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網絡人際交往與傳統人際交往相比有哪些優勢?

網絡人際交往與傳統人際交往相比有哪些優勢?

網絡人際傳播是與傳統的面對面人際傳播(FTF)相對應的壹種傳播形式。主要有兩種方式:電子郵件和網上聊天。作為壹種全新的人際交往方式,網絡提供了許多新的人際交往體驗。其實壹般來說,網絡交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簡化為人機交流和虛擬人際交流兩部分。其中人機交流主要是指用戶與計算機等網絡終端的交互,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機界面和信息系統的設計上。虛擬人際交往關註的是網絡用戶在虛擬環境中的心理行為和技能。

從目前期刊的網絡學術論文檢索結果來看,國內較早開始網絡人際傳播研究的是毛麗娜。他的《從傳統人際傳播的角度看CMC人際傳播》全面論述了CMC人際傳播的定義、基礎、動因、性質、手段、影響因素、發展前景和評價,參考了傳統人際傳播理論。隨後,彭嵐的《網絡中的人際交往》對網絡中人際交往的方式和特點做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並說明了人際交往對物理世界和人的社會化可能產生的影響。本文還探討了受眾和傳播者如何利用網絡人際傳播,其分析比前者更深入,觸及了網絡人際傳播與現實人際傳播的異同以及網絡人際傳播的影響。

正是陳永華以獨特的視角研究了互聯網對人際傳播的影響。他在《網絡人際交往中網民的分裂心態與自我調適》壹文中指出,當前網絡人際交往中的網民心態分為隱瞞與揭露、信任與懷疑、飄忽與陶醉及其負面效應。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正確認識和調整自己是適應網絡生存的明智之舉。本文的獨特之處在於,首次從倫理學的角度探討了新技術背景下網絡人際交往雙方的心態以及網絡人際交往帶來的社會影響。另外值得壹提的是施蓉蓉的《虛擬世界的真實傳播——網絡人際傳播分析》;王恒和劉曉戈,網絡人際傳播分析;趙佳欣、王慧對網絡人際傳播的修辭分析等。這幾篇文章的分析角度都很有新意,但有些觀點似乎並沒有跳出之前的。

因此,就網絡人際傳播的理論研究而言,成果並不多,其進展也只能算是壹開始的理論描述和介紹。以上研究只是對網絡人際傳播理論的研究,其最大的意義在於其綱領性的構建,為後面的研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傳統的人際交流包括兩種形式:語言交流和非語言交流。言語交際主要是指語言和文字之間的交際,而非言語交際通常是指在壹定的交際環境中,除了言語因素以外,對輸出者或接受者具有信息價值的那些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是人為產生的,也可以是環境造成的,比如交流者的手勢、面部表情、坐姿、語氣等。為了研究和敘述的方便,可以參考傳統的人際傳播的劃分,將網絡虛擬環境中的人際傳播進壹步劃分為言語傳播和非言語傳播,其中非言語傳播包括圖片、動畫、符號等能夠反映傳播者傳播心理的多種形式;其余的,如語言和文字,都屬於言語交際系統。在此,我們總結了學術界研究網絡人際傳播的成就、不足和今後應致力的研究重點。

第壹,在線語音交流

至少到目前為止,在網絡環境中,網絡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基本上是通過言語交際來實現的,所以討論網絡人際交往的基本立足點應該是分析虛擬環境中雙方的言語。因此,許多研究者已經註意到了網絡環境下言語交際研究的重要性,並進行了壹些初步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大多壹般集中在對網絡語言的形式、特點和風格的分析上,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港臺學者的論文最具代表性。壹個典型的例子是周(2001),他發現網絡中的對話既有寫和說的特點,也有對話和獨白的形式。由於媒體的特點,壹種獨特的以計算機為媒介的傳播文化已經形成。包括沒有時間和順序限制,參與者可以同時發言,經常引用前人的資料,開發輔助顏文字,使用縮寫,簡化語法結構等等。吳敏(2001)對網絡出現的新詞進行了分類,包括舊詞新義、創新詞、縮略詞和象征詞,並進壹步探討了網絡新詞的特點。潘美岑(2002)用漢語理論探討了網絡語言,發現用戶經常使用符號來增強語音效果。新造詞和語氣詞使用頻繁;錯別字多;自由使用擴大了標點符號,甚至產生了語音效果;使用空格或換行符來分隔句子;大部分屬於口語體等現象。在這些特征中,語氣詞和新構詞是最常用的,可以推斷網絡語言的自由度相當發達。

