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說說我那些年吃的蟲子吧。

說說我那些年吃的蟲子吧。

PS:前幾天和同事聊天,不小心提到了之前吃過的蟲子。他們大吃壹驚:“好孩子!這個能吃嗎?”我點點頭:“嗯,不僅可以吃,還很好吃。”在他們崇拜的目光中,我覺得自己像個英雄。

在我的家鄉,吃蟲的習慣自古就有,好像是文化遺產,代代相傳,大家吃的津津有味,吃的心安理得。

最近對家鄉的食用昆蟲進行了梳理,並寫了壹本書進行科普,對這些昆蟲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我的家鄉是山東省威海市碣石鎮的壹個小山村。村莊,壹個小村莊,是壹個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地方。村子背靠昆崳山,沿著山的東坡而建。蜿蜒的索烏河從村子中間流過。大大小小的農田和土地,散落在村莊的四周。村民們靠耕種和種植果樹謀生。他們勤勞樸實,世代生活在那裏。

昆崳山雄偉壯觀,綿延數百裏。山與山相連,山與山重疊,壹望無際。山上植被茂盛,綠樹成蔭,動植物種類繁多,不同季節有不同的產品。那裏的大多數孩子是野生的。當他們很小的時候,他們在田野裏奔跑。年紀大了,就跟著大人在山裏挖野菜,找藥材。因此,我們對常見的動物和植物了如指掌,並以此為樂。閑暇時上山下田,壹度成為我們最喜歡做的事。

俗話說“靠山吃山”,毗鄰山。相比其他地方,我們的飲食會有些不同,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各種可食用的昆蟲。昆崳山附近氣候適宜,植物樹木眾多,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山上和農田裏長著各種各樣的昆蟲。雖然很醜,有些甚至可以用醜來形容,但是壹旦做成食物,就變成了極好的美味。

這些昆蟲以草、樹和莊稼為食。按照人們的觀念,是綠色無汙染的食品。它們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同時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

在我的家鄉,吃昆蟲不是什麽新鮮事。吃不同的昆蟲已經成為我們當地的壹種普遍做法。滿山春光明媚;夏天蠍子最美,馬猴最香,豆蟲最嫩;蚱蜢和蟋蟀在秋天最胖;冬天,樹上的蛤蜊是難得的美味...

接下來我就把這些bug壹壹介紹給大家。

友情提醒:有些蟲子可能會對壹些敏感人群造成視覺和味覺的沖擊,進而引起身體不適,但確實很好吃。如果妳有機會品嘗它們,我相信妳會愛上它們。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

1,蠶蛹

蠶蛹是我們當地吃的最多的。逢年過節或壹些重要場合,餐桌上總有壹盤美味的油炸蠶蛹。

蠶蛹的成蟲是柞蠶蛾,蠶蛹是柞蠶蛾在蛻變過程中的壹種變化形態。

昆崳山上有很多種樹,其中松樹和橡樹是最大的。松樹高大茂盛,四季常青,漫山遍野,把山裝點得綠油油的。松樹之間長著許多低矮的橡樹。

柞木在當地被稱為“黎蒴”。黎蒴生長緩慢,木質堅硬,葉片寬而厚。黎蒴樹葉是柞蠶的唯壹食物。

蠶寶寶壹輩子都在吃。養蠶人經常需要把它們從壹棵樹轉移到另壹棵樹上。20多天後,柞蠶吐絲結繭並將自己包裹在繭中。幾天後,柞蠶變成蠶蛹。這時候蠶蛹拿出來就可以吃了。

蠶蛹是壹種高蛋白食物。烹飪時,我們選擇爆炒或清蒸,待蠶蛹七八成熟時,即可出鍋,這樣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它的原味,同時營養也不會流失。

