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審判臺階和七級石階
現在引起我們註意的是由三層石頭制成的臺階,這被稱為“三步測驗”。分別考縣(府、院)、鄉試、中考,是封建時代士人做官的必經之路。三次嘗試過關才能算進士之壹,所以“三步”之後是長約20米的“進士譚”。過了“進士潭”就到了車門口的路口,那裏有七級石階。《蒼坡家譜》記載,第11世祖李忠因其清廉的官職和顯著的政績,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視,官職升至七級。村民們特意建造了這七個石階來紀念這壹事件。在古代,到達金石灘後,文官要下轎子,武官要下馬,走七步。
蒼坡Xi門
我們現在看到的拱形門叫車門,是村子的大門。妳看這匾上的四個字:“蒼坡西門”。這四個字是已故溫州書法家蔡新谷先生題寫的。總的來說是明顯的筆誤。然而,在永嘉方言中,“車”與“Xi”諧音。蒼坡人以為自己風水好,因為西門前的水好,所以寫成了西門。蒼坡西門很講究。此門建於南宋惜春五年(1178)。全是木頭做的,有大桶,有小桶,有擱柵,有挑檐。六層鬥拱不使用壹釘,屋頂為雙檐懸山結構,顯得端莊古樸。這個大門和日本“國寶樓”奈良都道寺的南門壹模壹樣,但那個“國寶樓”大門的建造時間比倉坡西門晚了12年。這扇門看起來很奇怪。有人說它看起來像壹條龍。兩邊的大燈籠是龍眼,後面的街道是龍身,前面的池塘是龍珠。有人說他像老虎,石拱橋是老虎的背,門是老虎的頭,兩個大燈籠是老虎的眼睛。它看起來像什麽取決於妳的想象力。像“龍”或者“虎”,但寓意其實是壹樣的:蒼坡村是臥虎藏龍之地。
這個車門是“等級”的象征。在封建時代,這種代表權利和地位的大門是不能隨便建造的。這裏只有出現了壹定級別的官員,才有可能是皇帝修建的。按照現在的話來說,是非常牛逼的。門樓下面就是我剛才給大家介紹的“七級石階”。地上這頂宋代壹等官帽,太史帽,是用四塊青石鋪成的。目的是讓路過這裏的人始終認為“太師之道要自己走”,鼓勵人們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上面門樓上有壹幅對聯:“西山攬勝懷賢,門庭生輝。”這幅對聯不僅描繪了這裏的美景,也展現了先輩們的輝煌業績,希望後輩好好學習,做官。為了表示尊重,路過這裏的人都應該知道車門的規矩。公務員必須下轎子,武官必須下車。
Xi董馳池
踏入西門,我們翻開了倉坡村歷史的書頁,是左右兩個池塘,左邊壹頁是西池,右邊壹頁是東池。自誕生以來,這兩個池塘已經不僅僅是普通的池塘來美化環境:壹頁納西池塘記錄著半耕半讀的生活理想;東頁記載了對高尚精神和良好品德的贊頌以及對神靈的崇拜。
接下來,請和我壹起閱讀這兩頁感人的歷史書。
古柏
現在我們走在東池南端的寨子墻上。
在古代,跨過這個門檻也是有講究的,要遵循男左女右的禮儀。
這兩株古柏不僅見證了倉坡村對綠化的重視,也滲透著古村落的文化氣息。800多年前,宋代倉坡寨主李喜齋親手栽種了這兩棵樹,留下了壹段護樹佳話,流傳至今。他種下柏樹後,立下了防止柏樹被毀的禁令,說:“凡是拴在柏樹上的牛,壹律立即處死。”有壹天,他家的長工為了方便,把牛拴在這棵柏樹上,他當場把牛打死了。從那以後,村裏的這些古柏再也沒有遭到破壞。可見,有了好的“官”風,才會有好的民風,所以這兩株柏樹歷經800多年依然生機勃勃。
剛才,由畫家夏題寫、吳邦國副總理題寫的“古柏之古”就是指這兩株古柏。
