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變異迅速,病原微生物快速鑒定的檢驗技術也在發展進步。目前廣泛應用的病原微生物檢測方法主要有直接塗片鏡檢、分離培養、生化反應、血清學反應、核酸分子雜交、基因芯片、聚合酶鏈反應等。本文綜述了這些檢測技術的進展。對人和動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稱為病原微生物,又稱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真菌、放線菌、朊病毒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過敏、腫瘤、癡呆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壹。近年來,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羅病毒感染等疾病傳染性極強,經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因此對病原體的檢測必須快速、準確。常規的病原體檢測方法操作復雜,檢測周期長,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高。隨著醫學微生物學研究技術的不斷發展,病原體診斷不再局限於病原體水平,深入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檢測方法不斷湧現並應用於臨床和實驗室。核酸分子雜交技術、PCR技術、基因芯片技術等檢測方法自動化程度高,快速、省時、無汙染、準確,能準確、靈敏地鑒定病原微生物。1病原微生物的傳統檢測方法病原微生物的傳統實驗室檢驗主要以染色、培養和生化鑒定為主。標本的直接塗片染色和鏡檢以及接種在培養基上進行分離培養是細菌或真菌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常用方法。1.1直接塗片鏡檢,病原微生物體積微小,多為無色半透明,染色後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其大小、形狀和排列。直接塗片染色鏡檢法簡單、快速,對於那些特殊形式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淋球菌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螺旋體感染等,仍然適用。直接塗片鏡檢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仍然是基層實驗室檢測病原微生物非常重要的手段。1.2分離培養和生化反應分離培養主要用於臨床標本(如血液、痰液、糞便等)中存在多種細菌時,分離出某壹種細菌。)或文化。細菌生長繁殖需要壹段時間,檢測周期長,無法同時處理批量樣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種自動培養識別系統不斷產生,傳統的識別方法也逐漸改進,大大加快了檢驗速度。比如Microscan WalLCAway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可以同時做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檢測500多個菌株。肥大性細菌如肺炎鏈球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要求營養較高,常規培養陽性率低。永剛等人在巧克力培養基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葡萄糖、玉米澱粉、生長因子、酵母粉、氨基酸等特殊接種劑,制成新的淋球菌培養基,大大提高了淋球菌的分離培養率。蘇聖通等人在營養瓊脂中添加中藥大棗、赤小豆,培養出A鏈球菌、B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細菌,生長指數明顯高於血平板。1.3組織細胞培養活組織細胞培養適用於處理生活在活組織細胞中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立克次體、衣原體等。不同的病原體敏感組織細胞是不同的。從病原體敏感的動物組織中取出活細胞進行體外原代培養或與病原體敏感的細胞系傳代培養,然後將病原體接種到相應的組織細胞中,病原體可在其中繁殖生長,產生特定的細胞病變效應。病原體也可以直接接種到敏感動物體內,引起相應組織器官的特定病變。通常可以根據這些特定的損傷來識別病原體。2血清學和免疫學檢測血清學檢測是用已知的抗體或抗原檢測病原體的抗原或抗體,從而快速鑒定病原體的技術,簡化了鑒定步驟。常用的方法有血清凝集技術、乳膠凝集試驗、熒光抗體檢測技術、協同凝集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血清學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不僅可以檢測樣本中的病原體抗原,還可以檢測機體的抗體成分。幽門螺桿菌在中國人群中的感染率高達50% ~ 80%。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唾液中抗HP抗體診斷HP感染,結果令人滿意。我國乙肝病毒(HBV)感染率極高,ELISA在乙肝患者早期血清學診斷中的作用最為明顯。臨床上病原菌往往與非病原菌混雜,如何從這些細菌中分離出目標菌是關鍵。免疫磁珠分離技術(IMBS)是近年來在微生物檢測領域發展起來的壹項新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特定病原體的單克隆抗體或多克隆抗體或二抗偶聯到磁珠微球上,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磁珠-靶病原體復合物或磁珠-靶病原體復合物,在外加磁場的作用下分離靶病原體。目前已針對各種病原體開發出免疫磁珠,如大腸桿菌、李斯特菌、白色念珠菌、軍團菌等,廣泛應用於各級科研和實驗室。IMBS分離的白色念珠菌可在顯微鏡下直接檢測,檢測時間縮短至4小時。IM-BS還可與其他檢測技術結合檢測致病菌,利用免疫磁珠分離的目標菌進行分離培養,將大腸桿菌0157的最低檢測限從200 cfu g提高到2 cfu g ~;IMBS結合聚合酶鏈反應(imbs-PCR)可以快速檢測特殊培養條件下的細菌,如苛求菌和厭氧菌。用imbs-PCR檢測肉中的產毒素細菌產氣莢膜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