蠶蛹嘗起來很甜。當妳把整個蠶蛹放進嘴裏時,汁液會飛濺出來,很快充滿妳的口腔。其獨特的清新香味會刺激味蕾,給人很大的滿足感。

蠶蛹是壹種高級滋補品,它經常作為我們客人的特色菜在餐桌上發揮重要作用。很多人被它的美味俘獲,離開時別忘了帶兩斤。

2、蛤

蛤蜊蟲是橡樹天牛的幼蟲,是壹種生長在樹幹和根部的肉食性昆蟲,最常見於松樹和黎蒴樹。

文蛤有筷子那麽粗,頭是黑色的,身體是乳白色的。它動作很慢,全身凹凸有致,很可愛。

秋天,橡樹天牛在樹上產卵,冬天,文蛤生活在樹上,躲在樹裏度過寒冷的冬天,所以只能在冬天才能找到。

山裏人有儲存柴火的習慣。秋天,樹葉變黃,我們會去山上收集枯枝和樹根,壹年。北方冬天冷,這時候燒柴量最大。劈柴時,柴火中常發現蛤蜊。蛤蜊蟲味道鮮美,哪怕只有壹條,我們也不會放過。放在爐子裏用火烤。香氣撲鼻。如果妳能收集壹個小盤子,它將非常適合孩子滿足他們的渴望或作為成年人的開胃菜。細嚼慢咽,唇齒留香。

蛤蜊蟲很難找,能不能吃真的要看運氣了。有壹次我和叔叔壹起砍柴,壹只又大又肥的蛤蜊蟲掉了出來。舅舅遞給我,示意我吃。看著它手舞足蹈,扭來扭去,我連連搖頭。

大叔笑了笑,直接扔進嘴裏。他壹邊嚼壹邊說,“生蛤蜊的味道和蜂巢裏的小蜜蜂的味道差不多,來自甜絲絲。”

我吃過小蜜蜂。都是肉色的,壹動不動。它們看起來像壹塊透明的軟糖。它們嘗起來像蜂蜜,讓我生吃活蛤蜊。我真的沒有勇氣。

炸蛤蜊蟲口感酥脆,是上等美味。它被稱為“沈木”,許多酒店將其視為“美味佳肴”。蛤蜊蟲營養豐富,滋陰益肝,據說有延年益壽、養生美容的功效。

3,就是點亮

還有壹種昆蟲,當地人叫它黃亮。它屬於甲蟲的壹個分支,但絕不是屎殼郎。它是壹種吃樹葉的昆蟲。

即全身深綠色,只有觸須和四肢是黑色的,飛行能力很強,在飛行過程中很難捕捉到。

目前對其科學分類尚無定論。我估計是蘋果樹上的寄生昆蟲,因為只有在蘋果樹下才能找到。

瞬間破曉是季節性動物。4月中下旬,山裏的蘋果樹開花,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此時,蘋果樹下有大量黃豆大小的孔洞,瞬間的曙光從其中爬出。晚上,是活動的高峰期。運氣好的話,可以在洞口抓到很多。當它們飛到空中時,妳無能為力。

第壹縷光的壽命很短,前後只有壹個月左右,等到蘋果花枯萎就消失了。我見過很多屍體在黎明時分倒在蘋果樹下,幹得只剩下屍體。

也就是說,最好的吃法就是油炸。簡單清洗後直接放入油鍋,撒上壹把糖。香脆可口,回味無窮。

我壹般晚上出去活動,所以吃起來要費點力氣。我抓過幾次,很亮,其中壹次印象最深。

當時我們村有個水果隊,管理著全村幾千棵蘋果樹。村裏的壯勞力大多在那裏幹活,父親是水果隊的壹個組長。有壹年,當他抓到壹些時,它就亮了。自從吃過壹次,那味道就壹直讓我著迷。所以,第二年蘋果樹開花的時候,我和幾個朋友放學後去山上捉蟲子。手電筒在蘋果樹下發出微弱的光。我們從5點到8點,收獲滿滿。

走了這麽長的山路,空著肚子,感覺不太好。我期待回到家被父母表揚,但是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已經減輕了很多。雙方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只是表達方式不同。爸爸踢了我壹腳,我直接蹲在地上。我媽吼我爸,遞給我壹大碗面。事後我才知道,他們為了找我,幾乎跑遍了整個村子。