親愛的王雄館的朋友們,這個獨特的展館就是著名的“王雄館”,它始建於1128。站在亭子裏向村外東南望去,對面是蒼坡“同胞村”方巷村。在方崗村頭,還有壹座與“王雄亭”形似的亭子,名為“送哥哥”。兩個亭子隔著縱橫交錯的田野相對。
這兩座遙遙相對的亭子,向人們講述了幾百年來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誼:李的第七世祖李秋山和弟弟李在分居後搬到了方巷村,弟弟李常常壹大早就站在村裏的土墻上,東張西望,等著弟弟沿著田裏的鵝卵石小路走來,“與李芝芳園相會,訴說天倫之樂”。兩兄弟關系非常好。每次聊到深夜,臨走時總想送到村裏。經常是哥哥離家,哥哥就把哥哥送到方崗村頭,哥哥回來就把哥哥送回去。就這樣,他哥送他哥回家,他哥送他哥去村裏,他哥送他哥,他哥送他哥。真的是溫州俚語“張郎送李朗,壹夜之間送上大天。”於是兩兄弟約定在倉坡村和方巷村各建壹座亭子,並在亭子裏掛燈籠。每次探視分手後,看到對方亭子裏的燈籠亮著,就知道對方已經平安到家,兄弟倆就把燈平安帶回家休息了。
王雄亭的精致在楠溪江沿岸的古亭臺樓閣中並不多見,尤其是屋檐,彎曲的弧度飽滿,屋檐上下飛舞,十分溫柔。兩亭四面開,四面風,相距甚遠,情誼滿滿。有壹次,臺灣同胞來這裏旅遊,被“王雄館”的故事感動了。回首隔海相望的大陸臺灣省,他們不禁潸然淚下。真的是“兩亭隔水相望,兩地同源兄弟”。
夏的詩句“誰再點燈,遠山盡明月”道出了亭美麗動人的故事。
仁濟寺是壹座三面環水的古代宮殿式建築,是著名的“仁濟寺”。光是看這樓周圍的環境,就覺得特別舒服,特別有靈氣。這個亭子三面臨水,臨水的長廊裏有壹個美女可以倚靠。夏天在這裏乘涼是令人愉快的。
仁濟寺的屋檐微微翹起,房檐微微彎曲,屋頂的線條平緩卻充滿張力,仿佛展翅騰飛,大方而又特別美觀,避免了壹般寺廟建築通常傳遞出來的肅穆。有意思的是,廟裏供奉的是壹個叫周初的人,不是菩薩,也不是自己家的祖宗。據《世說新語》記載,周年輕時在鄉下胡作非為,咬牙切齒,對鄰居恨之入骨。他把它視為“三害”之壹,與老虎、毒蛇相提並論。後來奉命改過自新,棄惡從善,戰死沙場。於是這壹周就成了人們教育年輕人改邪歸正的典範。蒼坡人不在廟裏祭祀菩薩或祖先,而以本姓以外的姓氏立祠祭奠,可見他們為教育後代而拋棄姓氏偏見的別樣普遍胸懷。據說平水聖君周凱就供奉在這裏。金永康年間,浙南水患成災,平陽死於水患。村民們尊稱他為平水聖君。無論仁濟廟裏供奉的是周初還是周凱,他們都是為人民而死,應該值得紀念。
讓我們過橋,走進寺廟。看看這座寺廟裏的天井或水池。這種四合院式的建築在楠溪江也很少見,因為是供奉曾經治水成神的平水聖王的。同時,在農耕時代,靠天吃飯,水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平水聖王在這裏管水,這裏天氣好。
目前,仁濟廟已被辟為“楠溪江民俗博物館”,陳列著楠溪江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器具,如古水車、水桶、水桶等。殿內左廊有磨盤、織布機、紡紗機。右廊有壹石、壹石鎖、壹石水箱、壹石香爐、壹梨耙等器物。其中石和石鎖是蒼坡人練功用的,最大的標註為320斤。蒼坡古村的人們不僅培育和傳承了傳家寶,還沒有放棄習武的習慣。早在北宋時期,他們就和武進士李邦同出壹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說不定妳也是個大力士。
