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
作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壹位“大師”,他被描述為壹位註重抽象形式的建築師。他最喜歡的材料包括石頭、混凝土、玻璃和鋼鐵。
作為20世紀最成功的建築師之壹,貝聿銘設計了大量的標誌性建築。貝聿銘是壹位實踐型建築師,作品多,論文少。他的作品對建築理論的影響基本局限於他的作品。
簡介
I . m . Pei 1917 4月26日出生於廣州。1918父親成為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貝氏在香港度過童年。1927父親工作調動,舉家遷往上海。初中就讀上海青年年會中學,高中畢業於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因為他認為自己沒有繪畫天賦,所以轉到了劍橋的麻省理工學院。貝盧斯科尼埋頭於圖書館,努力吸收與現代歐洲建築相關的信息。柯比的作品是他的最愛,他日後作品的雕塑性也深受柯比的影響。1939畢業。
在貝氏早期的作品中,有密斯的影子,但與密斯不同的是,密斯以玻璃為主要的建築材料,貝氏用的是混凝土,比如紐約富蘭克林國民銀行、真心廣場住宅區、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等。中期,經過多年的歷練,貝氏完全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他的作品趨向於柯比的意大利雕塑,其中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和達拉斯市政廳都是這方面的經典。肯尼迪紀念圖書館(Kennedy Memorial Library)是貝氏脫離密斯風格的原點,幾何平面取代了循規蹈矩的方盒子,轉變為雕塑般的造型。後來,他有機會成為齊索姆韋納公司的獨家建築師,從事大型城市建設項目。從這些開發項目中,他獲得了寶貴的土地利用經驗,這使他的建築設計不僅考慮建築本身,而且將環境的關心上升到城市設計的層面,註重創造社區意識和社區空間。其中最受歡迎的案例是費城的Social Ridge住宅小區,他們受理的案例主要是寫字樓和集合住宅。後來經齊所在集團同意,貝氏於1955將建築系改組為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開始獨立執業。辦公室* * *處理了114個設計案例,其中66個由Bayes負責。
該建築融合了自然的空間概念,主導了貝氏壹生的作品,如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伊弗森美術館、德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和康乃爾大學約翰遜美術館。這些作品的相似之處是內院,將內外空間串聯起來,讓自然融入建築之中。後期內院仍是貝氏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壹,幕布更註重自然光的輸入,使內院成為光庭,如香山飯店的長春廳、紐約Armenco IBM公司的門廳、香港中國銀行的中庭、紐約賽乃醫院的古根海姆館、巴黎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貝弗利山的創意藝術家經濟中心等。光與空間的結合,讓空間變化無窮。“讓光設計”是貝葉斯的名言。
作為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氏的建築四十多年來始終堅持現代建築的傳統。貝葉斯堅信,建築不是流行的時尚,不可能壹直變著花樣去討好人。建築是千年大業,應該對社會歷史負責。他繼續研究和討論形式、空間、建築材料和技術,使他的作品更加多樣和優秀。他從來不為自己的設計辯解,從來不自己寫作品解釋分析概念,他認為建築本身就是最好的宣言。貝氏個人獲得的重要獎項有:1979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法國建築金獎、1989日本帝國獎、1983第五屆普利茲克獎、裏根總統於1986年授予的自由勛章。
建築作品
1956-1963臺灣省臺中市東海大學路西壹堂。
1961年-1967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1962-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瑪麗廣場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基督教科學中心,1968-1974
1968-紐約州錫拉丘茲市埃弗森藝術博物館
1969-印第安納州哥倫布市Cleo Rogers紀念圖書館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約翰·漢考克中心,1969-1975
1971年-海港塔
1972-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市政廳
1973-紐約伊薩卡康奈爾大學約翰遜藝術博物館
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東館1974-1978
1976-紐約羅切斯特市羅切斯特大學Wilson Common:《紐約時報》入選當時美國最佳十佳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
1977-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漢考克大廈
當時單體玻璃面積最大的全玻璃幕墻建築,由於當時玻璃幕墻技術還不夠成熟,建築前期出現過玻璃脫落事故,經過技術改進後得到解決。
1978-1982印第安納大學藝術博物館
紐約州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1979-1986
1981年-德克薩斯州休斯頓JP摩根大廈
1982-中國香山賓館。
該酒店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外國建築師在中國的第壹個作品,也在中國掀起了壹場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結合的大討論。
香港中銀大廈1982-1990
當時香港最高的建築,建築面積是諾曼·福斯特設計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兩倍,造價不到五分之壹。
1985-威斯納大樓,媒體實驗室,馬薩諸塞州。
1989-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
巴黎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十大工程之壹,也是唯壹壹個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托,沒有經過競標的工程。
1990-德國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
1995-北京中國銀行總行。
日本滋賀縣加賀市三保博物館1996-1997
1998-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搖滾音樂名人堂
2002年-蘇州博物館,中國江蘇蘇州
2004年-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華盛頓特區
2006年-中國澳門,澳門科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