第二天壹早,壹盤油炸食品在拂曉時端上餐桌。我分別給爸爸媽媽放了幾張。他們更多的是報復我,吃著好吃的蟲子,我們相視壹笑,心中升起壹股感動。

4.蠍子

昆蟲的美味讓人欲罷不能,但只有壹種昆蟲讓我害怕,那就是蠍子。

蠍子在全國各地並不少見,但蠍子會出沒在巖石較多的地方。蠍子白天臥,晚上出,喜陰怕陽,以露水和蟲子為食,春秋出,冬季冬眠。

昆崳山上蠍子很多,翻幾塊石頭就有可能找到蠍子。當然,並不是每塊石頭都會有蠍子棲息,在植被附近礫石較多的石頭下找到它的概率會很大,蠍子也不會生活在荒山荒草中。

捕捉蠍子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赤手空拳上陣,無異於自找麻煩。蠍尾針毒性很大,會讓人手指紅腫壹周。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組織壞死。其實做工具並不復雜。將竹筷沿前端劈開,在靠近筷子的中間附上壹根小木棒,用繩子將木棒和筷子固定,使其看起來像鑷子。遇到蠍子時輕輕捏壹下,既方便又安全。

運氣好的時候,半天能抓到三四十只蠍子。蠍子喜歡住在窩裏。壹窩會有三五只甚至十幾只蠍子。平時我們會抓大蠍子,放小蠍子。各行各業都有壹些潛在的條條框框,在獵捕領域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蠍子可以煎,也可以煎蛋。蠍子敢把它放進嘴裏,慢慢咀嚼,細細品嘗,哪怕是做得香氣四溢,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我吃過壹次炒蠍子,香味裏有泥土的味道,難以下咽,跟我預想的不太壹樣。後來聽說吃蠍子可以壯陽。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春藥是怎麽回事,隱約覺得會對身體造成壹些傷害,所以對吃蠍子就更沒興趣了。從那以後,每次抓到蠍子,都成了父親唯壹的壹頓飯。

我國流行壹種說法:昆崳山的野蠍子每年吃壹公壹母,壹年四季不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有時候不需要科學依據,相信就好。

5、豆蟲

在這些昆蟲中,豆蟲是最大和多肉的。

豆蟲是豆蛾生長過程的變種,是以吃豆葉、喝甘露為生的軟體動物。它移動緩慢,看起來像壹只蠶。當它成熟時,它會鉆入地下,明年成為成蟲。

在我們當地,大豆是壹種重要的農作物,由大豆衍生出來的蟲子就是豆蟲。大豆生長季節,大豆田裏壹片繁榮,豆葉翠綠,排列整齊,隨風搖曳。在豆田裏巡視,妳總能發現壹些葉子變黃、變白,甚至被咬得很少。這十有八九是豆蟲做的好事。翻開那些病葉,壹條條多肉的豆蟲就出現在眼前。

豆蟲很常見,被抓的概率很大。它們不是餐桌上的稀罕物。平時抓壹兩只,大人會丟給院子裏的雞吃,等數量多了才會做成菜端上桌。

豆蟲是純天然綠色食品,蛋白質含量高。油炸後香脆可口,是季節性很強的時令食品。

6.蝗蟲

蚱蜢也叫蝗蟲,分布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我們當地常見的蚱蜢有四種。

首先,我想說最兇猛的壹個。它是蚱蜢中的戰鬥機。方言裏叫“鄧道山”。從它的名字就知道它威嚴霸氣。

鄧道山全身綠色,個體較大,形狀與人的拇指相似。鄧道山喜歡壹個人行動。他總是獨自躺在地上或樹枝上,從不不屑與其他蝗蟲為伍。它的後腿強壯有力,彈跳能力超強。它能輕松飛十幾米,抓到它真的需要運氣。同時,它的後腿有壹排鋒利的鋸齒。如果它的手臂或手掌被它不小心推了壹下,就會突然血流如註。