李氏宗祠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李氏宗祠。李氏大宗祠是倉坡村的禮教中心,也是宗族聚會和重大民族慶典的場所。在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祠堂照顧著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兩件事:壹是與親戚家人團聚;第二個是柯佳·連登。從第壹個李岑建村到現在已經42年了,直接從蒼坡遷出的村子已經有100多個,人口近20萬。從前,搬出去的人每次去祭奠祖先,都會陸續來到這裏相見。場面非常壯觀。通過祭祖等宗族活動,加強了人民的和諧與團結。平時也經常在這裏決定宗族大事,解決民族糾紛。在古代,所有參加“要狀元”三試的人,都要穿上紅衣服,戴上鮮花,在這裏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在司儀的帶領下,跪三下,叩九下,祭奠祖先。歷史上,蒼坡村人才輩出,科舉第壹名也不少。今天,仍然有著名的人才,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鵬,他的祖籍是倉坡村。
這是壹個大舞臺,通常是村民文化娛樂的場所。每次祭祖和重大節日,都非常熱鬧,經常通宵達旦地演,觀眾擁擠不堪。這面大鼓叫祠堂鼓,是重要的禮器,不能輕易敲響。壹旦被敲,全村人都會聚集起來。
大家擡頭看了看李氏宗祠的牌匾,上面多了壹點“姓”。有人質疑這是筆誤。其實按照村民的說法,是因為村裏有幾個人不姓李,也就是接受兼容姓的人。這個加分點是特別加的。不管“姓”字是不是筆誤,村民們的說法所反映出的民俗都是非常值得人們欣賞的。
水月堂的朋友們,這個建在水池中央的建築叫水月堂,始建於北宋時期(公元1124),是壹座紀念館。北宋倉廩第八祖李夏曦在朝任狄公郎,其弟李進喜在朝任中等職。他們友好而深情。宣和二年,李進喜隨童貫投奔遼國,可惜戰死沙場,為國捐軀。李夏曦得知哥哥死後傷心欲絕,無法繼續在汴京為官,於是辭官回到蒼坡。他在東池北水中間建了這個水月堂,住在裏面,日夜思念哥哥,“以悼其亡。”
“水月堂”被古建築專家譽為楠溪江古建築經典。妳看,它有壹個漂亮的屋頂,四面都是屋檐,還有壹個雙屋檐的設計。本來普通的坡屋頂自然變成了休息峰,所以顯得特別生動。
過了這座石橋,就到了水月堂的院子。這個院子的南墻是空心花墻,由三組圖案組成。正是這種與眾不同的格局,讓南墻顯得富麗靈動,是院墻中的經典傑作。這面墻是用園林建築中常用的景觀營造手法“景觀漏”建造的,但在內外通透性上,它又不同於壹般的花墻。透過花墻的洞口可以看到外面的亭臺樓閣、池塘、樹木,而外面的人看不到院子裏的任何景象。也許這就是《南墻》成為經典的原因。
現在讓我們參觀水月堂的中殿建築。中殿之上,有“冀州花園”的匾額。這三個字,飄逸飄逸,卻不渾厚有力。“冀州園”是以蒼坡的第十壹世曾祖父李命名的。曾在江西冀州任教,很有威望。他晚年退居蒼坡後,為村裏做了許多好事,大家都稱贊他。倉廩第三十三代為紀念李,重修中堂,命名為冀州園,意為冀州教育所。
冀州花園北面的院墻,就是水月殿的北墻。墻上有兩個窗戶,北墻的文化魅力就在於這兩個窗戶。窗上的圖案很特別,都是由“井”和“八卦”交替組成。
布局特征
