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語錄?
本文共26章,主要涉及義利關系、個人道德修養、對父母的孝道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篇文章包括了儒家的壹些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原文?
4 1孔子說:“仁是美好的(1),如果妳選擇不為仁(2),妳怎麽會知道(3)。”?
評論?
(1)裏仁美:李,居所,用作動詞。生活在壹個有仁人誌士的地方真好。?
(2)地點:住所。?
(3)識:聲為智,同智。?
翻譯?
孔子說:“和善良的人生活在壹起是好的。如果妳選擇的居所不是和有仁心的人在壹起,妳怎麽能說自己是明智的呢?”?
評論?
每個人的道德修養不僅僅是個人自己的事情,還與外界環境有關。註重生活環境和朋友的選擇,是儒家壹直關註的問題。住在朱者赤和墨西哥附近的人是黑人,和仁人生活在壹起的人會受到仁人的影響。另壹方面,也不太可能培養仁。?
原文?
4.2孔子曰:“不近人情者,不能久約(1),不能享其所長。仁者仁者(二),知者仁者。”?
評論?
(1) J:貧窮和窘迫。?
(2)安仁與立人:安仁安於仁;立人,認為仁對己有利。?
翻譯?
孔子說:“沒有仁心的人,不能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也不能長期生活在幸福之中。仁者安於仁,智者知仁有益而行之。”?
評論?
在這壹章中,孔子認為,沒有仁心的人不可能長期處於貧窮或幸福之中,否則就會陷入困境或奢侈無度。只有仁者安於仁,智者才會去做。這個想法是希望人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註意個人操守,意誌堅定,保持正直。?
原文?
4.3孔子說:“仁者可以善(1),可以惡(2)。”?
評論?
(1)好:好,意為愛情。作為動詞。?
(2)惡:W的音,恨,恨。作為動詞。?
翻譯?
子曰:“有仁者,才能愛憎他人。”?
評論?
儒家講“仁”,不僅指“愛”,還指“恨人”。當然,孔子在這裏沒有講愛誰恨誰,但有愛必有恨,兩者是對立的。只要做到了“仁”,必然會有正確的愛憎。?
原文?
4.4孔子曰:“立誌為仁,則無惡。”?
翻譯?
子曰:“立誌仁者,不做壞事。”?
評論?
這是下壹章的內容。只要修仁,就不會做壞事,就是不會作亂,不會作惡,不會驕奢淫逸。反而可以做壹些利國利民的好事。?
原文?
4.5孔子說:“富而貴是人之所欲,非其道所能得,無所位;貧窮和吝嗇是人類的罪惡。如果妳不按他們的方式得到他們,妳就不會去。君子去仁,出名不好嗎?君子無終食,則違仁,必再行。”?
翻譯?
孔子說:“每個人都想富有和出名,但如果妳沒有以適當的方式得到它,妳就不會享受它;貧窮和吝嗇是每個人都厭惡的,但是沒有正當的方法我們是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怎麽稱之為君子?君子沒有壹個吃飯的時間去背離仁。即使在最緊急的時刻,他也要依仁而行,即使流離失所,他也壹定會依仁而行。" ?
評論?
這段話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觀。在過去的孔子研究中,這壹段往往被忽略。好像孔子主張人只要仁義,不要利欲。事實上,並非如此。沒有人願意過貧窮、困苦、流離的生活,都想富裕、舒適。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渠道獲得。否則,我寧願貧窮也不願享受財富。這壹理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價值。這壹章值得研究人員仔細推敲。?
原文?
4.6孔子說:“我看不出誰善誰惡。善良的人是最好的;惡而不仁者,仁者,不要把不仁加於其身。能不能在仁上發力壹天?我沒見過誰是弱者。有蓋,但我沒看見。”?
翻譯?
孔子說:“我沒見過愛仁的人,也沒見過恨仁的人。”愛仁之人,不能更好;厭惡不善良的人,在踐行仁愛的時候,不會讓不善良的人影響自己。有壹天妳能把妳的力量投入到仁的實踐中嗎?我還沒有看到足夠的力量。可能還有這樣的人,但我沒見過。" ?
評論?
孔子特別強調個人的道德修養,尤其是仁德的修養。但在當時動蕩的社會裏,愛仁的人並不多,所以孔子說沒見過。但孔子認為,仁的培養主要靠個人自覺的努力,因為只要個人努力,完全可以達到仁的境界。?
原文?
4.7孔子說:“各人之錯,在黨。看完了,司智仁。”?
翻譯?
孔子說:“人所犯的錯誤,總是和他群體中的人所犯的錯誤性質相同。所以,考察壹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心。”?
