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無論從武術的運動形式,還是從它的技術特點和攻擊特點來看,它處處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就運動形式而言,套路形式是武術的壹大特色,是中國傳統文化重“道”思想的具體體現。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武術,但很少有國家有套路形式的武術。即使是中國傳統文化輻射的幾個東方民族的武術,偶爾也有套路形式,但其發展和突出程度,永遠無法與中國武術相比。中國傳統哲學非常重視“道”,強調壹切要符合道、法、規。中國的詩詞歌賦、舞蹈戲曲、書畫、園林建築都講究壹定的程序,武術套路也是如此。中國的武術有突出的套路,而外國的武術技巧沒有,這體現了武術的文化特征。中國傳統哲學的另壹個特點是強調天人合壹,專業上叫做“內外兼修”。不僅是武術,書法、戲劇等民族藝術形式都講究“內外兼修”,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 * *性。就武術技術而言,不僅強調外訓,更註重內訓。“內練壹口氣,外練筋骨”是對武術技術訓練的恰當描述。重智輕力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個特點。這種思想有其消極的壹面,即形成了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但就武術而言,從先秦莊子的“以巧搏巧”、“後到先至”到明清太極傳的“四二”,形成了重巧輕力的搏擊特征。在競爭中以聰明取勝往往被人們所稱道,以實力取勝往往被人們所鄙視。中國武術精神的最初形態是各種學派所提倡的武德。幹旱兩千多年前,《左傳·弓玄十二年》規定了武功。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抑兵、護地、公道、和民、富民”:沒有武德壹直被視為武林中的惡人,各派都有“武前修德”、“缺德者不可學,無理者不可教”的格言警句。少林戒律提出“修習此功者,以強身健體為先”,倡導“扶危濟困,主持公道”和“不欺弱者”的美德。到了近代,中央國術館還把“愛國、修身、齊家、助人為樂”作為武術的準則。在武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武術和各個流派都有自己的規範和推崇的武德。但我們也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在中華民族文化和整個氛圍中,他們受到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壹種代代相傳、為人們所推薦、為各種流派所認可的思想。這種思想是隱藏在武術文化深層的武術精神。因此,中國武術精神並不代表各種流派的“術”和“法”,也不是武術的壹種功夫和武德,而是受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影響,貫穿於整個武術發展史的思想精髓。總之,武術精神是通過三個層面表現出來的:第壹個層面是個人和武德修養,要求所有習武者“尊師重道”,孝順仁義,武德並重,“不露私利,勇往直前”;第二個層次是集體道德觀念。它要求所有習武者和武術組織“扶貧濟困,除暴尚德”,做到“公平”、“和平”、“正義”、“勇敢”、“以武為友”;第三個層次是愛國主義精神。它要求所有習武者和習武團體忠誠報國,習武的目的是“抵禦侵略”、“愛國、修身、正義、助人”。“武功”可以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習武者通過不懈的武術鍛煉,不斷強身健體,提高防禦技能,這是“自強不息”精神存在的基礎。強健的體魄可以保證身體能夠承受社會工作的艱辛,抵禦寒暑風濕等對人體的侵襲。在艱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防身和控敵技能可以對付敵人的武裝侵略。遇到強敵時,他們可以運用攻防技巧保護自己,擊敗對手。這種戰勝惡劣環境和對手的勝利體驗,可以讓戰士逐漸養成不向惡劣環境和競爭對手屈服,不畏邪惡,不畏強大,勇於戰鬥,敢於勝利的精神。這是“自強不息”精神的具體體現。崇尚道德可以培養“尊德載物”的氣度。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強調武德教育,要求習武者具備手德、口德、公德。手德就是比武時不要用武力傷人,治壞人時最好用抓穴位等方法制服對手。言語美德就是不要用言語傷害他人。公德就是遵守社會道德規範,不做擾亂社會秩序的事情。在武術技法中,也有壹種順其自然,保護自己(當然也包括戰友)而不與他人競爭的方法。這些道德修養可以使習武者逐漸養成與人為善、坦誠相待、包容萬物的氣度,這就是“德能載物”之德的具體體現。第三級,有三個點:1。武術精神對愛國主義的塑造。在中國武術史上,很多武功高超的人和普通的習武者,都是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首要目標的。他們無私地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安全,不畏暴力,用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的獨立和完整。