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方思想和文化的歷程中。西方現代主義文論的上限可以從叔本華和尼采算起,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德國古典哲學和美學的反傳統傾向。就西方思想文化的內涵而言,現代性基本上是指20世紀。西方現代派文學理論泛指20世紀上半葉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學理論。可以說,20世紀的西方社會既輝煌又滿目瘡痍。在這個充滿巨變的世紀,人類創造力空前高漲,社會科學文化突飛猛進,甚至達到了“知識爆炸”的程度。兩次世界大戰的沖突,二戰後的“冷戰”和全球化進程給人類的未來蒙上了陰影。20世紀,人們的自然觀、宇宙觀、社會觀、倫理觀以及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並將繼續發生劇烈而深刻的變化。在叔本華和尼采的強烈影響下,20世紀的各種哲學和社會思潮都是反傳統的。同樣,反傳統也是西方現代主義文論的傾向。我們都認為黑格爾的1是德國美學的巔峰,也是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以來整個西方傳統美學的縮影。因此,反黑格爾的本質是反傳統,西方現代主義文論的基本方向是反黑格爾和逐漸脫離黑格爾影響的方向。
從本質上說,西方現代主義文論與黑格爾美學有兩個背道而馳的基本特征。黑格爾追求理性主義美學,其本質是人文理性主義,也是壹種“形而上”的思辨美學,追求理論推演,甚至為了追求理論推演而扭曲和背離經驗事實。而以叔本華、尼采為代表的現代主義文論提出現代主義文論的基本特征是非理性主義或反理性主義,這無疑是對黑格爾以理性主義為特征的傳統人文主義美學的反動。另外,現代主義文論是對審美經驗的描述,對語言和邏輯的分析建立在實證主義和主觀經驗主義的基礎上,都是從具體的審美經驗或事實中進行理論推導和概括,是對黑格爾的壹種思辨。李曾這樣評價創立的實驗美學。“這是壹種自下而上的方法,從特殊到壹般。他用這種方法代替了舊的形而上學方法,即自上而下的哲學方法。”這種評價完全適用於現代科學主義的文學思潮,而科學主義文學自下而上的進路正是黑格爾自上而下的形而上學美學的革命。
所謂人文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哲學理論和思潮。其根本特征是把人作為哲學研究的核心、出發點和歸宿,通過對人本身的研究來探索世界的本質等哲學問題。而且人文主義在西方歷史悠久,從文藝復興初期的反神學的人文主義,到17和18世紀的人文主義,再到費爾巴哈的人文主義,都極力提倡理性,發展個性,提高人的地位和價值。但在19的世界裏,人文主義的發展開始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不僅將人類抽象為生物自然人,而且將人類的本質等同於自我、靈魂、鬼魂或其他壹些非理性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的生命,從而將人類的壹些非理性因素抽象概括到本質主義和認知的高度,如柏格森的生命哲學。這種表面上不壹定強調人的做法,在本質上將人的局部非理性精神實質誇大到荒謬和神秘的地步,是現代人文主義的顯著特征。
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驅是19世紀以叔本華和尼采為代表的唯意誌論和直覺主義。叔本華曾在《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壹書中提到,世界是人的意誌和表象的產物,因為世界不能被理性把握,只能被直覺理解。人活在世上,就是被這種盲目的意誌沖動所驅使,總是處於“痛苦”和“無聊”之中。為了擺脫這種痛苦的生活,人們需要找到出路。叔本華認為最好的出路就是佛教所說的“涅槃”,但這樣的境界不是壹般人能達到的。因此,我們暫時需要壹條擺脫這種悲慘生活的出路,那就是文學和藝術,尼采受叔本華唯意誌論的影響,但他認為叔本華的觀點過於悲觀,所以他提出用“權力意誌”代替叔本華的“生命意誌”。尼采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權力意誌”,它使人在壹個“上帝已死”的世界裏發揮自己的力量,擴張自己,“重新評價壹切價值”,從而達到壹個“超人”統治的新世界。與哲學、道德、宗教相比,藝術能使人以幻想的形式實現對自己生命本能和堅強意誌的自我肯定。
同時,20世紀初的人文主義也活躍在許多從心理學角度研究文學現象的流派中。形成了心理美學和心理文學理論。這種心理文學有其社會根源。第壹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價值體系日益崩潰,精神病人越來越多。許多精神病學家從心理學角度探討病因和治療方案,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深入,導致了西方文藝的創作和理論,各種現代派的創作和理論應運而生,推動了心理文學理論的發展。心理文學理論深刻揭示了文藝創作中的內在奧秘,註重對審美心理體驗的分析,具有強烈的非理性主義色彩,如移情理論、格式塔心理學、弗氏精神分析學等。這與從哲學角度發展未來的非理性主義相融合,在西方文學運動、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掀起了壹個非理性主義的高潮,如達達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荒誕喜劇等等。
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壹個極其復雜的社會現象。因為它所屬的各種具體流派產生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各自的歷史條件和經濟、政治、文化的現實情景各有特點,但也有相同的特點。比如,他們都認為自己是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解讀馬克思主義。這些學派及其代表人物幾乎都把興趣和註意力從政治和現實鬥爭轉移到了壹些遠離現實意識形態的方面,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批判”上,認為“文化批判”可以更有力、更全面地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實現社會轉型和人對異化的全面克服,回歸自我本質和實現。可以說,以法蘭克福學派為代表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的總傾向,仍然屬於現代人文主義的範疇。
形式主義美學是西方現代美學的主要思潮,20世紀以來自然科學和工業技術的日益發展直接推動了它的發展。德國形式美學派形成於19世紀中後期,代表人物有赫爾巴特、齊默曼、柯希曼等。他們主張美在於形式,註重美的客觀關系。英國形式主義是20世紀初在英國形成的壹個美學流派。以克萊夫·貝爾和羅傑·費萊為代表,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和“審美情感是關於形式的情感”的觀點。俄羅斯形式主義是20世紀初盛行於俄羅斯的壹種美學和文學思潮。主要代表雅各布森提出了結構主義,影響深遠。總的來說,形式主義文論雖然有很多具體的流派,但經過壹系列的發展變化,還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他們都反對形而上的思辨,註重形而上的論證和科學性,強調形式的本體論性質,堅持對形式的結構和功能的分析,對與審美形式密切相關的語言、符號、形式結構和文本做了大量的研究。
總之,西方現代主義文論是對資本主義世界高度物質技術文明和極端精神危機兩極分化的社會狀況的哲學和美學反思。人文美學、文學理論和科學美學這兩大思潮,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合理性,但也有片面性。要獨立分析,辯證看待,吸取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