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研氣功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優秀功法體系。相傳大研氣功源於晉代道安大師,後流入昆侖派道人秘傳,距今已有1600多年。在道家養生哲學的長期影響下,大雁功的體系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前300年的武術和後500年的保健治療。所以雁行功夫的體系不僅非常完備,而且武功範圍也非常廣泛,包括動武、靜武、醫武等等,有70多套。
大研氣功是基於中國道教哲學和養生理念。習題是根據陰陽變化、五行八卦和經絡、奇經的特點編排的。是壹種基於動作引導的自然功法。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44幅西漢初年帛書畫和指南圖,更好地證明了我們的祖先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盛行以氣功為養生之道。漢代名醫華佗在氣功指導的基礎上,模仿虎、鹿、熊、猿、鳥,創造了“五禽戲”,後來更加流行。鵝氣功是模仿鵝這種高能長壽的鳥類的形體、動作、日常生活和習性,按照人體內運氣的原理編排的。後期繼承了道家的丹道練法,發展成為優秀的健身氣功成就體系。"
大研氣功雖然功力高深,但練起來簡單易行,容易上手,進修起來也不難。老少皆宜,沒有禁止,極其安全。中老年人練習此技能,具有明目醒神、疏通經絡氣血、祛病強身的功效,而年輕人則可以提高人腦智力,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年齡越小,影響越顯著。
大研氣功重在練精治本,刺激人體主要經絡穴位,增強人體整體機能,優化神經和體液調節系統,調節臟腑功能,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因此可治療各種慢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以及精神病、癲癇、各種結石病、各種內外關節炎、皮炎、婦科疾病、糖尿病、胰腺疾病、尿毒癥、胸膜炎、腦腫瘤、面部疾病、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各種中毒性疾病等。長期練習可以預防各種中毒和癌癥。
大研氣功總部的歷史。
大研氣功總部成立於1982,是中國氣功研究會、北京氣功研究會會員。大研氣功第27代傳人楊梅君親自負責大研氣功的健身工作。
1997年5月,“大研氣功”通過全國征集健身方法辦公室審定:成為中國健身方法。
1998 10,“大研氣功”被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為可向社會推廣的健身氣功方法。並頒發證書。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計劃地教授了20種技術。其中,基礎操包括前後六十四式六套、拍打健身、大雁健身、五行靜、排毒靜等;高中級技能集14套,包括昆侖手撚、八字拉腰、三叉螺旋技能、雁掌、棉掌、五行八卦拳、開胸釋香技能、拓展拳、靜息功、遙視煉丹、高級秘傳靜功、開穴靜功、禪定靜功。
大研氣功的發展與未來
目前,大研氣功已在全國大部分省市推廣並取得良好效果,練習者超過200萬人。在香港、日本、東南亞、美國、加拿大、西北歐等國家和地區也收獲了大量粉絲,獲得了極大的好評。
大雁氣功大師楊梅君雖然去世了,但她為人類健身事業服務的精神將永遠留在後人心中,成為大雁氣功發展史上壹座不朽的豐碑。
現階段,大研氣功的總部由王太利擔任,他是楊梅君的弟子,也是大研氣功的第28代傳人。本著繼承、研究、發揚大研氣功,造福人類的精神,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態度開展大研氣功的各項健身活動。為了使大研氣功走上壹條遵紀守法、真正服務廣大群眾的健康發展之路,希望有誌之士貢獻力量,共創輝煌的大研氣功!衷心祝願全國人民身體健康!氣功是中國傳統體育活動之壹。氣功在古代稱為呼吸、導引、行氣、取氣、吃氣、練氣、靜坐、打坐或內功。
氣功是壹種以調節心、氣、體為手段,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開發潛能為目的的身心鍛煉方法。調心就是調節心理活動,調節呼吸動作,調節身體姿勢和動作。這三個音是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是氣功學科的三要素或基本規範。
原來的氣功沒有名字,後面的部分叫“舞”。如呂《春秋》“筋骨不能縮起,故以舞促之”。春秋戰國時期,氣功被概括為“導按高蹺”,如《蘇文怡法方醫論》中的“痿、寒、熱,其治宜導按高蹺”,而禪定、胎息、行氣、信服、理氣、周日、內丹等散見於歷代名著中的,也屬於氣功。至於“氣功”壹詞,最早見於晉代道士許遜的《明史》。即使是後期作品,最晚也是隋唐時期。隋唐以後出現的《中山雨貴府齊靜》壹書記載“氣功之妙,氣功之道也類似……”,但在內涵上並不完全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現在普遍使用的氣功,是上世紀50年代北戴河氣功療養院成立後逐步推廣的。
氣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醫療等方面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氣功療法與運動療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運動療法可以包括運動療法,但運動療法不能代替氣功療法。體育鍛煉永遠只是氣功調心的手段之壹,呼吸鍛煉也是為調心服務的。三調是統壹的整體,必須以調心為中心。內訓和外訓相結合,以內訓為主。氣功的氣是指“內氣”和“真氣”,有更深的含義。氣功療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至少它是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的結合。
氣功療法包括心理治療,但又不同於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壹般是指醫生使用語言、表情、姿勢、態度等。對處於蘇醒狀態的患者進行推理並提出治療建議;或者使用壹些特殊的誘導方法,讓患者誘導出壹種有點類似於表面睡眠的催眠狀態,然後在催眠狀態下對患者提出治療建議。所以,患者總是被動的。氣功療法的特點是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可以通過自我鍛煉來加強自控能力。