因為難抓,殺傷力大,我們壹般都遠離它。

還有壹只蚱蜢,頭很小,身材修長,有漂亮的粉紅色內翼。它跳得高,飛得遠,極其聰明靈敏,也是唯壹壹只振翅高飛的蚱蜢。它被稱為“嘎達剪刀”。

嘎達剪刀非常耐旱,三伏天正是它最活躍的時候。途中,如果聽到壹聲清脆的“噠噠噠”聲,伴隨著壹道粉紅色的弧線劃過空中,毫無疑問是壹把漂亮的“嘎噠剪刀”再次展現肌肉。

嘎達剪刀太小,食用價值不高,抓起來太喪氣,所以沒有列入食用蚱蜢名單。

另外兩種蚱蜢是“騷雞”和“油蚱蜢”。它們好抓,肉質鮮美,香脆可口,是餐桌上的常客。

騷雞學名中華蚱蜢,是壹種體型較大的蚱蜢,身體呈綠色或灰色。它以草和作物葉子為食,廣泛分布於田野和農田。

騷雞有壹對寬大的翅膀,飛翔能力真的不敢恭維。它的逃跑方式主要靠後腿彈跳差和自身的偽裝色。稍微專心壹點就很容易抓到壹只騷雞。

相比較而言,油蚱蜢的活動範圍要小得多。它生活在河邊的草叢裏,這和它喜濕的習性不無關系。油蚱蜢是所有蚱蜢中最無能的。它主要靠用前腿爬行來移動。甚至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它也意識不到自己的恐慌。它依舊壹動不動的躺在草葉上,傻傻的,可愛的。

抓蚱蜢是孩子們在秋天最喜歡做的事情。那時候養了壹個夏天的螞蚱長胖了,肚子裏全是糧食,是吃的最好時機。它們在田野和草原上隨處可見。孩子們忙著,有的徒手拍打,有的用樹枝拍打。用不了多久,大家都會手裏拎著幾串狗尾草的螞蚱,滿載而歸。在野外奔跑,我們抓到的不僅是螞蚱,還有快樂。

蚱蜢的常見做法是油炸。螞蚱肉軟,吃起來有點像蝦,還夾雜著青草的清香,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7.馬猴

馬猴又稱蟬猴,是蟬的幼蟲,但在外貌和生活習性上有很大的不同。

很難想象蟬是壹種奇怪的精靈,也是壹種異常敏感的動物,而獼猴則是壹個遲鈍遲鈍的家夥。真不知道馬猴在變成蟬的過程中經歷了什麽。仿佛瞬間打通了任督二脈,滿血滿技。

用艱辛來形容馬猴的孵化壹點都不為過。夏末,蟬在枯枝上產卵。枯枝掉落後,在冬天到來之前,只能有壹小部分埋在土裏,那部分卵才能存活。蟬卵要過兩三年才能破土而出,成為馬猴。

馬猴在夏天的夜晚爬出地面,然後沿著最近的樹盡可能高的往上爬。通常在清晨,馬猴蛻殼變成蟬。有翅膀的蟬無所不能。它們整個夏天都在狂奔,村子裏從早到晚都充斥著它們尖利而悠長的叫聲,此起彼伏,氣勢磅礴。

馬猴只能在晚上抓。馬猴有自己的生物鐘,日落後會陸續出洞。

抓馬猴不需要準備專門的工具。帶上手電筒和小鏟子就夠了。在我的家鄉,道路兩旁和村莊周圍種植了大量的榆樹和槐樹。這些樹是捕捉馬猴的最佳地點。當妳經過壹棵大樹時,把手電筒對準樹幹,照壹圈。運氣好的話,可以在樹幹上發現幾只馬猴。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把馬猴從土裏挖出來。

每棵樹下都有大大小小的洞,是馬猴爬到地上的通道。從土裏挖個馬猴也不是什麽技術活。能不能找到馬猴的洞,最考驗壹個人的能力。有些洞很深,和頂部和底部壹樣厚。它們毫無價值。這裏的馬猴都跑了。還有壹些洞是下粗上細,甚至有的只有近地面的綠豆那麽大。在這些洞裏,馬猴很快就會破土而出。這時候妳把手指伸進去就能摸到馬猴的身體。有些狡猾的馬猴會順著洞口溜,用小鏟子找。

