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石膏基質的實踐

石膏基質的實踐

膏藥是壹種外用藥膏(包括油膏、膏藥、膠布),在古代屬於“薄貼”。它是以高溫精制的食用植物油、黃丹或鉛粉為基質,含有藥物或中草藥提取物的外用制劑。膏藥作為中藥制劑的傳統劑型,早在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就有記載,是由油和丹制成的“膏”。劉的《鬼遺》中也有許多“薄貼”的記載。“稀”是指藥膏,“膏”是指膏藥。唐宋以來,膏藥的應用更加廣泛。清代吳師機的《李龍駢文》是壹部膏藥應用的專著,全面總結了膏藥的處方和應用,尤其是制備工藝,並進壹步發展和完善。其新觀點是“外治之理為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為內治之藥,區別在耳。”膏藥常用於消腫、解毒、生肌等外用治療。但通過外敷,也能起到內治的作用,如散寒、調和氣血、化痰消腫、疏通經絡、治風濕、治跌打損傷等。《卓立駢文》在談到膏藥的作用時,有壹些“斷”和“拔”的說法,說:“病集中的地方,拔了會導致病本身,沒有深入內陷的危險;除了病,斷了也是自殘,沒有傳宗接代的危險。”

膏藥有很多種,其中黑色膏藥是以油和黃丹為基質的。基於油和宮粉的白色石膏;以橡膠為主要基質的是膠布;松香石膏是以松香為基礎的。最常用的是黑膏藥。

抹灰的質量要求如下:

1.老嫩要合適,貼在皮膚上要有合適的粘性,位置要固定。

2.外觀要油潤細膩,對皮膚無刺激。

3.同壹種膏藥鋪量應壹致,重量差限值不得超過5%(指除底料外的純膏藥重量)。

4.常溫保存,兩年內不變質,不失去粘性。

提煉膏藥有浸泡麻油→武火煮沸→文火久煎→濾幹藥→將藥油滴成珠→放入黃丹→將藥或貴藥或膠藥加香→去火毒→塗涼→烘烤粘貼等程序。

以下是黑膏藥熬制的介紹:

第壹步:炸藥

先將油燒熱,倒入藥物,用文火煎,不斷攪拌,使藥物受熱均勻,直接煎到制膏所需的程度(如黃化、棕煎、黑煎等。).去渣過濾得到藥膏。

註:1。有時,在油炸之前,往往需要將藥材在油中浸泡壹定的時間。經驗告訴我們,春天有五天,夏天有七天,秋天有七天。2.倒藥前要把藥弄碎。如果太稠,就不容易煎出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如果太細,容易沈澱在鍋底,不容易過濾。3.藥的順序根據藥的性質不同,壹般分為先煎後炒。肉藥、鮮藥要先炒,如甲魚、鮮莧菜;質地堅實的藥物也要先炒,如殼、根等。質地疏松或體小的藥物應在藥物已枯萎時入鍋煎,如花葉、種子等。

炒丹

將黃丹放入幹凈的鐵鍋或銅鍋內,用文火煸炒,直至黃丹內的水耗盡,呈松散狀。按住火,需要用鏟子翻炒。

註:丹中濕膏嫩,丹中煎過的膏老。黃丹在油炸過程中會變成深紅色。不要驚慌。拿出來冷卻壹下,就恢復原來的顏色了。

第三步是提煉

藥用油可以是桐油、芝麻油等。如果用麻油,將無堿的麻油放入幹凈的鍋中,用武火煮沸,再改為文火。剛開始油水的氣會直升,過壹會兒氣升到鍋裏,用竹筷將油滴入冷水中,珠子不散,即完成煉制。

註:1。芝麻油就是芝麻油,分為黑芝麻和白芝麻。以前用黑芝麻油。如果油裏摻了堿,不僅會溢鍋,膏藥也粘不上。2.煉油火不容易太猛。如果已經著火了,就用鐵鍋蓋把它壓滅。將藥油煉好後,快速攪拌油,但避免接觸鍋底,以防著火。

第四步,丹。

油丹比例壹般以每500g油使用195g鉛計算,註意季節(鉛丹夏季可使用至240g,冬季僅140g,春秋兩季為210g)。經驗上也有比例取油丹16: 7,用四到五兩丹多加壹斤香油,冬嫩(四)夏老(五)。丹分為火和火兩種情況。對於前者,繼續用小火將油燒開,將煎好的丹慢慢放入燒開的油中,用槐樹、柳棍、桑棍順時針攪拌,油就會溢出氣泡,冒出青煙。待煙霧稍盡時,用竹筷在冷水上滴三四滴油,直至水珠不散。用珠子擦水,試著用幹燥的手揉搓。試著把火熄滅,或者把鍋從爐子上拿開。離開了火,丹即將提煉的藥油就離開了竈背,去了丹。