氣功和宗教有本質區別。氣功作為壹門科學,並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和教義,只是從信徒的實踐中提煉出科學內涵。這壹點在道經和佛經中都有所體現,其中也記載了很多關於古代氣功的信息。另外,宗教中的壹些理論也經常被修行者借鑒。
氣功的壹些特征
壹、經絡、穴位、氣血理論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中國傳統醫學內容豐富,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中壹顆瑰麗的明珠。
經絡穴位氣血理論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也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
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復雜的人體現象。可以簡單形象地解釋為: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穴位是氣血運行的出入口。
氣功健身祛病的原理在於穴位的良性刺激和經絡氣血的通暢。
第二,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壹、形神統壹的整體觀。
中國氣功強調人與自然的統壹,人與自然之間有著緊密不可分割的關系。人體受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氣功重視人與自然的動態適應。
中國氣功強調人與社會的統壹。社會環境與人們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中國的氣功練習強調人要適應社會。
中國氣功強調形神統壹。氣功是壹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自我身心鍛煉方法。它不僅能改善人體的生理功能,還能改善人體的心理功能。氣功同時提高人體的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第三,中國氣功受到道教、儒教、佛教和醫生的影響。
中國氣功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道家、佛家、儒家、醫家的壹些理論,以及健身祛病的技術,逐漸形成了中國氣功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豐富多彩的養生技術。
第四,中國的氣功技術豐富多彩。
中國有很多種氣功鍛煉。中國的氣功功法數不勝數,可見中國氣功理論和功法的豐富性。
根據中國氣功的流派,可分為五大流派:賈島功、儒教功、佛教功、內科功和武術功。
按動靜態訓練,可分為靜態訓練和動態訓練。壹般認為,太極拳是壹種動態的作品。
按照練習的姿勢,有躺、坐、站、走
通過練習的方式,分為:以心理鍛煉的有意防禦為重點;重點做好呼吸練習的呼吸工作;註重姿勢鍛煉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在全國推廣普及的氣功技術,主要是動態練習,很多都是團體練習。
第五,中國氣功的特點是預防和治療的統壹。練中國氣功祛病強身。運動祛病和運動健身是統壹的,不可分割的。
第六,中國氣功可以調整人的內部生理和心理功能。中國氣功可以調節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能充分調動人體的生理積極性和心理主動性;能充分發揮人的生理潛力和心理潛力。
第七,中國氣功對人的身心具有整體性和雙向調節的特點。
中國氣功不僅對人的生理機能有多層次的調節作用,而且對人的心理機能也有多層次的調節作用。它不僅能調節人體的神經系統,還能調節人體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
中國氣功不僅能調節人的情緒,還能調節人的情緒。
中國氣功可以將高血壓和低血壓調整到正常水平。不僅能調理便秘,還能調理腹瀉。
中國氣功不僅能把抑郁的情緒調節到正常,也能把煩躁的情緒調節到正常。
第八,中國氣功包含豐富的心理學思想。
中國氣功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尤其是健康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這些寶貴的醫學心理學思想是建立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健康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思想的源泉之壹。
中國古代詩人練氣功,獲得心理體驗,寫詩。這些詩反映了練習的心理效果。
白居易在《冬夜》詩中寫道:家貧而親,病時交友;前面沒有人,自己躲在村子裏。
寒光暗淡,窗簾破碎;在窗前,我聽到了新下的雪。多年漸睡,半夜坐起;
不學會坐忘初心,就會孤獨。死了就老實了;四年壹千三百個夜晚。
陸遊在《秋十首》之壹中寫道:犀要除塵,水要作沼纓;龜堂壹柱香,人間洗盡;
人生天地之間,太倉壹米;唉,如果妳不自悟,妳會服務到死。誰能從我身邊遊過,坐在燒焦的柏樹下?
半夜很安靜,從壹開始就很悠閑。
第九,心理因素是氣功機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功的機理很復雜。它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生化因素組成。心理機制是氣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觀念、情感、暗示、知識和信心是氣功心理機制的基本要素。這五個基本要素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雜技效果的大小與環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有關。而心理因素是影響氣功效果大小的主導因素。情緒的穩定、冷靜、對氣功的信心、毅力對氣功的作用很大。
第十,中國氣功對心理功能有很大的調節和改善作用。
練氣功不僅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可以提高人的心理機能。氣的功能可以調節和改善人的情緒、意誌、性格和智力。
氣功和壹般的體育鍛煉有什麽異同?
