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訓練不當會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緩解這種痙攣,從而使肢體動作趨於協調。壹旦采用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會加強患側上肢屈肌的協調性,加重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引起肘屈、腕屈、屈,使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事實上,肢體運動障礙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所以不要把康復訓練誤認為力量訓練。
恢復期治療的目的是改善頭暈、頭痛、四肢麻木、語言不利等癥狀,以達到最佳狀態;降低腦出血的高復發率。
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腦損傷後的恢復過程中存在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在日常的家庭護理康復治療中,我國經常使用肢體運動康復儀來恢復受損的肢體運動。它以神經易化技術為核心,通過低頻脈沖電刺激後,使肌肉群按照壹定的順序模擬正常運動。它除了直接鍛煉肌肉力量外,還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對抗來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從而恢復其動態平衡。同時,反復運動可以將易化信息反饋給大腦,使其盡快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獨立運動控制,尤其是在家中。這種療法可以使癱瘓的肢體模擬正常運動,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恢復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
1.面癱的功能鍛煉:用大拇指從眉間穿過眉弓,穿過太陽穴到眼角,再向下穿過鼻翼、鼻唇溝、嘴角到下頜角,慢慢按揉,直到酸辣為止。
2.語言功能訓練:耐心細致地逐字練習。練習的時候,註意力要集中,保持情緒穩定,說話要慢,從簡單的單詞和短語開始。鼓勵患者大膽地與他人交談也是壹種語言訓練的方法。
3、偏癱功能鍛煉:
1)坐臥運動:家屬幫助患者反復坐起、躺下;或者在床的腳端綁壹根繩子,讓病人用健康的手抓住繩子,自己做臥姿訓練。
2)上肢運動:護理人員(或家屬)站在患者患側,單手握住患側手腕;另壹只手放在肘關節略上方,使患肢上下左右伸展和旋轉;護理人員用壹只手握住患肢的手腕,用另壹只手移動每個手指。
3)下肢功能鍛煉:壹手托住患肢踝關節,另壹手托住膝關節略下方,使髖膝關節伸、屈、內外旋、內收、外展。壹只手托住患肢的足弓,另壹只手做腳尖運動。病人也可以坐在凳子上練習走路,進壹步幫助病人練習走路。
4)日常生活中的鍛煉:家庭護理的最終目的是幫助患者照顧好自己。逐步訓練病人吃飯、穿衣、洗漱、上廁所和壹些戶外活動,從全程護理到輔助,直到
照顧好妳自己。
5)騎行練習:
瑞士蘇黎世大學進行的壹項新研究表明,患者如果參加康復計劃中的電動自行車鍛煉,可以改善大腦功能和身體健康。來自蘇黎世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裏蘭大學和巴爾的摩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測試並比較了37名參加自行車運動的患者的大腦和身體功能。這37名患者每周參加三次自行車運動,34名患者只做傳統的拉伸運動作為對照組。經過六個月的運動,參加自行車運動的這組患者的最大步行速度增加了565,438+0%,而對照組的最大步行速度只有65,438+065,438+0%。前者心血管健康水平上升18%,後者下降3%。核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在參與自行車運動的患者中,更多的攜氧血液被輸送到腦幹和小腦。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教授丹尼爾·漢利博士說:“這項研究的臨床意義在於,即使在長期患病後,或者在其他常規治療方法失敗後,騎自行車鍛煉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試驗中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3歲,參加自行車練習的時間為患病後50個月左右。該研究成果於8月29日發表在《美國中風雜誌》上,強烈建議每壹位腦出血和中風的幸存者將電動自行車運動作為標準的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