註:1。千萬不要用鐵攪拌。這時,鐵器與鍋底相撞,壹盆石膏著火,被燒毀。2.壹般常用來解除丹的毒性,因為丹的毒性比丹更容易解除,膏藥也不癢。3.倒丹時,壹人攪拌,壹人倒丹,有利於操作。4.鍋裏的油量不能超過鍋容量的三分之壹,否則容易溢出。5.這壹節是熬膏藥的關鍵,要掌握好藥油離火的時刻,保證膏藥的質量。常用以下標準來判斷煉油的程度:①油煙:起初是淡藍色,逐漸變成濃黑色,然後進入白煙,油被提起時更明顯,以白煙為準;②油花:剛開始煮時,油花多在壺壁附近,以油花聚集在壺中心為準;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少許油滴入水中成珠,膏體顏色黑而亮。6.“膏藥黑的力量在於煨,亮的力量在於攪。”倒丹時,要攤勻,朝壹個方向不停攪拌,防止下沈。7.掌握好下壹槍的速度。降丹速度太快容易溢鍋,膏藥質地不均勻;太慢的話,丹的藥油從火上來溫度會下降,影響效果。8.如果著火了,要在下車前撲滅,否則容易引起爆炸。9.膏藥要老嫩。如果太老,加嫩膏藥油;如果很嫩,再加熱壹次。壹般應該是嫩的,因為攤糊的時候還需要加熱。

第五步,去除火毒。

膏體制成後,用冷水噴入膏藥鍋內,即冒出黑煙,然後將膏藥絞成小塊,用冷水浸泡3 ~ 10天,每天換水1 ~ 2次。還有就是漿糊做好之後,直接倒入容器中,用水浸泡三天,去火去毒。

第六步:加細藥。

處方中珍貴的上等藥物,如冰片、麝香等。研成細末,加入融化的膏藥中攪拌。

註意:熱油感冒藥面會溢出來,不用怕。需要加壹點點粉,快速攪拌就好了,不然壹鍋膏藥就溢出來浪費了。

塗抹石膏

還沒有涼透的膏藥,用竹筷子迅速包好,根據紙布的大小,用竹筷子繞著紙布的中心順時針方向展開,這樣膏藥就做好了。

註:1。需要將棉布放入煮好並溫熱的薄面糊中,趁熱攪拌揉勻,放在高處晾幹。這是漿布。膏藥不滲透,癢,七天沒事。2.塗膏藥時,塗的區域壹般為圓形,占膏藥的1/3,長方形,約占2/5。用於處理外表面的灰泥應塗得很薄;固化中的灰泥應該更厚。經常換的膏藥要薄,貼久了的膏藥要厚。

第八步:貼膏藥。

首先,在放熱壺、酒精燈、蠟燭等中加熱並烘烤石膏。在小火上軟化融化,使溫度適宜,然後再鋪上去。

註:1。貼前用溫水擦拭患處,或用姜片洗凈皮膚,或用酒精消毒患處,待皮膚幹燥後再貼。當皮膚有汗液或水汽時,不能貼,因為貼不緊。如果天氣冷,貼得不緊,可以貼完膏藥後熱敷。2.按時更換膏藥,防止膏藥中的鉛化合物刺激皮膚。3.膏藥過敏、局部發癢甚至起泡、潰爛時,取下,用酒精消毒或塗龍膽紫液,不癢、傷口愈合後再貼。或者采取預防措施,如在粘貼前在石膏上撒壹些薄荷冰。嚴重的情況下是禁止的。4.不要在煤爐上烘烤粘貼膏藥,因為煤爐燃燒時產生的致癌物和有害氣體會被膏藥基質和水分吸收,通過皮膚滲入人體,對健康有害。5.如果皮膚表面有外傷或糜爛感染,且有局部損傷,不宜將膏藥直接貼在損傷部位,以免化膿性感染。6.凡含麝香、牛奶等活血化瘀成分的膏藥,孕婦慎用。特別是孕婦的腰、腹(尤其是小腹氣海、關元穴)、肚臍和下肢三陰交穴等穴位不能貼敷,以防流產等意外。7.壹般壹貼膏藥的藥效可持續1 ~ 2天,而黑膏藥的藥效更長,可連續敷1周以上才拆,不宜換得太勤或太少。8.撕膏藥時註意動作要輕柔,防止撕裂皮膚。粘在皮膚上的部分藥膏可用紗布蘸汽油擦拭,再用酒精消毒。

  • 上一篇:掌骨骨折後如何恢復?
  • 下一篇:節日口號大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