近百年來,在帝國主義侵略和瓜分我國的關鍵時刻,許多武俠英雄挺身而出,為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而灑熱血。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把武術精神概括為“從體育中喚起武術,為強種保家”的武術精神。從抵禦外敵和外來民族侵略的角度看,中國武術培育和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從國內和國家的角度來看,與壞勢力作鬥爭是中華民族的勇敢精神。中華武術對振興民族精神,培養中華民族積極奮鬥、不畏強暴、勇於犧牲的優良品質發揮了積極作用。2.中國武術追求真理、強調獨立人格精神的學術淵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時代的巫舞,並逐漸吸收、總結和積累了整個中華民族從先秦諸子到宋明理學的心路歷程,以及近代中西文化的交匯、沖突和融合。同時還結合了兵家和雜技。所以,要理解和掌握武術,必須要有執著的探索精神和獨立的人格。對中國武術的理解水平是從三個方面發展起來的。第壹,它想了解的是人體內的身心關系,哲學上稱之為精神與物質的關系。通過了解這個層面,可以解決武術中動作的開合和形、神、體的運用,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消除疾病的目的。第二,它需要知道武俠中人的社會關系。武術通過“體與用”的關系上升到武術領域,把人體內部的身心關系變成了外部的敵我關系,哲學上稱之為客體與主體的關系。通過對這種關系的認識,可以掌握武術中攻防的進退、虛實的剛柔,達到自衛、防敵、控人、制勝的目的。第三,要理解人與宇宙的關系,哲學上叫必然與自由的關系。通過對武術中人與宇宙關系的理解,探索作為運動主體的人類如何在包括自然和社會在內的整個時空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利用這壹環境選擇和解決自身力量的合理分配和調節,以及自身潛能的發掘和開發,從而達到修身、齊家、交友的目的。受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中國武術的認識和實踐過程,從低級到高級,從個人和社會到整個宇宙,把人們的認識論和實踐帶到了壹個很高的水平。通過學習武術,毫無疑問培養了窮盡真理的人探索和追求獨立人格的精神。3.中國武術塑造了中華民族兼容並包的精神。中國武術的發生和發展是壹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它作為中國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獨特表現形式,與中國的佛教、儒家思想、政治倫理、軍事、農業和醫學藝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從整體上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另壹方面,它從壹個側面反映了整個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國武術歷史悠久,融中國哲學、醫學、兵法、技能、教育、美育於壹體,表現出廣泛的兼容精神。綜上所述,中國武術在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影響下形成的武術精神,從壹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4.它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與中國其他古老的體育運動相比,中國武術的傳承源遠流長。中國武術的產生和發展壹直與中華民族的生存環境包括傳統文化習慣密切相關,所以它的發展必須根據自身的環境、傳統文化的影響和民族心理素質來決定。中國武術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壹點:因此,中國武術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其發展不能脫離中國國情,壹味迎合世界體育的需要。我們不應簡單地發展武術,放棄武術精神及其對民族精神的塑造,而應深入研究,大力發掘和弘揚中華武術精神,為重新喚醒民族主體意識、振奮人心、振興武術、重鑄武術靈魂、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做出貢獻。同時,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用時代精神來豐富和改造武術精神,使之適應武術現代化的發展和走向世界的需要。總之,武術精神要培養助人為樂、積極進取、主持正叉、不怕邪的戰鬥精神:培養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兼容精神;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在國家和民族危難時刻敢於挺身而出,愛國主義。
上一篇:草坪機的保養工作有哪些?下一篇:逍遙丸有哪些功效?