就大陸而言,截至目前,國內期刊發表的關於網絡言論傳播的文章數量已達147篇,且大多出現在最近兩三年。這些文章主要討論電子郵件和網上聊天語言的結構形式、風格和特點。與港臺學者的研究成果相比,大陸在該領域的研究幾乎相同,研究方法多采用思辨的方法對網絡言語傳播進行描述和總結。而香港和臺灣則多采用實證方法。他們對現有的壹些案例進行詳盡的跟蹤研究,然後對數據進行統計和歸納,因此結果更加客觀。

在專著方面,由於條件的限制,我們並不清楚港臺出版了哪些專著。但就大陸而言,迄今為止已經出現了三部系統研究和總結網絡語言的詞典。2000年6月5日至10月,海南出版社出版了文藝安先生主編的《網絡時尚詞典》,這是中國第壹部網絡語言詞典。本文概述了網絡時代的隱語、諺語、專業術語、組織與公司、數字語言等內容。2001年6月,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了俞根元先生主編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這是迄今為止第壹部由語言學家編纂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第三本書是2003年6月眾多網友編輯的網絡詞典《金山鳥語》,對近兩三年網絡語言的創新部分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收集了千余個網絡聊天詞。尚未發表,其形式是以公開的網絡文本為載體,通過超鏈接成為各種論壇的熱點,並在轉帖中提供給廣大網民不斷修改補充。

無論是香港、臺灣還是大陸,這些文章和專著的壹個共同點是,在研究時,大多是從純語言的角度來總結和分析網絡言論的風格和特點,就語言而言,分析的層次顯得比較簡單。限於語言的角度,也就是很少有人從傳播學的角度去思考和總結為什麽會有這種言語傳播的現象。網絡言語交際中雙方的交際心理是怎樣的,網絡言語背後的社會意義是什麽?網絡言語交流和真實言語交流有什麽區別?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差別?這樣的問題幾乎沒人研究過。因此,就網絡傳播中的言語傳播而言,我們認為下壹步的研究重點應該從網絡言語的形式和風格特征轉向網絡言語的技巧和規律。因為網絡言語交流與現實言語交流的區別主要在於出現了壹種新的媒介——網絡。因此,思考的核心問題應該是:作為壹種新媒體——網絡,它的人際傳播對語言有什麽樣的影響?這種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會隨著網絡的發展而持續下去嗎?網絡人際交往中的言語交際有哪些技巧和規則等。這些問題值得在今後的研究中關註。

二,網絡非語言交際

交際學者發現,非語言交際似乎在交際活動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技術背景下,網絡人際交往中,除了言語交際,是否還有更重要的非言語交際的情況?

雖然網絡技術在不斷發展,但至少到目前為止,網絡只能給我們提供壹個虛擬的環境。人不可能在虛擬環境中用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人與人的交流主要靠語言。(事實上,即使未來視覺傳播普及,網民也希望保證自己在網絡虛擬環境中的表現與真實環境不同。它仍將嚴重依賴語言進行交流。)在虛擬網絡環境中的人際交往中,也存在著像傳統交際環境中交際者的手勢、面部表情、坐姿、語氣等可以表達非言語交際效果的替代形式。這些形式主要是圖像、動畫和各種自創符號。壹些研究人員曾稱這些形式為電子副語言。

