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茶屬於綠茶的壹種,外形扁平光滑。由於產地和制作方法的不同,龍井茶可分為龍井茶、奇強茶和大方茶三種。西湖龍井按外觀和內質的優劣順序分為1 ~ 8級。獅子峰產量最多,因色澤黃嫩,香味持久,被譽為“龍井之巔”。
西湖龍井茶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唐朝。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撰寫了世界上第壹部茶葉專著《茶經》,記載了杭州天竺和靈隱寺的茶葉生產情況。西湖龍井茶的名稱始於宋代,元代有所耳聞,明代有所推廣,清代盛極壹時。在1000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西湖龍井茶開始了從無名到名品,從普通百姓的家常茶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漢族名茶到名品走向世界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就已初步形成。當時,靈隱祥林洞的祥林茶、上天竺白雲峰的白雲茶、葛嶺寶雲山的寶雲茶被列為貢品。北宋高僧,口才大師,隱居故鄉,也是他和其他文豪在龍井石峰山下壽聖寺品茶吟詩的地方。蘇東坡以“白雲峰有兩新旗,綠長鮮谷多雨春”的詩句稱贊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壽聖寺公戶寺和十八宮茶園的石峰山下仍有懸巖。
南宋時,杭州成為國都,茶葉生產也進壹步發展。
到了元代,龍井茶的品質進壹步提高。龍井附近出產的茶葉開始出現,壹位愛茶人士俞伯聲發起《遊龍井》壹詩飲茶,詩中說:“徘徊龍井,雲將清而畫。成公愛客,取水填幽竇。坐在我的房間裏,香味不會散發。但當妳在清澈中看到瓢,翡翠的影子落在藍色的洞穴裏。煮了金芽,不拿谷雨,卻帶了兩三個兒子來,舍不得洗三遍。”可見當時禪師看中了龍井壹帶的清幽景色,又有好泉好茶,便來壹起喝茶賞景。[2]
到了明代,西湖龍井茶開始出現,名聲遠播,開始走出寺廟,為普通百姓所飲。明嘉靖年間《浙江邊誌》記載:“杭郡之茶,總不如龍井所產者,雨前細芽尤珍貴,且不多產,宜以珍重。”《明萬歷年間杭州誌》中有“老龍井,其地名茶,兩山之冠”之說。萬歷《錢塘縣誌》也記載“茶葉龍井,作豆花,色清甜,異於他山。”這時,西湖龍井茶被列為中國名茶。西湖龍井茶收錄於明代黃壹正的《名茶誌》和江南才子徐文長編纂的《全國名茶誌》中。
西湖龍井茶產地原地理範圍圖。
清代學者易浩恣意試驗:“茶名浙江龍井,江南芥菜,福建武夷雲。”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來到西湖龍井茶區,觀看采茶、品茶、作詩。公戶寺前的十八棵茶樹也被稱為“禦茶”。從此,西湖龍井茶享譽海內外,尋茶者絡繹不絕。摯友徐克說:“各省出產的綠茶鮮有深藍的,杭州的龍井卻是深藍的。其余茶葉卷曲圓潤,但杭枝龍井平直。”清代,相傳乾隆皇帝遊覽杭州時,在龍井茶區天竺寫了壹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西湖龍井茶以“獅(峰)、龍(井)、雲(境)、虎(跑)、梅(家塢)”居首位,西湖龍井茶居首位。龍井茶形直而尖,平而俊,滑而勻,色黃。沖泡後香氣清高持久,清香撲鼻;湯色杏綠色,清澈明亮,葉底淡綠,芽直立,栩栩如生。喝茶湯清爽,齒間留香,回味無窮。
民國時期,著名的西湖龍井茶成為中國第壹名茶。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積極支持龍井茶的發展,龍井茶被列為國家外交禮品茶。在政府的關懷下,茶區人民將舊的木壺改為電壺,培育龍井茶新的優良品種,推廣先進的栽培和采收技術,制定龍井茶分級質量標準,使龍井茶生產走上了科學規範的發展道路。
2011年6月28日,“西湖龍井”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終於註冊成功。2014年4月3日,西湖龍井錢明茶葉拍賣會在杭舉行。
從2014開始,杭州西湖龍井茶管理協會將向全國西湖龍井茶專賣店授牌。
摘自百度分支:/view/21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