺忘和淹沒,設計的價值得不到體現。生態設計應該而且必須是美的。
景觀設計在其悠久的歷史中以生態思維為核心,但也正是設計中的生態意義使景觀設計這壹職業與眾不同。壹方面強調生態過程的組織和組織,另壹方面強調藝術和美的表達和再現(Mozingo,1997)。這種由來已久的劃分應該融入到生態設計中。
生態設計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因為它關系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關系到每個人的安全和健康,關系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把生態設計理解為遠離城市的叢林或自然保護區的設計,或者理解為環保主義者在自家後院的實驗,或者理解為城市樣板區的裝飾,那就是對生態設計的偏見,至少是對現代和未來生態設計理念的不理解。
生態設計是壹個過程,壹個“道”,而不是專業人士提供的產品(Cunha,1997)。通過這個過程,每個人都熟悉特定地方的自然過程,從而參與到生態環境和社區建設中。生態設計是使城市和社區生態化和更可持續的唯壹途徑。
生態設計是壹種倫理。體現了設計師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是每壹個設計師最高職業道德的體現。已故景觀設計大師薩沙基說,景觀設計師可以給地球帶來深刻的變化。同樣,他也可能陶醉於瑣碎藝術的自我表達,景觀設計師只有對社會和土地有責任感,才會選擇前者。
生態設計是經濟的,生態和經濟本質上是壹樣的,生態是自然的經濟。兩者的矛盾在於我們對經濟的認識不全面,以及以當代人和人民為中心來衡量經濟的價值偏差(余,1998)。生態設計強調多目標和完全經濟。
桌子、傳統設計和生態設計之間的比較(參考Vander Ryn和Cowan)
問題常規設計生態設計
能源消耗自然資本,基本上依賴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石油和核能。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或生物能。
材料利用過度使用高質量的材料使低質量的材料變得有毒有害,殘留在土壤中或釋放到空氣中。回收可再生材料,回收廢物,易於回收,維護,靈活,持久。
大量的汙染和洪水被減少到最低限度,廢物的數量和組成與生態系統的吸收能力相適應。
毒藥被廣泛使用,從殺蟲劑到油漆。請小心使用。
生態測量只針對特定的要求,如環境影響評估。生態影響測量貫穿於項目的全過程,從材料提取到構件回收再利用。
生態學和經濟學的關系,把它們看成是對立的,是短期的視角。視二者為統壹和長遠的眼光。
設計指標習慣性、舒適性、經濟性。人類和生態系統健康,生態經濟學。
標準化的生態環境敏感性模型在世界各地被重復使用,很少考慮當地文化和場地特征。從紐約到上海,摩天大樓都壹樣。設計要遵循當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氣候和地形,解決方案來自現場。
對文化環境的敏感:全球文化趨同損害了人類的財富。尊重和培育當地傳統知識、技術和材料,豐富人類財富。
生物、文化和經濟多樣性采用標準化設計,能耗高,材料浪費,導致生物文化和經濟多樣性喪失。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當地的文化和經濟支持。
知識面窄的專業定位單壹。它綜合了多個設計學科和廣泛的科學。
空間尺度往往局限於單個尺度。整合多個尺度的設計體現了小尺度對大尺度的影響或者體現了大尺度對小尺度的影響。
整個系統把土地畫成壹個監獄,它被限制在人們設定的邊界內,而不考慮自然過程的連續性。設計以整個系統為對象,旨在實現系統內部的整體性和統壹性。
將自然的功能設計強加於自然,實現對人類需求的控制和狹隘滿足。與自然合作,充分利用其主動性和自組織能力。
機器、產品、零件、細胞、有機體和生態系統的潛在含義。
參與取決於技術術語和專家,不包括公眾參與。致力於廣泛而開放的討論,每個人都是設計的參與者。
學習性質和技術的類型比較隱蔽,設計不利於教育。自然的過程和技術被暴露出來,設計讓我們更接近於維護我們的系統。
對可持續危機的應對將文化和自然視為對立面,試圖通過薄弱的保護措施來減緩局勢的惡化,而沒有考察更深層次和根本的原因。將文化和生態視為潛在的生物,不拘泥於表面措施,而是探索積極再造人類和生態系統健康的實踐。
肉絲就是肉絲,主要指肉絲。肉絲菜主要有青椒肉絲、竹筍肉絲、芝麻肉絲、龍爪肉絲、茭白肉絲、醬油肉絲、潛江肉絲等等。有哪些好吃的肉絲做法?接下來,我想推薦壹些做肉絲的方法。
壹、青椒肉絲的做法
材料
瘦豬肉200克,青椒200克。
植物油適量,蔥花、蒜末、鹽、紅薯澱粉、料酒、雞精適量。
工作方法
1.瘦肉洗凈切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