評論?
孔子認為,人之所以犯錯,根本上是沒有仁心。有仁的人傾向於避免錯誤,無仁的人無法避免錯誤,所以從這壹點來說,無仁的人所犯錯誤的性質是相似的。這從另壹個角度講述了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原文?
4.8子曰:“早晨聽道,晚上死。”?
翻譯?
子曰:“早晨學道,當夜願死。”?
評論?
這段話經常被人引用。孔子所說的“道”到底是什麽意思,學術界存在爭議。我們的理解是,孔子這裏所說的“道”是指社會政治的最高原則和做人的最高準則,主要是從倫理意義上來說的。?
原文?
4.9孔子曰:“以道為誌,以衣不蔽體為恥者,不足論之。”?
翻譯?
孔子說:“壹個讀書人,有誌於學習和實踐真理,卻以自己的溫飽不足為恥。不值得跟他談陶。”?
評論?
這壹章和上壹章都是講道的。本章中“道”的含義與上壹章大致相同。在這裏,孔子認為,壹個斤斤計較個人衣食等瑣事的人,是不會有遠大誌向的,根本沒有必要和這種人討論道。
原文?
4.10孔子說:“君子在人間無所失(1),無莫(2),義之比(3)與義之比(4)。”?
評論?
(1)宜:音dí,意為親近大方。?
(2)莫:疏離冷漠。?
(3)含義:恰當、恰當。?
(4)比率:接近,接近,接近。?
翻譯?
孔子說:“君子對世間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偏愛,只是依義而行。”?
評論?
在這壹章中,孔子提出了對君子的基本要求之壹:“義之比。”人格高尚的君子,公正友善,嚴肅靈活,不會厚此薄彼。這壹章還是講個人道德修養的。?
原文?
4.11孔子說:“君子惜德(1),小人惜土(2);君子懷刑(三),小人懷利。”?
評論?
(1)懷:失蹤。?
(2)土壤:局部。?
(3)懲罰:法律上的懲罰。?
翻譯?
子曰:“君子失德,小人失鄉;君子思法治,小人思恩。" ?
評論?
本章再次提到了兩種不同類型的人格形態:君子和小人。他們認為君子道德高尚,心胸寬廣,胸懷寬廣,考慮國家和社會的事情,而小人只知道思念國家,很少善良,只考慮個人和家庭的生計。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別之壹。?
原文?
4.12孔子曰:“利而為之,怨而多(二)。”?
評論?
(1)玩法:音f m ng,同仿,仿,引申為追。?
(2)怨恨:對他人的怨恨。?
翻譯?
孔子說:“追求利益的行為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評論?
這壹章也講了義利。他認為,作為壹個人格高尚的君子,不會總是考慮個人利益的得失,更不會全心全意地追求個人利益,否則會招致各方的反感和指責。這裏還是說壹下義利觀。?
原文?
4.13孔子說:“禮讓何以為國?是什麽(1)?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②?”?
評論?
(1)何友:意思是“為什麽難”,意思是不難。?
(2)儀式呢?儀式怎麽辦??
翻譯?
子曰:“若能以禮讓之道治國,有何難?”?禮讓原則不能用來治國。怎樣才能踐行禮貌?" ?
評論?
孔子把“禮”的原則擴展到國與國之間的交往,這在古代是無可非議的。因為孔子時代的“國”是“諸侯國”,屬於中國的兄弟國家。但到了近代,曾國藩等人仍向西方殖民國家鼓吹“為國禮讓”的原則,難免會被指責為“賣國”。?
原文?
4.14孔子說:“不患無處,則患之。”我不知道我知道什麽,但我想知道。" ?
翻譯?
孔子說:“我不怕沒有官職,只怕沒有學到什麽站得住腳的東西。”我不怕沒人了解我,但我只想做壹個有真才實學值得被人了解的人。" ?
評論?
這是孔子經常對自己和學生講的壹個問題,是他對世界的基本態度。孔子不想成名成家,也不想身居要職。而是希望自己的學生首先要立足於自身的學識、修養、人才培養,具備勝任官職的各種素質。這種想法是可取的。?
原文?
4.15孔子說:“妳參與,我就壹致。”曾子曰:“魏。”孩子出來,大師問:“什麽事?”曾子說:“大師之道,忠恕。”?
翻譯?
子曰:“妳看,我所說的道,始終是由壹個基本理念來貫徹的。”曾子說:“是的。”孔子出門後,同學問曾子:“這是什麽意思?”曾子說:“老師的方法是忠誠和寬恕。”?
評論?
