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範式革命概念

範式革命概念

也許下面這篇文章能幫到妳。

科恩的科學範式理論與心理科學革命

科恩的範式理論提出了他著名的科學發展模式。按照他的範式標準,心理學仍然不是常規科學,心理學中的行為革命和認知革命都不是科恩的科學範式革命。科恩的範式理論有許多理論局限,但也有壹定的歷史貢獻。

1.科恩的範式理論與科學革命

科恩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科學哲學家。在1962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壹書中,他提出了自己的科學哲學理論——科學範式理論。這壹理論的核心是範式概念。在科恩看來,範式是對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壹種基本承諾。具體來說,範式是科學家群體所接受的壹套假說、理論、標準和方法的總和,在心理上形成科學家的信念。科恩認為範式是壹門學科成為科學的必要條件或成熟標誌,即範式被視為科學與非科學的劃分標準。任何壹門學科,只有具有相同的範式,才能稱之為科學,否則就不能稱之為科學或前科學。

科恩根據範式的概念提出了他的科學發展模式理論。在科學發展觀上,科恩既反對邏輯實證主義的科學發展觀的“漸進積累”觀,也反對波普爾的批判理性主義的科學發展觀的“不斷被推翻的增長”觀。他認為,科學發展的實際過程是進化與革命、積累與飛躍、延續與中斷的交替過程,科學發展史清晰地反映了這壹過程。科學發展壹般經歷四個時期:(1)前科學時期;(2)傳統科學時期;(3)非常時期和危機時期;(4)科學革命時期。在科學史上,有科學革命的典型例子,如天文學的哥白尼革命,化學的拉瓦錫革命,先有牛頓革命,後有物理學的愛因斯坦革命。新範式最終戰勝並取代了舊範式,標誌著科學革命時期的結束,進入了壹個新的常規科學時期。在傳統科學的新時期,新範式已經成為該學科中科學的壹致信念。科學研究在新範式的指導下不斷累積推進,但後來出現了許多反常現象,陷入了新的科學危機,引發了新的科學革命,實現了從新範式向更新範式的轉變,進入了更新的常規科學時期。科學發展就是在這些環節的不斷循環中不斷前進的。科恩的科學發展動力模型可以簡單表述為:前科學時期→常規科學時期→異常與危機→科學革命→新常規科學時期。科恩認為,所有的科學發展都符合這場科學革命的規律。

科恩的範式理論是關於科學發展的壹般方法論。它提出後,不僅引起了哲學家和科學家的熱烈討論,也引起了社會科學家的積極響應。社會學家、經濟學家、政治學家和心理學家都用範式理論來分析和解釋各自學科的歷史發展過程。65438-0988年,科爾曼和薩爾曼在心理學期刊文獻上發表了科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總結了範式理論在心理學中的應用。

第二,範式革命和行為革命

科恩的範式理論能否成功重構心理科學的發展史?範式革命能否有效解釋心理科學的革命?西方心理學史家對此有不同看法。帕勒莫、加德納和庫香持肯定態度,而李和和舒爾茨持否定態度。持積極態度的學者認為,根據科恩的科學發展模式,自馮特以來,心理學經歷了心理主義、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三個範式的科學時期。它伴隨著兩次危機和革命:第壹次是20世紀初心理學範式的危機,導致了1913年的行為革命;第二次是五六十年代的行為主義範式危機,引發了1956-1965的認知革命。心理心義範式是心理學的第壹範式,以馮特等人為代表。這種範式將心理學定義為心理生活或意識的科學,內省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行為主義範式以沃森等人為代表。它把心理學定義為行為科學,客觀行為研究是它的基本方法。認知範式將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帶回心理過程。巴斯認為,大多數心理學派在元理論上都有認知傾向,他們的存在有助於認知革命的出現。他甚至把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學、勒溫的場論心理學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都視為“原型”認知心理學。當然,真正的認知革命是指信息加工的認知心理學。反對科恩範式革命理論的學者認為,這種對心理歷史的簡單劃分和重構,無法解釋心理歷史發展的實際過程。而且心理學史上的行為革命和認知革命都不是科恩意義上真正的科學革命。科恩的科學革命是指拋棄舊範式,建立新範式,所以行為革命也必須拋棄舊的心理學範式,建立新的行為主義範式。但是,在1913之前,心理主義是否構成了心理學的統壹範式,使心理學成為壹個正規的科學時期?換句話說,心理學在研究對象、方法和理論上是否壹致?誠然,從研究對象上看,馮特時代的心理學家都認同心理學是壹門研究心理生活或意識的科學,但在對意識的具體理解上卻存在分歧。馮特和鐵欽納認為心理學是對意識的研究,布倫塔諾和斯頓夫認為心理學是對意識活動或意識功能的研究。這就是心理學史上著名的內容心理學和意動心理學之爭。瞿、提出了雙重心理學,試圖調和意識的內容與意識的活動。他們認為心理學有兩個對象:壹是心理內容,二是心理功能。在研究方法上,馮特和鐵欽爾是壹致的,都堅持實驗內省法,即在嚴格控制條件下對意識經驗的直接報告或回憶。布倫塔諾認為,心理方法是對我們自身心理活動的內部感知(英語為Innerperception,德語為Wahrnehmung),而不是內省或內部觀察(英語為Inner observation,德語為Beobachtung)。這裏必須指出,由於德語中的Wahrnehmung(內在知覺)和Beobachtung(內在觀察)在英語中都可以翻譯成內省,所以布倫塔諾的心理學方法在心理學史著作中通常被誤認為是內省。事實上,布倫塔諾明確指出“內部知覺和內部觀察必須加以區分,內部知覺的壹個特點是它永遠不可能成為內部觀察”[2]布倫塔諾進壹步指出內省即內部觀察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由於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存在嚴重分歧,心理主義無法構成科恩的常規科學,這壹時期的心理學仍處於前範式科學時期。因此,唯心主義不能為行為和革命提供壹個可以推翻的舊範式。

