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美學的流派及其代表有哪些?

美學的流派及其代表有哪些?

1,第壹種,主觀主義,以呂穎和高爾泰為代表。

他們認為客觀事物的美完全取決於主體的主觀感受。人能感覺到的都存在,感覺不到的都不存在。所以這個學派以主觀感受來評判美。就其優點而言,強調在審美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就其缺點而言,由於過於強調個人感受,使美學失去了統壹的標準,走向了相對主義。

2.第二,客觀主義。以蔡毅為代表

他們認為美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的。首先,美在於客觀事物本身,與人的主觀願望和情感無關。其次,客觀事物的美在於其典型性。所謂典型性,就是物種的普遍性可以體現在個體性上。而美感是人對客觀美的反應。

再次,美是永恒的,不因歷史而改變,不因人的主觀感受而動搖。人的美感只能體現美,而不能改變美。這壹學派明明堅持了反映論的唯物主義觀點,卻也遭遇了諸多理論困境,把美視為與人無關,這顯然是錯誤的。美本來就是壹種與人相關的價值。而且,典型的東西不壹定是美的,比如典型的蟾蜍、跳蚤、毒蛇等等。

3.第三,以朱光潛為代表的主客觀相統壹。

首先,從美學的角度來看,他認為美不僅是主觀的或客觀的,而且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美不僅在事物中,也在心中,它在心與事物的關系中。”為了論證這壹理論,他還引用了蘇軾的詩《琴》作為證明:“琴上若有琴聲,何不放於盒中?”

如果聲音在手指上,為什麽不在手指上聽呢?“這壹理論在壹定程度上彌補了前兩種理論的偏執,朱光潛後來又進壹步修正了主客觀相統壹的理論,使其具有了很多實踐色彩。

4.第四,以李澤厚為代表的“實學派”。

李澤厚對美的理解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壹,對於美的誕生,他認為人類的勞動實踐是美的根源。正是在勞動實踐中,人的本質力量得以對象化,物得以人性化,從而生產出美的產品。

其次,在美的發展問題上,李澤厚提出了“積累論”,認為美的形成和發展是自然人化的歷史積累過程。李的貢獻在於將“實踐”範疇引入對美的本質的思考。

李澤厚認為,人作為個體之所以能夠從審美的角度欣賞自然,是因為人作為壹個階級的“實踐”改變了自然與人的關系,使得原本與人對立的自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人的本性。所謂“人化自然”對美的本質的探索主要基於所謂個體心理意識的反映,而是基於群體人類物質實踐的創造。

其缺陷表現在:第壹,他過分強調集體性、理性和歷史性的內容,而忽視了個體性和感性因素,導致他的文化心理結構成為令人窒息的屏障。正因為如此,他後來受到很多人的攻擊,80年代以後也有人開始改造自己的美學體系,提出“情感本體論”。其次,它不能解釋那些被人類實踐所改造的物體的美。

擴展數據

世界美學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第壹,從4萬年前的儀式和藝術的出現,到公元前4000年埃及文明和蘇美爾文明之前的原始時代,人類對美的觀念在這壹時期的原始藝術中有所體現;

2.二是從埃及、蘇美爾文明開始的五大文明(埃及兩河、印度河、中國夏商周、美洲奧爾梅克文明)到公元前700年軸心時代之前的神廟文化時期,這壹時期人類對美的觀念是通過壹種民族宗教藝術來表達的;

3.第三個是2000年前的軸心時代到17世紀的現代性開端時期。這時,各大文化,包括希臘、希伯來、波斯、地中海、中國、印度,以及後來的伊斯蘭和東正教文化,都實現了哲學上的突破,以壹種理性的思想對待人和世界,開始以理論的形式講述美學。其中,西方文化始於柏拉圖對美的本質的追求。

4.四是現代性以來400多年的歷史。此時,壹方面,西方文化的審美壹直在以自己的邏輯不斷演進;另壹方面,在世界主流文化的影響下,非西方文化向西方學習,按照西方的規訓建立自己的美學,這就構成了西方美學與非西方美學的互動。

在這四個階段中,第壹、二階段是潛在的審美,從學科角度可以忽略。重要的是第三和第四階段。這兩個階段的美學演變構成了世界美學的歷史脈絡和總體風格。

百度百科-美學

  • 上一篇:綠色消費、低碳生活、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是什麽概念?舉幾個例子。
  • 下一篇:員工的閱讀體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