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唱上采用了主唱加合唱的形式,造成了勢不可擋的氣勢。到了中間部分,這個動機的節奏變寬了,改成了節拍,減慢了速度,使和聲進行非常穩定;刻意描繪了英勇的船夫們戰勝風暴,最終登上彼岸的勝利與自豪。與上壹段的情緒形成鮮明對比,也為下壹段音樂的出現做準備。在前壹段抒情而平靜的音樂之後,下壹段音樂開始了。它以渾厚的氣勢,飽滿的感情,剛毅的力度,快速的速度,將歌曲推向高潮,唱到:緊接著,緊張的劃槳音又出現了,加上氣喘籲籲的聲音,力度逐漸減弱,給人以船夫乘風破浪奔向遠方的聯想。這個結局“象征著鬥爭的連續性”(冼星海語),預示著經過艱苦奮鬥,壹定會到達勝利彼岸的前景。
第二樂章:黃河頌這是壹首男中音獨唱歌曲。歌曲以熱情、豪情、悲壯的情懷,表達了鳥瞰黃河時“站在山頂”的情懷。整首歌由三段組成。開頭部分是音域寬廣、氣息深沈、旋律線起伏較大的音樂主題。它表現了黃河的壯闊,充滿了熱烈的贊美之情:然後,以壹種流暢的旋律,進入了壹種類似於洪亮的敘述方式。
第壹段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蜿蜒曲折、歷史悠久的黃河。這首曲子的素材來源於主題,是根據歌詞的內容,通過模仿、縮短、拉伸而發展起來的:
第二段以略快的速度和更親切熱烈的語氣謳歌了五千年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歌頌了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巨人不屈不撓、勇敢堅強的性格。在這段話中,“啊!黃河出現了兩次。第壹次有壹種感嘆和贊美的感覺;音調高亢有力,表達自信大膽的感情。其中的小曲調吸收了中國傳統戲曲音樂中的表現手法,感情的表達很微妙。傳兩遍“啊!對黃河的不同處理,以分層次的方式將這首曲子推向了高潮。
第三段曲子的拍子又回到了拍子上。速度有點慢,句間銜接很連貫。這首樂曲把浩浩蕩蕩的黃灌和與黃河同樣堅強品格的英雄兒女交織在壹起,相映成趣,深刻生動地表達了對黃河和祖國英雄兒女的贊美。展現我們偉大的民族像黃河壹樣,不畏強暴,不畏艱難,永遠向著勝利進軍的形象。
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這是壹首長詩,有三弦伴奏。它由遠及近地敘述了歷史上黃河洪水給兩岸人民帶來的災難。本文描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黃河上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的悲慘景象。後半部分重點講述了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動員起來,遊擊戰士和野戰軍分散在黃河兩岸、群山之中、綠色帳篷裏,誓與日寇決壹死戰的英雄氣概和必勝信念。全詩真情流露,悲壯大氣,正氣凜然。英勇感人。伴奏部分的旋律有著滾滾波濤的形象,蘊含著《滿江紅》和《義勇軍進行曲》的主體財富。它既是對詩的背景的描述,也是根據詩的內容進行的情感渲染和補充。可以說兩者相互輝映,相得益彰,生動地展現了抗日烽火遍地的壯麗畫卷。
第四樂章,黃水謠,是壹首女聲唱“後來改為女聲合唱”的歌曲。通過今昔對比,揭露和控訴了日本侵略者入侵華北以來犯下的滔天罪行,描寫了黃河兩岸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遭受的深重災難。歌曲吸收了民歌的形式,經過獨特的藝術處理,成為新的民歌。整首歌由三段組成。
第壹段可以看做兩部分。前面部分有調號的顏色,後面部分有羽毛調號的顏色(前八小節)。這兩段顏色不同的話,通過調呼和羽呼的從屬音“2”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最後十小節使曲調落在主音上。這種旋律點綴法在民歌中並不少見:上面的旋律,委婉、優美、婉約、親切,描繪了千裏黃河兩岸的沃土,黃河兩岸的人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勞動生活。接著是壹個四小節的間奏,過渡到第二段。
第二段以緩慢的速度和悲憤低沈的情緒描繪了黃河兩岸人民因敵人入侵、國家衰落而分離、流離失所、在水深火熱中掙紮的悲慘景象。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巧妙地把悲憤和痛苦的感情推到了壹個新的高度,讓人潸然淚下,被視為點睛之筆:
第三段可以看作是第壹段變化的再現,速度更慢,如哭泣的歌唱,使無限痛苦和悲傷的情緒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在人們心中引起強烈的感受。模仿高音區的詠嘆調,讓人記憶深刻。
