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蒙古曲藝有哪些?

蒙古曲藝有哪些?

蒙古族專業曲藝曲藝簡介

烏力格爾(蒙古評書)

烏力格爾,即蒙古評書,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壹開始只是簡單的講故事形式。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職業藝術家(胡爾奇)在各地演講。特別是19世紀以來,通過對《春秋戰國》、《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漢文典籍翻譯的講學實踐,專業藝人隊伍不斷擴大,藝術形式不斷完善,成為蒙古曲藝的重要流派。在演唱形式上,目前主要有:通過廣播電視播放單人演唱的音視頻;在草原節日或重大慶典中,組織眾多說書人在露天廣場進行集體演唱。此外,舞臺上還有單人演講、共享角色演唱等流行形式。

好來寶(押韻歌詞)

“好來寶”的中文意思是“押韻的歌詞”。源於蒙古語《烏力格爾》,以壹首曲子為主要演唱形式。好來寶曲調簡單,形式活潑,是蒙古族說書人的初級必修課。對於那些成熟的藝術家來說,好來寶尤其擅長,表現為景物抒情,即興,罵人。郝可分為敘事郝、贊美郝、問答郝和步步高郝,並有單人和公開演唱兩種形式。近日,內蒙古民間藝術團新創作了大型團口好來寶,包括《內蒙古團結奮進》、《騰飛》、《騎馬的民族》、《祖國萬歲》、《草原兒女的心願》、《單口好來寶》、《包馬英雄》、《郵差女郎》等。

桃李(英雄史詩)

桃李(意為“史詩”或“英雄史詩”)屬於古代蒙古文學藝術形式之壹。通常指以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古代長篇敘事詩。主要歌頌了蒙古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戰勝自然災害,抵抗外來侵略的英雄業績。壹般描述重大歷史事件和受到普遍尊敬的英雄人物。莊嚴崇高的風格;詩歌中經常運用誇張和比喻,意象生動鮮明。陳輔的故事還運用了敘述和倒敘的技巧,註重布局,具有很高的藝術技巧。早期壹般以口頭創作的形式在民間流傳。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吸收所有的成分,逐漸完善。在演唱形式上,歌手壹般都是自己拉著唱。

伊若樂(竹松)

竹歌是蒙古族在古代形成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歷史進程中,它從民歌、詩詞中脫穎而出,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壹般而言,“悼詞”是指婚宴上專職悼詞人或悼詞人對物體(人、事、器)的悼詞。如:祝人生日快樂,搬家之樂,六畜平安。頌通常指朗誦的形式,用優美流暢的詩句把要歌頌的對象的現實理想化,祝願其繁榮昌盛,前程似錦。竹松由壹人或多人演奏,輔以相應的音樂渲染氣氛。

馬克塔拉(贊美)

和悼詞壹樣,悼詞起源於古代的民歌和諺語。它是用贊美詩對人類活動、人文景觀以及河流、山脈等自然景觀進行藝術贊美的壹種形式。贊美要求對贊美對象的歷史和現狀進行生動形象的藝術表現。贊美的唱法分單口和多口,有時還用專門的套曲,表演者邊拉邊唱。

《對話》

Dairicha是壹種流傳於民間的古老說唱形式,通過口頭傳播發展起來。在農牧業生產集中的季節,人們在緊張勞動的間歇聚集在壹起,壹面唱著勞動號角曲緩解疲勞,壹面又以對仗的形式互相進行隱喻性的調侃和諷刺;這雖然形成了壹種松散的藝術形式,但由於擺脫不了嘲笑他人、爭風吃醋的舊習,發展緩慢。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Dairicha被列為壹種民間藝術,經過改造,出現在舞臺上。比喻和諷刺主要用於揭露和鞭撻社會中醜惡的行為和不合理的現象,喚起良知,端正風氣。在表現形式上,主要有對口和輿論。

笑得火辣(蒙古語相聲)

笑和亞熱起源更早,類似於漢族的“相聲”。最初,它是以壹個結構松散的笑話的形式出現的。

在古代,在普通的婚宴、王公貴族的宴席、廟會上,都有專門編笑話、講幽默故事逗觀眾發笑的人,漸漸地出現了壹種“笑的人”,視此為善舉,為人生狂躁。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笑聲,啊,呀熱浪潮被搬上了民族民間藝術的舞臺,並被民族藝術家們逐步改造,使這種藝術形式通過幽默的敘事反映各種社會現象,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色,並容納了漢族相聲“說、學、逗、唱”的藝術手段,成為民族民間藝術的重要流派。在表演形式上,有單口相聲、口口相聲和笑聲。

烏力嘎圖路(敘事民歌)

烏力嘎圖路,即敘事民歌,是壹種流行的民間藝術形式,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壹般烏力嘎圖路很短,整個故事都是壹個調子唱的。敘事性民歌大多取材於現實人物和歷史事件,情節連貫,歌詞優美。在舞臺表演中,壹般是壹個或幾個人自己彈唱,或者大家分角色,在伴奏下化妝演唱。

大調

在蒙古語中,長調被稱為“烏日圖道”,意為長歌。與短曲相比,長調除了長調之外,還有很長的歷史。據蒙古族藝術家拉·蘇榮考證,這種長調至少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馬可·波羅遊記》說:“兩軍列陣時,各種樂器和歌曲的聲音匯集在壹起...他們的聲音很好聽。彈唱良久,待鼓聲起,兩軍大戰起。”可見長調在成吉思汗時期作為勇士的戰歌,與蒙古戰士壹起流行於歐亞大陸。長調尤其以悠揚的旋律、復雜的曲折和只有聽得懂的內在節奏而被人稱道。長調是蒙古族音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長調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壹種口頭文化,堪稱蒙古族音樂的“活化石”。長調最大的魅力在於它是壹種最接近自然的音樂,或者說長調本身就是壹幅美麗的自然畫卷。長調是蒙古族先民從狩獵山林到遊牧草原,生產方式從狩獵到放牧,人們對鳥獸植物的態度從拿走到飼養後產生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產物。

呼麥

呼麥,又名林好潮爾,是蒙古族復調潮爾的高超唱法形式,是壹種喉頭藝術,運用特殊的發聲技巧,壹人同時唱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式。歌手運用屏氣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發出濃重的氣泡聲,形成低音。在此基礎上,巧妙地調整口腔的* * *音,加強和集中泛音,用金屬聲唱出透明清晰的高音,從而獲得極其美妙的音響效果。蒙古人對呼麥的出現有壹種奇怪的說法:遠古先民在深山中活動時,看到河流的分支分叉,瀑布飛流直下,群山歌唱,山谷呼應,幾十裏都聽得到,於是模仿,產生了呼麥。總的來說,呼麥的曲目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壹是唱優美的自然風光;二是表現和模擬野生動物的可愛形象;第三是贊美馬匹和草原。

  • 上一篇:英語格言
  • 下一篇:裝飾品味的魅力展示兩個宜家門廊設計的欣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