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容。忠恕待人是仁的基本要求,貫穿於孔子思想的方方面面。在這壹章中,孔子只說他的道有壹個基本的理念,而沒有詳細解釋忠恕的問題。在接下來的章節中,他回答了這個問題。對此,我們再來分析壹下。?
原文?
4.16孔子說:“君子義,小人利。”?
翻譯?
子曰:“君子明大義,小人只知小利。”?
評論?
“君子義,小人利”是孔子學說中對後世影響很大,具有傳奇色彩的壹句話。這顯然提出了正義和利益的問題。孔子認為利要服從義,義要重於利。他的意思是指遵守等級秩序的道德,壹味追求個人利益,會犯錯誤,破壞等級秩序。所以,追求個人利益的人都被視為小人。經過後世儒家的發展,這種思想已經成為義利的尖銳對立,非此即彼。?
原文?
4 17孔子說:“見賢思齊焉,不見賢則內向。”?
翻譯?
子曰:“遇有智者,當學之,隨之。當妳遇到壹個不道德的人,妳要反思自己(是否和他犯過類似的錯誤)。”?
評論?
這壹章講的是個人道德修養。這是修身的方法之壹,即見賢思齊,不為則自省。其實這是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也是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不重復別人的老路。這是壹種理性主義的態度,在今天仍然不失其精辟的觀點。?
原文?
4.18孔子說:“我幾次被父母訓誡(1),但不順從我的意誌,而尊重他們,不違背他們。我努力工作,毫無怨言。”?
評論?
(1)吉:音j:略帶委婉的意思。?
(2)勞動:憂愁和煩惱的意思。?
翻譯?
子曰:“侍奉父母,當溫和勸之。”。(我已經表達了我的看法。)看到父母不願意聽,我還是要對他們恭敬,不能違拗,為他們工作,不能怨恨。" ?
評論?
這壹段還是講孝道的。服侍父母是對的,但如果壹味地要求孩子對父母絕對服從,即使父母不聽勸說,孩子也還是應該畢恭畢敬,毫無怨言。這就成了封建專制主義,是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重要戒律。?
原文?
4.19孔子說:“父母在此,不遠行(1),而必遠行(2)。”?
評論?
(1)旅遊:指遊學、公務、出差等外出活動。?
(2)聚會:某地。?
翻譯?
子曰:“父母在世,離家不遠;如果非要去很遠的地方,也要有壹定的地方。”?
評論?
“父母在此,不遠行”是先秦儒家道德關於“孝”字的具體內容之壹。這個孝道原則,歷代都在用,約束和要求子女孝順父母。這種孝道原則在今天已經失去了意義。?
原文?
4.20孔子說:“三年不改為人父之道,便是孝順。”(1)?
評論?
(1)本章內容詳見《學習與文章》第1.11章,此處省略。?
原文?
4.21孔子說:“妳必須知道妳父母的年齡。壹個是開心,壹個是害怕。”?
翻譯?
子曰:“父母之年,必知之,常記於心。我壹方面為他們的長壽感到高興,另壹方面也為他們的衰老感到害怕。”?
評論?
春秋末期,社會動蕩,大臣兒子殺父。為了維護宗法制度,孔子特別強調“孝”。所以這壹章還是講“孝”,要求子女發自內心地孝敬父母,絕對服從父母,這是要批判的。?
原文?
4.22孔子曰:“古人無話可說,恥於鞠躬。”?
翻譯?
子曰:“古人之所以不輕易言事,是恥於自己不行。”?
評論?
孔子壹直主張言行謹慎,不輕易承諾,不輕易表態。做不到,就會失去信任,威信降低。所以孔子說,古人不輕易說話,更不要說暢所欲言,因為恥於不能履行諾言。這個想法是可取的。?
原文?
4.23孔子曰:“失約(1),則鮮(2)。”?
評論?
(1)關於:約束。意思是“禮節性的預約”。?
(2)鮮:少的意思。?
翻譯?
孔子說:“以禮約束自己,少有人再犯錯。”?
原文?
4.24孔子曰:“君子言慢(1),行快(2)。”?
評論?
(1)慢:慢。這意味著要小心妳說的話。?
(2)靈敏:敏捷、迅速的意思。?
翻譯?
子曰:“君子慎於言,而敏於行。”?
原文?
4.25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翻譯?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被孤立的,會有和他思想相同的人與之相處。”?
原文?
4.26子遊說:“物之數為(1),②屈辱;朋友數量稀少。”?
評論?
(1)數:音碩,反復,重復,引申為累贅的意思。?
(2)學:就。?
翻譯?
子遊說:“侍奉國君太繁瑣,會受辱;對待朋友過於繁瑣,就會被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