但在1892-1912期間意識心理存在困難是事實。Bachler在1907中指出,心理學“正在產生壹股不滿的浪潮。”[3]他在1911中進壹步指出,大多數心理學家都不知道自己的領域是什麽。1910年會後,美國心理學會的主要任務是反思心理學的定義。種種跡象表明,心理學正在從意識研究向行為研究轉變。但是,這壹時期心理學的不確定性和困難,並不是科學革命前的異常和危機。如果說意識心理學存在變態問題,那麽維爾茨堡學派的無意識思維問題才是真正的變態問題。但是,行為革命並沒有解決無意思維的變態問題,行為主義只是簡單地宣稱無意思維不是心理學概念,將其排除在心理學研究之外。實際上,在1892-1912年,心理學,尤其是美國心理學從意識研究轉向行為研究,是發生在意識心理學之外的,主要是美國社會歷史條件、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哲學、達爾文進化論和當時的動物心理學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真正解決了意識心理學本身問題的科學革命。正如李和所說,“心理學從意識研究到行為研究的轉變,與其說是壹場革命,不如說是壹場漸變。”在他看來,沃森生產了香煙,但沒有點燃它們。"〔5〕

第三,範式革命和認知革命

既然行為革命不是科學革命,那麽1913之後的行為主義是否構成了心理學的統壹範式,使心理學成為壹個正規的科學時期?李和認為,1913之後的心理學仍然處於前範式科學時期,因為心理學的元理論仍然存在爭議和分歧。在意識問題上,方法論行為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排除意識,因為意識是私人事件,不是科學研究的對象;但拉什利的嚴格行為主義認為,意識是應該包含在內的,因為科學必須解釋包括意識在內的所有事件。在中間變量問題上,托爾曼、赫爾和中介理論家都同意在刺激和反應之間假設壹個中間變量,而沃森和斯金納則堅持線性行為主義,反對研究刺激和反應之間的中間過程。此外,對中間變量的解釋也存在差異。赫爾認為中間變量是生理過程的中間環節,托爾曼認為它是認知地圖或認知符號。托爾曼有典型的認知傾向。由於元理論的差異,行為主義顯然無法為認知革命提供壹個可以推翻的舊範式。