捉馬猴壹般持續到晚上9點左右。這時,所有的馬猴都出洞了,漏網的魚也爬上了高高的樹上。

捕獲的馬猴需要盡快煮熟,過夜後會變成蟬。蟬有堅硬的外殼,它們的味道與馬猴的味道相差甚遠。

馬猴是高蛋白、純綠色食品。油炸後酥脆可口,滿嘴清香。是當時夏天各大酒店的招牌菜,馬猴的價格很貴。在壹些酒店,壹只馬猴可以賣到壹元錢。當時沒有馬猴的人工養殖技術,飯店供應的馬猴都是野生的,都是村民抓來的。每到夜晚,野地裏的樹木點綴著晃動的燈光,這是夏天我們農村壹道獨特的風景。

8.板球

蟋蟀是壹種歷史悠久的動物,在古籍和現代影視作品中都有提及。

在我們當地,蟋蟀並沒有很強的存在感,只有在秋天才能大面積發現它們。

秋天是農民最忙的季節,許多農作物在這個時候成熟。在農村地區,玉米在6月5438+10月左右收獲。玉米被掰下後,玉米稈被當場砍斷。通常,玉米稈在被運回家之前會被埋在地裏幾天。也就是這幾天蟋蟀把玉米稈當成了舒服的窩。

抓蟋蟀很有趣,孩子們很喜歡。只要走進壹片玉米地,打開壹捆玉米稭稈,馬上就會出現驚人的壹幕,就像捅馬蜂窩壹樣。瞬間,幾十只甚至上百只蟋蟀會從玉米稈裏蹦出來,發出“嘟嘟”的聲音,它們會逃命。這個時候,準確地抓到壹只蟋蟀是不可能的。隨便抓壹把就絕不會失敗。

蟋蟀來來去去很快,幾分鐘後它們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溝壑遍布大大小小的洞穴,是蟋蟀的巢穴。他們都藏在山洞裏。用小棍子或手指輕輕撿起洞穴裏的泥土,它們就會暴露出來。這個時候,蛐蛐就像壹只待宰的羔羊,壹動不動,老實巴交。除了長短不壹的鳴叫,沒有其他能力。

不出半天,小夥伴們的瓶子裏就裝滿了蟋蟀,哼著小曲兒回家邀功去了。中午,壹盤美味的油炸蟋蟀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

在我的家鄉,田野裏有許多蟋蟀。他們白天躲在山洞裏,晚上出來。平時很少見到它們,所以我們對蟋蟀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

後來才知道,泰安市寧陽縣盛產蟋蟀,這裏捕捉和交易蟋蟀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大量從業人員參與其中,每年都在刷新交易記錄。據說2017最貴的蟋蟀賣到了60。

每次看到這樣的報道,我總是抱怨我們當地的蛐蛐,它們也在吃草,也在喝露水。為什麽寧陽縣的蛐蛐可以享受如此高的禮遇,而我們的蛐蛐卻無人問津,只能淪為壹盤中餐?而且,我們的蛐蛐還能時不時的吹海風。看著遠處巍峨的群山,在氣質上自然會比內陸蟋蟀多幾分英氣。有壹天,在戰場上作戰時,勝算還是未知數。我打算讓兩地的蟋蟀來壹場冠軍賽,這樣我們的蟋蟀就可以用鐵嘴殺死他們與鋼牙的精神。

9、松狗蛹

松毛蟲蛹又稱馬尾松毛蟲蛹,是松毛蟲的壹種過渡形態。它的前身是馬尾松毛蟲,以松針為食。馬尾松毛蟲的樣子並不可愛,甚至可以用恐怖來形容。它的全身布滿了毒針。如果不小心蜇到妳,患處會極其癢,很難懷疑妳的生命。

馬尾松毛蟲是松樹的天敵。在正常年份,馬尾松毛蟲和松樹之間有壹個自然平衡。壹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意味著災難。