例如,Turner (1988,引自潘美岑,2002)指出,常見的電子副詞有四種:圖形、諧音、轉喻和縮略。陸(1997,引自潘美岑,2002)將電子副語言中圖形符號的使用分為四類:表情狀態、語音語調、動作和個人形象。表達狀態類指顏文字如微笑和哭泣;語氣類是指~等能表達語氣效果的符號;動作類是有動作意義的符號,比如p (^o^) q就像是為對方加油;個人形象是描述外貌的符號,比如@ @ @戴眼鏡等。這些描述和分析相當詳細和具體。

大陸學術界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還很少。到目前為止,中國期刊上專門討論網絡非語言交際的文章幾乎只有兩三篇。如劉、的《論網絡語言中的符號》和曲的《論計算機網絡言語交際中的體態語符號》,這兩篇文章介紹了網絡非言語交際中的符號交際,對符號進行了分類並討論了它們在交際中的作用,認為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補充或修飾言語交際的需要。其他很多文章在談到網絡言論傳播時只是順帶提到了這壹點,並沒有做專門的論述。

就整體研究現狀而言,目前對非語言交際的研究僅限於圖形符號的分類及其功能的闡釋。大多數研究的結果表明,電子律師助理的引入實際上是由於計算機媒介的交流主要是基於文字,缺乏情景線索,難以傳達非語言信息,如表情和手勢,因此產生了電子律師助理這種補償非語言線索的方法。也就是說,電子律師助理的功能實際上和傳統環境下的非語言溝通功能是完全壹樣的。

然而,電子副語言涵蓋的範圍很廣,不僅包括圖形和動畫,還包括同音詞和縮略語,與口頭交際重疊。總的來說,網絡虛擬環境中的非言語交際形式明顯比現實環境中的簡單,遠遠不足以清晰地表達交際者的心情,更談不上交際者潛在的交際目的。

與以往對言語交際的研究相比,非言語交際的研究角度跳出了純語言的框架,更多地從符號交際的角度考慮,這無疑是研究的壹大進步。然而,現有的研究似乎只是簡單地借用現實中的非言語交際理論來解釋網絡人際交往中的非言語交際現象(即電子副語言)。例如,有研究結果認為,網絡人際交往中的非語言交際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用圖片或動畫來參考傳播者的心理。我們在網上交流的時候,有時候會註意到壹些用戶在聊天或者發帖的時候,經常會給他們添加壹些圖片或者動畫。雖然不能認為這些行為都包含壹定的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有壹些畫面或動畫代表了傳播者當時的心情。

2.用各種符號來指代某些意思。比如:)露出微笑;:p代表舌頭;& gt:& lt表達憤怒等。,各種符號的用法及其含義在很多文獻中都有詳細描述,這裏就不贅述了。

這樣總結出來的規律沒有錯,但上述規律同樣適用於現實人際交往中的非言語交際。在這種情況下,網絡非言語交際的獨特性根本沒有得到研究。即其規律性特征的獨特性沒有從新的媒體環境中得到論述。因此,下壹步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比如,網絡人際交往中,男女在非語言交際的使用上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它的傳播環境是否有壹定的規律可循?它和網絡言語交流有什麽關系?網絡上的非語言交流現象是如何隨著這種新媒體產生的?其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首先討論了網絡上的人際交流,然後將其歸納為兩類: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這種分類可能有助於我們理解網絡人際交往的真實本質,未來的研究將側重於網絡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規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網絡虛擬環境中的人際交往與傳統環境中的人際交往有何不同。能否用我們在現實環境中積累的人際交往經驗來指導虛擬環境中的人際交往?如果有,如何引導?如何通過總結網絡言語和非言語傳播的技巧和規律,解決網絡人際傳播中傳播者身份和言論真實性的鑒別問題,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緩解當前的網絡犯罪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網絡人際傳播的研究不僅需要我們進壹步構建人際傳播理論,還需要我們參與網上觀察,進行大量的案例跟蹤分析,從新媒體的角度思考網絡人際傳播中言語傳播和非言語傳播的特點、技巧和規律,從大量網民的實踐中總結規律,從而構建或創新出壹套完整的網絡人際傳播理論。

  • 上一篇:簡單實木家具材料的分類簡單實木家具特征介紹
  • 下一篇:舞蹈論文哪個題目好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