當然,在1948-1956期間,行為主義確實受到了批判。行為主義在1948年霍克森舉辦的行為的大腦機制研討會和1956年馬薩諸塞州舉辦的信息論研討會上受到挑戰。比如喬姆斯基對斯金納語言行為的批判,格林·斯朋對意識的實驗,科尼對兒童辨別學習的實驗,都動搖了行為主義刺激-反應的基本公式,否定了行為主義的意識和語言與行為無關的錯誤推論。所有這些跡象表明,行為主義遇到了壹些不可克服的矛盾。但從科恩的角度來看,它們算不上危機。1956-1965年,心理學開始從行為研究轉向認知研究,也就是巴勒莫所說的“壹場正在進行的科學革命”。我們知道,這種變化是傳播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語言學、行為主義等心理學內部和外部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李黑指出:“這種心理上的變化就像1892-1912期間的變化。不是心理學研究技術上的失敗,而是觀念上的轉變。這種變化主要是心理的外力造成的。”此外,認知革命並沒有完全推翻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從對象上否定了行為主義,從方法上深化了行為主義。李和甚至認為認知心理學是基於新技術和計算機的行為主義的壹種新形式。認知革命是科學革命嗎?巴斯指出:“在1955-1965期間,心理科學發生了壹場靜悄悄的革命。甚至在1955之前就有很多這種發展的跡象,1965之後也在進行。但是對於這個領域的大多數領導者來說,這10年是關鍵。認知革命不是轟轟烈烈的革命,就是沒有冬宮風暴,甚至沒有隱喻風暴,沒有公開對抗。而且與沃森的革命不同,認知變化是壹種沒有自我意識的變化,它的存在是在這個事實出現很久以後才被宣布的。實驗心理學家並沒有開始這場革命,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驚訝地發現,他們打破了行為主義元理論的限制,並且是自願這樣做的。認知革命的認識是在這個事件之後才出現的,只是慢慢出現的。即使在今天,壹些人仍然不同意有任何“革命”。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從歷史上反思這個問題。”[7]可見,認知革命並不是科恩意義上的科學革命。正如勒格朗所說:“心理學中的認知革命是從科恩的科學革命理論中借用的壹個術語,在今天已經成為老生常談。”〔8〕

第四,範式理論的局限性和貢獻

綜上所述,科恩的科學革命理論在解釋心理科學革命方面是失敗的。心理學中的行為革命和認知革命都不是科恩意義上的科學革命。根據科恩的範式理論,心理學仍然不是壹門常規科學。正如舒爾茨所說:“心理學還沒有到範式科學的階段。”[9]李和還說:“心理學似乎是壹門永遠處於危機中的科學,它永遠掙不回科恩所說的前科學範式階段的完整過去。”[10]科恩的範式革命並不能有效解釋心理科學的革命,他的範式理論也不能作為心理學史重建的方法論。這主要是由於科恩的理論本身存在明顯的缺點和局限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科恩的範式概念本身就是模棱兩可的。科恩從未弄清楚範式到底是什麽。在只有100頁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壹書中,他定義的範式多達21。他時而這樣解釋,時而那樣解釋,包括理論、觀點、方法、實例甚至儀器設備。這太復雜了。(2)範式理論是壹種不可知論。科恩用不可知論來論證他的範式理論。他認為範式不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不是對客觀世界規律性的反映,而是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科學家群體的心理信念。範式的改變不是認識的深化,而是心理信念的改變。當範式改變時,科學家眼中的整個世界都在改變。(3)範式理論是壹種實用主義的真理理論。在科恩看來,由於科學的範式不是關於客觀世界的知識,而是不同科學家群體在不同心理條件下產生的不同信念,因此沒有真假之分,或者根本沒有真理。以至於他把真理比作壹群科學家使用的工具,也就是解釋科學研究中各種問題的工具。他認為工具只有好與壞,沒有真假之分。只要得心應手,能順利解決問題,任何工具都是好的或者相對好的;否則,就是壞,就是壞。這是典型的實用主義真理理論。(4)範式論是壹種非理性的科學觀。對於科學家如何創造新的理論或範式,科恩堅持直覺主義或非理性主義。他認為理論或範式不是科學家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他們神秘靈感或想象直覺的產物。它們在科學家的頭腦中“突然出現”。科恩的非理性科學觀受到了拉卡托斯和勞丹的理性科學觀的強烈批判。(5)範式論否認科學發展的客觀進步性。在科恩看來,科學的不同範式不是對同壹個世界認識的不同方面或深度,而只是心理信念或世界觀的不同。因此,他認為新舊範式是不可比的、不可逾越的,它們沒有客觀真理內容。科學革命過程中的範式更替是心理信念的更替,從根本上否定了科學發展的繼承性和進步性。科學的發展只能是沒有任何客觀進步的隨機進化。

雖然科恩的範式理論存在上述不足,但我們也應該承認它的歷史貢獻。首先,科恩的“範式”理論是對現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整體觀和方法的哲學反思。其次,科恩之前的西方科學哲學將科學視為純理性或純邏輯範圍內的事情,與社會歷史因素無關。科恩的範式理論對這壹觀點進行了批判,認為科學的演變和發展與科學之外的社會歷史因素密切相關。第三,科恩首創了周期性科學發展模式,將科學發展的兩個對立因素:量變與質變、肯定與否定、進化與革命統壹起來,符合科學發展的壹些歷史事實,因而也更符合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總之,科恩的範式理論在科學哲學史上具有承上啟下、啟蒙拉卡托斯的作用。他的作品和思想在國際學術界的關註度和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他自己學科的範疇。

  • 上一篇:藝術包括哪些範圍?
  • 下一篇:如何寫面試提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