氣功和體育鍛煉都是人體自我心身鍛煉的方法,都具有健身功能。氣功,尤其是動態鍛煉,也是壹種特殊的身體鍛煉。如果去掉對意念和呼吸的特殊要求,在身體鍛煉上和體操沒什麽區別,只是動作柔和緩慢。體育鍛煉也包括三個相應的內容:身體調節、氣息調節、心靈調節。比如“身體的調節”是體育鍛煉的主要內容,呼吸的調節對於體育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像長跑運動員必須使呼吸與配速相協調壹樣。正確的呼吸方法是達到“身體調整”完美狀態的保證。體育鍛煉也很重視心理狀態的影響。幾乎所有運動項目的競技表現都與運動員的心理穩定性有關,只是影響程度不同,比如射擊、射箭。情緒的任何波動都可能極大地影響表演。
傳統體育中的武術與氣功關系密切。所謂“外練筋骨,內息”,是指武術和氣功的結合。今天,武術的發展最引人註目的是它與氣功相結合,發揮保健作用。傳統氣功中的許多技法,如“五禽戲”、“八段錦”等,往往同時被歸為體育鍛煉。
但是,氣功和體育鍛煉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鍛煉重在“身體調節”,即體育鍛煉。“調息”的目的是在激烈的體育運動中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不斷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保證大腦和肌肉消耗的能量得到及時補充,從而保證體育比賽的順利進行。也就是說,它的目的是充分發揮體育鍛煉的作用。而“調心”也是為了保證身體的完美發揮。氣功與此不同。在氣功三要素中,“調神”起著決定性和主導性的作用。“調身”只是順利調心調息的重要條件,“調息”則有助於放松身體,平靜精神。三者有機結合,逐漸達到氣功的靜心狀態,在意識的引導下,自我調節和鍛煉身體內部機能,通過特殊的心理過程改變其生理狀態,從而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2.與體育鍛煉相比,氣功強調人的心理狀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強調通過積極的自我心理活動來調節自己的生理活動。調動和培養人體在氣功靜止狀態下的生理潛能,起到強身健體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3.氣功鍛煉是壹種需要在氣功的靜止狀態下進行呼吸的鍛煉。它要求全身在保持安靜自然、呼吸輕柔緩慢的基礎上協調運動,以減少耗氧量,減緩心率和血壓,整體提高身體素質;這與壹般的體育鍛煉有很大的不同,體育鍛煉會加速呼吸,增加耗氧量,提高心率和血壓,從而加速身體某些部位的新陳代謝,使身體按照特定的要求完美發育。
氣功和中醫有什麽關系?
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書的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中,記載了氣功鍛煉的方法、理論和療效。在《蘇文》的八十壹篇文章中,有十多篇文章直接或間接地談到了氣功。可見,在春秋戰國之前,氣功已經成為壹種重要的醫療保健方法。
從中醫發展史來看,歷代中醫都非常重視氣功。氣功不僅在著作中有所論述,很多名醫本身也是氣功修煉者。如漢代名醫張仲景在他的名著《金匱要略》中說:“只覺四肢重滯,即導吐,針刺揉,不堵九竅。”這裏說的“催吐”是氣功的壹種方法。著名的“五禽戲”據說是漢代名醫華佗所創,至今仍為氣功愛好者所喜愛。後來,金代葛洪的《抱樸子》、南北朝陶弘景的《養性延壽錄》、隋代晁的《病因論》、王韜的《備急方》、《外國臺秘錄》、宋代的《聖跡錄》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氣功的論述。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奇經八脈》壹書中指出,“內隧者,觀之者也”。意思是妳可以在練習某種靜功的過程中察覺到人體內經絡的變化。葉和是清代著名的溫病學家,都有氣功的實踐和論述。近代名醫張錫純在《從醫熱情西參錄》中也專門寫了壹章氣功,並指出醫學生要參加禪修。從上面提到的名醫和著作與氣功的關系,我們可以知道氣功有著悠久的歷史及其在中國傳統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氣功作為中醫的壹個分支,在理論上主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在氣功的創編和練習中也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等理論為指導。到目前為止,對氣功鍛煉效果和氣功作用機理的認識主要是通過中醫理論來闡述的。當然,自古以來,練氣功並不是醫生獨有的。儒、道、釋、武等流派在各自不同的實踐中形成了對氣功的認識,也構成了氣功理論的壹部分。
氣功實踐的成果也為中醫提供了新的內容。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張景嶽分別在丹田系統闡述了八經理論和命門理論,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氣功實踐為基礎的。氣功強調意念的運用,是對中醫調神情誌理論的補充和發展。掌握氣功心身同步練習的特點,有助於深入理解中醫“形神合壹”、“天人合壹”的整體觀,對氣功作用機理的探討也有利於深入理解中醫的氣論、精神論和臟腑的心理相關。探索和整理氣功與藥物、氣功針灸、氣功推拿等傳統治療方法的結合,也可以提高臨床療效,開辟新的治療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