筆,墨,紙,硯現在我們走這邊。前面提到過,蒼坡古村的整體布局是根據五行八卦和文房四寶設計的。眾所周知,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硯。讓我們壹起去參觀文房四寶吧。看壹看,找到了嗎?我來壹壹揭秘。
站在我們腳下筆直的老街是村裏的主要街道,這裏叫筆街,正對著西邊的三座尖峰——筆架山,這壹大筆就放在筆桿上。鋼筆街全長360米,象征360度星期天。是古代“天人合壹”觀念的壹種物化。有些人走的就是這條路,過的很完美。妳看這好好的路邊,無緣無故就有那麽三塊長石頭,有妨礙行人的嫌疑。妳壹定沒有這樣的想法。這是文房四寶中的墨錠,這個壹端有斜面的是落地墨錠。這個最長4.5米,寬0.5米,厚0.3米。就是這麽大壹錠墨,很多人都能寫,幾代人也寫不完。所以,蒼坡的文學運勢經久不衰,文人不窮。看它旁邊的這塊石頭。它最初是從壹個供人們進出長生石的神龕裏搬出來的。上側鑿有61半長方眼,寓意1.5倍的花甲,成就長壽之意。據說踩過的人都會活到150歲,朋友們不妨去走走。這個方池在村子的西邊,叫西池。它呈長方形,東西長80米,南北寬35米。呈方形,形似硯臺,所以也是硯臺。我有所有的硯臺,紙在哪裏?筆街是蒼坡的主要街道,街北布滿布局嚴謹整齊的房屋,屋外有方墻,縱橫街巷相連,區分分明,層次分明。就像方格子的壹張大紙。這樣,文房四寶就完整了,飄逸的精神就會四處遊蕩。眾所周知,所謂耕讀,就是農耕時代人們的生活理想和現狀。讀書是為了驕傲,種地是為了致富。倉廩人辛勤耕耘,勤奮讀書,許多人實現了成為田舍郎的夢想,許多人獲得了秀才、舉人、秀才的美名。楠溪江流域有最早的進士和武進士,十壹出了壹兩個進士。
私人住宅
古宅我們再進壹步,看看畢節街兩邊的古宅。這些房屋布局整齊嚴謹,每壹間都由鵝卵石砌成的方墻環繞,形成壹個獨立的庭院。我們可以走進去看看。妳會發現這些古老的房子是開放和友好的。這種生活環境是我們現在的城市套房所沒有的,我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是這樣。妳怎麽想呢?
顧靖:現在我們在畢節街的中間。讓我們來看看這裏的壹口古井。水清、甜、爽,水溫常年不變。蒼坡人會自豪地告訴妳,這水來自1000米後面的蒼山山尖。這水味道不錯,做菜特別香,酒更醇厚。妳看,妳知道這口井外面有壹個三只眼的方形小池子嗎?這是為了什麽?它是用來蓄積井裏溢出的清泉的。在這三個小池子裏,有不同的用法,順序是:洗菜、洗衣服、洗廁所。不用擔心他們會互相滲透,也不會走回頭路。這就是硯臺的獨特之處。今天,當我們談到珍惜水資源,保護生態的時候,我們應該深入思考壹下,早在八九百年前,蒼坡古村的人們都做了些什麽!
古老的石橋,請跟我回去。這就是我們剛才參觀的李公館,它的前面有壹座堅固的古代石板橋。妳覺得是兩座橋還是壹座?是不是左邊有較高的拱橋,右邊有較低的平橋?這個村的祖上是不是太麻煩了?嘿嘿!這座橋真的堆滿了物品。這座橋叫丁香橋。走過的人,身份不同,走的路也不同。他們不是隨便走的,隨便走就會有麻煩。平橋是老百姓拿的,挑擔子賣漿的農民是從底層走的,士紳是向上走的;男人在往上走,女人在往下走,女人只有結了婚,結了婚,才能通過拱橋。也有客人可以從上遊跨過拱橋,以示禮遇。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蒼坡古村的尊貴客人,所以請壹定要從上面過拱橋!不然村裏的龍圖看到我會指責我無禮,下次可能就不讓我再進寨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