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有沒有受蜂巢啟發的建築?

有沒有受蜂巢啟發的建築?

蜂窩復合材料

自然界中的蜜蜂憑借其超凡的智慧和辛勤的勞動,建造了無數造型優美的六角形蜂巢。早在公元四世紀的古希臘,數學家佩波斯就提出,蜂巢的優美形狀是自然界最有效勞動的代表。他猜測橫截面為六角形的蜂巢是蜜蜂用最少的蜂蠟建造的。他的猜測被稱為“蜂巢猜想”。後來的事實和理論證明,蜜蜂搭建的蜂箱確實使用蜂蠟最少,占用空間面積最大,結構穩定性最好。可見,六邊形蜂窩結構是自然界的最佳選擇,代表了最有效的勞動。

人類受天然蜂窩的啟發,通過對天然蜂窩結構特點的長期研究和分析,創造性地發明了各種蜂窩復合結構材料和產品。其中壹部分用於新材料、新產品的研發,壹部分用於改進現有產品的特性,壹部分用於解決結構設計中面臨的問題。

在應用材料領域,蜂窩復合材料類似於連續工字鋼結構,以其優異的壓縮彎曲特性和超輕結構特性而聞名。與同類型的固體材料相比,蜂窩材料在已知材料中具有最高的強度重量比和剛度重量比。蜂窩結構板具有許多優越的性能。從力學角度來看,閉合式六邊形等邊蜂窩結構與其他結構相比,可以用最少的材料獲得最大的應力。蜂窩結構板在承受垂直於板面的載荷時,其抗彎剛度與同材質、同厚度的實心板幾乎相同甚至更高,但重量輕70 ~ 90%,不易變形、開裂、斷裂,並具有減震、隔音作用。

高強度蜂窩紙板是近年來在歐美、日本和中國興起的壹種新型環保包裝材料。它具有輕、強、硬、穩四大優勢,體現了壹種全新的包裝模式和理念。體積上,小到微型電機等電子產品,大到飛機發動機等大型機電產品;就重量而言,輕至幾百克的蜂窩移動電話和重至幾噸的汽車零件都可以用蜂窩紙板包裝。蜂窩紙板的應用顯示了其他包裝材料不可比擬的優勢。而且作為壹種環保材料,具有自然降解、無環境汙染、可回收利用的特點。而且使用壹噸再生蜂窩紙可以替代30 ~ 50立方米的木材,大大減少了木材的使用量,保護了日益減少的森林資源。正是由於蜂窩紙板的諸多優點,特別是在節約資源和環保價格方面,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其推廣應用出現了令人鼓舞的局面。

近年來,信息產業部包裝辦和中國包裝聯合會電子分會壹直在積極組織合力生公司等企事業單位探討和推動蜂窩紙板的應用和發展,並取得新的突破。從65438到0998開發的蜂窩紙托盤受到了廣大出口商的歡迎和應用,解決了木質包裝材料出口美國和歐盟受限的問題。目前,蜂窩紙托盤正在擴大其市場份額,成為木制托盤的主要替代品。2000年開發的蜂窩紙板空調包裝方案得到了海爾、格力、美的、科龍、長虹等國內家電巨頭的青睞,基本取代了傳統的EPS泡沫或木框包裝方案。隨後,長虹背投電視、液晶電視、海爾冷櫃、美的洗碗機等家電。紛紛用蜂窩紙板進行包裝,蜂窩紙板包裝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正在燎原之勢。因此,蜂窩紙板作為壹種新型包裝材料,具有良好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蜂窩紙板的結構特點及優勢

蜂窩紙板的結構

蜂窩復合紙板的結構如圖1所示,是壹種標準的蜂窩夾層結構:由上下面紙夾著蜂窩紙芯組成。蜂窩夾層結構具有突出的抗壓和抗彎性能,其最顯著的特點是用最少的材料獲得最大的應力,即最大的強度重量比,這是蜂窩復合材料受到人們青睞的根本原因。

蜂窩紙板的主要技術特征

(1)重量輕,用料少,成本低。

與其他板材結構相比,蜂窩夾層結構具有最大的強度重量比,因此其成品具有良好的性價比,這是蜂窩紙板成功的關鍵。例如,普通蜂窩紙板的密度約為30 ~ 50kg/m3,約為普通五層瓦楞紙板的三分之壹,而普通蜂窩紙板的材料成本約為強度相近的重型七層瓦楞紙板的三分之二。與EPS泡沫相比,在同等抗壓強度下,蜂窩紙板比EPS輕20% ~ 30%,用料更少,價格更低。

(2)強度高,表面光滑,不易變形。

蜂窩夾層結構接近各向同性,結構穩定性好,不易變形。其突出的抗壓和抗彎性能是盒子包裝材料所要求的最重要的特性。普通蜂窩紙板每平方厘米可承受2 ~ 5公斤的壓力,是普通瓦楞紙板的5 ~ 10倍。普通蜂窩紙板的抗彎強度是增強瓦楞紙板的2 ~ 5倍,是普通瓦楞紙板的5 ~ 30倍。與EPS泡沫相比,在相同密度下,蜂窩紙板的抗壓強度比EPS泡沫高30% ~ 50%。

③良好的抗沖擊性和緩沖性能。

蜂窩紙板由柔性紙芯和薄紙制成,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回彈性。通過改變蜂窩紙芯的紙張重量或孔徑以及薄紙的克重,可以很容易地改變蜂窩紙板的抗壓強度和緩沖性能。目前,高厚度蜂窩紙板可以代替現在廣泛使用的EPS泡沫塑料緩沖墊,或者通過簡單加工用作運輸包裝之間的緩沖墊。

④隔音和吸熱

蜂窩夾層結構內部是充滿空氣的封閉小室,因此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熱和保溫性能。

(5)無汙染,符合現代環保趨勢。

蜂窩紙板全部采用可回收紙,使用後可100%回收。即使被丟棄,也能被自然降解吸收,是很好的綠色包裝材料。

  • 上一篇:這就是OKR和我對它的理解。
  • 下一篇:介紹壹下嶺南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