第五樂章:河畔對唱這首歌原本是男聲對唱,後來改為男聲對唱和混聲合唱。這首歌的曲調是吸收了山西民歌的音調寫成的。它以壹問壹答的形式,運用不同的對比模式,表達了兩個流亡在黃河邊上的老鄉的感情,反映了百萬流亡者的悲慘遭遇,表現了他們拿起武器參加遊擊隊和侵略者決壹死戰的決心。這首歌是以單個段落和重復段落的形式出現的。旋律簡單搞笑,特別註重歌詞押韻的音域,塑造了黃河的組合,親切朗朗上口,鄉土氣息濃厚。最後是上句和下句重疊的對唱和合唱,很有氣勢。意思是被流放的人們,在咆哮的黃河的鼓舞下,不再消沈,下定決心,勇敢地加入太行山的遊擊隊,毅然回到家鄉。副歌的速度逐漸加快,使感情熱烈奔放,就像千百萬人不知從哪裏冒出來,壹起走著,大步走在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的光明大道上。
這是壹首女高音獨唱歌曲。語氣悲憤,感情深沈濃烈。它通過壹個淪陷區婦女的悲慘遭遇和痛苦的訴說,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哭訴了我們民族的深重災難。它用血淚喚起人們拿起武器,投身神聖的抗日救亡戰爭。整首歌由許多段落組成。通過運用大小音調交替、變換節奏的手法,分層次地表達了壹個被迫害受辱的女人極度痛苦和憤慨的感情。曲調吸收了陜北民間哭戲的壹些特點,委婉悲涼,感人至深。
第壹段的結尾有所擴展,語速緩慢,旋律遞進,呼吸悠長,表達了面對滾滾黃河波濤的痛苦之情。
第二段節奏收緊了,五小節節奏壹致的短句壹步步加深了指責的感情,恨不得壹口氣說完。然後速度慢了下來,給人肝膽相照的痛苦,表達強烈的悲痛和憤慨。
第三段的力度加強,強風、烏雲、黃河波濤、痛苦的感情緊密交織,進壹步加深了樂曲的情感。
最後壹段在節奏上基本重復了第二段的節奏模式,音區有所提升。力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將歌曲推向高潮,表達了“替我還了這筆血債”的主題。
第七樂章是保衛黃河,齊聲反唱。是這部大型聲樂作品的主題曲。它以嘹亮的戰鬥口號、鏗鏘的節奏、振奮人心的旋律、堅毅自信、鏗鏘有力的感情,生動地描繪了遊擊隊員們用槍矛為保護黃河和全中國而戰的壯麗場面。整首歌采用了進行曲體裁,短小有力的樂句,較多的破和弦,使歌曲清晰地回憶起妳的看法,雄壯豪放,音樂形象鮮明,民族風格濃厚。
合唱結束後,第二、三、四聲部依次唱響,此起彼伏,壹浪高過壹浪,猶如黃河的波濤,滾滾奔流,巧妙地隱喻了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後匯成壹股不可戰勝的力量。它將壓倒壹切敵人,展現壹個英雄民族的偉大精神。依次演唱時,“龍哥龍哥”的伴唱聽起來沒完沒了,妙趣橫生,增強了活潑、積極、樂觀的氣氛。這首歌的音域只有十度,寫的是六個音。曲調吸收了廣東民間舞獅的壹些音調和民間打擊樂的節奏特點,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是抗日軍民廣為流傳的歌曲。
吼在第八樂章,黃河混聲大合唱是大合唱的壓軸。是對整個合唱主題的高度概括,歌曲的特點是主題與復調相結合,節奏多變,咆哮的意象非常寬廣。勢不可擋,驚天動地,展現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覺醒及其巨大的車載鬥量,號召全中國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曙光而奮鬥。
歌曲開頭“吼,黃河”以主旋律的形式重復了三遍,逐漸擴大了領域。形成了氣勢磅礴的氣勢,給人壹種緊迫感。然後用復調和多層次的聲音節奏處理,描繪出黃河背後洶湧澎湃的波濤,像巨人壹樣咆哮怒吼,召喚中國人民去戰鬥:
在氣勢磅礴的第二首樂曲後,經過四小節間的轉場,調速轉入慢板,通過復調、長而深沈的“啊”的嘆息,把人帶入痛苦的回憶。然後女低音和男高音聲部陳述了我們民族在歷史上的災難,女低音和女高音聲部也加入進來,交織成壹首色彩豐富、感情真摯、哀嚎哀鳴的悲歌。似乎神州大地到處都在呻吟抱怨。這是壹首美妙的音樂,感人至深。通過情緒的劇烈起伏,與前面的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下壹段的高潮做準備,為高度概括整個合唱做出精妙的安排,體現了作者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巧妙結合,也是內容與形式高度統壹的典範。
第三首曲子的情緒突然轉變:速度稍快,和聲以主旋律為主。它描繪了松花江、黑龍江、珠江和長江壹起吶喊,掀起了4000萬人團結起來誓死保衛祖國的壯麗景象。最後壹段是“啊!”黃河”是引導句,它引出了以三個連續小節的切分為特征的第壹個樂句。旋律遞進,營造出壹種不屈不撓、勢不可擋的氣勢,令人振奮。最後作者把結尾句重復了三四遍,速度漸增,和聲處理多變,形成了鋪天蓋地、雷鳴般的高潮,使黃河會戰的警報聲久久回蕩在人們心中,激勵著人們永遠向著勝利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