記得90年代,有兩年馬尾松毛蟲漫山遍野,很多松樹都被吃光了,青山變成了荒山。情況緊急,村幹部動員村民開展滅蟲運動,壹時間家家戶戶出山捕蟲。

因為馬尾松毛蟲的毒性太厲害,人們不得不全副武裝,長衣長袖必不可少,手套帽子同樣不可少。

在滅蟲運動中,人們意外地發現松狗蛹簡直是人間美味,比蠶蛹好吃多了,壹度激發了人們上山捕蟲的熱情。

采摘下來的松狗蛹不能直接食用,需要提前用火烤處理。松狗蛹的繭很薄,上面布滿毒針,遇火後會很快燃盡。這時候松狗蛹就會掉出來,簡單清洗後松狗蛹就可以上鍋了。

松狗蛹最經典的吃法是油炸。松狗蛹在油鍋裏滾過之後,香味在生成中完全散發出來,同時它的體內既有松脂。吃在嘴裏細嚼慢咽時,清脆可口,香味十足,回味悠長。

經過兩年的瘋狂采摘,松狗蛹已經在我們這裏消失了,很多年都沒有人發現它的蹤跡。這種美味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但在野味消費需求的驅動下,近年來,聽說有商家從遼寧省葫蘆島等地區收購松狗蛹,在當地培育繁殖,希望這種美味有朝壹日能重新擺上餐桌。

我們當地長壽的人很多,80歲以上的老人也很多。究其原因,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外,農田裏出產的綠色飲食對人體健康很有幫助,被村民視為珍寶的昆蟲在其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昆蟲是食物和藥物。關於這個有壹個真實的案例。我很小的時候,村裏有個四十多歲的男人。他得了癌癥,醫生說他最多能活壹年。有時候確實有治療嚴重疾病的偏方。壹個老人告訴他,吃螞蚱可以治癌。如果他得到了寶藏,就跑到野外去抓蚱蜢,抓到後生吃。後來據說他死了,活到七十多歲。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曾經充滿無限生機和活力的農村正在慢慢成為過去,農村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我曾經以為,那些美味的昆蟲會逐漸被人們遺忘,直到被人遺忘。幸運的是,事實並非如此。作為壹種獨特的食物,它們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和喜愛,這要歸功於當地政府和昆蟲本身的魅力。

近年來,家鄉的特色旅遊和餐飲業發展迅速。鎮政府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先後培育了“碣石櫻桃”、“昆崳山農家宴”、“昆崳山蟲宴”等壹批地方經濟旅遊項目,遠近遊客絡繹不絕。其中不乏炸蠍子、煮馬猴、炸螞蚱、炸豆蟲、炸蛤蜊等傳統菜肴,無疑是山民招待貴賓的上品。

當然,有些昆蟲不再是自然環境中生長的獵物,而是人工繁殖的產物。即便如此,這些美味能流傳下來,自然是好事,不管是什麽形式。再說說我吧。我是壹個懷舊的人。我已經離家多年了。那些誘人的蟲子好久沒吃了。越是想念吃不到的東西,這兩年這種感覺越強烈。

我在品嘗美食時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味道,更是壹種記憶。吃蟲子的記憶留在心裏,味道留在舌尖。每當我想起他們,我的牙齒就會不停地咀嚼,我的唾液會慢慢分泌,我的喉嚨會不由自主地吞咽。它們似乎壹直在我的嘴裏,卻從未離開。

後記: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思緒壹直飄在田野裏,飄在青山綠水之間,仿佛我還是那個快樂的少年,還是那個陽光的少年。這些記憶早已湮沒在滾滾的時代洪流中,斑駁泛黃。

然而,這些記憶是如此珍貴,以至於每次想起它們,我總是感到神清氣爽,心平氣和。它就像是無邊沙漠中留下的幸福綠洲,是驚濤駭浪中唯壹寧靜的港灣。

每個人都有壹條路線。路線的起點,鳥語花香,載歌載舞,我們在那裏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是快樂陽光的人,但壹路走來,內心被各種欲望占據,充斥著自私的雜念,困擾著,疲憊著,這也許就是成長的代價。時常回想,在喧囂復雜的世界裏,留下這樣壹片快樂的綠洲,壹個心靈深處寧靜的港灣,感覺真好,不是嗎?

  • 上一篇:粵劇的特點
  • 下一篇:蔬菜水果價格上漲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麽影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